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备课 教学设计(4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备课 教学设计(4课时)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上四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 学内 容概 述 本单元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神话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这些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本单元教学设计指在让学生从神话故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
学 情分 析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学过《羿射九日》,但对神话只有一些感性认识。这次编排神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语 文要 素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 习目 标 1.认识3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精卫填海》。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4.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体会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神话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1.会写34个字,会认3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1.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把握人物形象,并受到感染,体会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
单 元教 学安 排 课时 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第一课时 1.认识本单元生字词。2.收集交流关于相关的相关知识,了解神话。3.梳理课文脉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读《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三篇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感受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归纳神话神奇的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读《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三篇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盘古、普罗米修斯、女娲的精神品质,感知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第四课时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未来的古文学习奠定基础。2.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品味文言文的韵律美。3.感受精卫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神话的图片、视频;课件、预习单、学习任务单、评价单。
单元学习评价内容方法 单元评价主要内容 评价方法
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词、梳理内容 预习单、学习任务单、随堂检测
初步认识了解神话 收集资料、辨识单元页中的神话人物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讲神话故事、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感受神话人物的鲜明形象 学习任务单、生生互评
感受神话古文的简洁之美 读悟结合、随堂检测
单元教学任务课时设计第一课时 走进神话故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学情解析 本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这些神话都是中外神话中的经典,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准备。
学 习目 标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27个字,会写27个词语。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 点难 点 重点: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梳理文章脉落。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走进神话学习任务一:看图猜故事播放音乐,出示古代神话故事图片。师: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学习任务二:介绍神话故事人物,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师:通过预习,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又要学会哪些写作方法呢?真厉害,古人云“凡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预习的好处,学生汇报、交流、补充。【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并带着明确的目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任务。
说文解字,识读生字词
学习任务一:预学检测,生字对对碰
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还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没有信心完成。
2.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拿出预习任务单,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预习任务单:字词识记
本单元会写生字词
最容易读错的字词
最容易读错的字词
最难理解的字词
活动一:展读会认字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劈开(pī)  浊气(zhuó) 隆隆(lóng) 溺水(nì)肝脏(zàng) 饶恕(shù) 混乱(hùn) 倒塌(tā)
交流识字方法:记生字的时候,可以按照字形特征把生字分类,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也可以编顺口溜识记生字,如“环”可以记为“王不在身边”,“狠”可以记为“狼头不见了”。
活动二:指导会写字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识记,并与同桌交流这些生字书写上的易错点。教师相机点拨。提示:“衔”字三个部件占位平均,互相依傍,写得紧凑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学生当堂识记生字。同桌互相听写,互相纠错。
活动三:课文朗读展示
生字掌握的不错,把它们放入课文中,相信你会读的更流畅。想挑战读课文吗?老师这里有三个签,抽到哪个就读那篇课文,要求是读通顺,流畅。
学生评价。【设计意图】整合单元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字词,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
共学探究,梳理文章脉落
活动一:概括主线,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一说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内讨论共同研读单元中的哪一篇神话故事,简单说一下故事中的神奇之处。活动二:聚焦问题:查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1)自读课文,在课文上批注关键词,标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疑惑,解决不了的在导学案上做出标记。(2)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整理在导学案上。【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梳理文章脉落,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打破了以老师为主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学,推荐阅读
这个单元只呈现了4个中外神话故事,你是不是读得不够过瘾?《中国神话传说》和《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一定能满足你对神话故事的渴望,快找来看看,里面有什么精彩的故事等着你。【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神话故事,为后面的“快乐读书吧”教学作准备。
第二课时 感受故事神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学 情解 析 《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是三篇神话故事。其中《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是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天辟地,以身躯化万物的故事。《普罗米修斯》改写自古希腊神话,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勇敢地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遭受了宙斯残酷的惩罚,但他不屈不挠,最终的到大力神的救护,获得自由的故事。《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捡五色石、炼石补天、断龟足撑天、杀黑龙和烧芦灰的故事。三篇课文情节生动、构思奇妙,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
学 习目 标 通过小组探究、师生共学等方式,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课文中神奇的地方。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归纳神话神奇的语言特点,能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女娲补天》,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重 点难 点 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归纳神话神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感受神奇
活动一:生字听写,指导坐姿及写姿,行款整齐,美观。活动二:学生讲故事,引出神话的最大特点——神奇。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三篇神话的主要内容,谁来给大家讲讲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哟!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老师也及时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故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准备。同时,通过讲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神奇。
合作探究,发现神奇
活动一:探究神奇,《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两篇课文中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小组内选择其中一篇课文,将课前画出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感受。
2.小组内互相补充,记下批注。并选择一处进行全班分享汇报。
活动二:展示神奇,小组选择一处认为最神奇的片段,上台分享,全班交流补充。【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就课前预习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并在小组内进行生生对学,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两篇精读课文中重点的句子在组内反复朗读,在表达自己读句子独特感受中感受神话语言的神奇。课堂以生为本,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进行交流补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师生共学,体会神奇
活动一:共读盘古开天辟地1.出示盘古开天地的部分,学生边读边学盘古开天地的动作,从中感受盘古神力无穷。
教师指导朗读:要想读出感情,就要注意语速的快慢,注意抓住重点词语。重点词语要重读,如“黑乎乎”“翻身坐了起来”“劈过去”等词语要读得略快一些,“轻而清”“重而浊”等词语,要读出惊喜神奇的情感。
通过画出最后一句中的反义词,体会天地形成时轻重、清浊分离的奇幻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天地形成的过程,通过“宇宙混沌一片”“把天地分开”“盘古身体随着天地长高”这些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与丰富。
3.再读段落,体会神话语言的夸张特点。
活动二:共悟盘古化为万物
将化为万物这一部分作者想象的事物打乱顺序出示,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想象是依据事物的特点展开的。
抓住段落最后省略号,学生思考:“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进行仿写句子。
再读段落,体会作者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课文,了解盘古的变化,把握盘古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活动三:共赏盗取火种
通过“普罗米修斯如何从飞驰而过的太阳车盗火?”“他又如何带到人间?”等问题进行问题风暴,体会神话中的人物具备的超能力常让人产生遐想。
读段落,感受神话情节的离奇。
活动四:共析鹫鹰啄心
学生读第6~7自然段,用波浪线把这两个自然段中描述普罗米修斯被折磨得惨不忍睹的画面的语句画出来,说说哪些细节让你觉得悲惨。
第一个惨不忍睹的画面: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1)指名读。(2)谁被高高地锁在悬崖上?他遭受了哪些痛苦?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解答这两个问题。
第二个惨不忍睹的画面:(1)指名读。(2)普罗米修斯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承受着这样的痛苦,他叫屈过、求饶过、哭喊过吗?为了人类能够过上有火的生活,过上健康、温暖、安宁的生活,他甘愿忍受这样的苦痛。这一切都因为他对人类深深的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聚焦每个重点片段中的难点,通过动作演示、补白仿写、朗读感悟等方法突破重点句段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对神话语言特点的归纳,理解“神奇”的情节是通过哪些手段进行表达。
拓展延学,学以致用
生自读《女娲补天》,找出神奇之处。
小组合作:(1)每个组员选一处感觉神奇之处进行朗读展示,并简单说一下感受。(2)小组汇报。(3)组间补充。
推荐《中国古代神话》《古希腊神话》。
【设计意图】在师生共学环节中,学生已经习得感受神话的方法,了解了神话的特点。在延学拓展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上一环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略读课文《女娲补天》,希望实现由扶到放的教学梯度。
第三课时 品味神话英雄形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 情解 析 《盘古开天地》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塑造了雄伟、高大的盘古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普罗米修斯》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承受巨大痛苦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普罗米修斯形象。《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让人们重新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盘古、普罗米修斯、女娲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位英雄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总结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 习目 标 在朗读,想象画面,小组交流中感受那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美好形象,体会神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
重 点难 点 重点:体会神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难点:感受普罗米修斯承受的巨大痛苦。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共话英雄形象
活动一:师生互动,谈一下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引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设计意图】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分享生活中所见到的英雄,再到神话故事中的英雄,让他们对英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共学探究,感受英雄形象
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交流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相关词句,作批注,完善表格。
课文 主要人物 事迹 精神品质
《盘古开天地》 盘古 开天辟地,创造世界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为人类“盗“取火种
《女娲补天》 女娲 捡五色石补天
活动二:小组代表汇报,并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特点。(用以下句式说话)我心中的_________(主人公)是一位_______的英雄,我是从_______(句子)体会到的。
活动三: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品读重点语句
我眼中的“盘古”预设一: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引导:“像一根柱子”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精疲力竭”预设二: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板书:勇于开创、意志坚定、英勇无畏、甘于献身(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我眼中的“普罗米修斯”
预设一: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引导:“坚定”、“我可以——但决不会——更不会”句式、“?”“!”的表达效果。
预设二: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引导:结合插图,体会“死死地” “高高的”“既……也……”“日夜”①指导朗读,读好重音。②发挥想象,把可能的情景想具体,说生动:普罗米修斯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想到了什么,有可能做些什么?例:炎炎夏日里,太阳炙烤着大地,岩石在燃烧,普罗米修斯双唇裂开,渗出血丝,但他仍然坚定地望着远方……寒冬腊月里…… 漫漫长夜里…… 狂风暴雨里……③学生想象说话,突出普罗米修斯承受着巨大痛苦。
预设三: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jiù)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①问:细读文字,哪些词语让你感到揪心?引导:“凶恶”“每天”“啄食”“重新”“永远没有了尽头”②指生朗读。总结板书: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富有正义感……
我眼中的女娲预设:这可是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捡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①发挥想象:女娲补天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具体。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来到森林、沙漠、大海、雪山……③总结板书:智慧,果断,勇敢,不怕困难,顽强能干,无私奉献……小结:盘古开创天地,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火种,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也不向宙斯屈服。女娲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色石补天,救人类于水火之中……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关键的词语或词句,进行朗读、拓展想象,其中两处想象说话不仅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逐步升华情感体验,更好地提炼神话英雄的精神品质;采用“自主共学、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的课前所习在课中所学得以延续,共话探究所得,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提升,学习英雄精神
活动一:思考,这些英雄形象都有什么共同的精神品质?(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勇敢无畏……)总结神话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活动二:思考,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这些英雄形象呢?产生原因:神话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原始人类面对大自然总是感觉渺茫,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总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因此将很多依赖心投射到英雄身上,投射到“神”身上,希望他们可以庇佑自己,于是塑造出很多英雄人物。总结神话特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课文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对神话英雄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交流总结神话的特点,让学生对神话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系统的理性认知,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活动三:朗诵诗歌:《盘古》 《普罗米修斯赞歌》 《了不起的女娲》学生在三首诗歌中任选一首进行朗诵,读熟练后,展示给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听。组内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古希腊神话》,介绍你心目中的神话英雄。
品味神话英雄形象
课文 主要人物 事迹 精神品质
《盘古开天地》 盘古 开天辟地,创造世界
《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 为人类“盗“取火种
《女娲补天》 女娲 捡五色石补天
第四课时古文韵律之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学 情解 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因不屈于被东海淹死,愤而化为鸟,后衔木石以填海的故事。古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在这一课的阅读学习中,主要是要让学生以读带悟,品读古文的韵味,学习精卫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学 习目 标 1.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为未来的古文学习奠定基础。2.按节奏朗读课文并背诵,以读促悟,品味文言文的韵律美。3.感受精卫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精神。
重 点难 点 重点:学会按节奏朗读古文,感受精卫矢志不渝的精神。难点: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感受古文语言精练的特点及其魅力。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下面就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看谁读得好。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篇简短的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在课下阅读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课前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出课题和本篇古文内容,形成对比分析思路。
二、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精卫填海》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古文,引导学生概括学习古文的方法,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学习古文的方法?【设计意图】经验所得以及学法的归纳是学生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未来教师教以及学生学奠定基础。
活动一:请同学们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出示:炎帝 名曰 溺水 返回 衔接学生读课文,并疏通文义。教师引导: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要注意特殊句式。课件出示: 女娃游于东海 以堙于东海老师指导: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句子的顺序不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
活动二: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概括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课文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新教改的重点,本课堂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会读古文,会释古文。在理解重难点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为下个环节体会精卫的精神打下基础。
三、解析人物,体会精卫的精神
活动一:复述故事我们疏通了文意,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讲故事。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故事。老师及时进行评价。
活动二:体会精神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鸟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老师引导:“常”是“经常”的意思,“西山之木石”意为“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堙”是“填塞”的意思。通过这些词语、短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的信息?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并交流前面提出的问题。预设: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海。从中可以看出精卫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活动三:从《精卫填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并做汇报。预设: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设计意图】本单元“神话”主题,以解析人物形象为重点,在神话的神奇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与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四字词语形容人物,积累词语表达素材。
拓展延伸,智慧共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不畏艰险的精卫。引发学生思考:想一想具有精卫填海精神的人还有哪些?
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与精卫一样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品质的神话故事和人物,后在全班分享,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古文《夸父逐日》,共同划分节奏,学生自读,并解析。
4.品读古文的凝练的语言和魅力,概括古文短小精悍的特点,体会神话的神奇。【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精卫人物后,学会思考以往所阅读的故事人物(包括本单元学习的盘古、普罗米修斯以及女娲),习得共同之处,并组织语言复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夸父逐日》古文,进行对比,进一步积累课外知识,体会古文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