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3.1 重力 弹力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会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1.2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体会引入重心概念的意义。 1.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4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1.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了解重力和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科学思维 2.1通过重心作为知识载体,体现了等效思想,让学生体会物理思想。 2.2通过桌子、电灯的物理情境抽象出简单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3通过实验演示与小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 3.1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 3.2微小形变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生物理的兴趣,实验操作、观察与科学思维的结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方向的判定。 胡克定律的得出。 教学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胡克定律的得出。
教学过程
【导语】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 【复习力】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 牛,符号 N。 5.力的分类:效果力,如支持力、拉力、阻力等。 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 1.重力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特点:(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重力是一种“场力”,是非接触力 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 g:自由落体加速度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2.重心 重心的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思考:重心的位置和什么因素有关? (1)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 重心位置除跟物体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重心偏向于质量分布大的那一端。 想一想:如何确定质量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实验探究: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3)有些时候,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 【弹力】 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以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 复习回顾 形变: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进一步提升 演示实验:桌面的微小形变 实验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体的弹力方向与自身形变方向相反呢? 弹力产生的原因与方向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弹力的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作用点: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胡克定律】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定性结论: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弹力越大 猜想: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 书本实验: 读数观察数据: 得到图表: 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表达式:F=kx 胡克定律: 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即 F=kx 。 其中,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只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想一想 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不同,你觉得这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 观察—— 思考—— 归纳”科学方法。设计思想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 ,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