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物理期中注意事项:物理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7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g=10N/kg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如图,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不同,推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时,铸工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子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坩埚内的铜液注入模子中,待其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即可得到铸好的青铜器。3.如图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动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则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4.小明使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在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时,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为 g。5.亮亮同学在新闻上看到“福建舰”上使用了电磁弹射装置,原理是:给线圈提供电流时产生磁场,炮弹(铁质)被磁化,受到强大的吸引力而加速运动,达到线圈中间时,迅速断电,炮弹飞出炮口。当线圈通电时,炮弹头是 (选填“S”或“N”)极。6.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点,折射光线经过点,请你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7.小明同学用他家的天然气灶将质量为2kg,初温为15℃的水加热到95°C,,若此过程消耗天然气0.04m3,则该天然气灶的热效率为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C),天然气热值为4.2×107J/m3]。8.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图像,若甲、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2min后两物体相距 m。9.如图所示是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像,若将电阻R和灯泡L串联接在9V电源上时,灯泡L的电阻大小为 Ω。10.如图是小轿车座椅中的电加热器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R2=20Ω,开关S、S1都闭合后,通过R1的电流为2A,则通电1min整个电路产生的热量是 J。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1.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2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六个半小时后,承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在轨的“天和”号核心舱实现自主交会对接。发射、对接场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箭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惯性增加C.对接成功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是静止的D.载人飞船的实时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1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10N重的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在不同时间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物体在此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图中的( )A. B.C. D.13.“安全用电,珍惜生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意识,下列关于安全用电说法正确的是( )A.家里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发生了短路B.只有大功率的用电器才需要使用三孔插座C.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14.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是一对平衡力D.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5.闭合开关,使图甲中导体棒ab水平向左运动时,在图乙线圈中产生d→c→b→a的电流使线圈在磁场中沿顺时针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线圈转动是电磁感应现象B.乙中线圈所在的位置叫平衡位置C.保持图甲ab运动方向不变,同时对调甲、乙中磁极方向后,乙中线圈仍沿顺时针转动D.闭合开关,图甲中导体棒上下运动,乙中线圈仍沿顺时针转动16.小虹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时,连好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较亮,灯泡L2只能微弱发光,以下对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灯泡L2发生了短路B.灯泡L1两端电压小于灯泡L2的C.经过灯泡L1的电流大于灯泡L2的D.灯泡L1的电阻大于灯泡L2的17.从发电站到用电地区,通常都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根据焦耳定律,目前采用高压输电的方式可以减少远距离输电中的电能损失,因为这样减小了输电线中的(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通电时间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刚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用一个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如果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能再次接收到清晰像的位置;(3)把图中的凸透镜换成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1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到了 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推理: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做 ;(3)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用到相同的物理方法的实验是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C.探究真空能否传声20.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实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和电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端移动(选填“A”或“B”);(3)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该灯泡的电阻为 Ω(保留一位小数);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题5分,第22题6分,第23题5分,共16分)21.如图所示,在烧杯内装满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8kg,将质量为0.3kg的金属球完全浸没在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烧杯、金属球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kg,求:(1)溢出水的体积V溢;(2)金属球的密度ρ金属[已知:=1.0×103kg/m3]。22.如图甲为某电饭锅的简化电路原理图,R1和R2为加热电阻,且阻值保持不变,R1=44Ω,S为靠近加热盘的感温开关,1、2是开关连接的触点,加热盘温度达到103℃时,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某次煮饭时,仅将电饭锅接入220V的电路。按下开关S与触点1连接,工作了10min,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保温时如图乙所示电能表的转盘在1min内转过5转。求:(1)加热状态时,电饭锅消耗的功率;(2)R2的阻值。23.物体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其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f=kv2(比例系数为k)。一个质量为m的雨滴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1)请画出雨滴匀速下落时的受力示意图;(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推导出雨滴的收尾速度v的大小。试卷第2页,共7页试卷第1页,共7页1.响度【详解】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瓶内的传声介质减少,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的响度变小,所以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声音的响度不同。2.凝固【详解】铜液注入模子中,冷却成形,由液态变为固态,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3.2【详解】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即拉力为2N,则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F=2N4.82.4【详解】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对应的示数之和。由图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50g+20g+10g+2.4g=82.4g5.S【详解】由图可知,电流从线圈的左端进入,右端流出。由安培定则可知,线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炮弹头是S极。6.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在水中成的像,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所以连接,其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分别连接、、,可以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7.40【详解】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Q放=Vq=0.04m3×4.2×107J/m3=1.68×106J水吸收的热量是Q吸=c水m(t-t0)=4.2×103J/(kg·℃)×2kg×(95℃-15℃)=6.72×105J天然气灶的热效率为8.960【详解】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当s甲 =60m时,t甲=3s,可求得甲的速度为当s乙 =60m时,t乙=5s,可求得乙的速度为由s=vt,甲、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2min后甲乙通过的路程分别是则2min后两物体之间相距9.5【详解】将电阻R和灯泡L串联接在9V电源上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电阻R和灯泡L的电压之和为9V,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结合题干图可知,当电流为0.6A时,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3V,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6V,其和正好是9V,满足条件。则灯泡L的电阻大小为10.3600【详解】开关S、S1都闭合,电阻R1和R2并联,两端的电压相等,都为通电1min整个电路产生的热量是11.B【详解】A.火箭升空时向后喷出高温气体,同时高温气体给火箭一个向上的推力,所以火箭升空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运载火箭在加速升空过程中,速度增加,惯性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与核心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故飞船是静止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载人飞船的实时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详解】由图得,0~t1,测力计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此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合力作用,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t1~t2,测力计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等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此时物体受力平衡,物体向上做匀速运动;t2~t3,测力计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小于竖直向下的重力,此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合力作用,此时物体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向上的运动,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向上做减速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3.C【详解】A.空气开关跳闸的原因有短路或电路总功率过大,故A错误;B.为避免造成触电事故,有金属外壳和大功率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使用三孔插座,故B错误;C.发现有人触电时,正确的操作首先应该切断电源,使人脱离电路再进行急救,故C正确;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当接触火线时,才能使试电笔、人体和火线、大地形成回路,使氖管发光,故D错误。故选C。14.D【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对木块受力分析,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这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作用在木块上,水平向右,木块的重力作用在木块上,竖直向下,这两个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对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分析,它受到重力、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摩擦力竖直向上,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水平向右,这两个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作用在木块上,水平向右,木块对小丽的弹力作用在小丽的手上,水平向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15.C【详解】A.乙中线圈转动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故A错误;B.乙中线圈所在的位置,左右两边线圈受到的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没有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位置,故B错误;C.保持图甲ab运动方向不变,同时对调甲、乙中磁极方向后,乙中线圈的电流方向改变,乙线圈受到的磁力方向不变,则乙中线圈仍沿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D.闭合开关,图甲中导体棒上下运动,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乙中线圈没有电流经过,不会受到磁力作用,保持静止不动,故D错误。故选C。16.D【分析】灯泡短路时,没有电流通过灯泡,不能发光;两灯泡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判断实际功率的大小,根据P=UI判断两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根据P=I2R比较两灯泡的电阻关系。【详解】A.灯泡L2发生短路时,没有电流通过L2,则不能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BCD.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图中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大小,且灯泡L1较亮,灯泡L2只能微弱发光,所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功率大于L2的实际功率,由P=UI可知,灯泡L1两端电压大于灯泡L2的;由P=I2R可知,灯泡L1的电阻大于灯泡L2的,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17.B【详解】A.采用高压输电的方式,电压增大了,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输出的功率一定,输电的电压变大,故电流变小,故B符合题意;C.导线的粗细、长短、材料没有变化,故电阻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通电时间与电压的大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 同一高度 右 没有【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2]华将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刚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u=v=2f=30.0cm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当用一个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替换后,凸透镜的焦距变长,会聚能力变弱,如果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3]把图中的凸透镜换成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由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而虚像无法在光屏上显示,因此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19. 1 匀速直线运动 C【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在水平方向时受到一个摩擦力。(2)[2]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3)[3]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却是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用到相同的物理方法的实验是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20. B 8.3 0.75【详解】(1)[1]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已知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则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小量程,电压表与灯泡并联,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大,故应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电流表正接线柱相连,且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小量程,如图所示:(2)[2] 实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知,需要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同时观察电压表,直至示数为2.5V。(3)[3][4] 由图丙可知,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灯泡的额定功率为21.(1)1×10-4m3;(2)3×103kg/m3【详解】解:(1)溢出水的质量金属球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2)金属球的密度答:(1)金属球体积为100cm3;(2)金属球的密度为3×103kg/m3。22.(1)1100W;(2)440Ω【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当开关S与触点1连接时,电路中只有R1,电路中电阻较小;当开关S与触点2连接时,电路中R1、R2串联,电路中电阻较大;电源电压一定,由P=可知,当开关S与触点1连接时,电路电功率较大、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当开关S与触点2连接时,电路电功率较小、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故加热状态时,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为(2)保温时图乙所示电能表的转盘在1min内转过5转,可知此时消耗的电能为保温功率为两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为R2的阻值R2=R-R1=484Ω-44Ω=440Ω答:(1)加热状态时,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为1100W;(2)R2的阻值为440Ω。23.(1);(2)【详解】(1)雨滴在匀速下落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力的作用点在雨滴的重心,如图所示:(2)收尾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则雨滴下落过程受到的阻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已知,物体下落的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即则雨滴的收尾速度为答案第8页,共8页答案第7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