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3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诗词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欣赏古诗词不仅使我们从中领略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还能品味其中的思维方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古诗词( )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严谨性
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
④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为配合财政前置发力、稳定市场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继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提振信心,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和银行业平稳运行,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表明( )
①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④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在沉醉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词选段与思维的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②“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③“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体现了思维的科学性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着说:“你感冒了,为什么要吃掉我呢?”老虎说:“广告上都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老虎( )
①偷换概念
②违背了排中律要求
③思维骑墙
④违背了同一律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逻辑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逻辑学是指( )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逻辑知识 D.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6.下列观点都存在逻辑错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违反了同一律
②人是由猿进化而来,你是人,你是猿进化而来的。——违反了同一律
③他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违反了排中律
④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违反了排中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恩格斯曾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作了精辟的分析,并于一战爆发的27年前(1887年)就以惊人的准确性预言了战争的发生和结果。他指出:“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激烈的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事实证明了恩格斯的真理性预言。材料表明科学思维( )
①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结果具有预见性
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新时代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
①为我们把握历史方位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③其结果具有精确性,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精确的推断
④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因为它( )
①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②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③违反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逻辑规则
④违反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逻辑规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刘爽与张玉是朋友,张玉和王芳是朋友,所以,刘爽与王芳是朋友。”这一关系判断是( )
A.对称关系 B.反对称关系 C.非对称关系 D.传递关系
11.“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各项中断定必然为真的是( )
A.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
D.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
12.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则这一判断的形式一定是( )
A.某个S是P B.某个S不是P C.有S是P D.有S不是P
13.只有信仰之灯常擦拭、信仰之问常自省,才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坚定自信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动力源泉。下面联结词可以用于该假言判断类型的是( )
①除非……否则不……
②……是……不可或缺的
③假如……则……
④……当且仅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哈尔滨备受关注。有人认为,短视频平台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于是得出以下推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更能产生网络爆点;哈尔滨产生了网络爆点,所以,哈尔滨是借助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的。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上述推理( )
①是前提真实、结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
②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③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均不周延,推理错误
④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回顾历史,资本主导的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之路。英、法、德、日、美等国伴随着国力的强大,相继走上妄图称霸的道路。所以,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一定会称霸。”对这个推理的正确分析是( )
A.作为演绎推理,其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B.作为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前件和后件都假,得不出真结论
C.该推理作为“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性
D.该推理的前提“国强必霸”不成立,故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16.2022年3月22日,某校志愿者小组小王、小刘、小李、小陈四人相约周末去社区敬老院参加志愿活动,对话如下:
小王:只要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李就去敬老院 小刘:只有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陈才去敬老院 小李:或者我骑车去敬老院,或者小王骑车去 小陈:要么是我骑车去敬老院,要么是小刘骑车去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小王和小李去了敬老院,说明当天天气晴朗
B.小刘和小陈没去敬老院,所以当天天气不好
C.小王骑车去了敬老院,小李一定没骑车
D.小刘没有骑车去敬老院,所以小陈一定骑车去了
17.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以下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要求的是( )
A.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
B.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C.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所以这种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优秀律师都精通法律,我精通法律,所以我是优秀律师
18.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魏蓝天和团队从活字印刷术中获得灵感,成功研发出智能仓库通用数字底座,首创低代码生产自动化物流管理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的30多个场景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在智慧物流新赛道上闯出一条新路。上述发明( )
①运用类比推理,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
②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必然性的结论
③把握了不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④将对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事物的认识进行了可能的联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有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做得很好。可见,做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该结论的得出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
A.剩余法 B.求异法 C.求同法 D.共变法
20.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草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相对脆弱。根据这样的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思维( )
①用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②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察
③坚持在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④坚持了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40 分)
21.人生要经历“三重境界”:人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年龄渐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回归初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有人如此解读“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普通人看什么是什么,只看表面;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指人开始思考表面背后的内在含义;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指人生开悟,人大彻大悟后明白山水自然的可贵与美好。由此总结出结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是庸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是俗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是智者。
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三重境界”的认识。(10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4月30日,大语言模型ChatGPT发布,目前活跃用户破亿,成为历史上消费者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人工智能ChatGPT的问世不仅是新一代聊天机器人的突隙,更为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但由此带来的学术造假、技术滥用、舆论安全等风险亦不容忽视。因此有人认为:有的人工智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计算机科学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所以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
请说明上述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10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改革创新。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浙江作为创新引领者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2023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未来5年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0个以上,取得硬核科技成果500项以上,做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的系统工程;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化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实施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新格局,实施全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行动,打造科创走廊体系、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提升工业大县科创能力、赋能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
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得出“只要做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就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0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该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保护法》坚持系统治理与统筹协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充分反映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联性,同时统筹农业、工业和社会生活的水资源需求;坚持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并重,考虑到黄河流域的产业绿色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黄河保护法》强调通过科学创新,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与流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实践证明,《黄河保护法》的实施有效加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黄河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黄河保护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特征的。(10分)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①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诗词运用了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①③符合题意。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严谨性,属于抽象思维,②不符合题意。④: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属于抽象思维,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答案:B
解析:①④:为配合财政前置发力、稳定市场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继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提振信心,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和银行业平稳运行,更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表明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①④符合题意。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②错误。③:材料未涉及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答案:D
解析:“月晕而风,础润面雨”中的“月晕”和“础润”都是自然现象,人们凭借其特征窥知天气的变化规律,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②正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引月为例,抒发情感,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④正确。“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运用了拟人修辞,是对感性材料的提炼加工,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而不是概括性,①错误。“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强调愚人、聪明人、智者对白鹭立雪这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③错误。
4.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不能“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材料中的老虎偷换概念,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②③错误,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逻辑思维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老虎的论调与排中律无关,也不是“思维骑墙”。故选B。
5.答案:A
解析:
6.答案:C
解析:①: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这一“万能溶液”因没有器皿可用,所以是发明不出来的,该说法违背了矛盾律,并不违反同一律,①对应错误。②:“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中的人是指所有的人,是整体概念。“你是人”中的人是指你,是个体概念。这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②对应正确。③:他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整整”和一个“多”小时前后矛盾,违背了矛盾律,不是违反了排中律,③对应错误。④:他的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④对应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②③:材料强调恩格斯作出的超前性的预言被事实所证明,表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具有直接现实性”、“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与题意无关,①④排除。故选B。
8.答案:C
解析: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②④正确。科学思维能够促进实践发展,但并不能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错误。科学思维能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其结果具有预见性,不具有精确性,③错误。
9.答案:A
解析:题中定义“形式主义者”与“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属于“同语反复”,违反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逻辑规则。①③符合题意,故A项入选。
10.答案:C
解析:ABCD:刘爽与张玉是朋友,张玉和王芳是朋友,但刘爽与王芳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所以是非对称关系,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ACD错误,不符合题意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规则;B正确,相容选言判断是选言判断的一种。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题干中“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等同于“小孙或者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根据相容选言判断的否定肯定式规则可推出: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是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B是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C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D是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C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材料的判断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除非……否则不……”“……是……不可或缺的”符合题意,①②正确。“假如……则……”可作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词,③不符合题意。“……当且仅当……”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词,④不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①③:在上述三段论推理中,中项“网络爆点”均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不是结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③符合题意,①错误。
②:题干的大项“借助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的”在前提中周延,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②不选。
④:该推理是三段论推理,其大前提是一般性结论,结论是个别性结论,所以该推理是演绎推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答案:D
解析:A:材料涉及的推理是一个演绎推理。正确的演绎推理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这个推理结构正确,A说法错误。
B:在这个推理中,“国强必霸”这个推理的前件、后件关系不成立,不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B说法错误。
C:材料涉及的推理是一个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C排除。
D:在这个推理中,其前提“国强必霸”是一个虚假的判断,故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答案:D
解析:A:只要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李就去敬老院;小王和小李去了敬老院,说明当天天气晴朗,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A错误。
B:只有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小陈才去敬老院;小刘和小陈没去敬老院,所以当天天气不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后件假,前件不一定假。B错误。
C:或者我骑车去敬老院,或者小王骑车去;小王骑车去了敬老院,小李一定没骑车,是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的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C错误。
D:要么是我骑车去敬老院,要么是小刘骑车去;小刘没有骑车去敬老院,所以小陈一定骑车去了,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了选言判断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D符合题意。
17.答案:C
解析:A错误,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从前提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B错误,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是不周延的,《祝福》是鲁迅的著作之一,同样也是不周延的;C正确,这种行为在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也不周延,违法行为作为中项在前提中周延了一次,符合三段论推理要求;D错误,中项至少周延-次,优秀律师都精通法律,谓项不周延,我精通法律,谓项也不周延,精通法律作为中项,一次也不周延,违反三段论推理要求。故选C。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C
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有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做得很好”,这种探求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是求同法。故选C。
20.答案:D
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分析,而不是综合,①排除。②④:根据气候和生态特点,草原民族发展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产生活方式,依据气候影响下的牧草生长情况,将草场划分出夏牧场和冬牧场,在不同牧场间迁徙,从而实现了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说明该思维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考察,坚持了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而不是坚持在整体性与动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③排除。故本题选D。
21.答案:①第一重境界属于感性具体阶段,即形成了对事物整体现象的完整的认识。②第二重境界属于思维抽象阶段,即对事物构成要素的本质形成了零散的认识。③第三重境界属于思维具体阶段,即全面地、整体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2.答案:不正确:
①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项是“计算机科学”,小项是“人工智能”,中项是“网络安全隐患”。
②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中,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网络安全隐患”作为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所以该推论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③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人工智能”作为小项在小前提“有的人工智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中不周延,在结论“所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周延,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有人认为:有的人工智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计算机科学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所以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本题要求请说明上述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及理由。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三段论推理规则对该观点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有人认为:有的人工智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计算机科学存在网络安全隐患,所以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可根据三段论推理的知识,说明该三段论中,大项是“计算机科学”,小项是“人工智能”,中项是“网络安全隐患”;可从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中,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角度,说明该三段论中“网络安全隐患”作为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所以该推论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可从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角度,说明该三段论中,“人工智能”作为小项在小前提“有的人工智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中不周延,在结论“所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周延,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三段论推理的相关知识,结合该三段论的推理过程加以分析说明。
23.答案:不同意。①该同学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规则为“前件真后件一定真”。②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非充分条件。③因此,此观点应表
述为“只有做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24.答案:①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黄河保护法全面看待山水林田湖草沙、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各要素的联系。②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要求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黄河保护法既考虑到黄河治理的历史和现状,还看到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强调科学创新。③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实践证明,黄河保护法的实施,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