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29】化学发展史——【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29】化学发展史——【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专题
化学发展史
1.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2.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屠呦呦 C.侯德榜 D.张青莲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4.发明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拉瓦锡 D.道尔顿
5.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物质世界构成规律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生提出了原子学说
B.道尔顿确认原子内部有电子
C.拉瓦锡研究出原子结构
D.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6.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家与贡献 B.化学用语与意义
①汤姆森——发现原子核 ②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①——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C.物质与构成粒子 D.物质、俗名与类别
①铜——由铜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和构成 ①碳酸钠——纯碱——碱 ②甲烷——天然气——有机物
A.A B.B C.C D.D
7.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屠呦呦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8.化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的发展,学习化学家研究化学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化学家的研究过程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C.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9.小明从教材中收集了下列人物图片标志。其中图文不匹配的是
A.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
B.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张青莲
C.禁止吸烟标志
D.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10.化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利斯特里提出了分子学说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揭秘水的组成
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11.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12.化学史给人类以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阿伏伽德罗——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张青莲——精确测定了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3.在定量研究空气的成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水的组成实验研究都有杰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14.下列有关化学史上研究成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
C.卢瑟福发现电子
D.诺贝尔研究炸药并改进引爆装置
15.人们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8年,道尔顿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物质由看不见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他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材料三:1897年,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
材料四: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1)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由 首先提出来的, 首次提出了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2)阿伏加德罗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请举例说明阿伏伽德罗的说法是否正确: 。
(3)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元素符号,根据这些符号,下列水分子的模型最接近的是_______(填编号)。
A. B. C. D.
(4)①卢瑟福实验中能佐证“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是指 。
②卢瑟福“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填下图图1中的序号)。
(5)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氮原子,a粒子留在氮原子中,使氮转化为氧,并释放出-一个质子,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你认为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不同点是 。
16.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
材料二:1811年,阿伏伽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原子。
(1)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 葡萄糖 氢气 二氧化硫 氦气
构成物质的微粒(写微粒符号)
(2)上表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 (写化学式)。
(3)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部分的观点吗? ,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 。
(4)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何感想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复习专题
化学发展史
1.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答案】D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D、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屠呦呦 C.侯德榜 D.张青莲
【答案】D
【详解】A、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是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献的中国科学家,符合题意;
故选:D。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答案】C
【详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阿伏加德罗 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C。
4.发明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A.张青莲 B.侯德榜
C.拉瓦锡 D.道尔顿
【答案】B
【详解】A、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不符合题意;
B、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出了空气的成分,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发现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物质世界构成规律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生提出了原子学说
B.道尔顿确认原子内部有电子
C.拉瓦锡研究出原子结构
D.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答案】D
【详解】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卢瑟福等研究出原子结构,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故选D。
6.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家与贡献 B.化学用语与意义
①汤姆森——发现原子核 ②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①——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C.物质与构成粒子 D.物质、俗名与类别
①铜——由铜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和构成 ①碳酸钠——纯碱——碱 ②甲烷——天然气——有机物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汤姆森发现电子;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两个氢原子;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可表示为,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C、铜是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俗名为纯碱,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故选C。
7.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屠呦呦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答案】B
【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编写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化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的发展,学习化学家研究化学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化学家的研究过程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C.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答案】A
【详解】A.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此选项错误;
B.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此选项正确;
C.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此选项正确;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此选项正确。
故选A。
9.小明从教材中收集了下列人物图片标志。其中图文不匹配的是
A.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
B.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张青莲
C.禁止吸烟标志
D.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答案】C
【详解】A、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图文匹配;
B、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张青莲,图文匹配;
C、禁止燃放鞭炮,图文不匹配;
D、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图文匹配;
答案:C。
10.化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利斯特里提出了分子学说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揭秘水的组成
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答案】A
【详解】A.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揭秘水的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分析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答案】B
【详解】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叙述正确;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叙述不正确;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叙述正确;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叙述正确。
故选B。
12.化学史给人类以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阿伏伽德罗——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张青莲——精确测定了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B
【详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说法正确;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说法错误;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法正确;
D、张青莲教授测定了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说法正确。
故选B。
13.在定量研究空气的成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水的组成实验研究都有杰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拉瓦锡 D.牛顿
【答案】C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且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水的组成实验研究中都有杰出贡献,符合题意;
D、牛顿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有关化学史上研究成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
C.卢瑟福发现电子
D.诺贝尔研究炸药并改进引爆装置
【答案】C
【详解】A、拉瓦锡通过天平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B、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故说法正确;
C、1897年,汤姆森等人发现了电子,故说法错误;
D、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的化学家是诺贝尔,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5.人们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8年,道尔顿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物质由看不见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他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材料三:1897年,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
材料四: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1)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由 首先提出来的, 首次提出了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2)阿伏加德罗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请举例说明阿伏伽德罗的说法是否正确: 。
(3)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元素符号,根据这些符号,下列水分子的模型最接近的是_______(填编号)。
A. B. C. D.
(4)①卢瑟福实验中能佐证“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是指 。
②卢瑟福“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填下图图1中的序号)。
(5)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氮原子,a粒子留在氮原子中,使氮转化为氧,并释放出-一个质子,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你认为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不同点是 。
【答案】(1) 道尔顿 汤姆森
(2)不正确,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
(3)B
(4) 原子核 C
(5)原子种类是否改变
【详解】(1)由短文可知,道尔顿最先提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汤姆森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即提出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2)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则阿伏伽德罗的说法不正确。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选B。
(4)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原子的质量主要几种在原子核上,则“很小的结构”是指原子核。
②卢瑟福“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推出原子大部分为空的,只有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故选C。
(5)由题干可知,核变化中,原子种类改变,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则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不同点是原子种类是否改变。
16.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
材料二:1811年,阿伏伽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原子。
(1)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 葡萄糖 氢气 二氧化硫 氦气
构成物质的微粒(写微粒符号)
(2)上表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 (写化学式)。
(3)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部分的观点吗? ,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 。
(4)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何感想 。
【答案】(1) C6H12O6 H2 SO2 He
(2)C6H12O6、SO2
(3) 不同意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相同的氢原子构成
(4)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
【详解】(1)葡萄糖由葡萄糖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6H12O6;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其化学式为H2;
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SO2;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由氦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e;
(2)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上述物质C6H12O6、SO2分别由C、H、O,S、O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其属于复杂原子;
(3)材料一中提到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而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相同的氢原子构成,故不同意其观点;
(4)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在道尔顿的原子论上推陈出新,表明科学理论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公众号:初中化学那些事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