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冬眠与迁徙
课题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乌龟、青蛙、刺猬过冬时的照片,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什么是冬眠,那些动物会冬眠。 通过观看角马、大雁、大麻哈鱼的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什么是迁徙,那些动物会迁徙。 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运用证据与推理的方法,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探究实践: 能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和讨论的方法总结出动物为什么要冬眠或迁徙。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迁徙和冬眠的过程、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观看乌龟、刺猬、青蛙在冬天时的图片,说出这些动物在干什么,他们跟夏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评价任务二:观看角马、大雁、大麻哈鱼的视频,说出它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评价任务三:小组讨论并交流: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 ppt(不同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 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 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中飞呀飞。 并提出问题:北方的燕子为什么秋天走,春天回? 学生猜谜语,并说明:秋天来了,北方天气越来越冷,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 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
探究活动 评价任务一:观看乌龟、刺猬、青蛙在冬天时的图片,说出这些动物在干什么,他们跟夏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出示乌龟、青蛙、刺猬过冬时的照片猫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身体是什么状态的,正在做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资料卡: 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 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以及如何冬眠。 教师出示更多冬眠动物的图片。 学生观看乌龟、青蛙、刺猬过冬时的照片,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料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以及如何冬眠。 我能正确描述动物冬眠时身体的特征。★。 2.我能说出这些动物在冬天与夏天相比的变化。★★ 3.我能说出至少一种能冬眠的动物。★★ 引导学生描述冬眠动物的状态,知道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会冬眠。
评价任务二:观看角马、大雁、大麻哈鱼的视频,说出它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 教师出示角马、大雁、大麻哈鱼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大麻哈鱼的资料卡,并给出迁徙的概念: 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迁徙,以及如何迁徙。 教师出示更多迁徙动物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后,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料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阅读资料卡后,交流、汇报。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会迁徙,以及如何迁徙。 能说出图片中的动物为什么迁移。。★ 能说出至少一种迁徙的动物。。★ 我能说出动物迁徙的原因。。★ 引导学生理解迁徙的概念,思考动物为什么迁徙,了解哪些动物会迁徙。
拓展活动 评价任务三:小组讨论并交流: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教师出示猫、狗、松鼠的照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这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学生讨论和交流。 总结:有的动物会换毛,例如猫、狗;有的动物会储存食物,例如松鼠等。 1.能说出至少一种既不冬眠也不迁徙的动物。。★ 2.能说出动物过冬的一种方法。。★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动物在适应季节变化过程中的本领。
检测评价 请根据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连线: 青蛙 大麻哈鱼 乌龟 大雁 角马 刺猬 冬眠 迁徙 检测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4.冬眠与迁徙 乌龟,刺猬,青蛙 →冬眠 适应环境变化 角马,大麻哈鱼,大雁→迁徙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动物冬眠的行为非常熟悉,也能列举出很多冬眠的动物。但是对于动物迁徙的行为,大多局限于燕子、大雁等适应季节变化的例子。因此,教师可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麻哈鱼、角马、羚羊等动物的视频或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迁徙的原因。
单元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