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课件

资源简介

(共89张PPT)
9.古诗三首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课前导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的这句名言,是千百年来人们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学习第九课的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战士是如何在沙场英勇战斗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昌龄的《从军行》,感受古代将士的雄心壮志吧!
助学资料
王昌龄
生平介绍: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其中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七首》等。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此时唐朝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渴求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边塞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从军行》是王昌龄写的边塞诗,共七首,本课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锐意进取的盛唐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
字词乐园
我会读

rèn yuè



五千




cháng


xiāng


打地鼠






我会写




(万仞)
(岳阳)
(按摩)
(遗留)


(涕泪)
(巫山)

(篱笆)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
组词:篱笆 竹篱茅舍
造句:奶奶家的院子的篱笆很漂亮。
书写指导:上宽扁下窄长,注意第十五画是撇折。

重点字讲解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亻
组词:万仞 重仞 九仞
造句:这座山壁立千仞,峰顶遥不可攀。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刃”起笔低于单人旁,末笔点不要忘记写。
rèn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山
组词:五岳 岳母 岳丈 岳家军
造句:五岳包括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书写指导:第五笔横略向上倾斜,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
yuè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麻
组词:按摩 揣摩 摩托车 摩天大厦
造句:运动会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奋勇拼搏。
书写指导:“广”的撇稍长,左边的“木”末笔捺变点。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辶
组词:遗憾 遗漏 遗迹 一览无遗
造句:一个人只有努力奋斗,才不会留有遗憾。
书写指导:注意“辶”三笔写成,捺要长,托住“贵”。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氵
组词:涕泪 涕零 鼻涕
造句:看到礼物后,妹妹马上破涕为笑了。
书写指导:左窄长,右稍宽。“弟”的长竖要直。

点击播放
结构:框架结构
部首:工
组词:巫师 巫山 女巫
造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书写指导:首横短,下横长。两“人”分别在竖的两侧。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不要忘了点
两个“人”
“岳”的本义是高大的山。甲骨文的“岳”字就像上下多层山峦连绵起伏的样子,十分形象。篆书的“岳”字继承甲骨文字形,但更加线条化。到楷书时,上面变成了丘”,下面还是“山”。
趣识字——岳
甲骨文
篆书
楷书

甲骨文的“巫”就像两块玉交错的样子。古代巫以玉事神,所以这个字本义指巫祝,即专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业者。
趣识字——巫
甲骨文
篆书
楷书

金文
多音字
(cháng)霓裳羽衣曲
(shang)衣裳

辨析
在“衣裳”一词中,读轻声“shang”;读“cháng”时,古代指下身穿的衣服。
①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 )
②孤立的城池。 ( )
③磨破。 ( )
④打败。 ( )
⑤回去。 ( )
解词义
从军行
孤城
穿


初读感知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朗读点拨
本诗的总体感情基调是悲壮激昂的。前两句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读后两句时,语速加快,语调转为高昂,读出诗人对边关将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以及戍边将士的气势和豪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皑皑雪山都显得黯淡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诗意
品读鉴赏
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回家乡。
诗意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由写景转为抒情。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
赏析
1.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的景物,然后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吧!
思考讨论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遮住了绵延千里的雪山,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上,守边将士坚毅地站在那里,遥望着远处的玉门关。
2.从这两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黄沙漫天、将士的铠甲都磨破了。
刀剑撞击声、厮杀声。
后两句诗描绘了誓死杀敌、保国卫边的将士形象。
3.后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将士形象?
板书设计
景: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誓死杀敌
保国卫边
从军行
情:不破楼兰终不还
主旨提炼
本诗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精神。
课堂练习
1.将下面的字抄写两遍。
仞 岳 摩 遗 涕 巫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回家乡。
9.古诗三首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从军行》。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剩下的两首古诗,一起来感受古诗的魅力。
助学资料
陆游
生平介绍: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游山西村》等。
诗人作此诗时正值初秋,暑气仍盛,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于是诗人在黎明时分走出篱门迎凉,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仍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心怀国难难安睡
①快要天亮。 ( )
②碰到天,形容极高。( )
③远眺南方。( )
④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
解词义
将晓
摩天
南望
王师
初读感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朗读点拨
本诗的总体感情基调是悲愤的。前两句对仗工整,意境雄浑,要读得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朗读后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低沉,语气沉痛,“尽”“又”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品读鉴赏
秋天的后半夜,天快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含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长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高耸接入青天。
诗意
这两句诗主要描写的是黄河和华山。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手法和“入”“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河、华山的气势雄伟、富有生气。这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赏析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他们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诗意
诗人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在金人统治地区的遗民,借遗民之口发出感叹。“泪尽”二字写出了诗人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心情;最后一句是诗人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使本诗表达的爱国之情更加厚重、深沉。
赏析
1.“遗民”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思考讨论
“遗民”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从“泪尽”“又一年”感受到的。
此时的陆游,已经罢归山阴故里,他本人身在南方却北望中原,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实际上是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却尚未绝望的心情。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后两句诗中表达的是“遗民”的心情,还是诗人的心情?
3.此时中原已经沦陷了六十多年,诗人身在南方北望中原,会是怎样的心情?
满腔悲愤
热切期盼
板书设计
景:三万里河、五千仞岳
热爱祖国
忧国忧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情:泪尽(失望)
南望(企盼)
主旨提炼
本诗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助学资料
杜甫
生平介绍: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有“诗史”之称。
主要作品:“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代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等地。第二年(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其部将相继投降。至此,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正在四川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叛乱已平、失地被收的捷报,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闻收失地喜若狂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律诗格律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由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第二、四、六、八句需押韵;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
①听说。 ( )
②指唐朝军队。 ( )
③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 )
④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 )
⑤眼泪。 ( )
解词义

官军
剑外
蓟北

初读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点拨
本诗的总体感情基调是昂扬向上的。诗句中处处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读到“愁何在”时,语调上扬,读出诗人内心的狂喜;“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可以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最后两句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迅疾,表达出诗人的迫切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诗意
品读鉴赏
首联写诗人听到蓟北被收复时的心情。“忽”写出喜讯来得突然;“涕泪满衣裳”里,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
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诗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颔联写诗人和家人听到喜讯后的情绪变化。“漫卷”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激动心情,而“喜欲狂”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便放声高歌、开怀畅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诗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颈联描写了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青春作伴好还乡”表明诗人已经做好了趁着大好春光回乡的打算。
赏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可以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诗意
尾联写诗人想象自己返乡路上的情景。诗人一想到“还乡”,眼前立即浮现出归途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点;“即从”“便下”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诗人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
赏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你觉得诗人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讨论
诗人兴奋的原因是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结束了持续多年的战乱,自己终于可以返回家乡。
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剑外是诗人多年漂泊、饱尝苦难的地方,而蓟北的收复,意味着战乱将息,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即将结束。而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方相距甚远,“即从”“穿”“便下”“向”四个词使人眼前不由自主地出现了诗人乘船疾驰的画面,感受到他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
2.诗中出现了哪些地名?这些地名是如何串联起诗人的情感的?
3.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喜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板书设计
狂喜原因:剑外忽传收蓟北
统一安定
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狂态: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狂想:青春还乡 穿巫向洛
主旨提炼
本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以及想要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教材习题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 )( )暗( ),
( )遥望( )。
黄沙百战( ),
不破楼兰( )。
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穿金甲
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 ),
五千仞岳( )。
遗民( ),
南望( )。
东入海
上摩天
泪尽胡尘里
王师又一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是“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回家乡”。诗人通过写将士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表达了对将士们誓死卫国、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的豪情壮志的赞美之情。
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意思是“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他们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诗人原本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遗民的视角写他们南望,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意思是“在白天便放声高歌、开怀畅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诗人通过设想自己回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官军收复失地,国家安定统一以及自己即将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激动、喜悦之情。
课外拓展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篱门  磨天 剑外 雪山  
B.遗民 纵酒 五千刃 黄沙
C.岳阳 涕泪 摩天 巫峡
C
课堂练习
二、“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出了杜甫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杜甫无比欢喜,希望早日回到家乡的急迫心情。
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
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境。
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现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盼望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