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提优卷一、实验探究题1.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1)如图甲所示,当他将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图示位置时,无论怎么移动右侧的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他又将小灯泡换成点燃的蜡烛,当调整至图乙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 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中蜡烛和透镜位置:①若仅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②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有人将他的眼镜片放在图乙中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此人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如图丙,线段AB为用另一只凸透镜多次成像时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所描绘出的图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答案】(1)缩小;15(2)变暗;向左(3)近视(4)5【解析】【分析】(1)①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与主轴平行,据此确定焦距,再将物距和焦距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②当像距和物距交换时,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实像;(2)①透镜的直径大小只会影响会聚光线的多少;②焦距变小时,相当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3)根据蜡烛的移动方向确定光线会聚了还是发散了,据此确定透镜的种类;(4)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解答】 (1)①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10cm刻度线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看到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说明此时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根据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的物距为u=30cm>2f,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 像;②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15cm到15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则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①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成像大小不会变化,但经凸透镜的会聚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②如果将凸透镜A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3)小明将他的眼镜片放在图乙中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就又清晰了,这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由此可判断小明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所以该眼镜是近视眼镜;(4)图中 时,,此时v=u=0.1m像距等于物距,说明物体处于二倍焦距处,即2f=0.1m,所以f=0.05m=5cm。2.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 原理。【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物像大小(3)不能(4)不变(5)正立;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析】【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 即能反射成像,又能透过玻璃看到物体的像 ,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及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 ,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物像重合则物像等大 ;(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有实像才可能显示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 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解答】(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 即能反射成像,又能透过玻璃看到物体的像 ,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两段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 , 光屏上不能接到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即: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5)根据图像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可知,观众看到的演员的像是正立的;由于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浼直线传播的,所以,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故答案为:(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 (2)物像大小 ; (3)不能 ; (4)不变;(5)正立;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二、单选题3.为了观察一朵花子房里的胚珠,应采取的方法是( )A.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将放大镜靠近胚珠观察B.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将放大镜靠近人的眼睛观察C.用手将子房掰开,再观察里面的胚珠D.用镊子纵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答案】A【解析】【分析】 雌蕊子房里有胚珠,一般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在放大镜下观察子房里面的胚珠。【解答】胚珠在子房的中间部位,一般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即可观察到胚珠的结构,胚珠不是细微结构(胚珠较大),用放大镜观察便可。故选A。4.桃树的一个枝条上开了五朵花,其中四朵花分别被害虫吃掉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只有一朵花是完整的。则这一枝条上最多可结( )A.1个桃子 B.2个桃子 C.4个桃子 D.5个桃子【答案】C【解析】【分析】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几部分。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是花的主要部分。【解答】花萼和花冠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开放后,花瓣能够招引昆虫来传粉;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支持花药,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几部分,柱头接受花粉,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吃掉雄蕊可以利用昆虫从旁边别的桃树上取得花粉进行授粉,所以是能结出果实的,可见若被害虫吃掉花瓣、花萼、雄蕊后,还都能结出果实。雌蕊的子房受到损害后,就不能结出果实,因此,这一枝条上最多可结4个桃子。故选C。5.下列四种“植物”的“自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其中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又称为种子植物,蕨类、苔藓、藻类植物又称为孢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解答】A、自然界的豌豆在花开前进行了自花授粉,产生种子进行了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B、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不能开花结果,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生殖,B不符合题意;C、蘑菇属于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不是植物,C符合题意;D、植物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全面开放三孩政策自2021年6月1日起执行。下列有关生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营养物质B.胎儿孕育的场所在图中①输卵管处C.自然情况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图中②子宫处D.受精的实质是多个精子的细胞核和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输卵管,②子宫,③卵巢,从人体受精和胎儿发育过程,结合图片解答即可。【解答】A、当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A符合题意;B、胎儿孕育的场所在图中②子宫处,B不符合题意;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图中①输卵管处,C不符合题意;D、受精的实质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B.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为成蛙C.青蛙是卵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D.蛙的生殖发育都在水中进行,说明蛙是由水栖向陆栖过渡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解答】A、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体外受精,A符合题意;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幼蛙,此后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B不符合题意;C、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C不符合题意;D、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蛙的生殖发育在水中,而蝌蚪生活在水中,发育成青蛙后,青蛙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因此蛙是由水栖向陆栖过渡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如图所示为青少年身体不同部位(或器官)生长速度的曲线图,其中能代表生殖器官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都不是【答案】C【解析】【分析】青春期的男孩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中排出的现象,称为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第一次月经称为初潮,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与性器官发育有关,男孩女孩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解答】青春期最主要的发育特征是性器官发育成熟,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出现遗精等生理现象,即10岁到20岁之间,性器官迅速发育,而20岁左右基本发育成熟,因此丙曲线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下列新个体的产生过程,哪些属于无性生殖?( )①多肉植物的叶片长出新植株;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③细菌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④种下玉米种子长出玉米幼苗;⑤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⑥蚕蛾产下受精卵发育成蚕。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所以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据此解答。【解答】①多肉植物的叶片长出新植株;③细菌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⑤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都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④种下玉米种子长出玉米幼苗;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⑥蚕蛾产下受精卵发育成蚕,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故答案为:A10.“受精”的正确理解应是 (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内C.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D.许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答】卵巢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子宫内膜,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内并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成熟即从阴道产出。“受精”的正确理解应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故选:C1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A.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作用较弱,对紫光的偏折作用较强,则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故A错误;B.AB之间为可见光,而AB之外还有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故B错误;C.B的外面为紫外线,紫外线能够使照相底片感光,故C正确;D.A的外侧为红外线,它的热作用好,可以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大,故D错误。故选C。12.某日,慈溪的天空水晶蓝、日晕、彩云齐现,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其由内到外的颜色分布和彩虹相反),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晕”的内圈为紫光,外圈为红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1)(2)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3)根据紫光和红光的偏折能力不同分析;(4)根据光的色散知识判断。【解答】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即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故B错误;C.由于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所以彩虹的外圈为红光,内圈为紫光。而“晕”和彩虹相反,即外圈为紫光,内圈为红光,故C错误;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13.白色的试卷上印着黑字,每个字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的白光进入人眼,黑字不反射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要强【答案】C【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白色的试卷上印着黑字,每个字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的白光进入人眼,黑字不反射光,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 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解答】探究小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小孔的形状相同而改变小孔的大小。当卡片向左移动时,能够保持形状不变的只有A,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5.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患者康复后会出现味觉和嗅觉消失。对此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A.存在味觉和嗅觉感受器被破坏的可能性B.相应感觉消失主要是大脑中枢适应的缘故C.这部分患者嗅觉失调是因为年龄造成的D.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有附属结构,叫感觉器官,例如眼、耳、鼻等。【解答】A、味觉和嗅觉消失可能是感受器受损,也可能是传递味觉和嗅觉信息的神经以及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受损,符合题意;B、大脑中枢适应不会导致相应感觉消失,不符合题意;C、味觉失调明显不是年龄造成的额,不符合题意;D、不排除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因为是在新冠病康复后出现的这种症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由于凸透镜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弱,故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有一种感光胶片叫红外线胶片,它对可见光不敏感,而红外线却能使它感光。这种胶片可用普通相机进行红外摄影。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现换成红外线胶片,若仍要成等大的像,则应该( )A.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B.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C.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D.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掌握可见光与红外线除波长不同外,还有焦距不一样。可见光与红外线对玻璃的焦距不同,从而导致成像的间距不同。【解答】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线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线射入时长。若可见光正好在胶片上成像,当红外线入射时,由于焦距变大,相当于物镜间距变小,要成清晰的像,则胶片必须远离相机透镜,即使物距增大;成等大的像,则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f(2倍焦距),焦距变长了,则像距也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答案】B【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3)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解答】甲、雄蛙的鸣膜振动时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真空罩内听不到彩铃声音;丙、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丁、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根据超声波反馈的信息辨别障碍物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的飞行;由上所述可知,乙和丙都是可以利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进行解释;故选B18.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此项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分析】①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②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③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④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9.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信号灯光线过强,司机观察信号灯时瞳孔会变小B.如果要看清远处的信号灯,睫状肌会放松,晶状体变薄C.信号灯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D.信号灯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在此形成视觉【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涉及到眼与光的有关知识。眼球的相关结构;当光线过强时我们的瞳孔会变小;深刻理解光的成像规律。【解答】A 眼睛上的瞳孔是光线的通道,起到调节光线的作用,当光线过强时我们的瞳孔会变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信号灯 离我们远时,像距会比较小,要让像落到视网膜上就得让光稍发散一点点,所以 睫状肌放松使晶状体曲度变小,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眼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如下图所示,一束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入射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的移动方向(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会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作图分析即可。【解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会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面变高后,由于入射点发生了变化,放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两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据此作图如下:,由图可知,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向右移动。故答案为:B。21.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震动发声的【答案】D【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声音有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音调跟物体振动频率(即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声音的响度跟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除此之外,响度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解答】A、碗中装有不同体积的水,敲击时碗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碗中装的水越少,振动的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敲击不同的的碗,音调不一样,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用不同力度去敲碗,碗和水的振动幅度不同,但是频率仍然相同,因此音调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响度,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因此碗的材质不同,敲击时的音色自然就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碗和水振动发声的,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没有光学元件时,光线会聚在S点,而当有光学元件时,光线会聚在左侧的S′点,说明加上光学元件之后,光线会聚了,只有凸透镜符合要求;故选A。【分析】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更向靠近主光轴方向偏折,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23.芒果是我们海南的特产之一,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 )①萌发形成花粉管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③花粉传到雌蕊④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结果过程包括受精与发育两个过程。子植物受精: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花粉在雌蕊分泌的粘液的刺激下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将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过程就叫受精。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萌发,发育成新个体。再重复受精与发育的过程。【解答】根据题意及结果过程,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为:花粉传到雌蕊→长出花粉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故答案为:D24.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除此之外,所有条件、措施相同.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 )A.甲组发芽率明显高于乙组 B.乙组发芽率明显高于甲组C.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 D.根据所给条件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解答】选C。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据此答题。25.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答案】B【解析】【分析】(1)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的像。(2)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3)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解答】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故C、D选项不正确;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2f>20cm>f,解得20cm>f>10cm,所以焦距不可能为20cm,但可能为15cm,故A选项不正确,B选项正确。故选:B三、填空题26.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4] 和[7] .(2)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3)桃子由[3] 发育而来.(4)采用 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答案】(1)雌蕊;雄蕊(2)传粉;受精(3)子房(4)嫁接【解析】【解答】(1)图中1是柱头、2是花柱、3子房这三部分合称4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合称7雄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是花的主要部分;(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3)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具体发育情况为:桃子属于果实,由[3]子房发育而来;(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嫁接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故答案为:(1)雌蕊;雄蕊;(2)传粉;受精;(3)子房;(4)嫁接.【分析】观图可知: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胚珠,据此解答.27.圆形鱼缸里养了条金鱼,从斜上方看和从侧面看大小、位置都不一样,它们都是鱼缸里的鱼反射的光折射形成的 像,与实际的鱼相比,从斜上方看到的鱼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位置稍 (填“高”或“低”),从侧面看到的鱼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答案】虚;缩小;高;放大【解析】【解答】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斜上方看时,物距比像距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到的鱼的位置稍高一点;从侧面看到的鱼,鱼的身体和玻璃缸之间的水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圆形玻璃缸中有水,水和玻璃缸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是凸透镜的模型;当物距比像距大时,凸透镜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8.如下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1)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如图3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产生声音,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的振动产生,声音音调从低到高是依次 。(4)向保温瓶内注水时,随着水的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或“变低”),听到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答案】(1)B(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瓶子;丁甲乙丙(4)变高;变小【解析】【分析】(1)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叫类比法;(2)左右两个音叉没有接触,敲打右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从而被左侧音叉接收到,于是左侧音叉也会振动而发声,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跳动起来。(3)一般情况下,发声体越小、越轻、越窄、越薄……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据此分析;(4)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1)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类比法,故选B。(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瓶子的振动产生。瓶内的水越多,瓶子的质量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则音调从低到高的排列为:丁甲乙丙。(4)向保温瓶内注水时,水引起里面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因为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短,振动频率越来越低,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由于水面升高,水下落的高度减小,因此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减小,则声音的响度变小。四、解答题29.茶园养鸡就是将茶树和散养的鸡放在一起养殖,实现茶叶和养鸡的双丰收。(1)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如图甲,公鸡与母鸡相比较,公鸡的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 性征。(2)茶叶一般由茶树的项芽和幼叶制成。茶农摘除茶树的顶芽后,解除了 ,使侧芽得到发育,新梢数量增加,保证年年有新芽。(3)如图乙,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到的水中“变大”的茶叶是 (选填“实”或“虚")像。(4)扦插是茶树良种繁殖最常用的方法。①如图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不同薄膜殺盖对冬季茶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不同颜色膜 a.白色膜 b. 蓝色膜 c.黑色膜 d. 红色膜 e.黄色膜 f.无膜生根率(%) 56 54 55 60 67 7由表可知, (选填字母)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答案】(1)第二(2)顶端优势(3)虚(4)能够保持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较快;e【解析】【分析】(1)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性激素分泌有关。(2)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向高生长。(3)根据实像与虚像成因和特征解答(4)扦插所得植株不会变异,保持遗传基因的稳定。【解答】(1)公鸡的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与公鸡的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有关,这些特征是公鸡的第二性征。(2)茶叶一般由茶树的项芽和幼叶制成。茶农摘除茶树的顶芽后,解除了顶端优势,使侧芽得到发育,新梢数量增加,保证年年有新芽。(3)图乙,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到的水中“变大”的茶叶,该茶叶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此是虚像。(4)①扦插的优点是能够保持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较快。②由表格可知黄色膜下的植物生根数最多,因此e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故答案为:(1)第二(2)顶芽优势(3)虚(4)能够保持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较快;e30.每年的6月6日是我国“爱眼日”。2023年我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 厘米;(2)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凸透镜“戴上”,当从水凸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像再次变清晰了,由此判断小科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4)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若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则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答案】(1)20cm(2)倒立、缩小、实像(3)远视(4)能【解析】【分析】(1)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2)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水凸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 ,其焦距变大;(4)凸透镜 成像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1) 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 为20cm;(2) 如图乙所示位置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水凸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 ,其焦距变大,故所放的眼镜为凸透镜;(4)物距像距大小互换,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提优卷一、实验探究题1.(2024·浙江模拟)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1)如图甲所示,当他将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图示位置时,无论怎么移动右侧的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他又将小灯泡换成点燃的蜡烛,当调整至图乙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 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中蜡烛和透镜位置:①若仅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②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有人将他的眼镜片放在图乙中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此人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如图丙,线段AB为用另一只凸透镜多次成像时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所描绘出的图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2.(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 原理。二、单选题3.(2022七下·义乌期中)为了观察一朵花子房里的胚珠,应采取的方法是( )A.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将放大镜靠近胚珠观察B.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将放大镜靠近人的眼睛观察C.用手将子房掰开,再观察里面的胚珠D.用镊子纵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4.桃树的一个枝条上开了五朵花,其中四朵花分别被害虫吃掉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只有一朵花是完整的。则这一枝条上最多可结( )A.1个桃子 B.2个桃子 C.4个桃子 D.5个桃子5.(2021七下·上虞期末)下列四种“植物”的“自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A. B.C. D.6.(2021七下期末)全面开放三孩政策自2021年6月1日起执行。下列有关生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营养物质B.胎儿孕育的场所在图中①输卵管处C.自然情况下,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在图中②子宫处D.受精的实质是多个精子的细胞核和一个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7.(2021七下·海曙期末)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B.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为成蛙C.青蛙是卵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D.蛙的生殖发育都在水中进行,说明蛙是由水栖向陆栖过渡的8.(2021七下·余姚竞赛)如图所示为青少年身体不同部位(或器官)生长速度的曲线图,其中能代表生殖器官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都不是9.(2021七下·余姚竞赛)下列新个体的产生过程,哪些属于无性生殖?( )①多肉植物的叶片长出新植株;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③细菌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④种下玉米种子长出玉米幼苗;⑤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⑥蚕蛾产下受精卵发育成蚕。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10.“受精”的正确理解应是 (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内C.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融合 D.许多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中11.(2022七下)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12.(2022七下·宁波竞赛)某日,慈溪的天空水晶蓝、日晕、彩云齐现,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其由内到外的颜色分布和彩虹相反),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晕”的内圈为紫光,外圈为红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13.白色的试卷上印着黑字,每个字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的白光进入人眼,黑字不反射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要强14.(2021七下·余姚竞赛)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 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15.(2021七下·拱墅期中)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患者康复后会出现味觉和嗅觉消失。对此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A.存在味觉和嗅觉感受器被破坏的可能性 B.相应感觉消失主要是大脑中枢适应的缘故C.这部分患者嗅觉失调是因为年龄造成的 D.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16.(2017·湖州竞赛)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由于凸透镜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弱,故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有一种感光胶片叫红外线胶片,它对可见光不敏感,而红外线却能使它感光。这种胶片可用普通相机进行红外摄影。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现换成红外线胶片,若仍要成等大的像,则应该( )A.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B.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C.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 D.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17.(2017七下·海宁月考)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18.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9.(2019七下·余杭期末)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信号灯光线过强,司机观察信号灯时瞳孔会变小B.如果要看清远处的信号灯,睫状肌会放松,晶状体变薄C.信号灯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D.信号灯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在此形成视觉20.(2019七下·绍兴期中)如下图所示,一束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入射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的移动方向(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21.(2018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B.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C.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D.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震动发声的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在其主光轴上的S′点;当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可判断,该元件一定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23.(2019七下·台州期中)芒果是我们海南的特产之一,芒果树长出芒果需经历的过程( )①萌发形成花粉管 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③花粉传到雌蕊④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24.现在有100粒子粒饱满的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贫瘠的土壤中,乙组种子播种在25摄氏度、潮湿富含养料的土壤中,除此之外,所有条件、措施相同.分别测定发芽率则可能的结果是( )A.甲组发芽率明显高于乙组 B.乙组发芽率明显高于甲组C.甲、乙两组发芽率差不多 D.根据所给条件无法判断25.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三、填空题26.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4] 和[7] .(2)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3)桃子由[3] 发育而来.(4)采用 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28.(2021七下·滨江期中)如下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1)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如图3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产生声音,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的振动产生,声音音调从低到高是依次 。(4)向保温瓶内注水时,随着水的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或“变低”),听到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四、解答题29.(2021七下·新昌期末)茶园养鸡就是将茶树和散养的鸡放在一起养殖,实现茶叶和养鸡的双丰收。(1)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如图甲,公鸡与母鸡相比较,公鸡的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 性征。(2)茶叶一般由茶树的项芽和幼叶制成。茶农摘除茶树的顶芽后,解除了 ,使侧芽得到发育,新梢数量增加,保证年年有新芽。(3)如图乙,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到的水中“变大”的茶叶是 (选填“实”或“虚")像。(4)扦插是茶树良种繁殖最常用的方法。①如图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不同薄膜殺盖对冬季茶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不同颜色膜 a.白色膜 b. 蓝色膜 c.黑色膜 d. 红色膜 e.黄色膜 f.无膜生根率(%) 56 54 55 60 67 7由表可知, (选填字母)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30.(2023七下·武义期末)每年的6月6日是我国“爱眼日”。2023年我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 厘米;(2)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凸透镜“戴上”,当从水凸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像再次变清晰了,由此判断小科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4)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若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则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科学期中提优卷 (教师版).docx 七下科学期中提优卷(学生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