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一)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10道,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 B.棉纱织布
C.白土烧瓷 D.楠木造船
2.“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苹果
C.青菜 D.白粥
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
B.服用补铁剂治疗骨质疏松症
C.缺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D.汞、镉属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粉末药品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滴加液体
5.如图是通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的气体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产生气体b的一端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C.水中加入少量Na2SO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小强发现自家农田中的水稻叶子发黄且茎杆细弱,小强建议父亲施用含钾的复合肥料。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
A.(NH4)2SO4 B.KNO3 C.(NH4)2HPO4 D.K2CO3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8.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 B.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扑灭
C.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9.MgO中Mg的化合价是
A.-4 B.-2 C.+2 D.+4
10.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贝尔托齐从一份有关如何让细胞产生唾液酸(化学式为C11H19NO9)的报告中找到灵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以下有关唾液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唾液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唾液酸由40个原子构成
C.唾液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9 D.唾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空气发现史】
1772年,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A,1772年前后,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另外含有能支持燃烧的一种气体B,十八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了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后来一些科学家又逐渐发现了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说明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空气中各原料有着广泛的应用,A气体可以制取化肥、储存粮食、充当瓜果的保护气以及灭火等。
气体B能支持燃烧,稀有气体在电光源中也有特殊的应用。
【保护空气】
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在行动起来,积极为保护空气作出贡献。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常作食品保护气,原因是 。
(2)拉瓦锡测定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时,使用了一种金属,该金属是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到的结论是 。
(3)气体A制取的氮肥种类很多,写出其中一种: 。
(4)用气体A和B可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若观察到 时,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5)为保护空气,工业上用石灰乳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填字母)。
A.减少酸雨的形成 B.减少温室效应的发生 C.防止破坏臭氧层 D.减少白色污染
(6)保护空气,请你参与,请再提一点建议: 。
12.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6种药品及下列仪器。
【实验准备】
(1)利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 ,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实验操作】
(2)你选择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实验拓展】
(4)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
①途径Ⅰ消耗空气中的 ,途径Ⅱ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 (填“多”或“少”)。
②途径Ⅲ中某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途径Ⅳ可使空气中CO2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
④“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Ⅱ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 。(写出1点即可)。
13.氯化钠是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应用很广泛。
【微观探索】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甲中的x= 。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由图乙的结构可知,氯原子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 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的氯离子,氯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
【实验室操作】
下表是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30℃时,将10g氯化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医用盐水(溶质为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现有200mL该盐水(假定该溶液的密度为1g/mL),其中含NaCl的质量为 g。
【工业应用】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制盐”体现了人类利用化学科学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智慧。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杂质(如等)。
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OH-
Ca2+ 微溶 不溶
Mg2+ 不溶 微溶
(5)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6)加入Na2CO3溶液除去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8)如果称量I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3g,称量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3.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精盐的产率为103.3% B.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C.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D.溶解操作中粗盐没有完全溶解
14.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Ⅰ.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Ⅱ.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Ⅲ.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是dg/mL。
【设计与实验】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如图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试管 一周后现象
A 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B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C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D 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 有关。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2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将5g铁粉和2g炭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支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3)据图3,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 。
(4)据图4,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 。t3时刻压强突然开始变大的原因是 。
实验三:测定铁锈含量
将实验二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连接图5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加入固体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
(5)完全反应后,常温常压下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VmL,则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含m、V、d字母的式子表示)。
(6)该实验条件下(加盐酸的体积和容器中残留的氢气体积忽略),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 ,解决方法是 。
【反思与评价】
(7)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 。
(8)金属资源是有限的,金属锈蚀会造成浪费,如何保护金属资源: 。
试卷第6页,共7页
1.C
【详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2.A
【详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青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白粥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运动后人体中的部分矿物质会随汗液排出,可以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正确;
B、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服用补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补钙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错误;
C、锌会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
D、汞、镉属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会影响人体健康,正确;
故选B。
4.A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应遵循“一斜二送三直立”原则,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操作正确;
B、不可直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发生危险,操作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取液体的体积时应平视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应垂直试管上方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操作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气体a较多,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
B、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气体b为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正确;
C、硫酸钠由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组成,水中加入少量Na2SO4可以增强其导电性,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A。
6.B
【分析】水稻叶子发黄,说明缺乏氮元素,茎秆细弱,说明缺乏钾元素,需要施用含钾元素与氮元素的复合肥料。
【详解】A、(NH4)2SO4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含钾的复合肥料,符合题意;
C、(NH4)2HPO4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含氮、磷的复合肥料,不符合题意;
D、K2CO3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氮气、氨气气味不同说明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选项正确;
B、电器着火时,应该先直接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选项错误;
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选项正确;
D、可燃性气体由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选项正确。
故选B。
9.C
【详解】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MgO中O为-2价,则Mg为+2价;
故选C。
10.B
【详解】A、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唾液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睡液酸由睡液酸分子构成,一个睡液酸分子由11+19+1+9=40个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唾液酸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9 ,故C说法正确;
D、由唾液酸的化学式C11H19NO9可知,唾液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9):14:(16×9)=132:19:14:144,所以唾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 汞##Hg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氯化铵
(4) 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5)A
(6)开发新能源
【详解】(1)A气体可以制取化肥、储存粮食、充当瓜果的保护气以及灭火等,该气体是氮气,氮气常作食品保护气,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B气体能支持燃烧,故B是氧气,拉瓦锡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时,使用的金属是汞;最终得出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1/5的结论;
(3)气体A制取的氮肥种类很多,包括硝态氮肥、铵态氮肥等,例如硝酸铵、氯化铵;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氮气,B为氧气;实验中两试管中白磷温度相同,左侧试管中白磷与氮气接触,右侧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左侧白磷不燃烧,右侧白磷燃烧,则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5)A、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减少二氧化硫,可以减少酸雨形成,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C、氟利昂等的泄漏会破坏臭氧层,不符合题意;
D、白色污染是塑料导致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为了保护空气,我们可以开发新能源,减少空气污染。
12.(1) ·大理石、稀盐酸 ①②③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3) C 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显红色;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反应后的溶液仍然为红色,没有明显变化。
(4) 氧气(或) 多 减少 植树造林
【详解】(1)①实验室通常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选择大理石和稀硫酸,是因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②由于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①②⑤,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③,故制取装置可选择①②③⑤。
③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A、装置中的烧瓶内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头滴管挤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形成喷泉,现象明显,可行;
B、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左侧水柱液面升高甚至进入瓶中,现象明显,可行;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不可行;
D、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左侧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右侧锥形瓶内没有明显现象,由此可以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可行。
故选C。
②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显红色;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反应后的溶液仍然为红色,没有明显变化。
(4)①途径Ⅰ中动物、人类的呼吸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②途径Ⅱ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白天光照较强,消耗的二氧化碳较多。
③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属于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点燃烷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途径Ⅳ中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消耗二氧化碳,则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⑤途径Ⅱ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多植树造林能加快二氧化碳的消耗。
13.(1)1
(2) 8 Cl-
(3)不饱和
(4)1.8
(5)引流
(6) Ca2+
(7) NaCl、NaOH、Na2CO3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8)BC
【详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x=11-2-8=1;
(2)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由图乙的结构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氯原子容易得到钠失去的1个电子,从而形成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的氯离子,氯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Cl-; 
(3)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3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15g氯化钠,则将10g氯化钠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4)医用盐水(溶质为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现有200mL该盐水(假定该溶液的密度为1g/mL),其中含NaCl的质量为200mL×1g/mL×0.9%=1.8g;
(5)操作b是分离沉淀和滤液的操作,即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加入Na2CO3溶液除去的离子是Ca2+,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NaOH、Na2CO3,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8)A、精盐的产率不可能大于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导致称量精盐的质量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从而导致精盐质量比粗盐质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操作中粗盐没有完全溶解,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14.(1)水和氧气
(2)氯化钠
(3)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
(4) 加NaCl溶液前,锈蚀较慢 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5)
(6) 氢气未干燥 在乙、丙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从而减小误差
(7)实验二使用铁粉和加入炭粉,加快了铁锈蚀的速率
(8)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废旧金属、合理开采金属资源、寻找金属制品的替代品(合理即可)
【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从A、B、C三个试管的实验条件可以看出,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只与水接触,C只与氧气接触,根据一周后的现象,A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B、C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根据控制变量法,A、D两个试管中其他条件相同,但A中是无氧蒸馏水,D中是无氧蒸馏水配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因此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氯化钠有关;
(3)铁生锈是缓慢氧化,释放热量,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但生锈速度减慢,因此放出的热量少,装置散失热量快,导致温度开始降低;故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铁生锈放出的热量小于装置散失的热量;
(4)从图4中可以看出,AB段生锈慢,BC段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加NaCl溶液前,锈蚀较慢;铁锈蚀消耗氧气,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烧瓶,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使瓶内的压强突然增大,因此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
(5)生成氢气的质量=dg/mL×VmL=dVg;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解得x=28dVg;则样品中铁锈的质量=mg-28dVg;则样品中铁锈的质量分数=;
(6)该实验的原理是甲装置中生成的氢气通过乙装置后排到注射器中,从而测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氢气未干燥,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大,则计算所得铁的质量增大,铁锈的质量减小,因此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氢气未干燥;解决方法是在乙、丙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从而减小误差;
(7)实验一是铁钉,实验二是铁粉,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使用铁粉和加入炭粉,加快了铁锈蚀的速率;
(8)金属资源是有限的,金属锈蚀会造成浪费,为了保护金属资源,可以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废旧金属、合理开采金属资源、寻找金属制品的替代品(合理即可)。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