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3分)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3分)联合国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希望每一个人都“知水、护水、节水”。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储量非常丰富,人均可用水资源十分充足
B.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资源都集中在北方
C.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等都是护水、节水的好方法
D.浑浊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处理后,水变成纯净物
3.(3分)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4.(3分)以下现象不能证明大气中有水的是(  )
A.冬天室内的玻璃窗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B.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
C.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雪糕,会发现雪糕冒“白气”
5.(3分)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②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③氟利昂也是温室气体
④减少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发展氢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3分)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则该气体(  )
A.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一定是氮气
C.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D.一定是空气
7.(3分)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3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石蕊遇酸变红的能力
B.该实验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形成碳酸
C.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形成了一种酸性物质
D.加热后,红色褪去说明酸性物质不耐热
9.(3分)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3分)下列物质在测量氧气含量时,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的是(  )
A.木炭 B.汞 C.硫磺 D.镁条
11.(3分)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像
12.(3分)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轮船困在冰层中,用黑炭铺在冰面上,使船安全脱险,因为(  )
A.黑炭、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使冰熔化
B.黑炭、煤炭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C.黑炭、煤炭跟冰反应,使冰熔化
D.黑炭、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
13.(3分)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电视机遥控使用时,我们看到的红色光线是红外线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14.(3分)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总是先有闪电,后有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生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15.(3分)小科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小孔成像实验。结果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了一个蜡烛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看到的是正立的蜡烛像
B.小孔形状需要做成是圆形
C.蜡烛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D.小科看到的是虚像
16.(3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17.(3分)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 B.溶质质量的变化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溶液质量变化
18.(3分)硫酸镁在工农业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3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50℃时,49克硫酸镁和100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克硫酸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51
D.50℃时,18克硫酸镁放入40克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19.(3分)已知物质A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现向100克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者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相应的溶液①~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物质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20.(3分)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其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t0<t1<t2)时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①、溶液②和③都为饱和溶液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往溶液③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会增加底下的晶体
二、填空(每空2分,共50分)
21.(2分)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①燃烧的蜡烛②电影院的屏幕③夜晚猫的眼睛④天空中明亮的恒星⑤闪光的钻石
22.(8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属于    (填“晶体”或者“非晶体”),熔点为    ,10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23.(12分)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
(2)如何检查B管的气体    。
(3)该实验需要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    。
(4)该实验为什么不能采用交流电    。
(5)本实验的反应方程式    。可推知水是由    组成的。
24.(10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    ;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5.(8分)在某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汽油时,一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说明汽油的着火点    (填“高”或“低”)。说明氧气有    (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有    。
A.鞭炮
B.瓶装饮料
C.酒精
D.油漆
26.(10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
(1)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其中A为    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    。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我们发现    (填“A区外侧”“AB之间”或“B区外侧”)温度计读数变化最明显。
(3)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    。而我们通过红色玻璃观察树叶时,树叶呈现    色。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50分)
27.(6分)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28.(4分)为了通过实验探讨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水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到纸花颜色变化是:①纸花变红,②纸花不变色,③纸花不变色,④纸花变红。
(1)该同学进行①、②两项实验目的是什么?   。
(2)该同学设计时能否取消第3步操作并说明理由    。
29.(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Ⅰ实验中红磷要过量的原因为    。
(2)装置组合后,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    。请说明方法:   。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忘记将弹簧夹关闭就开始实验,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5)其实在上述的实验中存在问题,人们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其实红磷在氧气含量低于一定程度就会熄灭,所以测量结果理论上会偏    ,同样人们还了解了当收集氧气时,氧气含量占集气瓶40%就复燃(空气占60%),请计算当氧气含量为    ,木条复燃。
30.(12分)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请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宁波某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氯化钠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氯化钠约为8%。晒盐最好用    (填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80℃时,将80g硫酸镁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若使其形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增加溶剂
B.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这三种物质可以采取降温结晶获得大量晶体的物质是    。
②关于卤水中含有的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10℃时,向40g氯化钾(KCl)固体和40g氯化镁(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
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31.(14分)某科学小组欲配制16%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配制8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应选用规格为    (填“2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称量时,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继续添加适量氯化钠
B.减少适量氯化钠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
(3)③中的读数方法会导致所配溶液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精确完成该步骤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    ,在使用时眼睛应观察    。
(4)溶液配制完成后,装入试剂瓶,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是    。
四、计算题(共10分)
32.(5分)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叫光年,请计算一光年是多少千米?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1014km,则织女星发出的光经过多少年才能到达我们地球?(保留1位小数)
33.(5分)在电解水的实验开始前,将0.2g的氢氧化钠加入到99.8g的水中,当实验开始后,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1%时,请问被电解的水为多少g。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解答】解:A、雨水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正确。
故选:B。
2.【解答】解:A、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很大,但淡水含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因此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故A错误;
B、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资源都集中在南方,故B错误;
C、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等都是护水、节水的好方法,故C正确;
D、浑浊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处理后,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试管内的冰虽达到熔点0℃,与烧杯内混合物温度相同,由于不能吸热,故不会熔化。故A正确。
故选:A。
4.【解答】解:A、冬天室内的玻璃窗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说明空气中存在水;故A不符合题意;
B、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是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说明空气中有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是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不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水,故C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雪糕,会发现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说明空气中存在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解:①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及大量森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猛增,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正确;
②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正确;
③氟利昂也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正确;
④减少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发展氢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该气体可能是氮气或者二氧化碳。
故选:C。
7.【解答】解: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故正确;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正确;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错误;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酸能使石蕊变红,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由酸性物质生成,该实验利用了石蕊遇酸变红的能力,故A正确;
B、该实验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形成一种酸性物质,并不能说明是碳酸,故B错误;
C、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形成了一种酸性物质,故C正确;
D、加热后,红色褪去说明酸性物质不耐热,受热易分解,故D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解答】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填充了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木炭不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
B、汞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汞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汞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B正确;
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填充了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硫磺不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C错误;
D、镁条不仅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镁条不可以替代红磷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树叶的像,也不是太阳的虚像,更不是树叶的影子。
故选:B。
12.【解答】解:A、黑炭、煤炭没有燃烧,不会产生热量,故A不合理;
B、黑炭、煤炭只是在冰面上,未和冰混合,不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B不合理;
C、黑炭、煤炭没有与冰发生反应,故C不合理;
D、不同颜色的此题考查了物体吸热能力与颜色的关系,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物体吸热本领不同,与其他颜色的物体相比,黑色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最强,而黑炭、煤炭都是黑色的,黑炭铺在冰面上,吸收热量能力强,使冰面迅速熔化,故D合理。
故选:D。
13.【解答】解: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
B、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故B错误;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闪电和雷声是虽然是同时发生的,但经过相同的路程,光需要的时间短,声音需要的时间长,闪电先到达观察者,雷声后到达观察者,因此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AB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BD错误;
C、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蜡烛离小孔越近像越大,故C正确。
故选:C。
16.【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①加入氢氧化钙、⑤蒸发水的方法;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②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⑤符合题意。
故选:D。
17.【解答】解:A、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B、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C、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D、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A、由硫酸镁的溶解度表,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0℃﹣9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49克硫酸镁和100克水中,硫酸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49%,故B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则硫酸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不一定是49:51,故C错误。
D、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9.0g硫酸镁,恰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硫酸镁放入4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硫酸镁的质量为49.0g19.6g,则50℃时,18克硫酸镁放入40克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9.【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25℃时A的溶解度大于37.2g;①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根据A选项的解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则③为60℃时的不饱和溶液;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A选项的解析,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即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0.【解答】解:A、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150g水中加入60gM全部溶解,蒸发50g水后,没有固体析出,低于t2℃降温会析出晶体,说明M是硝酸钾,故A正确;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所以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所以往溶液③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会增加底下的晶体,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每空2分,共50分)
21.【解答】解:燃烧的蜡烛和天空中明亮的恒星,这些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而电影院的屏幕、夜晚猫的眼睛和闪光的钻石,这些本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①④。
22.【解答】解: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是要吸热的,只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由图像知,该物质在10min~25min为物质的熔化过程,该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熔化时对应的纵坐标的值80℃,即晶体的熔点为80℃;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第10min时,该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刚好达到熔点还未开始熔化,因此该物质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晶体;80;固态;吸收。
23.【解答】解:(1)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所以A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2)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B管的气体为氧气;
(3)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解水时,正极处释放氧气,负极处释放氢气。电解水主要是研究水的组成,若使用交流电用交流电,正负极频繁更替变换,两个金属片处释放的均为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所以不能采用交流电;
(5)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推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负;
(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B管的气体为氧气;
(3)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解水时,正极处释放氧气,负极处释放氢气。电解水主要是研究水的组成,若使用交流电用交流电,正负极频繁更替变换,两个金属片处释放的均为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5)2H2O2H2↑+O2↑;氢元素和氧元素。
24.【解答】解: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五氧化二磷;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的气味,放出热量。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高温融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放热;五氧化二磷;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的气味,放出热量;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溅落的高温融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25.【解答】解:(1)当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2)用沙子灭火,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灭火原理。
(3)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对旅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要严禁携带。A、C均是易燃物或易爆物,不能带入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故答案为:(1)低;助燃性;(2)隔绝氧气;(3)AC。
26.【解答】解:(1)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由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A的外侧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因此,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光(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
(3)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它能反射太阳中绿色的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红色玻璃观察绿叶时,绿色光不能透过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红光照到绿色的叶子上被吸收,没有光反射到我们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叶子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1)红;光的色散;(2)A区外侧;(3)反射太阳中绿色的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黑。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50分)
27.【解答】解:(1)要探究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形状不变,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应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
(2)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3)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故答案为:(1)蜡烛和小孔;(2)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3)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28.【解答】解:(1)①是喷酸,纸花变红,②是喷水,纸花没有变红,说明酸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相互间形成对比;
(2)③主要和④形成对照,③纸花放在二氧化碳中,颜色没有变红;④喷水后放在二氧化碳中,颜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产物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因此不能取消第3步操作,取消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否使石蕊变红,使实验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1)对比,证明酸能使石蕊变红而水不能;
(2)不能取消,没有排除CO2使石蕊变红的可能性。
29.【解答】解:(1)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容器中的气压减小,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因此红磷过量才能消耗尽氧气,故答案为:充分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2)本实验是利用容器中的气压减小,水进入容器进行测量,所以装置不能漏气,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利用集气瓶内空气热胀冷缩原理进行检查,故答案为:打开弹簧夹,用手握住集气瓶,若导管口有气泡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从仪器的组装实验的进行以及结论的形成等环节可知:图Ⅱ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应是:③①②④;
(4)图Ⅱ实验中,理论上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0mL﹣40mL×=2mL刻度处才停止。但是实验前小组同学忘记夹紧弹簧夹,则活塞会先向右移动,后向左运动,最后停留在10mL﹣(10mL+40mL)×=0mL刻度处,故答案为:0mL;
(5)红磷燃烧若消耗不尽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容器水的体积会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小;氧气含量占集气瓶40%,空气占60%,空气中约是氧气,集气瓶中氧气总计52%,故答案为:52%
30.【解答】解:(1)因为②的氯化钠含量高,且它是经过土层过滤的,污染更小,故晒盐最好用②作原料;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故选:A;
(3)①8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0g,即8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硫酸镁,则80℃时,将80g硫酸镁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硫酸镁,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1%,若使其形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A增加溶剂,氯化钾(KCl)和氯化镁(MgCl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则这三种物质可以采取降温结晶获得大量晶体的物质是氯化镁、氯化钾;
②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三者的溶解度均大于10g,则均属于易溶物质,故A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大于40g,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氯化钾能形成饱和溶液,而氯化镁形成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60℃时,在三者都是不饱和溶液的情况下,只要溶质和溶剂的比值相同,那么它们的浓度就相同,故C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1)②;
(2)A;
(3)①23.1%;A;氯化镁、氯化钾;
②AC。
31.【解答】解:(1)配制8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80g×16%=12.8g;溶剂水的质量为80g﹣12.8g=67.2g,即为67.2mL,因此应选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称量时,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故选A。
(3)实验③中的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量取准确用量的液体时,还需要胶头滴管滴定;读取液体体积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4)溶液配制完成后,装入试剂瓶,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是NaCl溶液 16%。
故答案为:
(1)12.8;100;
(2)A;
(3)偏小;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处;
(4)NaCl溶液、16%。
四、计算题(共10分)
32.【解答】解:(1)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直线传播1年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1光年=3×108 m/s×24×365×3600s≈9.46×1015 m=9.46×1012km;
(2)已知织女星与地球相距的距离为:s=2.6×1014km=2.6×1017m,光速为:c=3×108m/s,
所以织女星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大约需要的时间为:t8.67×108s≈27.5年。
答:(1)一光年是9.46×1012千米;
(2)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1014km,则织女星发出的光经过27.5年才能到达我们地球。
33.【解答】解:设分解水的质量为x
1%
解得x=80g
答:被电解的水为80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