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如图所示,下列标志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
A. B.
C. D.
2.(2分)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汤姆逊 B.拉瓦锡
C.普利斯特里 D.舍勒
3.(2分)下列过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
A.吸盘式挂衣钩 B.用管子吸饮料
C.纸片托水 D.放风筝
4.(2分)下列实验中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5.(2分)下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四种液体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
C.“美汁源”果粒橙 D.“祖名”豆浆
6.(2分)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雾是汽化现象 B. 露是液化现象
C. 霜是升华现象 D. 雪是液化现象
7.(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表示晶体,B曲线表示非晶体
B.A所表示的物质的熔点较低,B所表示的物质的熔点很高
C.A和B所表示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D.2min之前,A升温比B要快
8.(2分)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和否认。从物理学角度看(  )
A.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D.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9.(2分)某地城区2016年4月某一天空气质量报告: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Ⅲ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充填飞艇和气球
C.空气质量Ⅲ级与Ⅱ级相比较,Ⅲ级空气质量要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0.(2分)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11.(2分)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钙 D.食盐
12.(2分)如图所示,把两只相同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段相同的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A.L1<L2 B.L1=L2
C.L1>L2 D.以上都有可能
13.(2分)通常证明集气瓶中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
B.把燃着的木条迅速插入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
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通入石蕊试液中
14.(2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a
B.t℃时,a物质的溶解度等于b物质的溶解度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当温度小于t℃时,a的溶解度一定比b的溶解度小
15.(2分)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
16.(2分)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组成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电解水时需通直流电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2分)在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的冰箱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
A.5℃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a溶液
18.(2分)小科用一束白光A做光的色散实验(如图),其中1、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则下列符合小科看到的实验现象的是(  )
A.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
B.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
C.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
D.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
19.(2分)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氢氧化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
20.(2分)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  )
A.所用铁丝生锈
B.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
C.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
21.(2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纵坐标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
A. B.
C. D.
22.(2分)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3.(2分)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烧毁。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24.(2分)小科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体积的
C.红磷燃烧后,外界的大气压大于容器内气压,使容器内的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即可立即观察,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25.(2分)现要配制100g 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称量物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2% B.8% C.8.3% D.10%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70分)
26.(4分)根据该“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水循环的动力是    。
(2)B环节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
27.(8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4)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28.(10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名称是    ,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9.(4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30.(10分)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只需写一个理由)。
④如图是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和氮气(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则液体B的主要成分是    (填“液氧”或“液氮”)。
31.(4分)“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图中    处;
(2)古代时,人们由于无法解释类似这种现象的成因,会迷信地认为这是一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此类现象的成因。
32.(8分)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3.(12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如图所示的A,B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B装置中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    ,且密度比空气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4.(10分)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   ,后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35.(15分)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如图是小明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    (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4)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配制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6.(9分)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他们提出了“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1)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   和紫外线组成。
(2)提出假设:红外线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3)实验并记录数据:
光的种类 红外线 红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20
照光时间 4h 4h 4h 4h 4h 4h 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 20 20 20 20 20 20 0
(4)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    。
37.(9分)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2)“科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图甲”或“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8.(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过程中,记录结果如表(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土壤都取自同一地点,干湿度相同):
实验序号 土壤颗粒大小 加热前土壤质量m1(克) 加热时间(分钟) 加热后土壤质量m2(克)
1 较细 50 5 33
2 较粗 50 5 35
3 粗 50 5 38
4 较细 50 7 32
5 较粗 50 7 33
6 粗 50 7 35
(1)根据上表数据,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用字母表示)。
(2)从实验    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39小题3分,第40小题8分,共11分)
39.(3分)20℃时,向20g水中加入5g物质A,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再加入3g物质A,充分搅拌后恰好完全溶解,求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40.(8分)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解度(g/100g水) 36 109
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请说明原因。答: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解答】解:A.此图示为禁止放置易燃物,故A错误;
B.此图示是注意落石标志,故B错误;
C.此图示是自燃标志,故C错误;
D.此图示为节水徽记,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不是汤姆逊,故选项错误。
B、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选项正确。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不是普利斯特里(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错过了发现空气组成的机会),故选项错误。
C、D、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不是舍勒(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错过了发现空气组成的机会),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吸盘式挂钩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管子吸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出,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纸片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对它向上的压强,大气压强大于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利用的是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放风筝时,风筝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风筝下发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风筝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风筝受到向上的升力,与大气压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答】解: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可见C正确。
故选:C。
5.【解答】解:A、“伊利”纯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娃哈哈”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美汁源”果粒橙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祖名”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6.【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由图可知A曲线表示的物质有固定的熔点,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物质A为晶体,物质B为非晶体,故A正确;
B、物质A有固定的熔点,B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C、A和B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C正确;
D、初温相同,为20℃,2min时,A的温度为60℃,B的温度为二十几摄氏度,A升温40℃,B升温不足10℃,所以2min之前,A升温比B要快,故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我们看到白纸,是因为所有的色光经过白纸反射到我们眼睛中。
我们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光。
故选:D。
9.【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A错;
B、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充填飞艇和气球,故B正确;
C、空气质量Ⅲ级与Ⅱ级相比,Ⅱ级空气质量要好,故C错;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D错。
故选:B。
10.【解答】解:A.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下方的蜡烛先灭,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A错;
B.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B错;
C.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
D.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A、硝酸铵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正确。
C、氯化钙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错误;
D、食盐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效应,故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因为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当太阳光照射黑色一侧时,烧瓶内液体吸收的色光多,从阳光中获得的能量多,液体受热膨胀明显,所以甲中液柱移动的距离大于乙中液柱移动的距离,即L1>L2。
故选:C。
13.【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紫色的石蕊试液、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等方法。
故选:C。
14.【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a,故A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B错;
C、当温度大于t℃时,在a曲线下方的点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小于t℃时,a的溶解度不一定比b的溶解度小,故D错。
故选:A。
15.【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16.【解答】解: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A正确;
B、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2:1,氧气8mL,则氢气为16mL,B正确;
C、电解水时需通直流电,C正确;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错误;
故选:D。
17.【解答】解:A.由题意知,5℃时,a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b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从5℃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C正确;
D.由于a溶液中比b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B。
18.【解答】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上到小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
故选:C。
19.【解答】解: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0g﹣x)×20%=60g×10%,x=3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说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60g+y)×20%=60g×10%+y,y=7.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蒸发掉30克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3.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解答】解:A、所用铁丝生锈,铁丝不会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可能空气没有排净,氧气浓度较低,铁丝不会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可能铁丝的预热效果不好,没有使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铁丝不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底部预先铺一层细砂,是为了防止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的,与燃烧的条件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解答】解:A、二氧化锰的质量不会减少,故A错误;
B、由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是一个定值。故B正确;
C、二氧化锰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
D、二氧化锰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2.【解答】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D。
23.【解答】解: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不应该跳楼逃生,故B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扑灭大火,否则给可燃物提供足量的氧气,会越烧越旺,故C错误;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故D正确;
故选:D。
24.【解答】解:A.实验时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红磷必须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足够的红磷,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可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容器体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后,外界的大气压大于容器内气压,使容器内的水面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没等装置充分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5.【解答】解:所需溶质质量为:100g×12%=12g,需水:88g,称量时10g是砝码质量,2g是游码,由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列式为:10g=物体质量+2g得出:物体质量=8g,故质量分数为:8.3%。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70分)
26.【解答】解:(1)蒸发和水汽输送环节,其能量是来自太阳辐射能,因此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2)上述B环节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蒸发。
故答案为:
(1)太阳辐射
(2)蒸发
27.【解答】解:(1)为了使试管内的冰块受热均匀,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图乙中冰在第3min时还没开始熔化,所以处于固态;
(4)如图物质放在试管中,在不使用搅拌器的情况下,容易使冰的受热不均匀;
故答案为:(1)较小;(2)不变;(3)固;(4)使冰的受热不均匀。
28.【解答】解:(1)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点燃;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反应。
(2)乙中的化学反应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
(3)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丙集气瓶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温度很高,生成物会溅落到集气瓶底部,所以丙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
(1)点燃;放热;
(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
(3)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29.【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由v得光在2.56s内传播的距离:
s=vt=3×108m/s×2.56s=7.68×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7.68×108m=3.84×108m。
故答案为:3.0×108;3.84×108。
30.【解答】解: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则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②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③红磷消耗氧气,则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若结果小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为红磷少,装置中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中。
④由于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则液氮先气化,即气体A为氮气,液体B为液氧。
故答案为:①氧气;
②水蒸气;
③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红磷少或装置漏气;
④液氧。
31.【解答】解:(1)“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图中丁位置符合题意。
(2)金星凌日现象是因为照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金星挡住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故答案为:
(1)丁;
(2)直线传播。
32.【解答】解:(1)图1中甲烧杯底部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说明在该温度下甲溶液饱和,而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因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后所得图2中的乙一定不饱和;
(2)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所以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在20℃时没有晶体存在,所以降温至30℃也不会出现晶体。
故答案为:(1)甲;不饱和;
(2)N;不会。
33.【解答】解:①装置A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故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二氧化碳→碳酸;
②B装置中会观察到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水+二氧化碳→碳酸;
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34.【解答】解: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答案:
(1)试管;
(2)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将导管移出水槽; 熄灭酒精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35.【解答】解:(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50g×10%=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因此所需量取的水的质量=50g﹣5g=45g,合45mL,所以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50mL量筒;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以及量取的水的体积,接着称取氯化钠和量取水,加水溶解配制氯化钠溶液,装瓶贴签,因此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⑤②;
(4)量取液体时,视线应该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造成溶剂质量偏大,所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D。
故答案为:
(1)50mL;
(2)搅拌,加速溶解;
(3)④①③⑤②;
(4)偏小;
(5)D。
36.【解答】解:(1)阳光由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组成;
(2)由实验数据可知,用红外线照射4h后,细菌菌落数没有减少,可见红外线没有杀菌作用,所以假设是错误的;
用紫外线照射4h,细菌菌落数变为零,可见阳光中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是紫外线。
故答案为:(1)可见光;(2)错误;紫外线。
37.【解答】解:(1)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有空气,会燃烧的,不通空气,则不燃烧,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
(2)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
故答案为:(1)③④;②④;
(2)图乙。
38.【解答】解:(1)前后水的质量差m水=m1﹣m2,V水=m水÷ρ水,水的体积百分数=v水÷v土,即公式为100%。
(2)从实验1、4或2、5或3、6可知,土壤颗粒大小相同,变量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可得出结论:影响测定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准确性的因素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即水分蒸发的程度。
故答案为:(1)100%;
(2)1,4或2、5或3、6。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第39小题3分,第40小题8分,共11分)
39.【解答】解:由题意可知,20℃时,溶剂水的质量为20g,溶质物质A的质量为5g+3g=8g;
所以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为8g40g,
答: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故答案为:由题意可知,20℃时,溶剂水的质量为20g,溶质物质A的质量为5g+3g=8g;
所以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为8g40g,
答: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40.【解答】解: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所以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6.5%,此时小于30%,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氯化钠溶液;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g/100g,因此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分数26.5%,比30%小,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