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5张PPT。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汉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西汉初年的统治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文景之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简介名刘彻,公元前141年即位,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他7岁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西汉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进入了鼎盛时期,所以说他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七年级我们学过与汉武帝有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
纪年方法,你还记得是哪一个吗?七国之乱秦郡县制 西汉郡国并行制
刘邦大封同姓王(白马盟誓)
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的封地
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起兵谋反
最终被景帝平定此资料说明了什么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主父偃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2.加强监督,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部委派刺史一名,定期巡视,他们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3.经济上:盐铁专卖;统一铸币原因:汉初各地方乃至私人都可以经营的货币铸造、食盐与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五铢钱意义: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4.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扰得朕心神不宁!
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目的: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在长安设立太学,专门教授儒家经典;
在地方设立官学。
一时,私人传授儒家学说的学者蔚然成风。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意义:儒家学说逐渐成为
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
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积极影响: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消极影响: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做法,对学术发展非常不利。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两汉兴替王莽与“新”政权
公元前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
东汉后期,在黄巾军的打击下,政权名存实亡。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学案导学
一、自主学习
1、汉景帝接受______的建议,实行削藩,从而导致了以吴王_____为首的七国之乱。_________派兵平定了叛乱。?
2、汉武帝采纳_________建议,颁布“________”,巧妙的削弱了封国势力。??
3、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________,监督和检举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____________”,每州部派_______一人,监督地方官员,进一步强化了监察制度。???
4、汉武帝任用___________、_________,制约丞相的权力,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5、汉武帝时期, 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汉武帝采纳了?????????的主张,推行“???????????????????”政策,同时还大力推行______教育,在长安设立_______,教授 ,把___________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7、公元_______年,外戚_____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8、公元_______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光武帝。
二、合作探究
1、?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作为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一项措
施,在当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
??
2、?我们如何评价董仲舒的这一做法???
3、?“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材料练习题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家的学说???
(2)读一读这段话,你能说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吗???
(3)此后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4)结合书本,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环节一:西汉初年的统治
师: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他得到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后来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过程?
汉景帝的继任者是谁?
学生阅读课本,一一回答。
教师讲解后,展开幻灯片4,介绍汉武帝,问与汉武帝相关的知识,大家学过的纪年方法。
展示幻灯片5,提示大家,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过渡)汉武帝即位后,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简要说明。
师:经济上,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政治上,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政局依然非常不稳定,诸侯王问题悬而未决。
展示幻灯片6,教师介绍“七国之乱”
出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怎么样的影响?
生略
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环节二: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政治上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过渡)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除此以外,汉武帝还有怎样的政治措施呢?
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
(二)经济上?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
(三)思想上
展示对话,资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问:1.董仲舒提出了说明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目的是怎么样的?(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3.主要的观点如何?(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4.具体做法有哪些?(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5.有哪些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6.学生?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用历史地眼光看待问题。
环节三:两汉交替
展示PPT,教师讲解
王莽与“新”政权
公元前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
东汉后期,在黄巾军的打击下,政权名存实亡。
为后一课的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做准备。
环节四:课堂小结和当堂练习、作业布置。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课后练习
1. 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
4. 江南参加班上“大汉风云”话剧演出,饰演一位生活在汉武帝晚期的贵族,下列最可能出现他在剧中的生活情况的是 ( )
A.因立军功被封侯王,拥有大片封地 
B.经常出入于一些诸子百家评议时政的地方
C.主持科举考试,掌握官员的任命权 
D.熟读儒家经典,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5.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
A.光武中兴
B.大一统
C.天府之国
D.文景之治
6. (10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2分)?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颁布了什么法令?(2分) (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7.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3分)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3分)
?
8.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见图⑴与图⑵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⑴根据图⑴,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A___B___C_____三个官职,(6分)地方上推行____制度。(2分) ⑵根据图⑵,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朝代。(4分) ⑶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4分)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6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2分)
参考答案:
1-5 DABDA
6.(1)分封制(2分)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分) (2)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2分)。推恩令(2分) (3)强化监察制度(2分)
7.(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地方实行郡县制(2分);焚书坑儒(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分)。 (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3分)。 (4)促进了封建王朝的大一统(3分)。
8.⑴丞相、太尉、御史大夫?(6分) 郡县制???(2分) ⑵丝绸之路?(2分)???西汉或汉 (2分) 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推恩令”(2分)
9.(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4分) (2)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2分) 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答出2点即可得4分) (3)重视农业生产。(2分)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答出2点即可得4分) (4)文景之治(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