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丁肇中(1936-),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发现J粒子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四川大学(川大)名誉教授 。走近作者1.学习演讲词,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梳理本文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了解演讲词写作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课后作业学习目标彷徨( ) 检讨( ) 探讨( )激变( ) 不知所措 ( ) 缅怀 ( )格物致知( ) 袖手旁观 ( )pánɡ huánɡjiǎntǎojīcuòmiǎnkuíxiù读读写写齐家:缅怀:致知:不知所措:一帆风顺:格物致知:袖手旁观: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获得知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词语集注资料助读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读课文,思考: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2、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3、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任务一:整体感知内容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四书 大学》,“格”,推究,探察;“致”,获得。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提出问题(引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1.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3.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强调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2.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理清结构1、第④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对“格物致知”的曲解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任务二:学习论证方法2、第⑧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研究竹子的例子,与上文第④段王阳明“格”竹的事例形成对比,具体有力,突出强调地论证了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探测的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自己到美国念物理时吃了不少苦头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的观点,从而论证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3、第 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中对“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绍,解释“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引用论证第13段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将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例子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①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②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③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任务三:学习实验精神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①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②《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3、丁教授认为“格物致知”真正的内涵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4、一个成功的实验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它们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高瞻远瞩的眼光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这三者之间是不能调换的。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需要靠“眼光”选择正确的目标;然后靠“勇气”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就需要有“毅力”的坚持。这三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不能调换。5、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也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的实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的弱点,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号召中国学生要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小结由中美等国家共同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 这是为了在外层空间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及研究宇宙射线实验研制的首台太空磁谱仪。该实验由丁肇中教授主持,中国承担关键部件——永磁体系统的研制。拓展延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 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这首诗是陆游在庆元五年(1199)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子聿的。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告诫自己的孩子对待学业应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指出实践的重要性,旨在勉励儿子不要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检验,通过亲身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转为己用。yù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 最正确的事。——丁肇中引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论:结论:需要培养实验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例论证:王阳明“格”竹子现身说法道理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正反对比论证:中国传统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历史对比培养实验精神贡献人类社会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朗读.mp3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