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作业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作业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初中语文 年级及册次:九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二单元5-8课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 该单元是小说单元,围绕人文专题“人生百态”选取了《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小说。本单元是九上四单元的延续,在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主题的看法,以及如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由此,确定本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主题为“丰富小说天地,综观人生百态”,以建设“书香校园”为情境,驱动学生开展故事大赛,制作人物卡片,举行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归纳主题,并针对话题提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鉴赏和表达能力。 基础练习:重点字词句的积累,它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的直接应用,因此是比较基础简单的一个层次。 提升练习: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灵活性、融和性于一体的高智力综合性题,学习使用小说优美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谋篇布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加工。 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做,提升综合素养。在原有的知识上加以延伸或拓展,调动学生思维活动,考察学生提出逻辑问题、表达流畅的观点与评论以及独立思考的探究能力,使其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孔乙己》1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知人论世 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 、 、 。著有散文集《 》,小说集《 》、《 》,散文诗集《 》,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 》。 参考答案: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狂人日记》 2.读准字音 颓唐( ) 附和( ) 分辨( ) 羼水( ) 拭蘸( ) 惋惜( )阔绰( ) 荤菜( ) 纸砚( )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参考答案:tuí tánɡ fù hé fēn biàn chàn shuǐ shì zhàn wǎn xī kuò chuò hūn cài zhǐ yàn bú xiè zhì biàn xián hēnɡ jiǔ diàn 3.积累词语 分辨 格局 大抵 附和 阔绰 绽出 间或 颓唐 营生 不屑置辩 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 污人清白 君子固穷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辨字识词,熟悉作品内容。 学生 5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给句子排序。 (1)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2)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5)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正确的顺序是( ) 参考答案:(4)(3)(5)(2)(1)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参考答案:(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初步熟悉文本,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学生 5分钟 0.7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透视酒店】《孔乙己》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故乡》中相似,都是中国的旧社会。但这次故事不是发生在“家里”,而是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请你阅读小说,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代表按由低到高的序号依次排列。 ①孔乙已②小伙计(我)③酒店掌柜④短衣帮⑤长衫客⑥众孩童 参考答案:(⑤ ③ ④⑥ ② ①) 2.【初读人物】初读小说之后,对于主人公孔乙己,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内容。 ①姓名来历: ②外貌形象: ③主要事件: ④初读印象: 参考答案:①姓名来历:“孔乙己”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取出的一个绰号。可见孔乙己是个连姓名都不被人关注的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这个绰号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另外,“孔”姓容易让人想到“孔儒”,孔乙己读书落魄、好“喝”懒做、穷酸迁腐,成为人们的笑料。这个绰号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孔孟之道的反思和批判。②外貌特征: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留着长指甲: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③主要事件:与酒客争辩;教小伙计识字:分菌香豆给孩子吃;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④初读印象:好“喝”懒做、穷困潦倒、死要面子、迂腐善良。)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咸亨酒店人物系金字塔,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阶级区分。通过预习小说写出对孔乙己的初读印象,了解小说人物的基本情况。 学生 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笑见百态】小说中孔乙己是一个时时引人发笑的存在,请你参照示例,分析每一次人们面对孔乙己所发出的笑声,宁成下面填空。 只要孔乙己到来,店里便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人们笑孔乙己脸上被打而留下的伤疤,笑孔乙己________,笑孔乙己________,笑孔乙己________,笑他的_______,笑他的“罪有应得”。 孔乙己活得凄惨,人们笑得开怀:可见这些笑是冷酷的笑,是______的笑,是______的笑,这贯穿全文的笑与小说的悲剧性形成巨大反差,进一步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如:读书却考不上秀才;说话之乎者也;偷书被打断腿;麻木:自私;烘托小说悲剧效果,凸显孔乙己悲剧形象。 分析“笑”背后的含义,从而理解主旨。 学生 20分钟 0.6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故事大赛】这篇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述故事,试着换个视角简单讲述这个故事。同时比较你的视角与文中故事叙述视角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示例】以孔乙己的视角改写片段: “孔乙己”是别人给我取的绰号 ,但他们从来都不叫我的姓名,也可能他们压根儿就不想叫吧。 想当年,我生活还算过得去,我信奉古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谆谆之言,立志要考取功名,扬名立万。谁知道考了多年,年年名落孙山,后来竟然还废除了科举制,真是不甘啊!考不上功名,我和那些做田的、扒粪的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我是读过书的,那些做田的、扒粪的能和我一样吗?所以,这象征着读书人的长衫我是万万不能脱下去的,否则我就真和他们一样了。 看,读过书的人境遇就是不一样,这不,有人找我抄书去。哼,让他们见识见识我写的字有多好,没考取功名我也是一个读书人! 可是抄书只能换来一碗饭吃,有饭没酒,这饭也没有味道啊。嗯~这么多书籍纸张笔砚,拿去换酒喝不正好?拿一次两次还好,可次数多了,终于被主人家发现了。现在也没人找我抄书了,我也要吃饭喝酒啊,我是读圣贤书的人,总不能和那些穿短打衣着的平头百姓一样去干活吧!唉,想了法子到何家去窃书卖了换酒喝,谁知竟被何家下人发现,把我吊起来打。打得我浑身是伤,没有人理解我罢了,到酒店里喝酒,那些短衣帮还笑话我,读书人的事,窃书能算偷吗?他们不仅污我清白,说我偷东西,还笑话我没有考取秀才。一想到秀才,唉,一言难尽啊。 镇上的丁举人是个读书人,家里的藏书也一定多,我也是个读书人,想着到去他家里拿点书应该没问题,可没成想他居然把我的腿打断了,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狠毒了。 现在,我只能用双手代替脚走路了。天也越来越冷,我用手一点一点的走到酒店,身体忍不住的打冷颤。没想到多日不来,他们见到我现在的样子仍然没有一丝同情,仍然是嘲弄我。 喝完了酒,我用手慢慢地向家的方向走去。走着走着,渐渐地没了力气,意识也开始模糊,我就要在世人的嘲笑和冷漠中离开了吗? 我这一生就像那一粒灰尘,被人厌、惹人笑。现在,我要离开这个冷漠麻木的世界了,我想这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愿这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我灵魂的处所,在我永远的梦中变得明亮 ! 比较: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以孔乙己视角叙述,不可避免地会加入大量孔乙己的心理描写,这样更能激起读者对孔乙己的同情,使主人公形象更生动,却不利于客观而全面地呈现当时的社会面貌。 通过“叙述视角改写”,使学生转换思维,同时揣摩人物动作、心理、语言,改写课文内容、情节、结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 20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主题辩论赛】 读不同的故事,看人生百象,是本单元小说的一大特色。本篇课文主要塑造的人物是孔乙己,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而近段时间,“孔乙己文学”再次兴起,一位“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继“躺平”“内卷”之后,网络上又兴起“孔乙己文学”,对此,你怎么看?孔乙己究竟该不该脱下长衫呢? 孔乙己究竟该不该脱下长衫?正方:孔乙己应该脱下“长衫”反方:孔乙己不应该脱下“长衫”理由
开展辩论赛时,评委组根据评分表评选出最佳辩论组和2明最佳辩手。 主题辩论赛评分表评分要点正方反方逻辑清晰,言简意赅,论点明晰,分析透彻(30分)论据内容丰富,引用资料充分、恰当、准确(30分)分析的角度和层次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25分)语言表达很流畅且具有文采(15分)
在探讨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开展“孔乙己究竟该不该脱下长衫”辩论活动,加深对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反映社会问题得认知。 学生 30分钟 0.6
《变色龙》 1课时
使用 时段 作业 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一 1.课文生字词的预习与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契诃夫( ) 醋栗( ) 血淋淋( ) 下贱胚子( )( ) 拧紧( ) 魁梧( ) 模样( )恐吓(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líng)俐 恐吓(xià) 遵守 异想天开 B.魁(kuí)梧 径(jìng)自 显赫 无缘无故 C.坎(kǎn)肩 畜(chù)生 荒唐 无精打彩 D.筛(shāi) 选 惩(chěng)戒 惦记 下贱胚子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四下里一片______。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②木柴厂四周很快就______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③“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______着含笑的温情。 A.沉静 围 弥漫  B.沉静 聚 洋溢 C.安静 聚 弥漫 D.安静 围 洋溢 2. 结合注释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下练习。 本文作者是______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_______。他与法国作家__________和美国作家___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小说_《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略(2)B (3)B 2俄 契诃夫 莫泊桑 欧.享利 《海鸥》《套中人》) 紧扣本课目标和单元目标,把基础落到实处。 学生 5-8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1.《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请你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了解以下情况:当时的俄国处于什么政权的统治之下?社会情况如何?警察、宪兵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角色? 2.上网查阅有关动物“变色龙”的资料和图片,了解这种动物的习性,思考: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与变色龙有何关系呢? 参考答案:1.《变色龙》写于 1884 年,是契诃夫 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还制定了一些不合理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 干着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2.小说主人公就像变色龙在特性“变色”一样,作者塑了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制度的走狗奥楚蔑洛夫的典型形象。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梳理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并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和衔接。 学生 5-8分钟 0.7
课中 基础
性作
业 1.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和赫留金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请你梳理一共有几次? 2.善变的只有奥楚蔑洛夫吗?还有哪些人物和事物发生了变化,试着在文中找一找。 3.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和赫留金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你能否发现他不变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第一次判定(6—8段):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作出判定的根据—不知是“谁家的狗”。   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   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第三次判定(14—17段):狗是“下贱胚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作出判定的根据—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第四次判定是(18—20段):称是娇贵的动物,用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狗!”   第五次判定(21—23段):“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作出判定的根据—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第六次判定(24—27段):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 作出判定的根据—厨师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2.赫留金是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小市民形象,他是小说里那“一群人”的典型代表,当狗咬人了,那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他们把生活里的琐事当作唯一的意义,毫无同情心。从本质上看,这些性格特征又是小人物在那个社会环境下追求生存的手段,是和“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变”相同的。 3.奥楚蔑洛夫他始终都没发生变化的东西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思想和性格,维护统治者利益的行为。 引导学生深理解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 学生 5-10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1.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次变化,读一读,演一演。 2.围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主题,校文学社计划推出“聚光灯下的配角”文学展板活动。请你从本单元四篇小说中选取任意一个配角,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份配角档案卡。 能主观表达自己见解,通过表演更加贴近人物形象,深化对作品的认识。 学生 5-10分钟 0.6
课后 基础
性作
业 名贵的狗 契诃夫 杜博夫,一个老兵出身、年纪不轻的中尉和志愿入伍的克纳普斯正坐在一起喝酒。 “好一条公狗!”杜博夫指着他的狗米尔卡对克纳普斯说,“名贵的狗哪!您注意它的嘴脸!光凭这嘴脸就值大钱了!遇上喜欢狗的人,冲这张脸就肯甩出二百卢布!您不信?这么说您是外行……” “我懂,不过……”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那副姿势别提多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当初米尔卡还是一条小狗崽子,您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下的?一百卢布!好狗啊!米尔卡,你这机灵鬼!米尔卡,你这小坏包!过来,过来,上这儿来……哎呀呀,我的小宝贝,我的小乖乖……” 杜博夫把米尔卡招引过来,还在它的狗头上亲了一下。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我谁也不给……我的小美人……小淘气。你是爱我的,米尔卡,是不是?……行了,滚一边去,”中尉突然喝道,“脏爪子尽往军服上蹭!说真的,克纳普斯,买这小狗我花了一百卢布!可见它很值钱,只可惜我没有时间打猎!这狗简直闲死了,也荒废了它的才能……所以我想把它卖了。您买吧,克纳普斯!您会一辈子感谢我的!哦,要是您手头紧,我可以半价让给您……出五十就带走!您这是明抢呀!” “不行,亲爱的……我一个戈比也不出。一来我不需要狗,二来我也没有钱。” “这话您早说不就好了。米尔卡,从这儿滚出去!” “行了,不要就不要……见您的鬼去!既不想买,也不想要……哎,您去哪儿?再坐一会儿嘛!” 克纳普斯伸个懒腰,站起来,拿起帽子。“该走了,再见吧……”他打着哈欠说。 “那您等一下,我来送送您。”杜博夫和克纳普斯穿上大衣,来到街上,默默地走了一百来步。 “您看我把这狗送谁好呢?”中尉开口说,“您有没有什么熟人?那条狗您已经看到了,是条好狗,纯种狗,可是……对我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不知道,亲爱的。” 一直走到克纳普斯的住处,两位朋友再没有说一句话。克纳普斯握过中尉的手,打开自家的便门,这时候杜博夫咳了一声,有点迟疑地说: “您可知道本地的那些屠夫收不收狗呢?” “想必会收的……我也说不准。” “明天我就让瓦赫拉梅耶夫送了去……去它的!叫人剥了它的皮……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晚安!” “再见!”克纳普斯说。 便门关上了,中尉一人留在外面。 (节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博夫这一人物形象。 3.在写法上,本文和《变色龙》有哪些相同之处?请至少答出三点。 参考答案:1.一开始极力称赞它是一条名贵的狗,是条好狗,纯种狗;后来骂它是条杂种 狗,是该死的狗。2.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对方,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可见其言不由衷、虚伪、厚颜无耻;后来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可见其狠毒,缺乏爱心。3. ①故事都是由“狗”引起的;②都通过言行及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性格;③都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时期国家机器的腐朽的主题;④都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⑤都属成功运用讽刺艺术的杰作。 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本课所学的讽刺艺术不仅仅只停留在本课,知识的迁移很关键,所以课后阅读契诃夫其他短篇小说,通过比较阅读来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学生 5-10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文章结尾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他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左右。 从读到写,运用恰当的联想与想象,再次重塑人物形象。 学生 10-15分钟 0.6
《溜索》1课时
使用 时段 作业 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1.知人论世 阿城,作家,编剧。原名 ,1949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 》。1985年,担任电影《 》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86年,凭借电影《 》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1年,担任剧情电影《棋王》的编剧。2010年,出版散文《好说歹说》。2016年,出版作品集《 》。 参考答案:钟阿城,棋王,大明星,芙蓉镇,阿城文集 2.读准字音 磕( ) 滇西( ) 腮( )蓦地( ) 锱铢( ) 咧嘴( )战战兢兢( ) 黏汗( )盘桓( )千钧之力( ) 参考答案:kē diān xī sāi mò dì zī zhū liē zuǐ zhàn zhàn jīnɡ jīnɡ nián hàn pán huán qiān jūn zhī lì 3.积累词语 涓涓 蓦地 盘桓 锱铢 驮子 迟疑 战战兢兢 拳打脚踢 千钧之力 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并识字辨词。 学生 10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熟读课文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 正确的顺序是( ) 参考答案:(2)、(1)、(4)、(3) 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 参考答案:(1)动作、神态描写;(2)动作、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及描写人物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 学生 15分钟 0.7
课中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一 1.初识“溜索”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小说中的故事很简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 高潮:(2) 结局:(3) 《溜索》:小说讲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一起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一次经历。 参考答案:(1)驮队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我”在首领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作业二 分析人物 小说着力写了首领、众马帮汉子,请按照示例在文中找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并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 1.语言描写: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动作描写: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2.神态描写: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3.性格特征:(首领)冷峻刚毅、技术娴熟、矫健敏捷 参考答案: 语言描写: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神态描写: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性格特征:(马帮汉子)粗野不羁、矫健勇敢、灵活敏捷 学习映衬 小说用大量笔墨写了牛、马、鹰等物象,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注意:映衬是指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的一种修辞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之分。 牛、马等(反衬)鹰(3)马帮汉子溜索前(1)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溜索中(2)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精瘦短小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溜索后牛马们还卧在地下,皮肉乱抖,半个钟头立不起来。(4)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表达效果:(5)
参考答案:(1)牛们死也不肯再走;(2)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3)正衬;(4)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着;(5)牛马的畏惧怯懦与马帮汉子的从容矫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马帮汉子们勇敢刚毅的硬汉形象。 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图表梳理引导学生体会映衬手法的艺术效果。 学生 20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诊断映衬 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险恶,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B.怒江的隐隐闷雷,马帮汉子的举止,山鹰的飞翔,衬托出环境的奇险。 C.文章通过写怒江峡谷的地势险恶来烘托出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 D.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正面衬托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参考答案:D.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不少正面衬托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而是反面衬托。 “溜索”环境 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请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在文中找出描写怒江大峡谷的语句,并说说这些环境描写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 听觉角度:(例: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 视觉角度:(例: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表达效果: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 参考答案:听觉角度: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视觉角度: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溪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表达效果: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特别是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他们常年穿行在这样的险境,却潇洒自如,举重若轻,表现了西南边陲边民的无畏和勇敢。 片段写作 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渲染作品气氛,好的环境描写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也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情感。请为晨光中的环卫工人书写一段环境描写,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清晨的一缕阳光正照耀在城市上空,初醒的太阳的桔黄色的眼睫已落在髙矗的楼房的顶端,路旁的法国梧桐树悄悄地伸开了毛茸茸的缕掌,轻抚着那些桔红色的身影。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是创建美好未来的使者,他们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发出一束束光和热,无私地照耀着别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艺术效果;最后,学以致用,训练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写作运用。 学生 20分钟 0.6
课后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一 1.基础过关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huán 。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 细流。 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qǐnɡ kè 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雷总是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2.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汉子们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 。……那索似有 ,扯着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我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A.千钧之力 B.战战兢兢 C.拳打脚踢 参考答案:1.(1)桓;(2)juān juān ;(3)顷刻;(4)lǎn lǎn 2.CAB 作业二 知人论世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溜索和马帮都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作者阿城为什么还要为我们讲述这个遥远的故事呢?请结合文章和下面的补充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一:阿城,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经历“文革”。1968年,下放山西插队。1979年回北京。199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溜索》是其中一篇。 材料二:我知道什么是底线,无非是,如果现在天下又乱了,我又回去种地去,不就是这样吗?有什么可怕的。而我是有受得了的苦,有享得了的福。(阿城) 材料三:在那个时代,马帮汉子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卓绝的抗争,翻越千山万水,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往来供需各地。他们抛妻别子,风餐露宿,逾年不归,一步一步踏出了一条条山道,终于汇成了各地间相互沟通的动脉。 1999年,云南最后一支马帮解散,一个马帮的时代就此结束。(《云南信息报》) 参考答案:作者的写作意图:(1)纪念一个时代。(2)记录一种生活。(3)传递一份精神。阿城自己乐观豁达,他也希望用自己的笔将马帮的传奇记录下来,让人们不要忘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不要忘了那群英雄式的人物,更不要忘了那份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勇于斗争的精神。 作业三 品味语言 阿城的小说语言风格非常鲜明,在炼词、用句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参与下面的品味语言活动。 1.请用圆圈圈出下面语段中的动词。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脚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子,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分析上面的语段中动词使用的特点。 请再在文中找出一例这样特点的语句。 参考答案:1.站、迈、走、扯、跃、小、牵、划;2.用词精妙传神,通过这些动词写出了精瘦汉子的身手敏捷、技术娴熟;尤其是“小”字的活用,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滑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3.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通过注音、写汉字、选填成语等方式训练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通过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洗练新颖的语言艺术。 学生 1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认识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指兼具“笔记”和“小说”两种特征的一种特殊文体。阿城的《溜索》是一篇笔记小说,请结合小说内容从篇幅、题材、情节特点、刻画人物手法等角度谈谈你对笔记小说的认识。 参考答案:篇幅短小,数千字,是很纯粹的短篇小说;题材多选凡人俗事;情节简单,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具有散文化的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简略地描写人物。阿城的小说具有题材世俗化、情节散文化、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等特点,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 对比阅读 《溜索》中的“我”和《孔乙己》中的“我”,在叙述视角方面有什么异同?《溜索》对叙述人称的处理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同:均运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异:《溜索》的故事叙述者是跟随着马帮一起溜索渡江的“我”,在文中是隐匿的;《孔乙己》的叙述人称“我”是显现的。 《溜索》对我的隐藏,让“我”隐退到其他人物的背后,从而凸显马帮汉子的形象;同时让读者与“我”的感受想通,仿佛是读者自己在领略怒江大峡谷的奇险,经历惊险刺激的溜索过程。 课外阅读 莫言说:“阿城是个想得明白也活得明白的人。”课外阅读阿城的《棋王》,进一步感受阿城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洗练新奇的语言艺术,感受阿城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考查学生对笔记小说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学生 30分钟 0.6
《蒲柳人家》1课时
使用 时段 作业 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一 1.知人论世 《蒲柳人家》:刘绍棠,作家,是 “ ”代表作家之一,自称作品是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 ,长篇小说 。 参考答案:荷花淀派 “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青枝绿叶》/《峨眉》 《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 《京门脸子》 2.言语积累 孙犁曾这样评价刘绍棠,“刘绍棠幼年,人称卓异,读书甚多,加上童年的写作基本功,他的语言功很深,词汇非常的丰富,下笔恣肆汪洋。”请从小说《蒲柳人家》中汲取语言精华,完成语言学习卡片。 《蒲柳人家》语言学习卡片生词积累(不少于15个)俗语积累(不少于5条)雅词积累(不少于15个)成语积累(不少于10个)对我学习语言的启发(不少于3条)
参考答案: 生词: 擀(gǎn) 断壁残垣(yuán) 荣膺(yīng) 隐匿(nì) 呱呱坠地(gū) 掂量(diān) ...... 俗语:命根子、心尖子、肺叶子,头发长见识短..... 雅词:腌臜 执拗 ...... 成语: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芒刺在背:像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 如坐针毡:就像坐在了插了针的毡子上。形容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3.文体知识 《蒲柳人家》的体裁是小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说“三要素”具体指哪些吗? 参考答案:人物、情节、环境 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积累生词、俗语、雅词,从字里行间感受语言魅力。 学生 8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1.阅读课文,小说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2.在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给其画一幅简笔画,并完成表格。 人物肖像画: 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形象:
参考答案: 【示例一】何满子 外貌-光葫芦头,留着个木梳背儿,光屁股,鼻梁子裂了皮; 动作-隐匿,深藏,潜伏,暗暗发笑; 神态-两眼直呆呆; 心理-一听见......就想......听见...想跑出去看一看; 形象:机灵顽皮、天真可爱、纯真稚气。 【示例二】一丈青大娘 外貌-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动作-挽了挽袖口,冲下,阻挡,手戳,抡圆了扇过去,跑遍,乞讨,缝了,还打造了; 神态-火了起来,勃然大怒; 语言-站住,小祖宗。 形象:勤劳能干、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溺爱孙子。 【示例三】何大学问 外貌-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幅关公相貌; 动作-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腰里常常揣着,掏出来,嘟念,穿起了长衫; 语言-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卦啦! 神态-阴沉着脸。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形象:侠肝义胆、慷慨豁达、好面子。 引导学生从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分析人物;制作人物画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优势。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人物形象额有了初步较为细致的阅读思考。 学生 10分钟 0.7
课中 基础
性作
业 作业一:默读课文,走进故事 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确定小说线索,用思维导图画出本文的情节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栓贼扣儿。(文中出现三次——线索) 作业二:细读课文,评析人物 活动一:根据课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推测下列事物的主角,把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心疼被豆叶黄虐待折磨得吃不饱饭的望日莲,经常去河边地里打鸟偷瓜给她吃。( ) ②担心杜四、豆叶黄夫妇对望日莲图谋不轨,提出让望日莲每天晚上回她家睡觉。( ) ③为拯救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成全她与周檎的爱情,用三十块大洋和二亩地替她赎身,拨二亩地给她作为陪嫁。( ) ④冒着硝烟,忍着弹片划破鬓角的疼痛,从炮火中救出被炸得昏迷不醒的望日莲。( ) ⑤粉碎了麻雷子等人企图将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妾的阴谋,参与抗日锄奸活动。( ) ⑥陪望日莲打柴,跳到河里捞虾米、拘螃蟹,钻进苇塘里搜寻水鸡儿、驱赶蜻蜓。( ) 何满子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参考答案:何满子①⑥;一丈青大娘②④;何大学问③⑤ 活动二:小说中的何大学问本来是个粗人,得了外号后,却当真做起了“学问人”。小说中,这样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的方式使得小说更有可看性。人物内心的冲突有三种形态,请结合关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何大学问做起了“学问人”,属于第几种冲突(填序号) 参考答案:① 2.请从文章中寻找其它两种冲突的表现,写在横线上 。 参考答案:日伪政权施行反动统治,借机掠夺百姓财物;何大学问赶的马被没收,自己也差点丧命,属于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一丈青大娘嫌纤夫衣着不得体,要求他们穿上裤子;纤夫嫌一丈青大娘多管闲事,出口伤人,都属于人物与人物间的冲突。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情节概括的能力,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情节为课堂上文章的理解做铺垫。 以课前作业为基础,带领学生通过小说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来进行合理的推测。 引导学生通过三类型的冲突深入理解小说文本。 学生 15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活动一:金圣叹云:“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请结合助读系统“阅读提示”中第二段的内容及表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小说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摘录赏析大量使用口语大量使用俗语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
参考答案: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 上下火” 写一丈青大娘面对孙子的顽皮,想打他却又心疼的无奈,“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梆”指“敲打”,是京东北运河一带原汁原味的口语,“梆” 字一出,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活动二:刘绍棠和孙犁同属于荷花淀派,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荷花淀派小说的特点,请以《蒲柳人家》和《荷花淀》为例,从题材、语言、人物形象、主题中任选一个角度,探究荷花淀小说的特点。 参考答案: 题材:荷花淀派小说在题材上多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北农村生活事件,展现时代风云和历史足音。如《蒲柳人家》中以周檎与望日莲的爱情故事引出抗日的时代背景,《荷花淀》中以水生嫂等几个女人结伴探望丈夫来展示冀中地区军民的抗日活动,两者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此外,荷花淀派小说还注重描写乡土生活中颇具诗情画意的风景、风俗、风情。如《蒲柳人家》描绘了星罗棋布的水洼、蒲草铺顶的土屋、爬满豆角滕的篱笆院落等风景,还细致地描写了七月七拜 月乞巧隔河夜唱情歌、发辫传情等独特的地方风俗。 把握自读课文要求,使学生充分运用资源助力,在利用助读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风格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可学以致用。 小组 合作 15分钟 0.6
课后 基础
性作
业 阅读小说的其他部分,看看此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人物的命运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拓展阅读全文后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时代背景建立更全面的认识,对文章主题理解更深刻。 学生 30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模仿写作:用外号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比如在《水浒传》中就大量运用。请你学习本文写法,描绘你的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身边人,从外貌到语言、动作等,具体描述一两个生动有趣的细节,要能写出他们的特点,力求传神,有文采。(150字左右) 提示:你的老师、同学、亲人....... 写作迁移的训练深化学生对人物塑造手法的理解,掌握运用的技巧与规律。 学生 10分钟 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