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艺术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教育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艺术 课件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还需要
我们很多的努力
关注生成
随机应变
激情投入
不厌其烦
永远的爱心
永远的责任
… …
众人眼里的政治课
年老教师的专利课
主课教师的搭头课
学校领导的机动课
新任教师的演练课
口水诗
语文老师一回头,鲁迅甘为孺子牛。
数学老师一回头,六元六次都能求。
英语老师一回头,sorry加上“三克油”。
物理老师一回头,一根杠杆撬地球。
化学老师一回头,二氧化碳变汽油。
地理老师一回头,百慕大也能畅游。
历史老师一回头,秦始皇来推铅球。
体育老师一回头,黛玉也能踢足球。
政治老师一回头, 。
全班同学都梦游
面孔冷冰冰——无情
内容干巴巴——无味
教学方式孤单单——无趣
理论脱离实际——无信
学生无心学习——昏昏欲睡
课堂教学的艺术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上课伊始,为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语言、材料和现代化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角色,使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的一种教学技能。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目的性;新颖性;简洁性;针对性;自信心;趣味性。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与方法
1、温故知新式
是指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
2、直观演示式
是指教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与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
3、情境式
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4、悬念式
是指教师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方法。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
5、破题式
是指教师直接从解释或发问教材的课题词语入手,帮助学生审析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达到开"窗"窥"室"效果的一种导课方式
6、因势利导式
指教师上课时,就课前发生的情景,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顺势开讲,恰当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带到学习新课知识上来的一种导课方式。
二、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教学情境及教师自身特点等,运用多种设问方式,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从中反馈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教学技能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在内容上要目的明确,难易适度,有逻辑性,准备辅助问题和完整的答案。
2、在方式上应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把握时机,启发诱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异。
3、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应认真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也应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作必要小结。
(二)、课堂提问的具体方式
1、诱发式提问
是指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在学生对有关事物观察基础上,通过诱导性设问,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思考,去攻克难关,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提问方式。
2、迂回式提问
是指教师对同一教学知识点,不直接提问,而通过多种情形不同的假设或虚问,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思维探索,最后豁然醒悟,得出正确结论,回到主题上去,并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提问方式。
3、逆向式提问
是指教师通过突破习惯思维方式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准确、严密、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提问方式。其特点在于思维逆向。
4、举例式提问
是指教师不直接向学生发问,而是通过寓言、故事、实物、图片、材料,或是多媒体手段等把学生带到融知识内容于一体的一定情境中,借机向学生发问,引起学生思考,达到知识的迁移转换,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的一种提问方式。
5、悬念式提问
是指教师欲擒放纵,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状态,以激起思维浪花,并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一种提问方式。
6、执果索因式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知识点间存在内在联系的特点,从结果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追根寻源,并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提问方式。
7、比较判断式提问
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本身的可比性,运用对比、反比和类比等方法设问,促使学生深人思考,比较分析和判断,从而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提高辨别能力的一种提问方式。
8、过渡式提问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不同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更替之时,通过提问给予搭桥铺路,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自然得体地起承转合的一种提问方式。
9、讨论式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适当时机,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存在于学生中的知识和思想疑问的一种提问方式。
三、思想政治课课堂举例艺术
课堂举例技能,指教师通过口语、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列举社会生活、自然界等方面的实际事例,进行分析、说明、解释和论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含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技能。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举例的基本要求
1、精选性
2、精确性
3、典型性
4、教育性
5、可信性
6、趣味性
7、时代性
(二)、课堂举例的类型
1、导入式举例
是指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事例在讲新课前举出,使学生注意力、思维力集中到事例上,并产生渴望解答的状态,由此把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知识的氛围。
2、解释式举例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比较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等,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具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理清思路,从而理解、消化知识。
3、论证式举例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列举一个或多个实例来说明证实某个观点的正确性或方法论意义,使学生达到对这一观点懂、信、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4、比喻式举例
是指教师拿与新知识不同,但又与新知识有某种联系,且具体形象和通俗易懂的事理打比方,来解释说明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结语式举例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讲完某一问题或在整节课结尾时,用某一事例来总结对这一问题的讲解或结束这一节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课堂板书艺术
课堂板书技能是指教师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以简练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通过黑板或其他媒体直观地呈现出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来传递教学信息,控制与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技能。
(一)、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和计划性
2、精炼概括,系统完整
3、形象直观,具有启发性
4、设计巧妙,美观大方
(二)、课堂板书的类型
1、提纲式板书
2、设问式(或叫提问式)板书
3、图表式(也叫图解式)板书
4、线索式板书
5、结构式板书
6、演绎式板书
7、表格式板书
8、观点式板书
9、归纳式板书
五、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用语。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使用规定教材,按照一定方法,在有限时间内,为达到某种预期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1、口头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语音音量适中
(2)语速快慢适度
(3) 节奏抑扬顿挫
(5)表意准确生动
(6)浅白通俗易懂
(7)形象具体生动。
(8)声音清晰悦耳。
2、体态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师生共意性。
(2)程度控制性。
(3) 和谐统一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类型
口头语言表达技能
1、叙述性语言
2、论证性语言
3、评判性语言
4、演示性语言
体态教学语言运用方面
1、衣着服饰端庄大方。
2、表情变化丰富。(1)眼神、 (2)微笑。
3、手势变化丰富。
4、身体姿态变化得体。 ①站姿。 ②走姿。 ③坐姿。
六、思想政治课课堂结课艺术
课堂结课技能也叫课堂教学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终了阶段,通过口头、文字、电教等途径、手段,对所授知识、技能及时进行整理、巩固、提高和运用,使新知识、新技能有效地纳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中的一种教学技能。
(一)、课堂结课的基本要求
1、要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2、要注意结构完整
3、要做到语言精炼,紧扣中心
4、要注意内外沟通,立疑开拓
(二)、课堂结课的基本类型
1、归纳概括式
2、思索悬念式
3、思考练习式
4、提纲挈领式
5、范例式
6、愉悦鉴赏式
7、延伸拓展式
8、讨论式
9、答记者问式
七、启发讲解的艺术
启发讲解的艺术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运用讲解的方法,相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基本要求:主旨明确,详略得当;科学规范,亲切优美;开而弗达,启迪思维;过渡自然,清楚连贯;善于举例,巧于点拨;机智应变,反馈强化。
启发讲解的常用方式
1.描绘叙述式
——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描述事实、事件、过程及原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形象具体或一定深度的认识。
概括描述:公民与人民的联系
具体描述:“0”
2.解释说明式
——指教师运用言简意明的口头语言,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图表、演示等解说清楚的一类方式。
概念解说:国家-國
原理解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图表解说:公司的分类
3.分析论证式
——教师运用明确的概念,进行恰当的判断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分析说明论题正确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
八、高潮创设艺术
教学高潮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审美情趣等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呈现出某种起伏,发生一定程度飞跃的教学状态。
要求:张弛相济;动静相映;情理相伴;疏密相间;详略得当。
教学高潮的创设高潮
1.由表及里,步步登高
2.质疑问难,发散思维
3.制造矛盾,引发争议
4.抓住肯綮,探幽发微
九、教学幽默艺术
教学幽默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艺术创造的教学行为方式。
基本条件:培养幽默品质;领会幽默实质;积累幽默素材(教材中的幽默、艺术作品中的幽默、生活中的幽默);把握幽默结构;掌握幽默技巧;注意幽默时机;把握幽默分寸
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
形象比喻
巧妙移用
极度夸张
故意曲解
反语倒置
虚拟情境
换名借代
转换套用
婉言曲语
十、机智应变艺术
机智应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各种教学情境的变化随机应变,灵活而巧妙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和行为方式。
基本要求:
掌握理论,勇于实践;
忠于职守,热爱学生;
教学民主,豁达宽容;
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因势利导,春风化雨;
机智应变的有效策略
1.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变策略
口误;笔误;教态失误;教法失误
2.学生质疑问难的应变策略
3.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变策略
4.外界因素干扰的应变策略
十一、节奏调谐艺术
教学节奏就是教学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有秩序、有规则、有节拍的合乎规律和富有美感的变化和运动。如: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高低起伏、张弛疏密、刚柔浓淡、急徐断续、明隐虚实等。
教学节奏的常见类型
外在节奏:
教学语言节奏:有声语言节奏和无声语言节奏。
内蕴节奏:内容节奏、思维节奏、情感节奏。
教学节奏的调谐技巧
善于铺垫
巧妙过渡
设置悬念
掀起高潮
留有空白
十二、气氛烘托艺术
教学气氛是教学环境因素引起师生出现某种心理情绪、产生某种心理感觉的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感受或观念形态,是师生感知到环境因素之后所产生的主观情绪和感受。
制约因素:课堂情境、知识难度、教师情感、班级风气、人际关系。
教学气氛的烘托技巧
情境描摹
重点渲染
悬念激活
案例衬托
讨论强化
十三、情感交流艺术
情感交流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情感因素,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发挥情感的教学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行为。
基本法则:
积极投入——热爱、专注、真诚、理智
自然流露
畅通情道
控制情绪——节制过激情绪、避免冲动情绪、客服压抑情绪、消除紧张情绪
注意反馈
贯穿全程
情感交流的常用方式
因文表情
形象载情
借景抒情
点拨激情
以情动情
以美激情
十四、听评课的基本要求
听课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真实性原则。如实记录课堂的实况,不随意发挥。
二是坚持尊重性原则。无论课堂教学情况如何,都不能进行私下议论,更不能随意离开,应充分尊重授课者。
三是学习性原则。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他的优点和特色,因此听课者一定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注重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不能只找别人的不足。
评课必须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导向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鉴定,而是为了发展,评课者不仅要关注授课者的操作层面,更要从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理念等潜隐层面上去发现、点拨和引领。
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公正,也就是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
三是激励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对授课者的激励主要是善于抓住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使被听课者明晰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些环节上是优秀的,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能更好地使用。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帮助教师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
四是重点突出性原则。评课要“大气”,坚持“抓大放小”。从大处入手,从理念思考,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是坦率诚恳性原则。评课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听者要本着对授课者和自身负责的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授课者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也要明确。
评课的基本内容和评析顺序为:
一是肯定授课者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二是明确指出授课者存在的问题;
三是自己对本节课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评课一般情况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评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评教材的处理;评教学过程的设计;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