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师生沟通技巧提纲一、一个练习与一个调查展现人际沟通——师生沟通中的问题所在二、一个案例:解读师生有效沟通的意义三、尊重四、专注与倾听五、共情(同理心)六、真实、真诚与经验分享一个练习请4位老师参与1、1个人A对其他成员讲一个故事。每次只要A一停顿,其他3人就说一些不相关的话。2、1个人B对其他成员讲一个故事。其他3人以自己的方式谈论B故事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概念)。例如,B:我是从东北来的。其他1人:东北啊,我去过冬天去的…….3、1个人C对其他成员讲一个故事。其他3人提出各种疑惑的问题4、1个人D对其他成员讲一个故事。其他3人要表达竞争性的想法,例如。“你说的不对,据我所知,人家别人是这样做的”每轮3分钟,结束后,讲故事的人,要谈一谈自己的体验。请大家思考问题一:以上的四个场景说明了哪些人际沟通中的现象?问题二: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是否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师生沟通?人际沟通中的常见的尴尬总是给人不相关的建议总是给人肤浅的表面建议与人沟通时,总是向对方发出疑问性的干涉与人沟通时,总是向对方发出挑战或竞争性的信息师生沟通中我们也经常陷入这种尴尬,而影响师生关系:教师无法体验教书育人的乐趣;学生不能感受如沐春风的成长过程。一个关于师生沟通的调查调查对象:某初中,二年级 ,全员325名学生显示结果:(1) 问:你与老师沟通思想时希望以下哪一种情况?答:A 别太庄重了13%,B 庄重点儿3.7%,C松弛点儿68.5%,D 秘密点儿14.8%;(2) 问:你与老师交流思想时拘束吗?答:A 不拘束22.2%,B 拘束27.8%,C 紧张38.9%,D 无所谓11.1%;(3) 问:你有思想问题时会主动找老师谈吗?答:A 会7.4%,B不会40.7%,C会,但希望保密24.1%,D 不会,怕老师告诉家长27.8%;(4) 问:在班会上交流思想时,你跟老师所谈的思想:答:A 真实的40%,B不会全真实的50%,C 应付5.6%,D 不会是真实的3.7%;(5) 问:你愿意老师去家访吗?答:A 愿意7.4%,B 不愿意55.6%,C 无所谓22.2%,D 害怕14.8%;(6) 问:你愿意到老师办公室去吗?答:A 愿意11.1%,B 不愿意40.7%,C 无所谓37%,D 无奈11.1%;(7) 问;当你有心里话或烦恼要对老师讲时,你希望得到老师怎样的态度?答:A 特别关注并保密66.7%,B 同情16.7%,C 在班会上讲给同学们听3.7%,D 告诉家长7%。通过问卷与谈话,我们还得知,学生最喜欢的沟通方式是聊天;交流的最佳地点是在回家的路上;最喜欢个别谈话;个人隐私或同学之间的秘密不愿意告诉老师和决不告诉老师的占40.7%。结论:(1)学生强烈要求平等交往,要求老师与他们之间平等交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看未来,与他们交朋友,友好相待;(2)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存有戒心,他们认为老师在很多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在利用他们或把他们当成老师要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3)学生不愿意也不需要高谈阔论,或长时间的谈话交流与沟通。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是心灵上的撞击,真情倾诉,理解关怀,朋友般交往,甚至兄弟姐妹般的交往。一个案例我们经常面对的场景:初一某班,上午第四节课堂上,小明坐在教室后面,头趴在桌子上。偶尔,你会看到他眼睛突然睁开一下,然后就叹口气,继续将头深埋在臂弯中。此时,班上的其它同学都在尽责的完成你布置的课堂作业,惟独小明一直保持着一个姿态不动,他只有眼睛和额头有表情,其它的好象冻结在那里。这真的很不像他,平时他充满活力,会是第一个回应老师任务的人。小明怎么了?做为一个教师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可能需要做的。也许我们立刻会想到一些可能性:1)他太累了,也许是昨天整晚没睡好?2)家里出了什么事,父母吵架了或是有其它变故?3)他看起来很沮丧,无精打采。他最近食欲如何?是否经历了什么创伤和挫折?还是有什么躯体上的疾病?4)他这样可能是要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为什么要这样?5)这可能是他面对问题时一个求救的信号?6)他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了,或是对我今天讲的内容感觉无聊?…….我们可以随意推测出无数个可能,也许唯一能够了解小明行为的方法就是直接同他面谈。而我们如何开始同小明的沟通呢?师生有效沟通的意义师生有效沟通的意义下午,老师找到了小明。以下是一段小明和老师的对话。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你给了我40分,我感到很难过,所以这些天上课都无精打采的,考的问题我都会,我觉得可以通过的啊?老师1(生气地看着小明):原来是这样啊,一次考试没考好就无心学习了?听你的意思,你好象在责备老师,我可没有故意为难你啊。40分,是你自己学习不努力。师生有效沟通的意义教师2:你考了40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望能给你好分数的。教师3: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教师4: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在哪儿。大家对以上四位老师的沟通方式,做个评价,如果你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这个情境该怎么办?师生有效沟通的意义教师5(全神贯注地看着学生,表情耐心):对没错。这次考试你确实考了40分。学生:可是,我觉得这次考试不公平!平时比我学得差的同学都及格了。教师5(点头、专注):老师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可是老师感到,你认为是我在故意为难你,我感到难过,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能告诉老师吗?学生:老师,我跟我父母保证过,这次数学一定要考80分以上,可是….他们知道现在这个分数会打死我的….(哭泣)。教师5:听起来,你现在的担心和不安,是很在意你父母的反应?学生:是的,他们对我的期望太大了,而每次数学考试后我却总是让他们失望。我不是平时没学会,可是….我都不知道,回家后该怎么面对他们。教师5(保证地微笑着):老师了解了你的苦恼,你现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老师愿意帮助你。大家对第5位老师做个评价。接下来这位老师还会继续做什么?小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总结:1、沟通每天发生,效果各有不同。为什么?2、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惑”既包括学业上的困惑,也包括学生个人情绪和行为上的心理困惑。3、有效的师生沟通,既是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基础,又是解决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重要方法。4、本讲主要探讨教师在解决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时的师生沟通问题。师生沟通的基本技巧尊重尊重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承认学生拥有自尊,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并相信他们有一定的能力人际沟通有说、听、看、触摸四个管道,它们的有效畅通,需要以尊重为前提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所抱有的对待学生的态度,还需要体现在教师的口语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现(姿态、表情、眼神以及任何无声的讯息)上尊重的口语语言表达的六个层次——举例背景:学生,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近3年从未见过父亲,平时也没有电话。母亲忙于工作,下班后经常打牌,很少过问他的生活。即将高考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学生:“老师,你知道吗?我今天本来不想来的,所以我迟到了。以前,我跟你说过,我时常想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可是我和我父亲毕竟有血缘关系啊。哎!我无法确定他们到底爱不爱我。对你,我也有一样的不确定感觉,我觉得你之所以帮我,是因为你的职业,我觉得很孤独,我只不过是你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而已。”老师1:“你怎么这么敏感多疑啊?老师为你花了多少时间、费了多少口舌,你还是怀疑老师是不是真心帮你!”老师2:“没关系啦,迟到就迟到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关心你吗?我当然关心你呀!要不然我怎么会每次都牺牲休息时间找你谈话呢。别胡思乱想了,我们还是谈谈你高考选专业和将来工作的事吧。”老师3:“看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你这些不安全、孤独和不确定的感受啊。我觉得你是将你对父爱的渴求和怀疑投射到了我身上。肯定是这样的。”老师4:“你好象很困惑,我很高兴你今天还是来了。我知道来之前你很犹豫,我想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感受的来源。”老师5:“你不确定你父亲和我到底是不是真心关心你,这让你很迷惑,很难受。我能体会到你害怕我不是真心关心你。今天很高兴你能来,我也能理解你犹豫不决的心情。我很关心你,所以我想知道前面的谈话中,我是不是有那些行为或言谈让你感到我不是真正关心你了?”老师6:“我能感受到你害怕我只把你当成一个普通学生一样对待,而没有出至内心的关心你。所以你为此而感到苦恼,甚至犹豫不决是否再见面。其实,我有权利选择我想关心的人,但是我希望你能知道我对你的关心是真实的。今天你能真诚的和我分享你真实的感受,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为你的真实和勇气而感动”尊重的日常练习:每天注意体会自己的思想、言论及行动,看看是否常有对自己、对他人(学生)的偏见以及负面的表达。若发现有,要试着改变!练习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对话,按照上述的六个层次来进行评分。找一个同伴,互相鼓励,观察和切磋,分析彼此的对话,找到欠缺后加以改进。专注和倾听——形成开放接纳的氛围,促进自我探索1、行为上:点头、微笑、眼神接触、身体姿势等非口语的形式;简短的口头回应(是的、没错)2、心理上的:不仅听到了学生所说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担心、他们的矛盾等等。3、精神上的:精力的表现、能量的散发与存在。感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4、对老师来说,这可能是很不自然的方式。我们习惯于以权威的师长自居,习惯于直接解决问题,给出建议,甚至是命令。可是师生的冲突往往就此起源。专注倾听的结果:听到了,听全了(客观性);倾听还会受个人主观背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聆听的层次:表面倾听、积极倾听、深度倾听、整体倾听倾听内容:经验、行为、感受及情绪、想法专注与聆听的举例:学生:“我觉得人生很没意思,因为大家都是争来争去,只顾自己。看看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穷人,可没有人去帮助他们。人都是很自私的,我真的很生气!人与人为什么不能互相帮助?老师:“你对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顾自的行为很生气,觉得活在这样的人间没有意义。”学生:“老师,我真的很不明白同性恋的人,他们怎么能够男人爱男人,女人爱女人呢?”老师:“同性的人相爱,你觉得很难理解。”评论:以上简短的对话,就是专注与聆听的表现。我们发现,专注与聆听是需要以尊重为基础的。无论学生说的话多么片面、或与老师的观点相左,但从说话的学生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老师的专注与聆听不是要讲大道理、也不是说服,只是责任感的驱使而对坚守自己的价值。专注与聆听,代表的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你看到了什么?听到她心里想说的话了吗?现在,在你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女孩的形象吗?坐在镜子前的她是快乐的?还是忧郁的?或是茫然的?有没有看见她扔在镜子边的洋娃娃呢?那会不会反映她渴望长大?还是她对自己的不接纳呢?她腿上放的是印有明星照的画报?还是她妈妈的照片?她是在思考自己长大后的样子吗?她好象是在阁楼上,为什么她会在一般堆杂物的阁楼上照镜子?你看见她脚边的口红和粉刷了吗?那些东西是她的吗?还有她穿的那件似乎是成年人样式的睡衣?还有她的发型?你还有其他发现吗?专注与倾听日常练习:每日观察自己的做事的态度,是懒散的、分神的、做白日梦的、还是集中的?每日观察自己是否聆听自己的身体状况、心情、感受、经验及想法?每日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态度,是抗拒的、判断的、心不在焉的,还是中立的?为什么?每日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交谈与互动,只是表面的聆听?是敷衍的还是进入深度的、全人的聆听?练习重点反映,及简短提示他人的说话内容。二、共情反应1、即“感同身受”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想法。2、举例:教师5:听起来,你现在的担心和不安,是很在意你父母的反应?教师5(保证地微笑着):老师了解了你的苦恼,你现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老师愿意帮助你。3、“通情方能达理 ”。人与人的沟通,如果不能先从通情出发 ,沟通的目标无法实现。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和了解自己的困扰?探索技巧——协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了解自己的问题一、探问1、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情况2、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例: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打算怎么做?能谈谈你的想法吗?你觉得难受吗?你要把考试成绩告诉你父母吗?你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和了解自己的困扰?3、尽量多使用开放式提问。二、感觉和内容反应1、有效地对学生表述中的事实和感觉做出回应。2、举例:学生:我父母觉得我应该找你谈谈,可是….. 我不想来,但我确实感到很矛盾。老师:哦,父母希望你来找我,可是你很犹豫是否过来。但你今天终于来了,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困惑。(既反应了事实,又反应了感觉)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和了解自己的困扰?三、自我开放1、一方面,向学生适当开放教师的个人经历,帮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曾面对类似问题,也曾经苦恼过。另一方面,适当地向学生表达你对他的个人感受。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天下唯一不幸的人,而且使用得当会有效增进师生关系。2、原则:1)简洁2)不要过于表现自己3)要遵循对等律和安全律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和了解自己的困扰?3、举例:教师:我理解你的经历。我的父母也离婚了,而我也挣扎过好一阵子,才又能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教师:你信任老师,跟老师谈了这么多心理话。老师觉得很荣幸。在谈话中,老师感到你的勇气和自信。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和了解自己的困扰?如何促进学生改变不合理的看法和消除不良情绪?认知重建技巧:一、ABC理论A——挫折事件或困境B——个人对事件或困境的认识和看法C——情绪、行为的后果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各种困境和挫折事件(A),我们为此而产生了各种各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A作为事实,往往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想走出困境,唯一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对事实的看法和认识(B)。如何促进学生改变不合理的看法和消除不良情绪?案例:背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因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代表队选拔,落选,而感到苦恼,前来找老师谈话。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