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 型 新授课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上学期接触了实用类文本中的通讯,通过《乡土中国》进一步认识了学术类文章的特点,具备了初步阅读实用类文本的基本能力。进入下学期,第一次阅读科普类文本,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自主阅读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时存在盲目性和被动性,欠缺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意识,在思考方面具有的依赖性和肤浅性;二是对于科普类文章的文体特点认识不清楚,欠缺对这类文本的理解分析与评价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在读懂科学家经历、把握其精神特点方面是重点,难点还在于对文体特点的专业认识和把握。所以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十分重要,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文体意识,通过对写作意图的把握、对文字的品读,来认识文体特点,体味作者情感,进一步体味科学家精神特点。教材分析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探索与创新”为人文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动机、过程与方法,在获得科学认识的同时,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思考的价值,激发科学探索意识、创走激情和理性精神。这篇课文叙述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展现创新意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设计理念 在掌握“科普文知识”和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梳理人物的科学研究历程,体验科研艰辛。再通过课文精读,把握科学家“发现”与“创造”背后的科学精神,总结科学家的精神品质,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并掌握材料概括题型的答题要领。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基本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屠呦呦进行科学发现的过程,体会文章缜密的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屠呦呦的医学研究精神及人格魅力,掌握材料概括题 型的答题要领。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教学重点 了解屠呦呦进行科学发现的过程,体会文章缜密的思路。教学难点 体会屠呦呦的医学研究精神及人格魅力,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课前准备 PPT、教学设计。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颁奖词导入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一屠呦呦的颁奖词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 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品德高尚又显耀)。 知人论世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疟疾的记载。古人认为,疟疾的起因是暑气和风邪的轮番侵袭所致。西方人也把疟疾的原因归结在空气上。疟疾的英文词汇——Malaria,正是“坏”(mala)和“空气”(aria)两个词根的组合。但是,把病因归结为空气,正好说明了人类的无助。很显然,只有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才会让人去怪罪空气。事实也证明,所有怪罪空气的医学理论,都没什么实际用处。疟疾就这样在人类中肆虐了几千年。 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人物荣誉 2011年,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6年,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 “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写作背景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 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文体介绍 科普文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理解的文章。 科普文特点: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客观性) 文学性(会运用描写、修辞、表现手法) 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整体感知 解题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 梳理结构 阅读文本,联系学过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 课文解读 1.阅读课文开头4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课文主体部分(分说部分),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使用。请同学们精读课文主体部分,并以图表的形式梳理文章展示的科学研究探索的过程,并概括出对科学家的发现有重要启示的节点。 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不好。 (1)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2)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2.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靠的是什么精神品质?请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子,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 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体现出孜孜以求、不怕艰辛的奋斗精神。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 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句子中又用了最早这个词,可见研究之艰难与严谨。体现锲而不舍的实战精神。 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 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研究环境恶劣,但仍排除万难进行了临床试验。体现出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致力于科研的奉献精神。 1955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 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充满对中医药领域的热爱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 谦虚且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 屠呦呦精神总结 ① 敬畏好奇、热忱医学的浓厚兴趣。屠呦呦有着对医学研究的热忱,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 ② 治病教人、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屠呦呦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③ 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④ 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不辍研究,勇于成为试验新药疗效的志愿者。 从最后一部分看,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我们作为新时代高中生,应当在学习中学习屠呦呦团队的什么精神? 求真 求实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探讨屠呦呦精神的时代意义 ①崇尚英雄精神是从中汲取优秀的品质和精神。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英雄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英雄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 ②铭记英雄精神是永葆中华民族战斗力的精神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 ③传承英雄精神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提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 4.知识小结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坚持目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传统中医药学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的观点。教学评价作业设计 【作业布置】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 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 请你结合材料和课上所学,为屠呦呦撰写一段赞美词,要求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100字。板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第一层(1-4):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 第二层(5-20):具体写研究工作的历程及成果。 第三层(21-25):总结全文,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