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
大概念素养目标 对应新课标内容
认识水的组成,能够表述出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明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P21】
认识物质的溶解,能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P29】
了解水的净化 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P21】
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P23】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1课时 水的分布与循环
                
             
1.(2023浙江义乌月考)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水
B.河流水、固体冰川水、土壤水
C.河流水、固体冰川水、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2.(2023浙江余杭月考)图中能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
A   B   C   D
3.我国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在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能使水电站的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  )
A.陆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4.(2021湖北黄石中考)下列工程措施中,是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这一问题的有(  )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引黄济青工程
③长江三峡工程     ④黄河小浪底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22安徽中考)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 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3浙江长兴月考)2022年9月5日至6日,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分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过境”和“台风雨”体现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A.水汽输送 降水     B.降水 水汽输送
C.蒸发 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 蒸发
7.(2023浙江余杭月考)我国正式启动的“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径流
8.(2023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京杭运河杭州段及其周边环境缩略图,对于该环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水汽输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水循环
B.运河边大量绿色植物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大运河可以为沿途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D.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9.【新特色·科技创新·透水材料】(2023浙江台州模拟)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如图所示,改善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地表径流    B.降水   C.蒸发   D.下渗
10.【主题教育·文化遗产】(2022山东烟台中考,6,★☆☆)《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11.(2022吉林长春中考,13,★☆☆)黄河下游流经的华北平原,“水荒”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禁止工农业用水     ④节约用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2023浙江台州期末,25,★☆☆)水是宝贵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冬季到了,空气变得干燥,有同学用喷雾加湿器将水变成细小雾滴,并通过风送入房间,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该过程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填序号)环节。
①水汽输送  ②蒸发  ③降水
(2)如图,一根竖直放置的环形管内注满水,内置一个轻质小球。若在A处加热,则小球将    (选填“逆”或“顺”)时针随水运动。根据此原理,北方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
13.【学科素养·态度责任】(2023浙江绍兴月考)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
A    ,B    ,C    ,
D    ,E    ,F    。
(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    和   之间,通过水循环,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答案解析
1.D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水,其余以深层地下水为主。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所以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
2.C 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总水量0.94%。
3.B 海陆间循环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将海洋中的水输送到陆地,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4.D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为应对其产生的用水问题,我国采取了兴修水库的措施,如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南水北调和引黄济青这类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5.A 南水北调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工程疏浚了京杭运河的河道,补充了水源,有利于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南水北调对于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没有影响。
6.A “台风过境”是指台风将海面上大量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体现的水循环的环节是水汽输送;“台风雨”是指因台风带来的降雨,属于降水的环节。
7.A 根据“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可知,该计划是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
8.A 大运河是人类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改造,来影响地球水循环,A错误;运河边大量绿色植物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B正确;大运河可以为沿途的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C正确;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的水资源丰富,且全年降水比较丰沛,因此水循环比较活跃,D正确。
9.D 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改善了水循环中的下渗条件,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10.C 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A正确;通过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水的自身净化,B正确;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C错误;在水的天然循环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此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构成没有改变,D正确。
11.D 黄河流经的华北平原一直受“水荒”问题影响,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有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等。
12.(1)① (2)逆 下部
解析 (1)用喷雾加湿器将水变成细小雾滴,并通过风送入房间,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该过程主要模拟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①正确。(2)在一根竖直放置的环形管内注满水,水内有一个轻质小球,在A处加热,A处的水受热后,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另一侧冷水密度大而下降,故水在环形管中沿逆时针方向流动,轻质小球也会沿逆时针方向运动;根据此原理,北方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13.(1)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循环 海洋 陆地(可与上一空交换) 海洋 淡水
(3)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A为降水,B为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植物蒸腾,E为地表径流,F为地下径流。(2)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海洋和陆地之间,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2课时 水资源的分布 水与生命
                
                
1.(2023浙江绍兴检测)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供需不平衡的有效途径是 (  )
A.移民     B.减少耕地   
C.修建水库     D.跨流域调水
2.(2023浙江丽水月考)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非洲
3.【主题教育·文化遗产】(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好雨还催众笋长”主要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4.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生物体内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水。下列生物含水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草本植物
C.植物风干的种子     D.黄瓜
5.(2022浙江丽水测试)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哪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而引起的 (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6.(2018浙江嘉兴中考)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7.(2018浙江嘉兴中考)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梦想。自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又开启了登陆其他行星的计划。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结合下表分析,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 (  )
行星 表面温 度(℃) 大气 行星 状况 离地球距 离(万千米)
水星 -173~427 无 固态、 无水 91.6
金星 420~485 有 固态、 无水 41.6
火星 -87~-5 有 固态、 有水 78.4
木星 -148 有 气态 628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8.(2020浙江绍兴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流水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之一
B.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C.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D.人类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9.(2023浙江丽水期末,25,★☆☆)动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都进化出了特殊的结构和本领,下列不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形成的是  (  )
A.猴面包树可以储水     
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芭蕉的叶片很大
10.(2023浙江台州期末,26,★★☆)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排序居世界第六位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11.【跨学科·数学】(2023浙江杭州月考,21,★★☆)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
A.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12.(2022浙江台州鸿宇中学月考,25,★☆☆)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生物体的某些部位会长成特殊的形状。例如,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骆驼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贮存在    里;而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状(如图所示),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       ,从而有利于仙人掌的生长。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 500毫升水,主要供水途径是     和     。
13.【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浙江丽水期中)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 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    (填“淡水”或“海水”)。
14.【学科素养·态度责任】(2023浙江绍兴期中)如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请回答:
(1)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            。
(2)针对我国北纬40°附近严重供水不足的情况,请你提出一条解决的方法:       (合理均可)。
答案解析
1.D 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供需不平衡的有效途径是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B 南极洲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成为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3.D 降雨即降水,“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对生物的影响。
4.A 水母是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生物,含水量高达98%左右。
5.B 仙人掌由于生长环境缺水,叶刺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蓄能量的身体部位,主要由脂肪组成,需要时可分解为营养和水分;昆虫表面的外骨骼用来减少体液的蒸发,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的作用;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是因为水分过多,导致根部空气不够,根部也需要呼吸,B正确。
6.C 蕨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A错误;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卷柏的根既有吸收功能,也有固定功能,B错误;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无机盐,D错误。
7.C 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结合表格分析,火星上具有相对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其他星球温度太高或太低)、水(水星、金星无水)等条件,因此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火星。
8.C 影响地形的外力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等,内力因素有火山、地震等,A正确;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B正确;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C错误;淡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D正确。
9.D 长期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表现出一系列对缺水环境的适应,具有发达的根系以利于更好地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肥厚的肉质茎便于贮存水分;厚的角质层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很小或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腾;等。由此可见,叶片面积大是与干旱环境不符的形态特征。
10.D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人口多,人均拥有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A错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只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很小部分,大部分是暂时无法运用的冰川水,B错误;世界上水资源分布是极不均匀的,C错误;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D正确。
11.C 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A错误;读图可知,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错误;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人口总数占全世界的60%,所以人均占有量最少,即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正确。亚洲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所以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D错误。
12.胃 减少水分的蒸发 饮水 食物
解析 骆驼喝水后进入了胃,而不是驼峰。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状,减少了水分蒸发的面积。人体的主要供水途径是饮水和摄取食物中的水分。
13.(1)蒸发 (2)液化 (3)淡水
解析 (1)太阳辐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膜发生液化。 (3)蒸发时从海水中出来的物质只有水蒸气,没有盐等杂质,水蒸气液化得到的一定是淡水。
14.(1)随着纬度的升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减少
(2)南水北调
解析 (1)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升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减少。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南多北少。(2)针对我国北纬40°附近严重供水不足的情况,可采用南水北调的方法缓解华北平原缺水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