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防诈骗主题班会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防诈骗主题班会 素材

资源简介

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电信诈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防范知识。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案例分析法
3.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信诈骗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电信诈骗问题的关注。
案例一:高中生被“红包”砸中,却被骗走3930元……
2月7日,南宁市某高二学生小梁在玩手机游戏过程中,被游戏中的网友邀请参加“周年庆领红包活动”,小梁在QQ群内“领任务”,在支付宝上发口令红包,最终被骗3930元。
案例二:有人将张某(14岁)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然后一个陌生人加了其QQ好友,对方称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其接受调查,将要进监狱,然后其因害怕,就完全听从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其用父母的手机在某巴APP上付款,总计用其父母的支付宝在某巴平台上向对方账户付了35笔钱,共被骗15842元。
案例三:郑某(15岁)想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卖掉,就在应用商店下载了APP,下载好后其就将账号信息挂在APP内,没多久就有人跟其私聊,并约定好购买价格,其将链接发给对方后,对方称已经付过款了,但需扫二维码解绑游戏账号,其在QQ上和客服联系时,客服称需要缴纳20000元的违约金并称对方已经缴过了一部分违约金,其缴纳过违约金后客服称账户被冻结,需要再转账60000元,其转账8000元后和买家联系,发现对方联系不上,其便在官方APP内联系客服,客服称不需要缴纳那么多钱,其感觉被骗报警,共被骗8000元。
案例四:赵某(12岁)在看某手上看到一个视频可以免费送某游戏皮肤,让添加他的群聊,后对方发二维码让用QQ扫码进入领皮肤,在确认领取的时候跳转页面变成了QQ群页面,其加入群后对方说支付1.88元,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通过扫码微信支付并将支付截图发给对方,接着对方说其是未成年人,导致他们的商户被司法冻结6万,需要付款用户的配合激活账户来解冻商户余额,如不配合激活操作,将向法院起诉,接着对方指导其于2023年1月3日19时向对方指定微信账号转账3笔,计24200元。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 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特点。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的特点:
1. 远程性:通过电话、网络等远程通信手段进行诈骗,犯罪分子与受害者无需面对面接触。
2. 伪装性:常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
3. 普遍性: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受害者范围广。
4. 精准性: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诈骗。
5. 高发性: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不断更新,案发频率较高。
6. 团伙性:通常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团伙作案。
7. 隐蔽性:犯罪分子身份难以确定,作案过程隐蔽。
8. 快速性:一旦得手,资金迅速转移,难以追回。
9. 多样性:诈骗手段多样,不断变换花样。
10. 诱惑性:利用人们的贪婪、恐惧等心理进行诱惑。
11. 跨国性:一些诈骗活动可能涉及跨国犯罪。
12. 危害性: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
- 详细讲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假冒公检法、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等。
电信诈骗的手段:
1.网络贷款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会以“无抵押”、 “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你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
第二步:
让你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先交纳各种费用。
第三步:
当骗子收到你转的钱,便会关闭诈骗APP或网站,并将你拉黑。
2.刷单返利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险”“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你。
第二步:
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款让你尝到甜头,当你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你拉黑。
3.杀猪盘”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寻猪”。骗子伪装为成功人士,通过婚恋网站、网络社交工具寻觅、物色诈骗对象,与你聊天交友,确定男女朋友,婚恋关系,甚至远程下单赠送昂贵礼品,取得信任。
第二步:
"诱猪”。骗子推荐博彩网站、赌博APP,谎称系统存在漏洞、有内幕消息、有专业导师团队等,只要投注就能稳赚不赔,甚至先提供一个账号让你帮忙管理,进行体验,从而诱导你投注。
第三步:
“养猪"。当你少量投注时,回报率很高,提现很快,让你逐渐产生贪婪的欲望,继续加大投注金额。
第四步:
"杀猪"。在你投入大额资金,无法提现后,发现网站、APP账户里的资金无法提现,或在投注过程中,全部输掉。此时,才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儿童业民重团辅:雅在多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你的购物信息。
第二步:
诱导你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你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或者是利用你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你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
6.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领导"主动添加好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手机通讯录和相关信息,冒充相关“领导”通过微信或QQ添加你为好友。
第二步:
"暖心关怀”骗取信任。骗子用关心下属的口吻,降低你的戒备之心,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帮助你解决困难,让你对个人事业发展浮想联翩。.
第三步:
花式理由要求转账。当你感觉与“领导”更亲近时,骗子趁势而为,向你提出转账汇款的要求,转账理由多种多样,比如借钱、送礼、请客等。
7.冒充“公检法”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身份等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
第二步:
检察院”已在网上发布“通惜令”
编造你涉嫌银行卡洗钱、拐卖儿童犯罪等理由,同步发送伪造的公检法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对你进行威逼、恐吓,以使你相信和就范。
第三步:
诱导你去宾馆等独立空间进行深度洗脑,以帮助你洗脱罪名为 由,要求你将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8.虚假购物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络购物交易平台上发布低价出售物品的信息。
第二步:
你发现低价销售的物品,与其聊天沟通时,对方要求你添加QQ、微信私下转款、扫码交易。
第三步:
订单无法正常发货请交纳定金! 骗子会让你先转款但不发假货,还会编造收取运费、货物 被扣要交罚款、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一步步诱骗你转账汇款,随后把你拉黑。
9.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在社交平台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
第二步:
诱导你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让你以“注册
低价充值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 第三步:
当你支付大额费用后,再联系对方时,才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 强调电信诈骗的危害性。
1. 经济损失:导致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可能是巨额资金,对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2. 心理创伤: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压力、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
3. 信任受损: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使得公众对社会秩序和安全产生质疑。
4. 社会稳定性: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5. 信息安全:威胁个人信息安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6. 金融秩序: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7. 公共安全:可能涉及到公共安全领域,如诈骗救灾款项等。
8. 时间和精力浪费:受害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后续问题。
9. 打击信任体系:对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10. 社会资源消耗:警方和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打击电信诈骗。
11. 犯罪滋生:可能助长其他犯罪行为的发生。
12. 生活秩序被打乱:受害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甚至陷入困境。
(三)案例分析(10 分钟):
- 展示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和防范要点。
-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如何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四)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防骗要点:
1. 提高警惕:保持警惕心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邮件等信息,尤其是涉及到钱财、个人信息等敏感内容的。
2.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操作。
3. 核实信息真实性:在接到可疑信息后,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如拨打官方电话、查询官方网站等。
4. 不轻易点击链接:避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以免进入钓鱼网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5. 学习防范知识: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6. 定期检查账户:定期检查银行账户、信用卡等的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相关机构联系。
7. 使用安全软件: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保护设备和个人信息安全。
8. 谨慎对待陌生人:对于陌生人的请求、邀约等要谨慎判断,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9. 与亲友沟通:与家人、朋友分享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互相提醒,共同提高防范意识。
10. 保持冷静:遇到可疑情况时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理性分析和处理。
11.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的群组,不要轻信他人。
12.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未知链接。
13.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支付宝账号,以及密码等。
14.不要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特别是酬劳比正常市场高出许多的兼职,所有要求交定金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
15.不要轻信所谓的“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 如果遇到电信诈骗,应该如何应对?
1.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分析情况。
2. 切勿轻信: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电话或邮件。
3. 核实信息: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
4. 不透露个人信息:避免透露敏感信息,如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
5. 挂断电话:若怀疑是诈骗电话,果断挂断。
6. 不点击链接:对于不明链接,不要轻易点击。
7. 不转账汇款:无论对方如何催促,不要进行资金交易。
8. 记录证据:尽量记录相关信息,如电话号码、邮件地址、聊天记录等。
9. 报警求助: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证据。
10. 告知相关单位:如银行、电信运营商等,以采取防范措施。
11. 提醒他人:将情况告知亲友,防止他们受骗。
12. 加强防范意识:学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提高警惕。
13. 定期更换密码:确保个人账户的安全性。
14. 关注警方提示: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15. 安装防护软件:保护设备和个人信息安全。
(五)防范方法总结(5 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1.凡是“不要求资质”,且放款前要先交费的网贷平台,都是诈骗!
2.凡是刷单,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络交友,诱导你进行投资或赌博的,都是诈骗!
4.凡是网上购物遇到自称客服说要退款,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领导”、“熟人”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公检法”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下载APP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让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9.凡是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的”,都是诈骗!
10.凡是非官方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六)观看视频(10 分钟):
观看反诈骗宣传视频。
(七)电影推荐:
《巨额来电》:取材于公安部备案的、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件,是国内首部与公安部合作的反电信诈骗电影。影片中卧底小兔根据犯罪集团提供的个人信息、台词,通过假冒公安机关,一步步获得被害人的信任,利用出神入化的演技诱骗他人,将钱财转入到“安全账号”,实际上则为犯罪分子的账号。
(八)总结(2 分钟):
对本次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记住“三不一多”原则: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和朋友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
2. 在班级内设置防电信诈骗宣传展板,持续提醒学生。
六、教学评估
1.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电信诈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