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全球航路的开辟一、单选题1.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带头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进行了探索。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他们的这些探索( )A.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C.开启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步伐 D.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2.英国人卡伯特回到国内后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了亨利七世,并将渔场的消息广而告之。他说:“我到达了大汗的王国(中国),并且为你们找到了一个渔场,这里的鳕鱼多得不需要用渔网,只要在篮子里放块石头沉到水中再提上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鱼。”材料显示英国人卡伯特发现了( )A.拉布拉多半岛 B.合恩角 C.纽芬兰岛 D.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3.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阿拉伯人用来确定纬度的星盘更为简便,就以他们的仪器为原形制作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欧洲水手确定方向和纬度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这样,他们在海洋上的航线基本上能够精确有效。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上( )A.指南针发挥了关键作用 B.阿拉伯商人干预较深C.亚洲的发明有助于导航 D.航线均提前精准设计4.某学者说:“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该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 )A.人类的贪婪推动地理大发现 B.导致了传统商路的危机C.封建经济发展需要对外扩张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5.1482年,若奥二世为实现“绕过非洲,抵达印度”的目标,任命卡奥率领船队向南航行,在刚果河口立下第一根大理石标注,以标志对所达之地的殖民占领权,并劝诱刚果国王改信基督教。这说明当时( )A.英国国王开启对外殖民之路 B.多重因素推动西欧人远航探险C.西班牙在美洲大陆进行扩张 D.欧洲人找到了直达印度新航路6.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扩张或多或少掺杂着对土地与财富的争夺,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这说明( )A.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 B.教会势力干扰了西、葡政治走向C.西、葡两国的势力在欧洲影响巨大 D.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政治为主7.“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理想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8.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 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9.在麦哲伦等人环球航行之前,西班牙国王与其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相关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材料说明( )A.麦哲伦航行的直接动力是由于其获利比王室多 B.契约精神对当时的航海活动有重要影响C.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D.航海家受到西班牙国王的严重剥削10.英国史学家奈杰尔·克里夫在其著作中对某位航海家在15世纪的一次航海活动作出了评价:“这次探险的航程极富戏剧性,人们花了两年时间与大海搏斗,与家乡失去联系,唯一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信仰,有时候连续三个月看不到任何陆地的影子,他们进入印度洋后情况变得更糟,没有地图,也没有任何已知信息。”据此可知,这次航海活动( )A.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B.到达了美洲最南端的岬角C.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 D.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1.“1487年8月,他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越过南回归线,沿着非洲海岸南下,在非洲南端遇见了风暴。船队在风暴中漂泊13天后,驶到风平浪静的海域时,他判断自己的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航行在了印度洋上。”材料论述的是( )A.达·伽马绕过非洲抵达印度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C.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D.哥伦布航行到美洲12.所示是由海商公会出资、西班牙艺术家阿莱霍·费尔南德斯于1563年完成的宗教画《航海者的圣母》,画中圣母玛利亚被描绘成掌管航海的神祇,传统宗教画中圣徒的位置也被航海家与商人取代,画面下方的伊甸园已是繁荣的海上航路。这反映出( )A.商人阶层的成长壮大 B.教会权威的逐渐提升C.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D.西班牙海上霸权建立13.下面所示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幅航海地图的介绍。该地图可以说明,奥斯曼帝国( )1513年,土耳其的地理学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绘制的一幅大西洋的航海地图,地图左边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已经非常清晰和精确,但是北美洲的海岸线还是非常失真的。A.势力范围到达美洲 B.航海知识有所发展C.海军实力非常强大 D.地理学非常落后14.1500年前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中都十分活跃,但其活动又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B.探险船队的规模C.航海活动的支持者 D.远洋航线的方向15.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一种逼真的、详细的航海图)。豪华的波托兰海图成为王侯贵族们展示自己财富的象征。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这一变化( )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 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 D.根源于欧洲海上新航路开辟16.有史书描述说,这位无畏的船长率领船队在看不见陆地的茫茫大海上航行了四个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此他的船只装满了香料。在驰离两年之后他回归故国,损失了一半的船只和三分之一的人员。但是与他带回的珍贵的胡椒和肉桂相比,这些损失看来是完全值得的。材料描述的这位“船长”( )A.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B.绕道非洲到达了亚洲的印度C.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D.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17.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 B.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C.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D.打破西葡对航路垄断18.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 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19.葡萄牙王国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土地贫瘠。葡萄牙人热衷于寻找新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纪初,他们就远离海岸来到大西洋深海,寻找鱼、原木和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由此可见,葡萄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领土扩张的需要 C.对东方产品的需求 D.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20.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其实就是一场‘文明’大发现,更准确一点说,是欧洲人对自身文明的大发现。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发现大量落后的国族过程中,建立了一种新的人文世界的想象。”该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 )A.促使欧洲中心论产生 B.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C.推动人文主义的产生 D.引发了西方殖民扩张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他的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材料二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三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便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航尝试(各举一例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的一年。科尔斯特在远征中,迎来了所谓的征服者时期。从1500年至1520年这前20年,已是探险者时期。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数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路。在随后的30年中,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随后欧洲的船长们建立了双方永久性联系的桥梁……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西半球,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辉越来越大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5-16世纪时期,欧洲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写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动因并指出其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解。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迈入大洋”并能“走在前列”的原因。(2)任选一个序号写出其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路线③开辟带来的影响。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西距佛德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一百哩,穿过南北两极的那条想像界线(指教皇子午线)之西的全部区域,他们又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子孙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治理的地方所获得全部东西的十分之一、以及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而被摩尼康古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节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1506年5月4日哥伦布遗嘱》(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或条件,并说明理由。材料二 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通过《萨拉戈萨条约》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并将之视为挥卫民族利益,巩固主权国家的正义行动,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霸权体系。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现代文明已经在东方传统文明面前确立起不可动摇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新辟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古老国度被纳入到欧洲的势力范围。欧洲以一种暴戾的方式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条件。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一、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根据材料“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英、俄等国进行的海上探险发现了很多原来不为欧洲人所知道的地方,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荷兰、英国、俄国等开辟新航路,与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竞争,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欧洲殖民扩张”,且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纪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张,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些探索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为你们找到了一个渔场,这里的鳕鱼多得不需要用……”可知英国人卡伯特发现了纽芬兰岛,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排除A项;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排除B项;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晚期(欧洲)。据材料可知,在新航路开辟时期,阿拉伯人用来确定纬度的星盘,更有利于为远洋航行确定正确的航线,C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指南针的信息,且关键作用说法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没有描述阿拉伯商人的干预,排除B项;航线均提前精准设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据材料“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盈利,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D项正确;据材料“地理上的发现……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人类的贪婪,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82年(西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为了实现“绕过非洲,抵达印度”的目标,在刚果河口立下标注,标志对所达之地的殖民占领权,还劝诱刚果国王改信基督教,说明当时多种因素推动西欧人远航探险,B项正确;材料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开启对外殖民之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葡萄牙在非洲扩张,排除C项;据材料“绕过非洲,抵达印度”可知,欧洲人没有找到直达印度的新航路,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期(世界)。根据材料“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可知,传播基督教是欧洲早期对外殖民扩张的精神动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督教会与西、葡两国政治走向的关系,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政治因素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A项正确;教皇没有组织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传播基督教不是主要目的,掠夺财富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教会没有蜕变成殖民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会获得大量黄金、香料,符合新航路开辟的经济需求,将美洲变成基督徒,符合其传播基督教的愿望,即宗教因素,总体而言此材料可以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宗教等动机,B项正确;此航路属于新航路,不是传统商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全球性航行,不能得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西班牙。根据材料“在麦哲伦等人环球航行之前,西班牙国王与其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相关协定”可知,题干提供的是一份西班牙国王与航海家麦哲伦等人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份产权契约,在这份产权契约中,麦哲伦等人除省去开支外还得到了报酬,这种明确的产权契约有利于激发航海人员远航的热情,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而无后顾之忧,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项正确;据材料“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可归纳出王室获利较大,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西班牙国王对航海家远洋航行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两年时间”“进入印度洋”等信息可知,这是达·伽马的远洋航行,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C项正确;麦哲伦完成了首次全球航行,排除A项;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排除B项;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487年8月,他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越过南回归线,沿着非洲海岸南下,在非洲南端遇见了风暴”和所学可知,1487年,航海家迪亚土在航行中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B项正确;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抵达印度,排除A项;1497年,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排除C项;1942年,哥伦布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563年(西班牙)。据材料可知,该宗教画的内容受到这一时期大航海的影响,凸显了航海家和商人地位的重要。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人阶层的壮大。因此这幅宗教画凸显了商人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中圣母和圣徒的地位服务于航海和商人,教会权威有下降,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的画家是西班牙人,不能得出这幅画反映出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亚洲)。根据材料“土耳其的地理学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绘制的一幅大西洋的航海地图,地图左边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已经非常清晰和精确,但是北美洲的海岸线还是非常失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对于美洲的地理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其信息范围极其有限,但是其反映土耳其的航海知识有所发展,B项正确;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西亚地区,排除A项;材料主旨“奥斯曼帝国航海知识的发展”,而“海军实力非常强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并不知晓美洲的信息,从此可知,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地理学还是较为先进的,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知识可知,葡萄牙航行的方向是从欧洲绕非洲南端到达东方,西班牙是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到达东方,二者的航行方向明显不同,D项正确;二者的动机都是为了寻求黄金,排除A项;虽然二者船队的规模有所差别,葡萄牙的规模较大,但并不是主要的不同处,排除B项;两国航海活动的支持者都是国王,排除C项。故选D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把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这说明欧洲人的兴趣从宗教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C项正确;在14世纪的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还没有产生,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欧洲新航路开辟是在15和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题干情境的关键信息是“香料”“胡椒和肉桂”及“驰离两年之后他回归故国”。结合所学可知,“香料”“胡椒和肉桂”产生亚洲,而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B项正确;发现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的是迪亚士,排除A项;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的是哥伦布,排除C项;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及其船队,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初,欧洲人还在不断探寻新世界,题目问的是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这一时期,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主要就是为了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以扩大其原始资本的积累,B项正确;开辟新航线就是为了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的积累,排除A项;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国已经打破西葡对航路垄断,排除D项。故选B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会获得大量黄金、香料,符合新航路开辟的经济需求,将美洲变成基督徒,符合其传播基督教的愿望,即宗教因素,总体而言此材料可以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宗教等动机,B项正确;此航路属于新航路,不是传统商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全球性航行,不能得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1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葡萄牙)。由材料“葡萄牙王国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土地贫瘠。葡萄牙人热衷于寻找新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纪初,他们就远离海岸来到大西洋深海,寻找鱼、原木和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由此可见,葡萄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寻找土地,以弥补其国内资源的短缺,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东方产品的需求、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均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但材料强调葡萄牙因资源短缺要开辟新航路,排除A、C、D项。故选B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5世纪(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是欧洲文明发现落后国家,建立新世界的开始。这种认识促使欧洲中心论的产生。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心论,未强调世界联系和西方殖民扩张,排除BD项;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人文主义产生,排除C项。故选A项。二1.(1)麦哲伦;地圆说。(2)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3)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我”:根据材料“‘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他的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可知“我”是麦哲伦。第二小问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当时社会流行地圆学说,所以一直往西走,也可以回到欧洲。(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可知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主要是宗教原因和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葡萄牙的远航尝试主要有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西班牙远航尝试主要有哥伦布抵达美洲和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2.(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及贵族对黄金的需求;传播天主教的需要;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影响: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如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占据台湾);西方近代科学、近代思想传入中国(或西学东渐)。【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6世纪的欧洲。15-16世纪欧洲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结合所学,从经济根源、精神动力、直接原因、技术条件、政治条件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及贵族对黄金的需求;在精神动力上,传播天主教的需要;在直接原因上,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在技术条件上,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政治上,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其他原因,《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富庶的描写。(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7世纪的中国。据材料二“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并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据材料二“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并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再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再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传教士等来华,推动西方近代科学、近代思想传入中国。3.(1)社会动因:经济因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金银财富的追求;精神动机:西欧通过开辟新航路和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个人动机:可因功封爵实现个人荣誉和社会价值。(三点)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们从全球视角而不是从某一地区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世界历史。(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各民族因交往而打破相对孤立而联成密不可分整体的过程。两者相互影响推动世界历史形成。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个重要节点。因此,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欧)。第一小问社会动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动因可从经济因素、精神动机、个人动机等方面回答。如经济因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金银财富的追求;精神动机:西欧通过开辟新航路和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个人动机:可因功封爵实现个人荣誉和社会价值。第二小问作用,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中作用可从世界整体角度及世界史发展角度回答,即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人们从全球视角而不是从某一地区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世界历史。(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纵向方面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世界历史即指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材料二是从横向方面认识世界历史,即指各民族因交往而打破相对孤立而联成密不可分整体的过程。两者相互影响推动世界历史形成。再看新航路开辟对于世历史发展的意义来说,就是从横向发展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个重要节点。因此,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4.(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迫切需求金银和开拓新市场;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传播基督教;封建王权(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或建立高效行政机器);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地理知识的丰富)。(2)航线:①从欧洲(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经太平洋、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②从欧洲(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③从欧洲(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要求写到“出发一一经过——到达”)影响:从建立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的角度;从促进跨区域传播和交流的角度;从世界市场的角度;从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从对亚非拉殖民地影响的角度。【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原因:根据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迫切需求金银和开拓新市场;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传播基督教;封建王权(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或建立高效行政机器);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地理知识的丰富)等角度进行说明。(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航线:根据材料中地图信息可知,①从欧洲(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经太平洋、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西班牙,这是麦哲伦环球航行;根据材料中地图信息可知,②从欧洲(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这是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根据材料中地图信息可知,③从欧洲(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这是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的航线。影响:根据材料“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建立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的角度;从促进跨区域传播和交流的角度;从世界市场的角度;从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从对亚非拉殖民地影响的角度等说明和阐述。5.(1)动因:传播宗教;建立殖民地;追求财富。条件:西班牙王室支持;地圆学说盛行。补充(示例)条件: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理由:造船技术的提高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基本条件。(2)条件:新航路开辟;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西欧领先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政府的支持;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3)变化:①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或股份制贸易公司大量出现,银行、证券交易所等近代金融机构形成)②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③贸易的范围扩大;④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任答三点)影响:①推动了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②加快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生活。【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动因:根据材料“主宰赐福”可知,传播宗教;根据材料“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可知,建立殖民地;根据材料“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可知,追求财富。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材料“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可知,西班牙王室支持;根据材料“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可知,地圆学说盛行。第二小问补充: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可知,可以补充的条件有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第三小问理由:结合所学可知,造船技术的提高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基本条件。(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可得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根据材料“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及所学可得出西欧领先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可知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贸易的范围扩大;根据材料“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可知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贸易变化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世界市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各地物质生活角度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