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资源简介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天气与气候
1 一天的气温
1、气温计是由温度单位、刻度、液柱、玻璃泡构成的。
2、在读取温度计或者气温计时要平视液柱中的液面。
3、室外背阴处的温度要比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要低。
4、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空旷处、距离地面约1.5米测得的空气温度。
5、气象人员一般用安装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测量气温。百叶箱一般安放在草坪上,箱门向北开,以免阳光直射入箱内。箱内温度表的玻璃泡要距离地面1.5米左右。百叶箱中除了安装着温度表外,还安装着测量大气湿度的湿度表。此外,大百叶箱中一般安装带有传感器的温度计和湿度计,
可以自动、连续地记录温度和湿度数据。
6、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有定时气温(一般基本站每日在2:00、8:00、14:00、20:00观测,共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根据需要,还会有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
2 风向与风力
7、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比如,从东面吹来的风叫作东风。
8、风力是指风的强度。
9、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海面的物体上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级,最小是0级,最大是12级。现在,气象部门又把12级以上、摧毁力极大的风补充到18级。(背诵风级歌P7)
9、风向标静止后,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风向。
10、风不仅有方向,还有速度,即风速。不同的风速对应不同的风力等级。气象观测部门常用风向风速仪观测风向和风速。其中,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可以计算出风速。风速一般以米/秒(m/s)为单位。
3 观测云和雨
11、云和雨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2、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情况。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少云、多云、阴。
13、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蒸发、渗漏、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称为降雨量。通常用雨量器测定,以毫米为单位。
14、漏斗式雨量器的结构?包括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
15、漏斗式雨量器是气象观测站测量降雨量的基本仪器。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雨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就是降雨量。
16、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17、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
4 气候和气象灾害
18、气候是指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平均气象情况。天气总在发生着变化,气候却有一定的规律。
19、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霜冻、暴雨等。
第二单元 养蚕
5 蚕出生了
20、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了。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后,逐步形成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商贸通道,其中,丝绸是中外贸易最重要的商品。这条商贸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1、养蚕不仅是一项生产劳动,还是一项有趣的科学活动。通过养蚕,可以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变化,从中发现很多科学奥秘。
22、蚕卵约1毫米、紫褐色、扁扁的、椭圆状形态。
6 怎样养蚕
23、蚕适宜生活在25℃左右、通风的环境中。
24、蚕除了吃桑叶,还可以吃槐树叶、柞树叶、榆树叶等其他食物,但是只有桑叶最适合养蚕。
25、养蚕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证桑叶新鲜、干净。
(2) 、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①蚁蚕时选用黄中带绿的嫩桑叶。②幼蚕时选用较嫩的桑叶。③长大后可适当选用较老的桑叶。
(3)注意蚕室的卫生。
7 蚕的生长变化
26、蚕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由黑色的蚁蚕变为青白色的成虫蚕。
27、蚕一生要蜕5次皮,蚁蚕到吐丝结茧蜕皮4次,在茧里要蜕皮1次。
28、五龄蚕末期,蚕不吃东西了,身体变透明,四处爬行,脑袋来回摆动,这些行为表明蚕要开始吐丝了。
29、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3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1对触角、胸部3对足和翅膀。
31、蚕蛾和蝴蝶的相同点:
①、蚕蛾和蝴蝶都是昆虫
②、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③、头部都有一对触角
④、胸部都有3对足
⑤、都有两对翅膀
⑥、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2、蚕蛾和蝴蝶的不同点:
①、蝴蝶能飞,蚕蛾不能飞
②、蝴蝶采食花粉,蚕蛾不吃东西
③、蝴蝶一般在白天活动,蚕蛾一般在晚上活动。
33、通过下面的方法就能得到蚕丝
(1)、去掉蚕茧表面的乱丝。
(2)、将蚕茧放到盛水的锅内加热,水中加入少量的小苏打。
(3)、水沸腾后,继续煮10~15分钟,直到茧壳变松软。
(4)、向锅内加入一些凉水,使水温保持在60℃左右。然后在锅内轻轻搅动蚕茧,找到丝头。
(5)、一边抽丝线,一边将抽出来的丝线缠绕起来。
8 蚕的一生
34、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这些阶段蚕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做变态发育。
35、蚕从卵孵化出幼虫开始,经历蛹、蛾(成虫)的变化,到最后死亡,这一过程叫做蚕的生命周期。
36、除了蚕以外,蝴蝶.青蛙等也经历变态发育的过程。
第三单元 环境中的生物
9 生物与非生物
37、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岩石、土壤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不能繁殖。
38、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10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39、植物的形态是与它们的生长环境相适应的。例如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如莲的叶柄和藕的孔眼,孔眼彼此贯彻形成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使莲能够生长在缺乏氧气的淤泥中;沙漠植物的叶一般为细长的刺(减少蒸发),茎粗大肥厚(贮存水分),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固定并阻挡流沙),这样使它们能够适应长期缺水的环境。
40、多肉植物是指根、茎、叶中至少有一种器官是肥厚多汁并具备储存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这样,在土壤缺水时,这些植物可以暂时脱离外界水分的供应而独立生存。
41、多肉植物适合生长在阳光充足、通风的环境中。
11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42、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地区的习性叫作迁徙。在鸟类中,有迁徙习性的叫作候鸟,无迁徙习性的叫作留鸟。嘴乳类中的蝙蝠类、驯鹿以及昆虫中的蝗虫、美洲王蝶等也有迁徙现象。鱼类和鲸、海豚等的回游也是一种迁徒。
43、大雁、天鹅、燕子、杜鹃、丹顶鹤、黄鹂等是常见的候鸟;喜鹊、啄木鸟、斑鸠等是常见的留鸟。
第四单元 地球 太阳 月球
12 认识地球的形状
44、大约500年前,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寻找通往东方古国的航线。他们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今天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之后继续向西,横越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历时大约3年,最后(部分船员和船)回到了出发地——西班牙。
45、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干米,赤道周长约4万干米。
46、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运转一周为一年。
47、中国古人天圆地方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13 太阳和月球
48、太阳和月球是我们最常见的天体。
49、不能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要用观察太阳的护目镜观察太阳。
50、太阳距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70万摄氏度。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干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如果它是中空的,它的里面大约可以装下130万个地球。
51、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发热的一颗恒星。
52、太阳上有日珥、耀斑、黑子。
53、月球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转的卫星,运转一周大约为30天。
54、月球上有月海、月陆、山脉和环形山,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
55、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经过潜心钻研,用风琴管和透镜制造出能放大30多倍的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通过望远镜,他惊奇地发现,月球表面原来不是平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山脉、大面积的平原和大大小小的坑穴。根据这些观测,伽利略绘制了一幅月面图。
14 月相的变化
56、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57、农历每月初一完全看不见月亮,这时的月相称为新月,也称为“朔”。从初一到十五,月相逐渐变成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直到满月——又称为“望”。从十五到三十,月相又逐渐变为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
58、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要经历一个月的变化,平均为29.5天。
第五单元 影子的变化
15 会变的影子
59、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60、影子的形成需要有光源、阻挡物和屏。
61、将发光强度很大的一系列灯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可以把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到工作台上,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子。人们把这样的灯称为无影灯。
16 阳光下的影子
62、在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上午影子慢慢变短,中午影子最短,下午影子又慢慢变长,傍晚影子最长。
63、利用正午时表的影子长短算节气和一年时间的仪器叫圭表。
64、利用晷针影子位置的变化计量时间的仪器叫做日晷。
65、用于测定方向的仪器叫正方案。
第六单元 简易计时器
17 认识简易计时器
66、在古代没有钟表这样的精密计时工具,人们用简易的计时工具计量时间。
67、水漏,也叫水钟。它是以壶盛水,因此又称漏壶。根据水均衡滴漏原理,通过观测壶中浮箭上的刻度来计时。
68、沙漏也叫做沙钟,其原理与水漏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
69、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
70、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的正反面各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一个时辰。日晷摆放时坐南朝北(南高北低)。当太阳光照射到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这样,根据晷针影子的位置变化就可以指示时间。
71、日晷、水漏和沙漏都是利用随时间推移具有持续变化特征的事物而发明的计时工具。
18 制作日晷
72、摆放自制日晷时,倾角的度数应当用90°减去当地的纬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