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爱莲说》学习任务单(不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学习任务单(不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蕃( ) 颐( ) 濯( )
淤( ) 涟( ) 蔓( )
亵( ) 噫( ) 鲜( )有闻
(答案见配套课件)
2.文言知识梳理。
(1)一词多义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3)特殊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
(答案见配套课件)
3.背景链接。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4.知识链接。
“说”,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知文意
1.听范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任务二:再读,感形象
1.读课文第一段,请找出作者直接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笔下的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莲的?
2.思考探究。
(1)最能概括莲的形象的句子是哪句(原文)
(2)从作者的描写中,莲和君子有什么共性的地方?
(3)课文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作者对它们分别是什么态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任务三:品读,赏语言
1. 品析文章的语言之美。
2.学生齐读课文,集中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任务四:比读,学写法
通过比较《爱莲说》与《陋室铭》,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总结全文。
1.学生背诵课文。
2.请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课后延学】
学习本课托物言志的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通过某个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附:
暗自清欢
忆不完那云端的梦,赏不够这尘埃里的花。
——题记
尘嚣之中,欢歌和呓语,总有一些风景。化遥远为咫尺,总有一种姿态,旖旎为生命的佳音,醉于万物纷扰。
晨阳,徒步,温润熹光中安然守候自己的一方清隅,我静立于池畔,不言不语,任周围诗意层层包裹。那高低错落的荷花,纤尘不染,盈盈水间,因水而生。喜欢这不浓不淡的颜色,不染、不媚、不俗,它亦或在烟雨微茫中,深遮霓裳,亦或在薄风霏雨中,迎霖出浴,娇姿百态,浅笑嫣然,宛如在水一方的佳人,玉肤凝脂,洗尽铅华,尽显本色,只为这一盛夏,这出于尘埃的朴素之美,需要多高洁之本性,才可玲珑如玉。这其间姿态,舒颜怒放,高雅不染。
阳光洒在每一片花瓣上,雾气升腾,几分晶莹与光芒融于一体,这美好开始弥漫,氤氲于微风之中。融情,融景,轻嗅,淡淡的,丝丝缕缕,若有若无,这是融于时光的不仅仅是静好,亦有流年的诗意。荷花亭亭,不饮而醉,满眼全是那水墨写意,柔软的娉婷。后来,这诗意浓烈了宁静,芬芳夏花,那灼灼色彩,绵香馥郁,是记忆深处初识的温暖。所有途径的安暖都凝于芬芳,不言时光薄凉,暗自清欢,芳香四溢。这其间姿态,碧叶流珠,暗香袭人。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好像我们只记得它的美,却忘却它深处的高雅脱俗。论花,可活血止血,清热解毒;论叶,可升清降浊,去湿解暑;论子,可清心养心,促进睡眠,甚至连淤泥深处的藕节都可散淤。正如屈原《离骚》所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纵无人理解,也只要内心的芳柔。回眸,一朵笑意,以淡雅的姿态缓缓流淌阵阵暖意。侧目,那荷香满径的水墨丹青弥漫着悠悠香气。一池荷花,暗自清欢,淡生暖。这其间姿态,默默奉献,端庄儒雅。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银瑟年华,回首处,心灵的园地,依然是芳香四溢,花开明艳。夏日未央,姿态依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