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重组卷
一、选择题
1.(2023春 苏州市期中)羽毛球比赛时,原来处于领先位置的种子选手几个回合后居然落后了,急得同伴自言自语:“这局势,真是 。”横线处应该填的歇后语是(  )
A.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C.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D.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2023春 苏州市期中)下面有关汉字的发展过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C.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3.(2023春 苏州市期中)关于四大古典名著的作者和朝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人。
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元末明初人。
C.《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他是清代人。
D.《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是元末明初人。
4.(2023春 苏州市期中)《红楼梦》又名什么呢?(  )
A.《石头记》 B.《金陵记》 C.《神仙记》
5.(2023春 苏州市期中)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B.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
C.三个圈表示的事物太多了,可以是三块石头、三个果子、三个拳头……
D.“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6.(2023春 苏州市期中)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使用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蜻蜓飞得那么快,哪能追得上呢?②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③死亡在洪水的宁笑声中逼近。 ④只见那股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A.反问 比喻 拟人 夸张
B.反问 夸张 拟人 比喻
C.疑问 比喻 夸张 拟人
D.设问 夸张 拟人 比喻
7.(2023春 苏州市期中)“及时雨”是谁的外号?(  )
A.武松 B.李逵 C.宋江
8.(2023春 苏州市期中)《千里走单骑》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A.张飞 B.关羽 C.曹操
9.(2023春 苏州市期中)下列句子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B.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C.这清白的梅花,怎么是能玷污的?
D.这清白的梅花,怎么不是能玷污的?
10.(2023春 苏州市期中)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若有所思 肃然起敬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B.从容镇定 抓耳挠腮 能书擅画 颇负盛名
C.不可胜数 烟波浩渺 乐此不彼 平沙无垠
D.碧波万顷 恍然大悟 相映成趣 一饮而尽
二、填空题
1.(2023春 苏州市期中)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zhǎn xīn     sǔn shī     cí xiánɡ     dù jì     xiōnɡ tánɡ    
shī xínɡ     shuǐ piáo     yù jì     shěn shì     zhuì luò    
2.(2023春 苏州市期中)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意思:A.语言文字的意思,思想内容; B.意见,愿望; C.某种趋势或苗头
①天阴沉沉的,有要下雨的意思。   
②老班长的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3.(2023春 苏州市期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中的童年真美,有“   ,   ”的种瓜儿童,有“   ,   ”的弄冰儿童,有“   ,   ”的吹笛儿童。
(2)《草船借箭》让我们认识了    的曹操、   的鲁肃、   的周瑜、   的诸葛亮,这些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3)本单元我们从“黄沙百战穿金甲,   ”中感受到战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从“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体会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与失望;从“剑外忽传收蓟北,   ”中体会到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    心情。
(4)《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都是主要运用    、   、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这些文章为我们展现了    的毛主席, 
 的刘伯承和    的方志敏的形象。
三、语言表达
1.(2023春 苏州市期中)句子练习
(1)读了《军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深夜,真的太安静了。(围绕“静”这一特点进行具体描述)
   
四、现代文阅读
1.(2023春 苏州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某年抽样调查统计)
国家 以色列 俄罗斯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数量(本) 64 55 40 24 11 4.77
材料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了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本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   
B:   
(2)全社会正在倡导全民阅读。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2.(2023春 苏州市期中)阅读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suō,看的意思),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作者:毕淑敏)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   、   、   。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
   描写:   
   描写:   
   描写:   
(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    和比赛后    。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   。
3.(2023春 苏州市期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兵力薄(bó báo)   弱,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将司马懿率(shuài lǜ)   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以两千五百名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诸葛亮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   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   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城门前洒扫。正当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张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有改动)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字。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②指危险就在眼前。   
③深沉地思索。   
(3)下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4)用“ ”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   
第二处:   
(5)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
诸葛亮:   
司马懿: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五、习作
1.(2023春 苏州市期中)作文。
提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许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至今回想起来,你还会为当时的做法感到自豪,觉得“我应该这样做”;你也许也做过些令自己感到后悔的事,回忆起来觉得当时“我不应该这样做”。
题目:(1)我应该这样做
(2)我不应该这样做
要求:(1)在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的事。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2.【答案】D
【分析】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解答此类试题,必须依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只有一定的积累量,才能驾驭此类题目。学生平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3.【答案】B
【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4.【答案】A
【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5.【答案】C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点评】如果“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所有说的话要用引号。
6.【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点评】了解每一种修辞的结构和形式特点,再根据句子内容作出判断,平时多练习,会较大程度提升解题时的准确率。
7.【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8.【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9.【答案】D
【分析】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10.【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二、填空题
1.【答案】崭新 损失 慈祥 妒忌 胸膛
施行 水瓢 预计 审视 坠落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词多义就是 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要研读语境,根据语境的提示选择正确的义项。平时多翻字典词典,加强积累,做题时会轻松一些。
3.【答案】(1)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2)生性多疑 忠厚老实 嫉贤妒能 神机妙算;
(3)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初闻涕泪满衣裳;
(4)语言 神态 动作 顾全大局 坚强不屈 甘于清贫。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诗歌情感主旨、描写手法。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
1.【答案】(1)读了《军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深夜,真的太安静了,静得能听到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吸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扩展写话。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四、现代文阅读
1.【答案】(1)A:中国人人均读书量少。
B: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大部分用在了互联网上,用于读书的时间少。
(2)从今天起,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全民阅读。
【分析】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题目中的文本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年抽样调查统计)”及“中国人上网及阅读情况调查”,认真分析所给材料,然后解决问题。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获取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2.【答案】(1)儿子竞赛时的自信和大气;
(2)①怜爱儿子,欲增加儿子的自信心。
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
动作;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
心理;“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4)自信认真;豁达乐观;
(5)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经得起磨难。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母亲和儿子在一起进行剥豆比赛,儿子虽然输了,却没有赌气,也没有沮丧,而是勇敢地面对和承受。短文通过儿子的言行最终让母亲明白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3.【答案】(1)báo lǜ 骏 侯;
(2)①以卵击石 ②危在旦夕 ③苦思冥想;
(3)C;
(4)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诸葛亮用悠扬的琴声表现自己的气定神闲,借以迷惑魏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既说明了诸葛亮摸透了司马懿的心理,又写出了司马懿内心的慌张和多疑的性格。
(5)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6)A、C。
【分析】本文主要写了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五、习作
1.【答案】
我不应该这样做
作为一个小男子汉,平时我都敢作敢当,然而那一次我却十分后悔,我觉得我当时真不应该那样做。
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晚饭。我狼吞虎咽地啃着鸡腿,嚼着牛排,可是妈妈一会儿给我夹点儿青菜,一会儿给我夹点儿萝卜。我是“肉食动物”,最讨厌吃的就是各种蔬菜。我心里有些不高兴,但是尽力忍着没有发火。我把妈妈夹的蔬菜扒拉到一边,继续吃着我爱吃的肉。这时,妈妈突然又夹了一大筷子青菜放到我的碗里。我不禁火冒三丈,把筷子“啪”地一甩,怒吼到:“烦死了!干嘛总是给我夹青菜?”妈妈一愣,忙解释说:“多吃蔬菜对身体好呀!你光吃肉怎么行?”。我理都不理她,把椅子一推,头也不回地走到房间,“砰”地把门关上,仍觉得不解气,又“咔嚓”把门从里面把门锁起来。这时,我听到妈妈赶忙跑过来敲门说:“快出来把饭吃完!我给你夹菜是关心你呀!你怎么能对妈妈这样呢?”我正在气头上,就说:“谁稀罕你关心!走得远远的,越远越好!讨厌死了!”敲门声嘎然而止,妈妈默默地进了她的房间,一会儿从她的房间传来轻轻的抽泣声。
后来,爸爸也走过来,敲敲门严肃地说:“你怎么能对妈妈那样呢?你是妈妈生的呀!妈妈受了多少苦才把你养这么大你知道吗?快出来给妈妈道个歉!”这时,我的气也慢慢消了,想想妈妈平时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我觉得我真的是太不应该了,我十分后悔,于是就去向妈妈认错了,妈妈也原谅了我,我真的不应该这么做。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以“我应该这样做”或者“我不应该这样做”为题,在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许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至今回想起来,可能为当时的做法感到自豪,觉得“我应该这样做”;也许也做过些令自己感到后悔的事,回忆起来觉得当时“我不应该这样做”。根据自己实际生活,在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件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注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在叙事过程中细腻地表现你的感受,可以是你在事情发生之时的感受,也可以是事后对这件事有了新的感受。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点评】本篇习作选择“我不应该这样做”为题,写了“我”因为不想吃蔬菜跟妈妈发了脾气的事,后来在爸爸的教育下明白了自己的错,自己不该跟妈妈发脾气。叙述很真实,感情真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