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1. 海龟的四肢变成鳍状,前肢长于后肢,利于( )。
A. 游泳 B. 爬行 C. 捕食
2. 鲤鱼的皮肤表面不仅长有鳞片,还长有侧线。下面有关侧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鱼游得更快
B. 侧线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
C. 侧线能感知水流的变化
3. 北极熊体表长着厚厚的、无色透明的毛,可以( )。
A. 减少体内热量散失
B. 让北极熊变得可爱,更容易觅食
C. 让北极熊更漂亮,得到人类喜爱
4. 海燕能在雨中飞,这表明了羽毛有( )特点。
A 很轻 B. 中空 C. 不易粘水
5.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原因是( )。
A. 看起来好看
B. 偶然现象
C. 为向南方迁徙节省体力
6. 风仙花的“身体”由( )构成。
A. 花、叶、茎和种子 B. 花、茎、种子和根 C. 花、叶、茎、根、果实和种子
7. 狂风过后,树枝被刮断了,但树干还牢牢地“站”在地上。这是因为植物根有_____作用。
A. 吸收水分 B. 固定植物 C. 蒸腾作用
8. 菠菜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属于( )。
A. 不定根 B. 直根系 C. 须根系
9.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 )不是植物的茎。
A. 萝卜 B. 洋葱 C. 荸荠
10. 移栽树时往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树叶的光合作用 B. 减少树叶的蒸腾作用 C. 降低树温
11. 烈日炎炎时,在大树下比较凉快,主要原因是( )。
A. 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B. 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C. 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落下来会逐渐变成土壤的哪一种成分( )。
A. 黏土 B. 腐殖质 C. 空气
13. 在研究不同土壤渗水性的实验中,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1号杯渗下去的水最多,说明1号杯是( )。
A. 壤土 B. 沙质土 C. 粘质土
14. 将砖块和泥土投入水中,可以看到( ),说明砖块和泥土里也有空气。
A. 水变色了 B. 水变浑浊了 C. 有气泡冒出
15. 下图为探究水土流失原因的对比实验,当同时用喷壶向木板浇同样多的水时,_____盆里面的泥土多。
A. 甲 B. 乙 C. 不确定
16. 下列关于矿物和矿产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B. 所有矿物对人体都没有伤害
C.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7. 像杯子、橡皮、书本这样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的物体属于( )。
A. 固体 B. 气体 C. 液体
18. 取一块冰,先称一称它的质量,等冰融化后再称一称,对比前后的质量我发现( )。
A. 前后质量没有变化 B. 冰的质量重 C. 水的质量重
19. 在做压杯入水实验时,错误的实验操作是( )。
A. 实验时要明确分工,尽量不要弄洒水
B. 杯子取出时,可以用毛巾把杯子口的水擦干
C. 实验时杯子要倾斜倒扣入水中,倾斜拿出来
20. 如图,杆是平衡的,如果扎破其中任意一个气球,杆( )。
A. 保持平衡 B. 不能保持平衡 C. 不确定
21. 无论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都占据一定的( )。
A. 大小 B. 质量 C. 空间
22. 把物体倾斜放置,发现( )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23. 压力锅使用不当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 漏水 B. 爆炸 C. 煮饭不香
24. 水集合体指的是( )。
A. 江河 B. 海洋 C. 水体
25. 通过观察地球仪,可以知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 地球仪上的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C. 在地球仪上,蓝色部分表示陆地
26. 如图所示,观察量筒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甲 B. 乙 C. 丙
27. 在量取5.5ml的液体时最好选用( ),逐渐滴加。
A. 量筒+滴管 B. 量杯+量筒 C. 天平+沙漏
28. 小明制作的沙漏计时太短,下面最合适的方法是( )。
A. 把漏沙孔变大 B. 增加沙子的数量 C. 换用颗粒更小的沙子
29. 下列对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B. 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C.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当珍惜
30.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若天平平衡时,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
A. 48g B. 50g C. 52g
二、非选择题(共3题)
31. 连一连动物对应的四肢的特点。
青蛙 四肢强健而匀称,奔跑速度快
马 脚掌扁平,有又厚又软肉垫
海龟 上肢比下肢粗长,有利于在丛林中攀缘
猩猩 后肢比前肢长且粗壮,利于跳跃
骆驼 四肢变成鳍状,有利于游泳
32. 请你结合本学期《物体的形态》一单元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完成下表。“是”用“√”表示,“否”用“×”表示。
物体 形状是否固定 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是否有固定的体积
石头 ( ) ( ) ( )
水 ( ) ( ) ( )
空气 ( ) ( ) ( )
三年级的同学在科学课上做了如下实验。
33.
将装有纸团的玻璃杯竖直倒放在装水的水槽中,再竖直提起,发现纸团_____。(选填:“湿了”或“没有湿”)
34.
在锥形瓶上插入一个带胶塞的漏斗,通过漏斗向瓶中快速倒水,发现水____。(选填:“快速流入”或“很难流入”)。
35.
把气球套在塑料瓶的瓶口上,再把气球塞入瓶内,用力吹气球____鼓起来;用针在塑料瓶上扎几个孔,再用力吹气球发现气球____鼓起来。(选填:“能”或“不能”)
36. 以上实验证明了:空气总是____。
37. 小科在喝牛奶时,不小心从吸管口往牛奶盒中吹入了一口气,结果牛奶从吸管中流了出来,说明空气____。
A. 有流动性
B. 占据空间
C. 有一定的质量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三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1. 海龟的四肢变成鳍状,前肢长于后肢,利于( )。
A 游泳 B. 爬行 C. 捕食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海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生活在水中,只有在繁殖季节的时候才会离开大海上岸产卵,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四肢变成鳍状,前肢长于后肢,这种鳍状有助于在水里游泳。
2. 鲤鱼的皮肤表面不仅长有鳞片,还长有侧线。下面有关侧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鱼游得更快
B. 侧线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
C. 侧线能感知水流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鱼生活在水中,鱼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侧线属于皮肤的一部分,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鱼身体表面的黏液可以减轻鱼游泳时的阻力,使鱼游得更快。
3. 北极熊体表长着厚厚的、无色透明的毛,可以( )。
A. 减少体内热量散失
B. 让北极熊变得可爱,更容易觅食
C. 让北极熊更漂亮,得到人类喜爱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无色透明,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具有保温的作用,可以抵御寒冷。
4. 海燕能在雨中飞,这表明了羽毛有( )特点。
A. 很轻 B. 中空 C. 不易粘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羽毛是禽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海燕能在暴风雨中飞翔,表明了羽毛有不易沾水的特点。
5.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原因是( )。
A. 看起来好看
B. 偶然现象
C. 为向南方迁徙节省体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动物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能力,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大雁群自然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为这样有利于减低风的阻力,从而在飞行中节省力气。
6. 风仙花的“身体”由( )构成。
A. 花、叶、茎和种子 B. 花、茎、种子和根 C. 花、叶、茎、根、果实和种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种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凤仙花属于种子植物,所以凤仙花的身体结构有种子、根、茎、叶、花、果实六部分组成。
7. 狂风过后,树枝被刮断了,但树干还牢牢地“站”在地上。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_____作用。
A. 吸收水分 B. 固定植物 C. 蒸腾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是某些植物在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具有固定植物的功能。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也能吸收水分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狂风过后,树枝被刮断了,但树干还牢牢地“站”在地上。这体现了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8. 菠菜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属于( )。
A. 不定根 B. 直根系 C. 须根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直根系(如香菜)和须根系(如大葱)两种。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像小麦这样,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
9.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 )不是植物的茎。
A. 萝卜 B. 洋葱 C. 荸荠
【答案】A
【解析】
【详解】茎是植物的支柱和运输线,它既支撑起植物的繁枝茂叶,又往来输送来自根部的水分和养料,以及来自叶内制造的有机物质。许多植物的茎内还贮存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我们食用的萝卜是根,我们食用的洋葱、荸荠等都是植物的茎。
10. 移栽树时往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树叶的光合作用 B. 减少树叶的蒸腾作用 C. 降低树温
【答案】B
【解析】
【详解】移栽树时往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在阴天和傍晚移栽,还要遮荫,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植物容易成活。
11. 烈日炎炎时,在大树下比较凉快,主要原因是( )。
A. 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B. 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C. 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通过根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其中一部分水分会被植物利用,而大部分水分会通过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蒸腾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烈日炎炎时,在大树下比较凉快,主要原因是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落下来会逐渐变成土壤的哪一种成分( )。
A. 黏土 B. 腐殖质 C.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所以花瓣落下来会逐渐变成土壤的腐殖质。
故选:B。
13. 在研究不同土壤渗水性的实验中,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1号杯渗下去的水最多,说明1号杯是( )。
A. 壤土 B. 沙质土 C. 粘质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详解】A.壤土土壤颗粒中等,渗水性适中,不符合题意;
B.沙质土土壤颗粒较大,渗水性强,符合题意;
C.黏质土土壤颗粒较小,渗水性差,不符合题意。
选B。
14. 将砖块和泥土投入水中,可以看到( ),说明砖块和泥土里也有空气。
A. 水变色了 B. 水变浑浊了 C. 有气泡冒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把泥土和砖块投入水中,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泥土中冒出,这说明它们中含有空气,所以C符合题意。
15. 下图为探究水土流失原因的对比实验,当同时用喷壶向木板浇同样多的水时,_____盆里面的泥土多。
A. 甲 B. 乙 C. 不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土壤保护,要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观察实验可知,用喷壶同一高度往木板上喷水,带草皮的木板上土流失的慢,没有带草皮的木板上土流失的快,乙盆里面的泥土多,表明草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16. 下列关于矿物和矿产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B. 所有矿物对人体都没有伤害
C.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有的矿物如钇、铍等放射性较强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17. 像杯子、橡皮、书本这样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的物体属于( )。
A. 固体 B. 气体 C. 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像杯子、橡皮、书本这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的物体叫做固体;像空气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的叫气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18. 取一块冰,先称一称它的质量,等冰融化后再称一称,对比前后的质量我发现( )。
A. 前后质量没有变化 B. 冰的质量重 C. 水的质量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冰融化后,状态有固态变为液态,体积变小,但是质量不变。
19. 在做压杯入水实验时,错误的实验操作是( )。
A. 实验时要明确分工,尽量不要弄洒水
B. 杯子取出时,可以用毛巾把杯子口的水擦干
C. 实验时杯子要倾斜倒扣入水中,倾斜拿出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在做压杯入水实验时,杯子应该竖直倒扣纸团才不会湿;实验时杯子要倾斜倒扣入水中,杯子里的空气就会跑到外面来,使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故选C。
20. 如图,杆是平衡的,如果扎破其中任意一个气球,杆( )。
A. 保持平衡 B. 不能保持平衡 C. 不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也有重量,但空气的重量很轻。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把两只气球吹到大小相同时,分别挂在细木棍的两端,我们会看到细木棍会保持平衡。如果将一只气球刺破,细木棍不能保持保持平衡。这种现象说明空气有重量。
21. 无论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都占据一定的( )。
A. 大小 B. 质量 C. 空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2. 把物体倾斜放置,发现( )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解答】A.固体有固定形状,倾斜放置一般不会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B.液体具有流动性,倾斜放置一般会保持水平,符合题意;
C.气体虽然具有流动性,但其活泼性较强、较轻,会溢散到空中,无法判定其水平,不符合题意。
选B。
【点评】掌握物质状态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压力锅使用不当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 漏水 B. 爆炸 C. 煮饭不香
【答案】B
【解析】
【详解】高压锅又叫压力锅,压力煲,是一种厨房的锅具。压力锅通过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提升这一物理现象,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以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压力锅使用不当会造成爆炸的严重后果。
24. 水的集合体指的是( )。
A. 江河 B. 海洋 C. 水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体是指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25. 通过观察地球仪,可以知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 地球仪上的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C. 在地球仪上,蓝色部分表示陆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称为赤道,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A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地球仪上蓝色部分表示的是海洋。
26. 如图所示,观察量筒示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上述四种情况中,甲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丙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即只有乙是正确的。
27. 在量取5.5ml的液体时最好选用( ),逐渐滴加。
A. 量筒+滴管 B. 量杯+量筒 C. 天平+沙漏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量筒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要选取5.5ml的液体时,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倒入液体接近5.5ml刻度线,最后用滴管取液体逐渐滴加。
28. 小明制作的沙漏计时太短,下面最合适的方法是( )。
A. 把漏沙孔变大 B. 增加沙子的数量 C. 换用颗粒更小的沙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沙漏能用来计时,是因为沙漏每一次漏完所有沙子的时间是相同的。如果沙漏计时太短,可以增加沙子的数量多少来调节沙漏的计时时长。
29. 下列对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B. 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C.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当珍惜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解答】A.水资源不足,选项观点正确;
B.水不是取之不尽的,目前60% 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选项观点错误;
C.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选项观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保护淡水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0.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若天平平衡时,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
A. 48g B. 50g C. 52g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适合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砝码加游码读数之和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
【解答】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平衡时。所以图中石块的质量是20g+20g+10g+2g=52g。
故选:C。
【点评】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3题)
31. 连一连动物对应的四肢的特点。
青蛙 四肢强健而匀称,奔跑速度快
马 脚掌扁平,有又厚又软的肉垫
海龟 上肢比下肢粗长,有利于在丛林中攀缘
猩猩 后肢比前肢长且粗壮,利于跳跃
骆驼 四肢变成鳍状,有利于游泳
【答案】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青蛙后肢比前肢长且粗壮,方便跳跃;马四肢强健而匀称,方便奔跑;海龟四肢变成鳍状,方便游泳;猩猩上肢比下肢粗长,方便攀缘;骆驼脚掌扁平,方便沙漠中行走。
32. 请你结合本学期《物体的形态》一单元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完成下表。“是”用“√”表示,“否”用“×”表示。
物体 形状否固定 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是否有固定的体积
石头 ( ) ( ) ( )
水 ( ) ( ) ( )
空气 ( ) ( ) ( )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解析】
【详解】物体的形态有三种,像水、牛奶、醋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像石头、木块、螺母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会流动。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气体有固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
三年级的同学在科学课上做了如下实验。
33.
将装有纸团的玻璃杯竖直倒放在装水的水槽中,再竖直提起,发现纸团_____。(选填:“湿了”或“没有湿”)
34.
在锥形瓶上插入一个带胶塞的漏斗,通过漏斗向瓶中快速倒水,发现水____。(选填:“快速流入”或“很难流入”)。
35
把气球套在塑料瓶的瓶口上,再把气球塞入瓶内,用力吹气球____鼓起来;用针在塑料瓶上扎几个孔,再用力吹气球发现气球____鼓起来。(选填:“能”或“不能”)
36. 以上实验证明了:空气总是____。
37. 小科在喝牛奶时,不小心从吸管口往牛奶盒中吹入了一口气,结果牛奶从吸管中流了出来,说明空气____。
A. 有流动性
B. 占据空间
C. 有一定的质量
【答案】33. 没有湿
34. 很难流入 35. ①. 不能 ②. 能
36. 要占据空间 37. B
【解析】
【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33题详解】
空气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但可以被压缩。将装有纸团的玻璃杯竖直放在装水的水槽中,会发现纸团没有湿,水不能进入杯子,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34题详解】
在锥形瓶上插入一个带胶塞的漏斗,通过漏斗向瓶中快速倒水,发现水很难流入,这是因为瓶中空间已经被空气占据,所以水不容易流进瓶子里。
【35题详解】
把气球套在塑料瓶的瓶口上,再把气球塞入瓶内,用力吹气球会发现气球不能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已经占据了瓶内的空间。用针在塑料瓶上扎几个孔,发现用力吹气球能鼓起来,是因为瓶子里的原有空气从小孔跑出来,瓶内的空间没被占据,所以气球能鼓起来。
【36题详解】
根据以上3个小题的分析可以证明:空气总是要占据空间。
【37题详解】
小科在喝牛奶时,不小心从吸管口往牛奶盒中吹入了一口气,空气占据了牛奶盒中的空间,所以牛奶就从吸管中流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