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综合检测卷(附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综合检测卷(附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天、地、君、亲、师是古代中国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2.右图中的象形文字突出反映了古代早期文明某个地域的文化特色,该地域最有可能是(  )
A.古代西亚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埃及
3.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是(  )
A.楔形文字    B.佛教 
C.狮身人面像   D.《汉谟拉比法典》
4.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 ”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古罗马法律(  )
A.注重形式,程序烦琐 B.重视公法,轻视私法
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忽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5.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A.经济衰退   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  D.民族灭亡
6.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戊午年订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毫无禁阻。”这说明该规定(  )
A.为苦力贸易披上合法的外衣 B.规范了华工出国的程序
C.维护了华工的合法权益 D.缓解了中国的民族矛盾
7.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苏格拉底意在(  )
A.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B.弘扬“人生而平等”观念
C.宣扬“公平公正至上”理念 D.阐明“人是万物的尺度”
8.有学者这样描述:“建筑结构以水泥砖石砌就,一二层用巨型石柱和石墙,拱顶用水泥与砖……底层外圈的80个拱门全部用作观众进出的通道,内圈配以50余座大小不一的楼梯,由此可达各层各排的观众席,据说数万观众不出10分钟便可完全退场。”该建筑最有可能是(  )
A.万神殿  B.奥林匹亚遗址
C.帕特农神庙    D.大竞技场
9.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家族的故事”。该史诗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由此可以得出,该书(  )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 D.是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10.在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是因为玛雅文明(  )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 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地位
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 D.与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
11.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是(  )
A.种姓制度与佛教 B.儒家思想与道教
C.《荷马史诗》与基督教 D.法老与金字塔
12.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 600万,到1600年降到1 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4.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代埃及人发明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规律以神化专制统治
15.古罗马的塔西佗在《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  )
A.已进入文明时代 B.以采集渔猎为主
C.尚处于游牧时代 D.具有封闭保守性
16.大约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覆(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
(2)材料三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的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郭物《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
图1
图2
材料三: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北京隆重开幕。这场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是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世界瞩目。
——摘编自新华社《多彩·平等·包容》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交通网络”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交通网络”形成的因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图1、图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分)
1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姜铎、黄逸峰《浅论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4分)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俄国]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二: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摘编自[法]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由此谈谈评价拿破仑的方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地、君、亲、师是古代中国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可知祭祀天地体现了崇尚自然,尊奉君、亲、师,体现了以人为本,故选C项;“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天下为公”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天地君亲师”体现了古代的崇奉对象,与“和谐共生”无关,排除D项。
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故D项正确。
3.C 解析: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佛教是古代印度的重要文明成果,故排除A、B、D三项;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重要文明成果,故C项正确。
4.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可知古罗马法律重视形式,程序比较烦琐,故A项正确;公法指国家公权力层面的法律,私法指处理私人之间纠纷的法律,题干材料中的口头契约属于私法范畴,故B项错误;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是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故C项错误;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
5.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焚毁,祭司遭到屠杀”,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与经济衰退、国家分裂无关,故A、C两项均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对玛雅文明造成的破坏,而不是民族灭亡,故D项错误。
6.A 解析:西方殖民者采用诱骗、绑架的手段掠夺中国华工,华工并非“情甘出口”,条约并未得到真正的遵守,仅是为列强掠夺中国华工披上了合法外衣,故A项正确。
7.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项;人人平等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B项;公平公正也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C项;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项。
8.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水泥砖石砌就”“观众进出的通道”“观众席”,可知是古罗马大竞技场,故D项正确。
9.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古印度人长期积累加工而成的,虽然其内容以神话传说为主,但是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社会风貌,故C项正确;《摩诃婆罗多》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内容,不能绝对否定或者肯定,要客观地看待其史料价值,排除A项;写作年代久远与否并不能决定其史料价值的高低,排除B项;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可以反映历史的部分内容,排除D项。
10.B
1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与道教”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符号之一,故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故排除C项;“法老与金字塔”是古埃及社会的重要符号之一,故排除D项。
1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使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拉丁美洲人口大幅下降,故A项正确;奴隶贸易的盛行会带来非洲人口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增多,排除B项;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13.D
14.C 解析:古埃及人发明太阳历与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关。古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发明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
15.C
16.B 解析:“三角贸易”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故选B项;“三角贸易”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与工业文明的扩张无关,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排除C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2)思想:“天人感应”或者天人合一。修改和润色:董仲舒神化君权,主张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朱熹认为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子服从君主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到了宋朝,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8.答案:
(1)交通网络:丝绸之路。因素:贸易(或对中国丝绸)的需求;对外交往的需求;政府的支持;沿线国家的促进。
(2)事件:“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或世界各大洲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作用:有利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19.答案:
(1)背景: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特点:机器生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主张:师夷长技(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积极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0.答案:
(1)评价:列宁认为拿破仑的战争起初是带有正义性的民族战争,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但是后期则带有侵略性和奴役性,正义性的战争演变成帝国主义战争。
(2)评价:雨果从法国大革命摧毁欧洲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拿破仑的功绩。
方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时,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结合时代条件全面评价;树立正确的史观,既要肯定拿破仑的历史功绩和他对法国革命的贡献,又要认识到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