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之言志抒怀类——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考前速记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古诗词之言志抒怀类——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考前速记清单

资源简介

(1)古诗词之言志抒怀类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2)情感
诗歌通过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表达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重点词句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六句写海水和山岛,是实写沧海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沧海的壮丽景色。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洛阳,到兖州去省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段时间写的。
(2)情感
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而暮进而想象,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既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重点词句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勇攀高峰才能俯视一切,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情感
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重点词句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作家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定庵文集》。1839(己亥年),48岁的龚自珍厌倦了官场,毅然辞官南归。诗人将自己所写的315首诗,定名为“己亥杂诗”。
(2)情感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感情,一是离别寓居多年的京城的忧伤,二是逃出樊笼回到外面世界的轻松愉快。
②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热情。
(3)重点词句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自比“落红”,表明自己也愿意像“落红”一样,虽然身不在花枝(朝廷)而已化作春泥(辞官),但内心依然愿意护花(为国效力,护卫国家)。
5.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词派代表。早年生活优裕,与其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夫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漱玉词》。
(2)情感
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怀才不遇的愤懑,隐喻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3)重点词句
①“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用典,“三山”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相传为仙人所居。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6.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著有《珠玉词》。
(2)情感:词人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表达了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重点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仍然会有新的美好的事物再现。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情感
全诗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3)重点词句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与“卷”“飞”“渡”“酒”“挂”“沉”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破屋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8.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情感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3)重点词句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与“金”“清”“玉”“珍”形成对比,反衬诗人内心的悲苦。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奋发振作、情绪高昂,显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③“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借用吕尚垂钓在磻溪、伊尹梦乘舟梦日边,从而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2)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重点词句
①“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作者要尽全力抵御外敌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10.满江红 小住京华(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2)情感
词人通过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前途的思虑,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3)重点词句
①“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身体与内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此人不是男儿身却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