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

资源简介

15.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驿路”“恍惚”“修葺”“悠闲”等词语。
2.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清记叙的顺序,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说出作者在顺叙中运用追溯往事这种写法的作用。
2、找出文中写梨树林和梨树花的语句,指认实写和虚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3、熟记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撵走( ) 露宿( ) 恍惚( ) 驿路 ( ) 修葺( )
晶 yíng( ) 陡qiào( ) 竹miè ( ) mù( )色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2)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
开了。
(3)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 这小茅屋。
(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 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A.闪 蹦 照料 恍惚 B.走 让 照看 迷糊
C.冲 跑 管理 朦胧 D.跑 蹦 看管 模糊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驿路梨花》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以__________为主,兼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 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 的高尚品质。
4.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
A.简陋—简单 悠闲—安闲
B.延伸—处长 漫步—信步
C.修葺—修缮 茂密—茂盛
D.照料—照看 陡峭—倾斜
5.结合句意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理房屋)
B. 这么陡峭的山。(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C.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D.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听得不真切、不清楚)
6.“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合作探究
7.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8.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① (1)
瑶族老人 ② (2)
哈尼小姑娘 ③ (3)
(解放军) ④ (4)
(梨花) ⑤ (5)
9.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当堂测试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0.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11.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1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13.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人物,并体会两种写人方法结合的好处;
2、说出课文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含义;
3、理解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漆黑(xī) 折损(zhé)  倚靠(yǐ)   麂子(jǐ)
B. 瑶族(yáo)  撵走(niǎn)  简陋(lù)   修葺(qì)
C. 菌子(jùn)  着落(zhuó)  陡峭(qiào)  驿路(yì)
D. 晶莹(yín)  露宿(sù)  恍惚(huǎng) 竹篾(m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寨子 打扰 茂蜜 香气四溢
B.竹篾 红润 歌谣 忽明忽暗
C.迷茫 幕色 疲劳 充满朝气
D.雷锋 花辨 陡峭 驿路梨花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B.她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C.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D.哀牢山奇山怪石,风景迷人,真是天伦之乐啊!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花林里走着
③⑤①②④ B.②③⑤④① C.②⑤③④① D.①③⑤④②
5.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6.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合作探究
7.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8.作者说:我“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看下列句子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9.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拓展延伸
10.有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A)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B)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著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⑨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热爱和执著等,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1.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事件 品质
亲戚邻居 a 美好的情趣
年轻女子 b c
拾荒歌者 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d
12.选文第⑥段中,“我”为何“不愿带走一朵花儿”?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3.请概括选文题目“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的两层含义。

14.请你从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语境进行赏析。(提示:可从描写方法、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答案:
15.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驿路”“恍惚”“修葺”“悠闲”等词语。
2.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清记叙的顺序,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说出作者在顺叙中运用追溯往事这种写法的作用。
2、找出文中写梨树林和梨树花的语句,指认实写和虚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3、熟记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撵走( ) 露宿( ) 恍惚( ) 驿路 ( ) 修葺( )
晶 yíng( ) 陡qiào( ) 竹miè ( ) mù( )色
1.niǎn lù huǎng yì qì 莹 峭 篾 暮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2)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
开了。
(3)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 这小茅屋。
(4)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 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A.闪 蹦 照料 恍惚 B.走 让 照看 迷糊
C.冲 跑 管理 朦胧 D.跑 蹦 看管 模糊
2.A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驿路梨花》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以__________为主,兼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 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 的高尚品质。
3.彭荆风 记叙文(散文) 彭荆风 记叙 抒情 梨花 助人为乐
4.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
A.简陋—简单 悠闲—安闲
B.延伸—处长 漫步—信步
C.修葺—修缮 茂密—茂盛
D.照料—照看 陡峭—倾斜
4.D 解析:“陡峭”的同义词应该是“峻峭”或“崎岖”等。
5.结合句意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理房屋)
B. 这么陡峭的山。(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C.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D.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听得不真切、不清楚)
5.D 解析:“恍惚”在此句中的意思是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6.“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6.D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回答。
合作探究
7.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7.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8.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① (1)
瑶族老人 ② (2)
哈尼小姑娘 ③ (3)
(解放军) ④ (4)
(梨花) ⑤ (5)
8. ①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1)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②专门送粮食来 (2)方便过路人
③照料小茅屋 (3)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④建造小茅屋 (4)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⑤照料小茅屋 (5)方便过路人
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①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②课文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叙述顺序是:“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③好处:本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当堂测试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0.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10.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11.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11.①哈尼姑娘梨花②自然界的梨花③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12.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3.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3.(1)“深深”一词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人物,并体会两种写人方法结合的好处;
2、说出课文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含义;
3、理解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漆黑(xī) 折损(zhé)  倚靠(yǐ)   麂子(jǐ)
B. 瑶族(yáo)  撵走(niǎn)  简陋(lù)   修葺(qì)
C. 菌子(jùn)  着落(zhuó)  陡峭(qiào)  驿路(yì)
D. 晶莹(yín)  露宿(sù)  恍惚(huǎng) 竹篾(miè)
1.C 解析:A项“漆黑”的“漆”应读:qī;B项“简陋”的“陋”应读:lòu;D项“晶莹”的“莹”应读:yíng。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寨子 打扰 茂蜜 香气四溢
B.竹篾 红润 歌谣 忽明忽暗
C.迷茫 幕色 疲劳 充满朝气
D.雷锋 花辨 陡峭 驿路梨花
2.B 解析:A项“茂蜜”应改为:“茂密”;C项“幕色”应改为“暮色”;D项“花辨”应改为“花瓣”。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
B.她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C.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D.哀牢山奇山怪石,风景迷人,真是天伦之乐啊!
3.D 解析:“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此处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花林里走着
③⑤①②④ B.②③⑤④① C.②⑤③④① D.①③⑤④②
4.C 解析:首先确定文段的中心,写夜晚走在林间的感受,确定首句,“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应放在开头,先写景物。排除A、D两项。第③句紧接第②句中“新月升起来了”排除C项。
5.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5.答案示例:雷锋精神代代传
6.选出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D.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6.B 解析: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美好心灵。
合作探究
7.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7.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8.作者说:我“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看下列句子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以上四句,或通过梦境,或描述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为了寓对一代新人的情于这些景中的。
9.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9.“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是全文的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拓展延伸
10.有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
10.略,言之有理即可。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公路狭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A)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B)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著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⑨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热爱和执著等,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1.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事件 品质
亲戚邻居 a 美好的情趣
年轻女子 b c
拾荒歌者 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d
11.a.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b.送食物给朝鲜老乡 c. 温暖的善意d.善良和执著
12.选文第⑥段中,“我”为何“不愿带走一朵花儿”?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2.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
13.请概括选文题目“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的两层含义。
13.①指深山里亲戚邻居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来装点自己的生活;②指用善良、执着等美好的品质装点人生,感染了周围的人。
14.请你从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语境进行赏析。(提示:可从描写方法、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角度)
14.答案示例1:景物描写,细致描绘出亲戚邻居家绚烂明媚的花篱笆,表达了“我”的惊喜、赞叹之情,衬托出亲戚邻居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示例2:运用比喻,将花儿比作“一群美丽的女儿”,生动形象地描写男人对自己花儿的欣赏,表现了他对花儿由衷的喜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