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图,黑土及黑钙土、森林资源分布等图。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说明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难点】东北地区的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自主学习】一、东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 。?2.地表特点: 。?(1)西面、北面、东面分别为 、小兴安岭和 ,山区森林资源丰富。(2)中部:东北平原 由 平原、 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 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分布广泛 是中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形象记忆东北地区地形特征: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自然资源条件?(1)辽阔富饶的 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①中国东部人均耕地 的地区;?②土壤肥沃, 、黑钙土分布广泛;?③ 最多的地区。?(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熟制为 。?(3)林地面积大, 蕴藏量大。?(4) 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部门比较 ,工业体系较完整;农业机械化工业发展较快, 不断提高。?3.农业布局的变化?(1)农田向 两侧推进, 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2)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 基地大量涌现。 【合作学习】(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2)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 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4.关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林区,以人工林为主 B.是我国林木蓄积量最多的地区 C.可进行综合开发,延长林业产业链 D.是我国优质商品木材的集中产地 5.东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草原面积广阔且草质较好 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饲料充足 ③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拉动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图甲为我国 地区,图乙为 (国家)中东部地区。 (2)下表为两“玉米带”自然条件比较: 项目 甲玉米带 乙玉米带纬度 42°~46°N 37°~45°N地形 平原台地 平原台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2% 3%~6%无霜期/d 130~145〖 160~200年降水量/mm 450~650 500~700试据图表比较两“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3)两“玉米带”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 【本节收获】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试着总结一下吧!2.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良好发展的条件。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重点难点】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主学习】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合作学习】(1)三江平原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沼泽地??(2)阅读课本54页的阅读内容,说说:“北大荒”如何变成“北大仓”?【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1.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不高,除去复种指数的原因外,主要是( ) A.东北地区荒地多、土质差 B.水土流失严重 C.旱涝等自然灾害多发 D.耕作粗放,集约程度差,土地的生产率较低 读右面“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回答2~4题。 2.关于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B.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 C.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 D.在整个东北平原都有分布3.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 ①雨水冲刷 ②使用化肥 ③耕作管理不善 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提高土壤肥力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侵蚀 D.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5.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B代表的山脉名称:?A. ,B 。?(2)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黑土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C.微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3)如果你是当地的领导,该怎样规划生产,既能利用C平原湿地资源,使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4)随着湿地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知识扩展】1.黑土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治理 【本节收获】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试着总结一下吧!2.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会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重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自主学习】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 发展;调整农作物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 需求,发展 作物。?(2)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 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 产业。?2.推进农业 进程?(1)加强以 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2)抓好 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 体系。?3.加强农业 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 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 的建设和保持。?(2)搞好森林资源的 和保护。?(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 矛盾。 【合作学习】结合前面所学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思考:青海省的农业类型有哪些?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怎样保证青海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11 33 33 31 2231 31 31 11 1231 31 11 11 1131 11 11 11 11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 ) 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 ②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降低农民经营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 ④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近几年,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有所变化,体现在( ) A.农田向南北两侧推进,面积增大,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B.小麦种植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 C.大中小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D.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5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施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甲乙(2)举例说明图中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本节收获】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试着总结一下吧!4年级 班级 小组 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