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全卷共四大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殷红(yīn) 校对(jiào) 狂澜(lán) 锋芒必露(bì)B.淳朴(chún) 谦逊(xùn) 胸脯(pú) 苛捐杂税(shuì)C.坚韧(rěn) 豁亮(huò) 咀嚼(jiáo) 迥乎不同(jiǒng)D.亘古(gèng) 卓越(zhuó) 默锲(qì) 鲜为人知(xiǎn)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妈妈经常提醒我要向老师不耻下问,不要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B.小渝去了一趟超市,回来后摸摸钱包,感觉若有所失,打开一检查,原来是虚惊一场。C.“鹊桥”二号中继卫星直上云霄,气冲斗牛,最后成功进入月球轨道。D.时代需要更多像闻一多一样的学者,能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一丝不苟地专注于学问。3.下列语句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本句话中两个“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B.“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本句话中“把”是介词,“从”是动词。C.“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本句话中“哎呀”是叹词,表示感叹。D.“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句话中“嗡嗡”是拟声词。4.请创作班刊小诗,完成下面任务。(4分)纸短情长,落笔三行。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中选择一个作为想象的出发点,尝试写一首三行小诗。蝴蝶·豌豆花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了飞来, 豌豆花问蝴蝶,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沙·海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每一粒沙 都是渴死的水5.名著阅读(6分)(1)下列对《骆驼祥子》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B.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C.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热心善良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抢车的大兵、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副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2)七年级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围绕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6.综合性学习(8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猜“孝”义】(1)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2分)本义:【感“孝”心】(2)传统的“孝”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青年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3分)材料一 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材料二 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回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材料三 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娱乐新闻。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说“孝”理】(3)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孙萌的好友,你将怎样劝阻他?请引用下面出自《论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50字左右)(3分)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大意: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要告诉他们自己所去的地方。)B.事父母几谏。(大意: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委婉地劝阻。)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28分)7.(一)(1)古诗之美, 妙不可言。(10分)诗中有景: 韩愈用柳絮、榆钱(1) , (《晚春》)写出面对即将离去的春天,应该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诗中有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伤离惜别的曲调,(2) ,勾起诗人和无数游子无尽的思乡之情。作者 情思 诗句 出处王维 惬意自由 独坐幽篁里,(3) 《竹里馆》陈子昂 孤独苍凉 念天地之悠悠,(4) 《登幽州台歌》杜牧 忧虑愤慨 (5) , 《泊秦淮》龚自珍 心系报国 (6)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其五》赵师秀 怅惘无奈 (7)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习题。(3分)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B.“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爱情的艰难。C.颈联拟写诗人的相思之情,从青春易老到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D.尾联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为信使,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8-11小题(15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诵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①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③迨(dài):到;等到。8.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文言疑难字词。(4分)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义字源法 康肃笑而遣之 (1)迁移法 尝射于家圃 温公尝言 (2)通假字 倍诵 (3)查字典 或在马上 ①代词,相当于“有时候”。②或许;也许;③稍微。④连词,表示选择。 (4) (填序号)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10.下面对【甲】【乙】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甲】文中卖油翁演示酌油术后说“我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B.【甲】文中陈康肃公“笑而遣之”,既表达了他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肯定,又体现出他敢于自我解嘲的精神。C.【乙】文“下帷绝编”运用了董仲舒和孔子的典故,是为了突出司马温公之前的古人对待读书既专心又勤奋。D.《卖油翁》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是扬;后通过卖油翁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认清事实,是抑。11.卖油翁和司马温公的经历有相似之处,请你分别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的收获。(4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17小题。(20分)追桃 刘洪文①八爷爷家的桃熟了,红艳艳的,有的已经伸出了院外,很是诱人。②我和小伙伴们早就垂涎欲滴。可是慑于八爷爷的威严,我们总是躲得远远的,看着桃子流口水。说到八爷爷的威严,那可是出了名的。八爷爷年轻时当过兵,而且是专业技术过硬的侦察兵。③转业后的八爷爷给生产队看青。有一次,村主任的侄子偷了村里的玉米,在地头烧着吃,被八爷爷抓了个正着,要罚十块钱。村主任亲自上门说情:“小孩子不懂事,你就饶了他们一回吧,两穗玉米也不是啥大事!”八爷爷把脸一沉:“小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这是集体的东西,能因为你个人让集体受损失吗?甭说是两穗,一穗也不行,你要让我看这个青,就得按我说的执行!”村主任被弄了个大红脸,哑口无言。④正是因为八爷爷认理不认人,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惧怕他三分。八爷爷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黑老八。如今,生产队解散了,村委会大院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可是黑老八的名号还在,而且越叫越响亮。⑤那天,我趴在村委会的半截院墙上,看见八爷爷换好了衣服,匆匆忙忙地出门,我想他一定是有什么急事要去办。机不可失,我翻下院墙,越过篱笆,爬上靠外面的一棵桃树,一边往兜里揣一边往嘴里塞。桃子毛也顾不上擦了,更别说拿水洗了。⑥谁知一个桃子刚下肚,八爷爷就回来了。我本想在树上躲一会儿,找个机会开溜,却忙中出错,从树上掉了下来。⑦“小兔崽子,竟敢偷我的桃,我看你是不要命了!”八爷爷见了,怒吼着冲过来。我忙起身,兔子般蹿出院门,撒腿就跑,八爷爷在后面紧追不舍……⑧八爷爷到底是当过兵的,六十多岁,居然还能跑得飞快。我兜里装满了桃子,跑起来很不灵便,所以刚跑出不到五十米就被八爷爷如老鹰抓小鸡一般擒了回来。⑨我心里暗想:你这老头儿可真够抠门的,摘你几个桃子吃至于这么追我吗?我看你能把我怎样!八爷爷可不管那么多,不容分说把我带回了小院。我早已吓得浑身如筛糠。八爷爷怒气冲冲地道:“没看见牌子上写的字吗?刚打完农药,还没下过一场雨呢,你也敢吃,不要命啦?”⑩进屋后,八爷爷把我往炕上一扔,转身就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汤来,上面还漂着一些绿色和黑色的东西。 “先喝一碗绿豆汤解解毒,回头再跟你算账。”八爷爷说。 我不敢反抗,乖乖地喝起来。眼看着一碗汤下肚,我小心翼翼地问:“八爷爷,这汤里面漂着的绿色的是绿豆,那黑色的是啥东西呢?” “老鼠屎!能有啥?你以为我给你做八宝粥呢?”八爷爷没好气地说。 听了这话,我一阵恶心,立刻吐了起来,差点把胆汁都吐出来了。 见我吐得差不多了,八爷爷悠闲地点上一袋烟,吸上两口说:“黑的,当然就是黑豆嘛!” “啊?您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我蔫蔫地道。 “刚才告诉你,你还能吐得这么快?你不吐出来我能放心吗?”八爷爷说着又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提出一袋又大又红的桃子说:“这是没有打过药的,拿回去吃吧。” 我也不客气,接了桃子就走。待我出了院子,八爷爷又追出来,大声说:“小兔崽子,下次要吃桃就直说,别偷偷摸摸的……”(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第11期,有删改)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桃子”为线索展开,偷桃、追桃、送桃,情节一波三折。B.第四段八爷爷的名号“越叫越响亮”,说明他和乡亲们相处融洽。C.八爷爷送桃子,“我”毫不客气接了就走,可见农村少年的率真。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故事的呈现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13.八爷爷发现“我”偷桃后,怒斥我“不要命了”。请从“我”和八爷爷双方的角度分析“不要命了”的意思。(4分)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1)我翻下院墙,越过篱笆,爬上了靠外面的一棵桃树,一边往兜里揣一边往嘴里塞。(3分)(赏析句子)(2)八爷爷悠闲地点上一袋烟,吸上两口说:“黑的,当然就是黑豆嘛!”(2分)(赏析加点词语)15.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请依据知识卡片,在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知识卡片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例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为下文被困悬崖埋下伏笔。16.本文多处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请从情节安排或人物刻画方面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17-21小题。(20分)枣树下的等待 胡腾泷①姥姥家门口有棵大枣树,枣树根部稍弯曲,往上到树枝分岔处都是直上高高的。我在这枣树下玩耍了一年又一年。②我自小在姥姥家长大。许是我在表哥表姐中最小,姥姥对我的疼爱,比哥哥姐姐们多一些。他们回家上学之后,姥姥膝下只剩下我这一个外孙。自然,除了家里的十几只羊、二十几只鸡鸭,最受宠的是我。③姐姐哥哥们还在姥姥家时,最调皮的就是几位哥哥,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摸田螺,举着竹竿到处粘知了,没有不会的。衣服呢,常常是脏了,破了,湿了,姥姥象征性地嗔怪两句,得赶着洗出来晾干,哪有多余换洗的衣服;破了的呢,便坐在枣树下一针一线的慢慢缝补。这一坐呀,就是半天,直到姥姥身上落了一层枣花,才把缝补的衣服收拾完。④枣花的颜色像是嫩黄,又像是染了淡淡的绿,它太小了,但落了密密地铺在地面,倒像是一块暖黄的毯子。在枣树下捡拾着小小的枣花,也够捏着在手心里玩上半晌。只要有风吹,枣树扑簌簌落下一层的嫩黄淡绿,它的香味淡淡的,淡淡的像它的嫩绿,淡淡的像一个忙碌的身影。⑤时光,在这一针一线中,慢慢流走,偷偷溜走,仿佛姥姥就这样坐着,枣花染白了头。⑥哥哥姐姐们回家后,换做是我和姥爷一起下地割草和放羊。羊群在前面欢脱的蹦跛,姥姥的话在身后追过来:“不要玩水,不要下河,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割到手……”⑦我就一句一句回着:“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⑧傍晚夕阳西下,羊群要回家了,我拿着姥爷做的小鞭子在一边甩着撵着羊群,其实并不需要撵着,它们知道回家,这条路,它们可比我熟悉多了。⑨姥姥远远在枣树下张望,羊群差不多要到家门口了,姥姥就帮着拴羊,问我下午在外面做了啥,羊吃饱了没,有没有贪玩,有没有被虫子咬到。她的话,我都能背出来,我还是跳着脚说羊不听话乱跑,我只是去了沟边洗洗手,捉了几只蚂蚱回来喂鸡,还割了草,差点割到手。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⑩哥哥姐姐们得了空,便会来看望姥姥。姐姐给姥姥洗洗衣服,烧锅做饭;哥哥去劈柴,劈了一堆又一堆。姥姥笑得那个开心, 。这欢喜的场景,我一直以为是永远,永远有多远,也许只有飞来飞去的大雁才知道吧。 枣树到了秋天,一树的红枣坠满枝头。姥爷在树下铺上一张大的塑料薄膜,拿着一根长竹竿在树上来回的敲打。那一个个大红枣,扑扑楞楞下锅的饺子似的掉下来,我在树下来回地跑着笑着,枣子砸得头生疼也不顾得了。姥姥在一边看着我闹腾,还要不时地说:“别乱跑,滑栽倒了,摔着了咋办,快过来……” 姥姥把大红枣捡出来,留一部分吃,大部分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晒干,给大姨家一份,给我母亲一份,还留一些烧稀饭和冬来蒸馒头用。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六岁回家上学,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分别,哪成想,姥姥得了头病,一直不见好转。其实,我本应该及早发现的,我太粗心了。我以为姥姥在树下穿针半天是老花眼,我还笑她;我以为姥姥扫树叶不时地站站停停扫不干净是看不清,我跟在后面帮她指出来:我以为她丢三落四,时常找不到东西是健忘,帮她找到还要她夸奖…… 姥姥在我七岁那年的夏天,永远地离开了。她用过的扫帚还在墙边立着,鸡鸭还等着她喂食呢,还有那一群羊,那一垛柴火,那些缝补不完的衣服,没做完的贴花,没纳底的布鞋,还有这个家,她都不要了,她都等不到秋天的大红枣,只有一地的嫩黄,一树的淡绿,随着风飘摇。那忙碌的身影,伴着枣花香,淡淡逝去了。 而今姥爷也故去了多年。枣树在姥爷去世后被村里伐掉了,连树根也被挖了出来。甚至是,连睹物思人也不能够了。我那最后一点的念想,随着铲平的土屋,随着挖出来的树根,随着那一片庄稼,一同搁浅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 我还是会梦到姥爷姥姥,梦到他们的笑,梦到他们的身影,梦到一树的大红枣,那一群雪白的羊,啄食的鸡鸭,仿佛一切都还在,只要梦不醒来。 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7.文中第 段中说:“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阅读全文,请任选三处这样的生活点滴加以概括。(3分)18.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5分)①标点符号会说话。第 段最后的“……”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②“搁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请分析第 段中“搁浅”的含义。(3分)19.这篇文章情感细腻,适合反复诵读体味。请任选以下一句,仿照示例标注朗读重音和停顿,并阐述理由。(重音符号“.”,停顿符号“ˇ”)(4分)示例:山ˇ朗润起来了,水ˇ涨起来了,太阳的脸ˇ红起来了。A.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B.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20.为第⑩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并说明理由。(4分)A.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B.比喝下一些罐蜂蜜还要甜C.比春天那一树的枣花还要美21.文章第④段对枣花的描写值得品味,请从描写方法和写作用意两方面进行鉴赏。(4分)四.作文(55分)22.选择下面一个进行写作。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思想积极向上,内容充实,能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形象与精神;③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思想最纯洁、精力最充沛、成长最迅速的时期,是很多成年人长大后最怀恋的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你,是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让你触动至深的经历与感受?他人的精神又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与体悟……请以“他就是那个______的少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一花一木总关情。一丛紫藤萝勾起了宗璞对亲情、对岁月的感怀;一棵小桃树,触发了贾平凹对成长的思考;一池荷花引发了季羡林对生命的感悟。在你的成长岁月里,是否也有那样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触发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将其中的故事写成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全卷共四大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殷红(yīn) 校对(jiào) 狂澜(lán) 锋芒必露(bì)B.淳朴(chún) 谦逊(xùn) 胸脯(pú) 苛捐杂税(shuì)C.坚韧(rěn) 豁亮(huò) 咀嚼(jiáo) 迥乎不同(jiǒng)D.亘古(gèng) 卓越(zhuó) 默锲(qì) 鲜为人知(xiǎn)解析:A.殷红(yīn)-(yān),锋芒必露-锋芒毕露C.坚韧(rěn)-(rèn),咀嚼(jiáo)-(jué)D.亘古(gèng) -亘古(gèn), 默锲-默契。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妈妈经常提醒我要向老师不耻下问,不要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B.小渝去了一趟超市,回来后摸摸钱包,感觉若有所失,打开一检查,原来是虚惊一场。C.“鹊桥”二号中继卫星直上云霄,气冲斗牛,最后成功进入月球轨道。D.时代需要更多像闻一多一样的学者,能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一丝不苟地专注于学问。解析:A.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B.若有所思: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的样子。C.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对象一般用于人。D.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3.下列语句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本句话中两个“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B.“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本句话中“把”是介词,“从”是动词。C.“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本句话中“哎呀”是叹词,表示感叹。D.“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句话中“嗡嗡”是拟声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性的辨别。B.“从”是介词,与“许先生手里”组成介宾短语,修饰“拿过来”;故选B。4.请创作班刊小诗,完成下面任务。(4分)纸短情长,落笔三行。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中选择一个作为想象的出发点,尝试写一首三行小诗。蝴蝶·豌豆花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了飞来, 豌豆花问蝴蝶,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沙·海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每一粒沙 都是渴死的水解析:示例一:彩虹·桥/是谁筑造了一座七彩的桥/一头连接泥泞的大地/一头通往绚烂的天堂。示例二:气球·虚荣/圆滚滚的充实/只是虚荣者的假相/一根针就足以将他打回原形。示例三:仙人掌·虚荣/屹立荒漠/不屈不挠的刺/是一个沉默的跋涉者最后的倔强。示例四:落叶·抒情诗/不必为我落泪/其实/我是秋天献给冬天的抒情诗。5.名著阅读(6分)(1)下列对《骆驼祥子》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B.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C.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热心善良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抢车的大兵、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副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答案】C;【解析】C. “热心善良的车主刘四”错误,应是“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故选C。(2)七年级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围绕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4分)【答案】示例:(1)在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后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省吃俭用准备买新车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抢去;不管他怎么努力,怎样奋斗,怎样要强,最终抵不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拗不过扭曲的社会现实,祥子的悲剧很好地印证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现实。(2)祥子在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后,变得颓废消沉,最终变得堕落、狡猾、好占便宜。他的性格中有懦弱妥协的一面,缺乏反抗性。6.综合性学习(8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猜“孝”义】(1)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2分)本义:晚辈侍奉长辈。【感“孝”心】(2)传统的“孝”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青年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3分)材料一 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材料二 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回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材料三 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娱乐新闻。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示例)①表达对父母的爱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②要孝敬父母但也要顺从有度,与父母有矛盾冲突时要主动沟通;③多陪父母聊天,行动与表达同样重要。(答出两点即可)【说“孝”理】(3)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孙萌的好友,你将怎样劝阻他?请引用下面出自《论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50字左右)(3分)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大意: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要告诉他们自己所去的地方。)B.事父母几谏。(大意: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委婉地劝阻。)(示例一)孙萌,《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即使要外出,也一定要让妈妈知道,否则妈妈会担心的。(示例二)孙萌,《论语》中说:“事父母几谏。”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妈妈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28分)7.(一)(1)古诗之美, 妙不可言。(10分)诗中有景: 韩愈用柳絮、榆钱(1) , (《晚春》)写出面对即将离去的春天,应该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诗中有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伤离惜别的曲调,(2) ,勾起诗人和无数游子无尽的思乡之情。作者 情思 诗句 出处王维 惬意自由 独坐幽篁里,(3) 《竹里馆》陈子昂 孤独苍凉 念天地之悠悠,(4) 《登幽州台歌》杜牧 忧虑愤慨 (5) , 《泊秦淮》龚自珍 心系报国 (6)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其五》赵师秀 怅惘无奈 (7)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答案】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弹琴复长啸 独怆然而涕下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习题。(3分)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B.“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爱情的艰难。C.颈联拟写诗人的相思之情,从青春易老到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D.尾联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为信使,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答案】4.C C.“顾影自怜”是错的,“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故选C。(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8-11小题(15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诵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①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③迨(dài):到;等到。8.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文言疑难字词。(4分)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义字源法 康肃笑而遣之 (1)迁移法 尝射于家圃 温公尝言 (2)通假字 倍诵 (3)查字典 或在马上 ①代词,相当于“有时候”。②或许;也许;③稍微。④连词,表示选择。 (4) (填序号)打发 曾经 “倍”通“背”,背诵 ①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只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10.下面对【甲】【乙】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C )(3分)A.【甲】文中卖油翁演示酌油术后说“我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B.【甲】文中陈康肃公“笑而遣之”,既表达了他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肯定,又体现出他敢于自我解嘲的精神。C.【乙】文“下帷绝编”运用了董仲舒和孔子的典故,是为了突出司马温公之前的古人对待读书既专心又勤奋。D.《卖油翁》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陈尧咨善射,是扬;后通过卖油翁用倒油的事实让陈尧咨认清事实,是抑。C有误,运用了董仲舒和孔子的典故,是为了用对待读书既专心又勤奋的古人来衬托司马温公勤奋读书;11.卖油翁和司马温公的经历有相似之处,请你分别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的收获。(4分)通过卖油翁纯熟的倒油技艺、司马温公勤学苦读时刻学习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学苦练才能融会贯通,熟能生巧。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17小题。(20分)追桃 刘洪文①八爷爷家的桃熟了,红艳艳的,有的已经伸出了院外,很是诱人。②我和小伙伴们早就垂涎欲滴。可是慑于八爷爷的威严,我们总是躲得远远的,看着桃子流口水。说到八爷爷的威严,那可是出了名的。八爷爷年轻时当过兵,而且是专业技术过硬的侦察兵。③转业后的八爷爷给生产队看青。有一次,村主任的侄子偷了村里的玉米,在地头烧着吃,被八爷爷抓了个正着,要罚十块钱。村主任亲自上门说情:“小孩子不懂事,你就饶了他们一回吧,两穗玉米也不是啥大事!”八爷爷把脸一沉:“小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这是集体的东西,能因为你个人让集体受损失吗?甭说是两穗,一穗也不行,你要让我看这个青,就得按我说的执行!”村主任被弄了个大红脸,哑口无言。④正是因为八爷爷认理不认人,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惧怕他三分。八爷爷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黑老八。如今,生产队解散了,村委会大院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可是黑老八的名号还在,而且越叫越响亮。⑤那天,我趴在村委会的半截院墙上,看见八爷爷换好了衣服,匆匆忙忙地出门,我想他一定是有什么急事要去办。机不可失,我翻下院墙,越过篱笆,爬上靠外面的一棵桃树,一边往兜里揣一边往嘴里塞。桃子毛也顾不上擦了,更别说拿水洗了。⑥谁知一个桃子刚下肚,八爷爷就回来了。我本想在树上躲一会儿,找个机会开溜,却忙中出错,从树上掉了下来。⑦“小兔崽子,竟敢偷我的桃,我看你是不要命了!”八爷爷见了,怒吼着冲过来。我忙起身,兔子般蹿出院门,撒腿就跑,八爷爷在后面紧追不舍……⑧八爷爷到底是当过兵的,六十多岁,居然还能跑得飞快。我兜里装满了桃子,跑起来很不灵便,所以刚跑出不到五十米就被八爷爷如老鹰抓小鸡一般擒了回来。⑨我心里暗想:你这老头儿可真够抠门的,摘你几个桃子吃至于这么追我吗?我看你能把我怎样!八爷爷可不管那么多,不容分说把我带回了小院。我早已吓得浑身如筛糠。八爷爷怒气冲冲地道:“没看见牌子上写的字吗?刚打完农药,还没下过一场雨呢,你也敢吃,不要命啦?”⑩进屋后,八爷爷把我往炕上一扔,转身就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汤来,上面还漂着一些绿色和黑色的东西。 “先喝一碗绿豆汤解解毒,回头再跟你算账。”八爷爷说。 我不敢反抗,乖乖地喝起来。眼看着一碗汤下肚,我小心翼翼地问:“八爷爷,这汤里面漂着的绿色的是绿豆,那黑色的是啥东西呢?” “老鼠屎!能有啥?你以为我给你做八宝粥呢?”八爷爷没好气地说。 听了这话,我一阵恶心,立刻吐了起来,差点把胆汁都吐出来了。 见我吐得差不多了,八爷爷悠闲地点上一袋烟,吸上两口说:“黑的,当然就是黑豆嘛!” “啊?您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我蔫蔫地道。 “刚才告诉你,你还能吐得这么快?你不吐出来我能放心吗?”八爷爷说着又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提出一袋又大又红的桃子说:“这是没有打过药的,拿回去吃吧。” 我也不客气,接了桃子就走。待我出了院子,八爷爷又追出来,大声说:“小兔崽子,下次要吃桃就直说,别偷偷摸摸的……”(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第11期,有删改)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小说以“桃子”为线索展开,偷桃、追桃、送桃,情节一波三折。B.第四段八爷爷的名号“越叫越响亮”,说明他和乡亲们相处融洽。C.八爷爷送桃子,“我”毫不客气接了就走,可见农村少年的率真。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故事的呈现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B.依据“正是因为八爷爷认理不认人,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惧怕他三分。八爷爷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黑老八”,这表明八爷爷做事讲原则,这是八爷爷的名号“越叫越响亮”的真正原因,选文内容中并没有表明他和乡亲们“相处融洽”的表述。13.八爷爷发现“我”偷桃后,怒斥我“不要命了”。请从“我”和八爷爷双方的角度分析“不要命了”的意思。(4分)八爷爷发现“我”偷吃桃子后,担心“我”因为桃子皮上残留的农药而中毒;而“我”误以为八爷爷是因为“我”偷摘他种的桃子而发火指责。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1)我翻下院墙,越过篱笆,爬上了靠外面的一棵桃树,一边往兜里揣一边往嘴里塞。(3分)(赏析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我”偷桃过程手脚麻利、动作迅敏,侧面体现“我”对偷桃蓄谋已久。(2)八爷爷悠闲地点上一袋烟,吸上两口说:“黑的,当然就是黑豆嘛!”(2分)(赏析加点词语)“悠闲”本义为闲适自得,这里写“我”吐出含有农药成分的桃子后,八爷爷顿感放心。15.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请依据知识卡片,在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知识卡片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例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为下文被困悬崖埋下伏笔。文中交代八爷爷年轻时当过兵,而且是专业技术过硬的侦察兵,为下文他追上偷桃的“我”埋下伏笔。16.本文多处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请从情节安排或人物刻画方面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示例一: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叙事更集中、情节更紧凑。例如文中村主任与八爷爷的对话,针锋相对;八爷爷巧妙激吐解毒这个情节也是用对话将真实场景再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示例二: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人物刻画更真实更生动。村主任说情,八爷爷义正词严拒绝,可见他坚持原则、维护集体利益;他用善意谎言巧妙激吐,对话中他的善良机智、“我”的恐惧慌乱都跃然纸上。(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17-21小题。(20分)枣树下的等待 胡腾泷①姥姥家门口有棵大枣树,枣树根部稍弯曲,往上到树枝分岔处都是直上高高的。我在这枣树下玩耍了一年又一年。②我自小在姥姥家长大。许是我在表哥表姐中最小,姥姥对我的疼爱,比哥哥姐姐们多一些。他们回家上学之后,姥姥膝下只剩下我这一个外孙。自然,除了家里的十几只羊、二十几只鸡鸭,最受宠的是我。③姐姐哥哥们还在姥姥家时,最调皮的就是几位哥哥,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摸田螺,举着竹竿到处粘知了,没有不会的。衣服呢,常常是脏了,破了,湿了,姥姥象征性地嗔怪两句,得赶着洗出来晾干,哪有多余换洗的衣服;破了的呢,便坐在枣树下一针一线的慢慢缝补。这一坐呀,就是半天,直到姥姥身上落了一层枣花,才把缝补的衣服收拾完。④枣花的颜色像是嫩黄,又像是染了淡淡的绿,它太小了,但落了密密地铺在地面,倒像是一块暖黄的毯子。在枣树下捡拾着小小的枣花,也够捏着在手心里玩上半晌。只要有风吹,枣树扑簌簌落下一层的嫩黄淡绿,它的香味淡淡的,淡淡的像它的嫩绿,淡淡的像一个忙碌的身影。⑤时光,在这一针一线中,慢慢流走,偷偷溜走,仿佛姥姥就这样坐着,枣花染白了头。⑥哥哥姐姐们回家后,换做是我和姥爷一起下地割草和放羊。羊群在前面欢脱的蹦跛,姥姥的话在身后追过来:“不要玩水,不要下河,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割到手……”⑦我就一句一句回着:“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⑧傍晚夕阳西下,羊群要回家了,我拿着姥爷做的小鞭子在一边甩着撵着羊群,其实并不需要撵着,它们知道回家,这条路,它们可比我熟悉多了。⑨姥姥远远在枣树下张望,羊群差不多要到家门口了,姥姥就帮着拴羊,问我下午在外面做了啥,羊吃饱了没,有没有贪玩,有没有被虫子咬到。她的话,我都能背出来,我还是跳着脚说羊不听话乱跑,我只是去了沟边洗洗手,捉了几只蚂蚱回来喂鸡,还割了草,差点割到手。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⑩哥哥姐姐们得了空,便会来看望姥姥。姐姐给姥姥洗洗衣服,烧锅做饭;哥哥去劈柴,劈了一堆又一堆。姥姥笑得那个开心, 。这欢喜的场景,我一直以为是永远,永远有多远,也许只有飞来飞去的大雁才知道吧。 枣树到了秋天,一树的红枣坠满枝头。姥爷在树下铺上一张大的塑料薄膜,拿着一根长竹竿在树上来回的敲打。那一个个大红枣,扑扑楞楞下锅的饺子似的掉下来,我在树下来回地跑着笑着,枣子砸得头生疼也不顾得了。姥姥在一边看着我闹腾,还要不时地说:“别乱跑,滑栽倒了,摔着了咋办,快过来……” 姥姥把大红枣捡出来,留一部分吃,大部分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晒干,给大姨家一份,给我母亲一份,还留一些烧稀饭和冬来蒸馒头用。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六岁回家上学,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分别,哪成想,姥姥得了头病,一直不见好转。其实,我本应该及早发现的,我太粗心了。我以为姥姥在树下穿针半天是老花眼,我还笑她;我以为姥姥扫树叶不时地站站停停扫不干净是看不清,我跟在后面帮她指出来:我以为她丢三落四,时常找不到东西是健忘,帮她找到还要她夸奖…… 姥姥在我七岁那年的夏天,永远地离开了。她用过的扫帚还在墙边立着,鸡鸭还等着她喂食呢,还有那一群羊,那一垛柴火,那些缝补不完的衣服,没做完的贴花,没纳底的布鞋,还有这个家,她都不要了,她都等不到秋天的大红枣,只有一地的嫩黄,一树的淡绿,随着风飘摇。那忙碌的身影,伴着枣花香,淡淡逝去了。 而今姥爷也故去了多年。枣树在姥爷去世后被村里伐掉了,连树根也被挖了出来。甚至是,连睹物思人也不能够了。我那最后一点的念想,随着铲平的土屋,随着挖出来的树根,随着那一片庄稼,一同搁浅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 我还是会梦到姥爷姥姥,梦到他们的笑,梦到他们的身影,梦到一树的大红枣,那一群雪白的羊,啄食的鸡鸭,仿佛一切都还在,只要梦不醒来。 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7.文中第 段中说:“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阅读全文,请任选三处这样的生活点滴加以概括。(3分)①姥姥在树下为我们缝补衣服 ②姥姥在枣树下等“我”放羊回家 ③“我”和姥姥姥爷一起打枣18.按要求回答下面两题。(5分)①标点符号会说话。第 段最后的“……”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第 段最后的“……”包含了作者对姥姥生病的心疼、对自己粗心的后悔等复杂情感。②“搁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请分析第 段中“搁浅”的含义。(3分)该句意思是因为土屋被铲平、枣树被砍伐,“我”对姥姥的没有了寄托的地方。因此,句中“搁浅”的含义思念停留在了童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里。19.这篇文章情感细腻,适合反复诵读体味。请任选以下一句,仿照示例标注朗读重音和停顿,并阐述理由。(重音符号“.”,停顿符号“ˇ”)(4分)示例:山ˇ朗润起来了,水ˇ涨起来了,太阳的脸ˇ红起来了。A.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B.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A.在这句话中,重音标注在“心疼”、“再三叮嘱”和“小心”上,因为这三个词语最能体现姥姥对作者的关心和疼爱,表现出姥姥的慈祥和细心。同时,在“给我洗手时”和“可千万别割到手”两处使用停顿符号,使得语句更加清晰流畅,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回忆。B.在这句话中,重音标注在“只是”、“枣树下”和“等待”上,因为这些词语是表达作者情感和回忆的关键词,突出了作者的失落和怀念。同时,在“在枣树下”和“再也没有了”两处使用停顿符号,使得语句的节奏感更加鲜明,有助于表达作者深深的感慨和怀念之情。20.为第⑩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并说明理由。(4分)A.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B.比喝下一些罐蜂蜜还要甜C.比春天那一树的枣花还要美A“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突出了“姥姥笑得那个开心”的样子,符合当时的情景,又自然贴切地引出下文对秋天打枣情景的描写。分析:A项“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中,“大红枣”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与姥姥的生活紧密相连,象征着丰收和甜蜜。将姥姥的情感与“大红枣”相比,既符合文章的整体氛围,又能具体、生动地展现出姥姥内心的喜悦和满足。B项“比喝下一些罐蜂蜜还要甜”虽然也使用了“甜”这一形容词,但“蜂蜜”这一比喻相对较为抽象,不如“大红枣”具体、生动,且与前文的联系不够紧密。C项“比春天那一树的枣花还要美”虽然也涉及到了“枣树”这一元素,但“枣花”与“开心和满足的情感”之间的联系并不如“大红枣”直接和明显。此外,“美”这一形容词更多地用于描述视觉上的感受,而非情感上的满足和喜悦。因此,A项“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更能准确地表达姥姥看到家人回家时的喜悦心情,且与文章的整体氛围和情节发展更为契合。21.文章第④段对枣花的描写值得品味,请从描写方法和写作用意两方面进行鉴赏。(4分)从描写方法来看,作者采用了多种感官描写手法。首先,通过视觉描写,“枣花的颜色像是嫩黄,又像是染了淡淡的绿”,这一细节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枣花的娇嫩与清新,而且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加了描写的生动性。其次,通过触觉描写,“它太小了,但落了密密地铺在地面,倒像是一块暖黄的毯子”,这种细腻的触感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自感受到枣花落在地面的柔软与温暖。最后,通过嗅觉描写,“它的香味淡淡的”,进一步丰富了枣花的形象,使得整个描写更加立体和生动。从写作用意来看,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展现枣花的美丽,更是为了烘托出姥姥的勤劳形象。通过“淡淡的像一个忙碌的身影”这一比喻,作者巧妙地将枣花的形象与姥姥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使得读者在欣赏枣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姥姥的辛勤付出。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既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四.作文(55分)22.选择下面一个进行写作。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思想积极向上,内容充实,能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形象与精神;③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思想最纯洁、精力最充沛、成长最迅速的时期,是很多成年人长大后最怀恋的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你,是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让你触动至深的经历与感受?他人的精神又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与体悟……请以“他就是那个______的少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答案】例文:他就是那个最厉害的少年他的脸小小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小小的,身形小小的……他看似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单薄,体内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就是那个最厉害的少年,我的同桌。作为一名英语课代表,他的厉害却不止于英语。他平日勤奋好学,每到考试时,我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抓耳挠腮,他却悠然自得。他说:“考试就考试,没什么好害怕的,就当做作业一样嘛!”那云淡风轻的话飘入我的耳朵,差点把我惊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无论是哪门学科发成绩时,他的成绩总是特别的好。那一张张高分的卷子让我望尘莫及。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轻松应战的学霸哪懂我的慌张和伤悲。我想,他考试时这般的淡定从容一定是平时把作业当考试修炼出来的吧!那次期末考试,好多人都高呼“英语太难了”,众人考得惨不忍睹,他却一枝独秀,甚至考得比平时还好。他说这次的考试并不难,只要平时认真学就行了。我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由得感慨,厉害都是认真与勤奋造就的啊!他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代表。操场上跑步时他轻松自如,在我累得气喘吁吁时,他却和班中另一位体育达人说说笑笑。他冲刺起来快得像一阵风,那飒爽的风姿真是帅呆了。他每个周末都晨跑,晨光微熹中,他跑了一圈又一圈,跳了一下又一下……在他那轻松自如的身影后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他说体育考试不难,只要认真练习就行。厉害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啊!他从不言弃。有一天,平日里活力四射的他突然精神不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他因为一道数学题而熬夜到很晚。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向那道题,原来是那道我昨晚做了半个小时都做不出来、最后找大人问的难题。我问他是如何做出来的,他便有些得意地说:“这有什么难的,你只要像我一样做一个小时一定也能做出来。”原来,厉害都是坚持的成果啊!一个看似平平无奇却实则具有无穷力量的美丽女生。他如同一颗星点亮了我心中的信念,激励着发愤图强。何其幸运,我遇到了一个这样厉害的同桌!(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一花一木总关情。一丛紫藤萝勾起了宗璞对亲情、对岁月的感怀;一棵小桃树,触发了贾平凹对成长的思考;一池荷花引发了季羡林对生命的感悟。在你的成长岁月里,是否也有那样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触发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将其中的故事写成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荷叶情思走在青石板路上,嘴里哼着小调,忽闻一缕夏季的荷香,钻进我的鼻子,于是蹦着跳着,走向巷子深处。这里有一扇斑驳的红木门,在阳光的照耀下,生锈的铜锁泛着青绿色。轻叩两下,便听见一声和蔼的应答“来啦!”门一开,一个一头白发,穿着花衫的人出现在我的面前,“奶奶,你又包荷叶饭了吗?我在巷子里都闻到香味了呢。”“是啊,快进来吧。”奶奶的手轻轻地搭上我的手臂,拉着我进了门。锅盖一掀,一个个方形荷叶饭呈现在眼前,像摆方阵一样整齐排列着,浓浓的香气把我环绕,让我似乎飘荡在梦境中。“奶奶,荷叶饭里为什么不放些荷花呢?这样不是更好看更香吗?”“荷花盛开时香气扑鼻十分美丽,人们便把这香味全算作荷花的了。其实,荷叶也有它独特的清香。你以后也要做个像荷叶一样的人啊!”奶奶语重心长地说着。我点点头,一知半解,然后跑去荷塘玩。初夏,荷花还是花骨朵的模样,没有绽放。荷塘只有一望无际的翠绿,一片片圆圆的荷叶,静静地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我忽然明白了奶奶的话,原来奶奶是想让我做个无私奉献的人啊!而奶奶就是这样的人,为这个家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一根根青丝变成白发,虽然神采依旧,眼神透亮,但身体还是不可遏止地老去。现在我已离开家乡,走在外面,总不由自主地寻找荷塘,欣赏荷叶。有时也会尝试着做荷叶饭,每每这时,我总想让奶奶在我身边,手把手教我如何清洗荷叶、蒸煮荷叶,如何把饭包进荷叶,如何把它捏成方形。正想着,眼眶竟变得温热起来……偶尔也能吃到奶奶从老家寄来的荷叶饭,软糯的口感迷人的清香,就像奶奶在对我说:“奶奶一直都在。”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奶奶坐在小板凳上,拿着荷叶认真做荷叶饭的样子,动作干净利落,脸上总挂着那亲切温柔的笑容。夕阳向西缓缓退下,像个俏皮的少女一样温存、恬静。脑海里全是远方的奶奶,仿佛看见她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带着荷叶清香,带着那份满足的笑容,挑着装满荷叶的菜篮与落日同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学生版).docx 2023-2024学年七下语文期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