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雀东南飞》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孔雀东南飞》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孔雀东南飞
学习目标:
1.诵读全诗,掌握偏义复词,了解民歌语言风格。
2.梳理本诗起伏情节,理解对话推动情节的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探究爱情婚姻悲剧的各种原因。
4.理解铺陈、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5.赏析运用想象设计“大团圆”结局的表达效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字,被称为 “古今第一首长诗”。
关于作品
关于“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汉代乐府民歌,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主要作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上邪》、《江南可采莲》
任务一
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知识
重点字音、实词卡片
字音 实词(例句+注释)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 “见”“相”“谢”“适”
词类活用
文言知识卡片
补充: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⑴便可告公姥 公姥: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⑵昼夜勤作息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是工作的意思。
⑶我有亲父兄 父兄:愿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长。
⑷我有亲父母 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⑸逼迫兼弟兄 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相”的用法:
1.副词(1)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等等。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②及时相遣归(“我”)③还必相迎取(“你”)
④好自相扶将(“她”)⑤嬉戏莫相忘(“我”)
⑥誓天不相负(“你”)⑦不得便相许(“你”)
⑧登即相许和(“她”) ⑨蹑履相逢迎(“他”)
⑩怅然遥相望(“他”) 誓不相隔卿(“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 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2.名词,命相,相貌。
如: 儿已婚薄禄相
3.动词(1)动词,辅佐 吉人自有天相
(2)动词,观察 悔相道之不察兮
小检测2
共事二三年
可怜体无比
昼夜勤作息
本自无教训
勿复重纷纭
蹑履相逢迎
人事不可量
生人作死别
千万不复全
奄奄黄昏后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感君区区怀
便利此月内
任务二
通读全诗,梳理情节,分析叙述方法
思考:本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划分部分,并给课文每一部分拟出一个标题。
第一部分(1):托物起兴,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兰芝请归(开端)。
第三部分(3-12):兰芝被遣(发展)
第四部分(13-21):兄长逼婚(再发展)
第五部分(22-31):双双殉情(高潮)
第六部分(32):合葬化鸟(尾声)
思考:引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段可否删掉?
①手法:托物起兴,借孔雀起兴,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的顾恋之情。②情感基调: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哀婉缠绵的基调,形成悲剧气氛。③结构:与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
思考:本诗的叙述特点有哪些?
1.情节生动,跌宕起伏,叙述性强。
2.线索: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
3.第三人称叙事。
4.对话推动故事情节。
任务三
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结合文本,你认为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1段:“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
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倔强坚强、外柔内刚
第9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沉着冷静、镇定自若,貌美如花
“兰芝严妆”表现了刘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从中可以看出她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赋”乃“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铺陈。
铺陈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声律和色彩之美。
对焦母:(第10段)
倔强,有教养
对小姑:(第10段)
“嬉戏莫相忘” 珍重情谊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抚将” 善良
对焦仲卿:
“不足留后人”“留待作遗施” 言谈得体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忠于爱情
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语言浅白,多口语。
第14段: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蕙质兰心 贤良淑德
第21段:浓墨重彩描写兰芝再嫁时的场景有何作用?
1.衬托兰芝品貌之美,身价之高。
2.突出兰芝不慕荣华,忠于爱情
3.渲染了喜庆的气氛,欲抑先扬,与兰芝决计殉情的悲凉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悲剧性。
铺叙
赋:铺陈手法
自诉
告别
迎亲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沉着冷静
镇定自若
自尊自爱
不慕荣利

任务四
分析探究本诗悲剧的多种原因
思考探究: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不满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①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②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③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④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补充材料:时代背景:
汉朝统治者为巩固新生的封建制度,通过独尊儒术,将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学改造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礼法制度。董仲舒制定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权力一级级集中于君王的手中,而女性却成为社会的最底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为婚姻生活的至上权威。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为何焦母没有“夫死从子”
1.封建的孝德,使焦母实施了对儿子的专横统治,使焦仲卿对焦母一直言听计从;
2.从“槌床便大怒”等细节可以看出焦母是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之人。焦仲卿从小在性格强悍的焦母抚养下,逐渐形成了相对软弱的性格和服从母命的习惯。
思考:假如刘兰芝不再嫁,她今后的人生无非几种可能:
1.焦母改变主意或者早死,刘兰芝重回焦家。概率几乎为零。
2.焦仲卿背着焦母别处另置一室。且不说焦仲卿没有这个胆量与能力,而且这种不合礼制的私下苟合,必然不得善终。千年后的陆游与唐婉曾尝试过,可是很快就被陆母发觉拆散。
3.刘兰芝在娘家终老。男子无妻不成家,女子无夫是没笼头的马。在传统社会,一个心智正常、体格健壮的女子是不可能在娘家独身终老的。汉代,“女有家,男有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增殖人口还制定了女子到适婚年龄不嫁的惩罚措施。以刘兰芝要强的个性,她也绝不肯长期寄身娘家。
所以,遵从母兄安排改嫁,开始新的人生,才是最稳妥的。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刚毅的“清醒女”遇上痴情的“妈宝男”,在封建礼教时代,思想观念、周遭环境往往都是导致悲剧的原因,这注定了她们争取权利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包括生命。
思考: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试举出一例,然后探讨一下,这样写表达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梁祝》中的“化蝶”也是这样的结尾。如: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牡丹亭》中,杜丽娘死后还魂与心上人喜结连理。
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所谓“浪漫主义”,就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侧重于从主观出发,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的创作方法。
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席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