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分)2021年1月10日,山东一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金矿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B.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3.(2分)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
B.钢笔吸墨水
C.用抽气机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
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药液吸进针筒
4.(2分)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D.清晨,河面上的、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5.(2分)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火箭的燃料
B.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大小,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D.输出的氧气只有点燃时才发生化学反应
6.(2分)2021年1月15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0年宁波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其中空气质量方面,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9%,环境空气质量连续第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B.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
C.除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烟雾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
7.(2分)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观察到日偏食现象。小科在大树底下拍摄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大量“月牙”形的光斑。下列选项的原理与“月牙”形光斑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彩虹
B.皮影戏
C.日晷
D.月食
8.(2分)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9.(2分)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用带有红色滤色镜(红色玻璃)的照相机拍出某绿色商品的颜色为黑色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10.(2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科学基础实验之一,现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提高食盐的溶解能力
D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使量取的水更准确
A.A B.B C.C D.D
11.(2分)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B.木板上的小孔要圆形的
C.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墙壁上的像也顺时针转动
D.物体离小孔越远,墙壁上像越大
12.(2分)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甲同学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观察紫色小花的颜色;乙同学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观察紫色小花的颜色。甲、乙两位同学观察到的紫色小花的颜色分别是(  )
A.不变色、变红色 B.变红色、不变色
C.变红色、变红色 D.不变色、不变色
13.(2分)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氢氧化钠 C.食用油 D.硝酸铵
14.(2分)下列关于电解水(装置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反应的条件是”电解”
B.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5.(2分)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
16.(2分)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关闭弹簧夹a、b,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
C.甲、乙两者都进水 D.甲、乙两者都不进水
17.(2分)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13.3克 B.26.7克 C.33.3克 D.40克
18.(2分)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M、N两种固态物质。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26min内,M物质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 N 物质的沸腾图象
B.在 16~18min 内,M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
C.M 物质肯定是晶体,N 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D.M、N 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 10min
19.(2分)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时止水夹打开
B.实验开始时,气压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C.a~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c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瓶内
20.(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t2℃时,30g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B.100g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g
C.将t2℃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D.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2分)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医学上也是一样。75%的酒精溶液,其溶质是    ;2%的碘酒溶液,其溶剂是    。(均填物质名称)
22.(1分)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
④矿泉水
⑤色拉油混合水
23.(1分)在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4.(1分)小王以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甲小杯隔盐水加热,乙小杯隔油加热,丙小杯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外锅温度分别为盐水温110℃、油温200℃、砂温205℃。若甲、乙、内三小杯的水均呈沸腾状态,则此三小杯水的温度高低关系为    。
25.(3分)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26.(3分)北京冬奥会在制作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场馆内的冰面时用到了一项名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新技术,传统的制冰制雪技术是在一个低温环境下用高压空气把水打成水花,水滴进而凝固成冰;而这项新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压缩为液态,并使其在冰层下    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量。这样制冰不仅迅速,还能制出均匀的冰层。同时,这种制冰技术不需要传统制冰工艺中大量使用的氟利昂等材料,可以保护大气层中的    。
27.(3分)如图是同学们用碳酸饮料可乐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回答:
(1)往烧杯中注入水的同时,试管中会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    。
(2)写出饮料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小明把题中的氢氧化钠颗粒换成食盐,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以上现象。
28.(2分)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出示通行码或通行证等。
(1)师生进校门要经过一个测温棚,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    ,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
(2)进门时学生出示纸质的通行证,老师出示手机上的通行码,通行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
29.(5分)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从操作角度,三种物质都要自上而下    (填“快速”或“缓慢”)伸入氧气瓶中: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
(2)从现象角度;在空气中点燃硫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的固体,此黑色的固体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3)从装置角度: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是否放入水及放入水的原因各不相同,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   。
30.(3分)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的小制作活动:
(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    (填“A”或“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
(2)现在此观察仪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若固定易拉罐,移动圆筒向右,塑料薄膜上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用一挡板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5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t2℃时,将4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    物质。
(4)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
(5)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填序号)。
A.b点→a点
B.c点→a点
C.b点→c点
D.c点→d点
32.(1分)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空气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的方法: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4%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约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33.(6分)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
(1)图甲中,在空气中点上蚊香,发现激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得出光在气体中沿直线传播。图乙中,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牛奶,发现激光在水中的路径也是直线,得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在甲、乙两实验中点蚊香和加牛奶的目的均是为了    。
(2)要得出“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    中传播的实验。(填字母)
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呈弧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
34.(10分)小科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帮忙完成。
(1)图甲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需要称量18g氯化钠,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将部分氯化钠放于天平托盘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接下来向怎么做?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所对应的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称量的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5)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不会引起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量筒量取水时俯视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直接配制溶液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测出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有部分洒落在桌上
E.称量时,砝码和物体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35.(8分)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
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请补充步骤1   。
(2)步骤   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
(3)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V1、V2来表示)
(4)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   。
四.解答题(6分)
36.(6分)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面体,把90克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电解结束后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5%。
(1)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实验时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并没有像老师介绍的那样等于2:1,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了以下信息: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1升水可溶解32毫升氧气,而只能溶解18.2毫升的氢气,所以在电解的初期出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2:1(填“大于”或“小于”)的现象。
(3)在整个水电解过程中,有多少克水被电解了?(写出计算过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解答】解:“海面城市”建设可在下雨时吸水增加下渗,从而影响地表径流;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影响不明显。
故选:B。
2.【解答】解:A、矿井作业,注意通风,减小里面瓦斯的浓度,从而避免发生爆炸,故A正确;
B、油锅着火,不用水扑灭,应该盖上锅盖,通过阻断空气而灭火,故B错误;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排风扇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故C错误;
D、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不但会造成噪声和大气污染,还可能引起火灾,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故A不符合题意;
B、自来水钢笔在吸墨水时,是先把钢笔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进入钢笔内,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气机可以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但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时,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答】解: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的“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可以作为燃料,故A说法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故B说法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来保持氧气湿润,故C说法正确;
D、通常情况下,氧气能和铝反应生成氧化铝,所以输出的氧气不是只有点燃时才发生化学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故A说法错误;
B、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说法错误;
C、除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汽车尾气排放形成的烟雾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小科在大树底下拍摄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大量“月牙”形的光斑,这些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皮影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日晷利用指针在阳光下的影子显示时间,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答】解:A、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着火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绿叶蔬菜是不透明物体,绿叶蔬菜只能反射绿光,其它色光都吸收了,故A错误;
B、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看到紫外灯发出淡蓝色的光为普通的可见光,故B错误;
C、用带有红色滤色镜(红色玻璃)的照相机拍出某绿色商品的颜色为黑色,故C正确;
D、每一盏灯都照亮了其它灯下人的影子,所以多盏灯可以实现无影的效果,这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对于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用剩的食盐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药品,故A错误;
B、称量时,在天平两托盘上各垫上一张相同的白纸,是为了防止药品腐蚀托盘,而不是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故B错误;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加快溶解速率,不能提高食盐的溶解能力,故C错误;
D、量筒量取水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使量取的水更准确,故D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
A.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B错误;
C.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墙壁上的像也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
D.小孔所成的像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解: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浓H2SO4有吸水性,通过甲装置后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的干燥小花变色,即显紫色。
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色。
甲、乙两位同学观察到的紫色小花的颜色分别是不变色、红色。
故选:A。
13.【解答】解:硝酸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增加,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
A、食盐溶于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B错误;
C、食用油不溶于水,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D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电解水反应的条件是通电,A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B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C说法正确。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说法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故错误
(2)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这个地方,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故B错误,D正确;
(3)B的外侧是紫外线,将涂有荧光物质纸条放到这个地方,荧光物质会发光,故C错误。
故选:D。
16.【解答】解:白磷燃烧时,消耗甲中的氧气,导致压强减小,水进入甲中;木炭燃烧时,消耗乙中的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乙中。
故选:A。
17.【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2g晶体,而根据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说明原溶液在溶解4g溶质即达到饱和状态,说明这蒸发掉的15g水若溶解6g溶质也即达到饱和状态,即每克水中最多溶解0.4g溶质,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溶质,
故选:D。
18.【解答】解:读图可知,M在 10~20min的10min 内,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
在26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N之所以温度不变是因为水浴法加热,水达到了沸点温度不变导致的,故不能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N物质有可能是非晶体,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A、c时气压开始迅速增大,说明是c点时打开了止水夹,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开始时,气压变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使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a~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气压开始迅速增大,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后气压逐渐减小,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至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故选项说法错误。
D、c后气压增大是由于c点时打开了止水夹,水倒吸入瓶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A、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30gA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5g,形成75g溶液,故A错;
B、在t2℃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00g33.3g,溶剂质量是:66.7g,t1℃时,A的溶解度是20g,所以66.7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13.34g,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为:33.3g﹣13.34g=19.96g,故B错;
C、将t2℃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和B的溶解度都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t1℃溶解度的大小,C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又因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故C错;
D、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解答】解:75%的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其溶质是酒精;
2%的碘酒溶液,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故答案为:酒精;酒精。
22.【解答】解:①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②黄河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④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⑤色拉油混合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故答案为:③④。
23.【解答】解:看到的“佛光”奇景是五彩缤纷的光环,是太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
故答案为:太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
24.【解答】解:因为外界的温度高于100℃,甲、乙和丙三个小杯都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小杯里的的水都会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综上所述,三杯水的最终温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乙=丙。
25.【解答】解:二氧化碳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吸热能力强,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吸收的热量多,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水柱会往左移动。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阳光;左。
26.【解答】解: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汽化,吸收热量;
这种制冰技术不需要传统制冰工艺中大量使用的氟利昂等材料,可以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臭氧。
27.【解答】(1)往烧杯中注入水的同时,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放出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沉淀,试管中会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往烧杯中注入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碳酸加速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水+二氧化碳;
(3)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氯化钠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使烧杯底部都没有热量变化,所以若把题中的NaOH颗粒换成食盐不会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故答案为:(1)变浑浊;
(2)碳酸水+二氧化碳;
(3)不会。
28.【解答】解:(1)人体可以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情况,当人到达测温区时,测温棚内的测温仪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从而测量出人的体温;
(2)手机上的通行码,手机屏幕是点亮的,能自行发光,是光源。
故答案为:(1)红外线;(2)是。
29.【解答】解:(1)硫、碳和铁丝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充分利用氧气使可燃物完全燃烧,应该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较低,铁丝在炽热的酒精灯火焰上并不能燃烧,将螺旋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点燃后,如果立即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的燃烧既消耗氧气又产生二氧化碳,使铁丝无法正常燃烧;
(2)硫在空气中点燃时,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发生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则燃烧得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生成的熔融状态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溅落后会炸裂瓶底,故需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吸收热量或铺一薄层细沙将其与瓶底隔开。
故答案为:
(1)缓慢;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
(2)淡蓝;四氧化三铁;
(3)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30.【解答】解:(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
(2)移动圆筒向右,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增大,光屏上的像将变大;若用一挡板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小与孔的大小无关,所以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A;(2)变大;不变。
31.【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将4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90g;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乙的溶解度小于60g,t2℃时,加入60g硝酸钾,固体完全消失,所以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甲物质;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②中溶液是t2℃时的不饱和溶液,对应图中的c点,经过某一步操作后变成③中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不变,对应图中的a点。
故答案为:(1)>;
(2)90;
(3)甲;
(4)降温结晶;
(5)B。
32.【解答】解:设通入氧气的体积为xmL,则通入空气的体积为(100﹣x)mL,那么空气中的氧气体积为(100﹣x)mL,依据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4%建立等式:x+(100﹣x)100×44%,解得:x=30,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比为:30:(100﹣30)=3:7;
故答案为:3:7。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33.【解答】解:(1)在甲、乙两实验中点蚊香和加牛奶的目的均是为了显示光路。
(2)要得出“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已经做了光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实验,还需要完成一个光在透明固体中的传播实验,所以再做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实验,酒精是液体,木块不透光,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3)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
故答案为:(1)显示光路;(2)B;(3)同种均匀介质。
34.【解答】解:(1)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图甲中缺少玻璃棒;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将部分氯化钠放于天平托盘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加入的食盐多了,接下来应该取下部分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量取蒸馏水时,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所对应的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图乙所示量取蒸馏水的体积,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
(5)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不会引起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C。
A.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A正确;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直接配制溶液,会使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大,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不正确;
C.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测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C正确;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有部分洒落在桌上,使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不正确;
E.称量时,砝码和物体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使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E不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
(1)玻璃棒;
(2)取下部分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胶头滴管;
(4)18%;
(5)AC。
35.【解答】解:(1)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实验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步骤3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步骤4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发生了燃烧。结合步骤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故填:3、4;
(3)步骤4中,注射器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实验结束后,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注射器内的水减少了(V1﹣V2)mL,这就是白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所以由此实验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故填:;
(4)题干中所给实验开始条件为80℃的水,实验完成后,待冷却到室温。此处由于冷却到室温导致空气冷缩带来的误差;或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80摄氏度来测量体积而导致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偏大。故填: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80℃来测量体积。
四.解答题(6分)
36.【解答】解:(1)90克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90g×2%=1.8g。
故答案为:1.8g。
(2)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1升水可溶解32毫升氧气,而只能溶解18.2毫升的氢气,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则相对来说,氧气溶解的多一些,氢气溶解的少一些,在电解的初期出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故答案为:大于。
(3)设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则(90g﹣x)×5%=1.8g,x=54g。
答:有54g水被电解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