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⑵土地平旷, 。 。
⑶ ,并怡然自乐。
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
2、文学常识填空
⑴“记”是古代的一种 ,主要是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或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散文的范畴。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隔绝
文体
记载事物
抒发作者的感情
见解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唐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作者简介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常识扩展: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写作背景
⑵柳宗元,字 ,唐代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之一。他和 是唐代“ ”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 或 。著有《柳河东集》。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子厚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古文运动
柳河东
柳柳州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学习生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疏通文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情为之高兴。(于是)砍掉一些竹子,开劈出一条道路来,往下走就出现了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潭)把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潭底周围向上弯曲突出水面的石头,形成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高耸的大石。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以.....为乐
整块石头
格外
向西
竹林
听见
开辟
发出的声音
砍伐
名作状,向下
弯曲
露出水面
成为
把...当作
遮盖缠络
摇曳牵连
连词,相当于“而”,不翻译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大约
表示约数
在空中游动
穿透
向下
散布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好像
相互取乐
向西南
地势
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太阳光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和游人相互取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溪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 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环绕合抱
静悄悄的
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凄凉

因为
过分
停留
记述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年轻人
随从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研读诗文
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小石潭的?
乐(拟人)由景生情
由潭底潭中
转向四周
寓情于景:孤独悲凉
最后一段:记录同游者
第四、五段
品味情感
1、找出文章表达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孤寂)以其境过清(凄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1)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2)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触景生情,一乐一忧,都体现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4、小石潭记中, 第五段写了同游者还有五人,为什么第四段还说"寂寥无人"
因为作者当时被贬,内心愁苦、空虚,再加上小石潭周围凄凉,更使柳宗元心生悲凉,用至亲好友的陪伴写自己旷世的孤独,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孤独,衬托出凄凉萧瑟的气氛,便觉得“寂寥无人”了。
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澈”通“彻”,穿过,透
日光下澈
(二)古今异义
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
中的一种角色
(三)一词多义
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 凄凉;
寒,使……感到寒冷
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