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鲁教版学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鲁教版学上册2.4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几种基本粒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概念还是模糊的,因此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简单介绍和对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基本性”的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元素的科学概念,学习元素符号,掌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对常见元素符号进行书写和记忆。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表格中有关信息的分析,得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揭示元素周期表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表”中蕴含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前后衔接,层层递进。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对于元素符号的教学,要通过学生熟知的几种物质,从宏观物质到其微观构成再到符号表示,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的思维方式,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的化学用语,并会用这些化学语言正确的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表格中有关信息的分析,得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揭示元素周期表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表”中蕴含的方法和意义。
一、核心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并能说出其表征的意义,感受符号蕴含的抽象、简化、规范的智慧。(重点)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元素排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揭示元素周期表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表”中蕴含的方法和意义。(重点)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的举例,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多重表征化学思维方法,初步形成表象和联想的能力。(难点)
【教学重点】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形成、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指定元素。
【教学难点】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进一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二、教学方式
分组活动—分子模型;分组讨论—规律总结;自主活动—元素符号的背诵、书写、意义;多识一点;多媒体展示—模型动画、思维导图、精选配题、知识应用等。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微观导入:分子模型—分组活动这是我们常喝的水(水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水分子是如何变化呢?利用分子模型进行分组探究: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从微观(分子、原子、离子)引出宏观(元素)及符号(元素符号),深入全面的学习元素的相关内容。 分组活动:利用分子模型进行分组探究: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总结: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利用分子模型使微观可视化,利用分组活动及模型动画展示,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的转化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并能说出其表征的意义,感受符号蕴含的抽象、简化、规范的智慧。(重点) 2.通过对元素排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揭示元素周期表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表”中蕴含的方法和意义。(重点) 3.通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的举例,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多重表征化学思维方法,初步形成表象和联想的能力。(难点) 学生领读,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贯穿、落实整个教学过程。
多彩元素—概念思考:表格中一共出现了多少种元素?判断依据是什么? 概念: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事项: (1)碳-12,碳-13,碳-14为同位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2)Ne原子和 H2O分子都有 10个质子。精选配题: 1.(2022济宁)下表是三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1)这三种原子都属于___________(填名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④最外层电子数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1)5种元素 (2)依据:核内质子数相同引出元素的概念,明确概念的关键词,通过举例(碳-12,碳-13,碳-14为同位素;Ne原子和 H2O 分子都有 10 个质子)明确关键词的价值。 精选配题:独立完成 2022 年济宁中考题;分析并解答;明确审题:名称和序号。 从图片感官迁移到理性知识总结,通过举例的方式明确关键词的价值,深入全面的理解元素的概念。贴近中考,感受中考,应用中考,体会元素概念的重要性。
多彩元素—书写—一大二小自主活动:(限时 5分钟) 1.背诵前 20号元素名称; 2.前 20号元素符号书写 PK赛(5个一组) 学生完成自主活动: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背诵,人人参与,人人学习。 2.上台板演,进行书写 PK。 人人参与,人人学习,必须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及书写,做好化学用语的第一步
多彩元素—意义元素符号 H、O、Fe、Cu表示什么意义 3H、3Fe 表示什么意义?总结:H、O两条:宏观元素;微观原子。Fe、Cu三条:宏观元素和物质;微观原子。3H、3Fe:一条:微观原子。 举例分析表达: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理解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的区别与联系。 从宏观-微观角度,从符号周围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对比分析各种符号的意义,深入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多彩元素—排队 分组讨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蕴含哪些信息?规律总结: 1.按照核内质子数顺序排列; 2.第一层最多排 2 个,第二层最多排 8 个(2n2),最外层最多排 8个(氦 2除外); 3.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6.有 3行(周期)8列(族)等。 分组讨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蕴含哪些信息? 分组汇报得出规律总结,进行知识应用。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规律总结,引出周期和族的相关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分析铺垫。
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徐寿 1.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 基本单元: 8:________;O:________;氧:________;16.00:________; 3. 多识一点:化学元素汉语名称的由来;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精选配题: 2.阅读课本 P48及下表,进行规律总结: (1)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核内_______成规律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共有 个周期。相同点:同一周期__________ 相同;不同点:从左至右 逐渐增加。 (3)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共有____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相同点:同一族_____相同; 不同点:从上至下_____逐渐增加,(_____相似)。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1)元素的分类及判断依据 (2)基本单元中 4部分的含义及应用 (3)了解各位科学家的事迹,感恩他们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向科学家们致敬!精选配题:独立阅读并完总结;分析并解答;明确规范的语言表达 自主学习,分析归纳,感受化学对社会的贡献,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向榜样学习,努力前行!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形成规律性结论,揭示元素周期表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表”中蕴含的方法和意义。
课堂小节:元素的概念、书写及意义—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本质—重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难点。 知识建构:思维导图 微观(分子、原子、离子)—宏观(元素、物质)—符号(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三重表征,深入全面的学习元素相关内容。 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回归目标,自我反思首尾呼应,形成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 通过小结,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多重表征化学思维方法,初步形成表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课堂核心知识的瞩目地位、主线的明确和凸显,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同样有条不紊的思考、处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课堂教学同样要保障中心思想和线索的灵魂作用。 2. 多角度建模是人们在深化认识对象的过程中常用的认识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体会从确立认识目标开始,按照需求,有秩序、有方法地研究元素,强调在经历的过程中收获系统知识及思维与方法。 3. 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问题”(多彩元素的概念、书写、意义、排队到元素周期表)—作为推进思考的钥匙,并敏锐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梯度、进度、节奏的调整,使之能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匹配。 4. 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多重表征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5. 通过多识一点:化学元素汉语名称的由来;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事迹,感恩他们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化学对社会的贡献,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向榜样学习,努力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