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中考化学单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024年中考化学单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说明:1.共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作答时间6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中考对接点   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分子的性质、原子及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加深了人们对世界未解之谜的探索欲望。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⑤⑥
3.中国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研究人员用碳14年代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已知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原子序数为6,则该原子的中子数约为 (  )
A.14 B.8
C.6 D.20
4.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
5.下图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x=18
B.硒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
6.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③表示的粒子为阳离子
B.④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D.①表示的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7.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的两个过程,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一定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8.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化发展。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修复油画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PbSPbSO4+4H2O,X的化学式为 (  )
A.H2 B.O2
C.H2S D.H2O2
9.我国科学家将CO2合成淀粉。合成过程中碳原子变化:CO2→C1(有机物X)→C3→C6→Cn(即淀粉),其中CO2与H2反应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C.两种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D.图中物质A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水,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
11.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酮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C15H10O2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黄酮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氮化镓是实现 5G 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
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为 Ga
C.镓原子有 31 个中子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分子的种类不同
C 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D 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14.(6分)化学发展史上,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很多伟大成就。
(1)国际标准贡献者: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图中x=    ,铟原子形成的铟离子是    (填符号)。
②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原子序数为    。
(2)磷的最早发现者: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描写的是磷自燃,请写出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             。
15.(7分)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图1表示的是碳元素的类价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a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碳的氢化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方框补充完整。已知20 g甲烷完全燃烧可以产生890 kJ能量,烧一壶(约1 L)开水需要1780 kJ能量,则烧这一壶水需要甲烷的质量为    。
16.(5分)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10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09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2)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符号)。
(4)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17.(5分)对于物质微观构成的了解,有助于对物质性质、用途的认识。
(1)上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①属于纯净物的有    (填字母,下同);②属于单质的是    ;③属于混合物的有    。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②用抹布擦过的黑板,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7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制取镁。右图是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补充完整。已知:MgCl2(熔融)Mg+Cl2↑
(2)向盛有足量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盐酸酸化的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溶液变成黄色,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工业上利用CO2作原料生产尿素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每消耗44 g CO2,参与反应的B与生成的D质量比是      。
(4)某兴趣小组在做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硫酸铜固体“消失”后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酸铜具有吸水性
B.水挥发到空气中
C.粒子的体积变小了
D.粒子之间有间隔
19.(9分) 为了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图甲是小红同学的实验装置。将含有酚酞的蒸馏水分别盛于A、B两只小烧杯中,另取一只小烧杯C,加入约5 mL 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罩住A、C两只小烧杯,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1)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B中         (填现象),说明         不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2)若实验后,小红同学发现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也有少许变红,其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没有及时盖上大烧杯,导致烧杯C中的氨分子扩散到B中
b.氨分子穿过大烧杯进到烧杯B中
c.空气使得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二】由于小红同学的实验装置会释放出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林同学对小红同学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操作步骤:a.向②③⑤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试管①④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实验装置连接好,并将试管④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3)试管⑤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4)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三】小琪同学也对小红同学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
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用酚酞溶液润湿的纱布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5)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选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红。
(6)若将图丙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选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
(7)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丙装置的优点是            。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请回答: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    。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温度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B
3.B
【解析】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可知,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故其核内质子数为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碳1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中子数=14-6=8。
4.C
5.D
【解析】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34=2+8+x+6,得x=18。B.由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C.原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
6.B
【解析】A.微粒③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带正电的阳离子。B.微粒④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C.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而②④两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D.微粒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
7.C
【解析】A.图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化学变化不一定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例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
8.D
【解析】反应前后铅原子都是1个,硫原子都是1个,反应后氧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4X质中,反应后氢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4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2。
9.D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4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两种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物质A的一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10.C
【解析】①是冰的状态,②是水的状态,③是水蒸气的状态。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质量不变,即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②→③的过程中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1.A 18∶1(或180∶10)
【解析】A.黄酮素属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B.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黄酮素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黄酮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1×10)=18∶1 。
12.B 69.72
13.A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14.(6分)(1)①18 In3+  ②五 49
(2)4P+5O22P2O5(2分)
15.(7分)(1)氧化物 H2CO3
(2)2NaHCO3Na2CO3+H2O+CO2↑(2分) 分解反应
(3) 40 g
【解析】
(1)b对应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碳酸中碳元素化合价是+4,因此a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H2CO3。
(2)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已知20 g甲烷完全燃烧可以产生890 kJ能量,烧一壶(约1 L)开水需要1780 kJ能量,则烧这一壶水需要甲烷的质量为1780 kJ÷890 kJ×20 g=40 g。
16.(5分)(1)10 (2)Al2O3 (3)Na+、Cl- (4)BD(2分)
17.(5分)(1)①AC ②A ③BD
(2)①水分子(或H2O)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8.(7分)(1)
(2)H2O2+2FeCl2+2HCl2H2O+2FeCl3(2分)
(3)17∶9(2分)
(4)D(2分)
19.(9分)(1)没有明显现象(或溶液不变红) 空气
(2)a
(3)作对照
(4)③②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后变红
(5)ba
(6)慢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慢
(7)节省药品,防止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解析】
(1)实验一中,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一段时间后,烧杯C中氨分子进入烧杯A中,使得烧杯A中溶液变红。烧杯B放在空气中,没有明显现象(或溶液不变红),说明空气不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2)若实验后发现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也有少许变红,说明有氨分子进入烧杯B中,则a选项正确。
(3)试管⑤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作对照,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④中氨分子运动快,③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色。
(5)实验三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6)若将图丙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慢,这是因为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慢。
(7)对比图甲装置,图丙装置的药品用量少,而且对环境污染小。
20.(10分)(1)中子(2分)
(2)+1(2分)
(3)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100 t×0.02%××100%=0.004 t(5分)
答: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0.004 t。(1分)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中子。
(2)T2O中氧元素显-2价,设T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x=+1。
(3)100 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100 t×0.02%××100%=0.004 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