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科
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2分)学校每周一的室外晨会上,常用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
A.加大声音的速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增大声音的响度
2.(2分)如图所示,灯泡 L1比 L2亮,电压表 V2示数为 6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示数为 6V B.V1示数大于 6V
C.V 示数小于 6V D.V 示数大于 6V
3.(2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流表 A1与 A 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 A2的示
数为( )
A.0.5A B.0.1A C.1.1A D.1.7A
4.(2 分)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
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5.(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黑板反光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6.(2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导致近视,不当用耳会导致听力受损,
第 1页(共 39页)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
B.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C.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
D.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7.(2分)鼓膜的振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内耳( )
A.外耳道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咽骨管
8.(2分)金属导体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 )
A.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有大量的原子核
C.有大量带正电的质子 D.有大量的空隙
9.(2分)以下对欧姆定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欧姆定律揭示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B.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也越大
C.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随之改变
D.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R= 可知:导体的的电阻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10.(2 分)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
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11.(2分)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
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cm
第 2页(共 39页)
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12.(2 分)央视网在“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爱好
者发现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针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获得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失去电子
C.蜜蜂与空气摩擦空气不会带电
D.蜜蜂与空气摩擦创造了电荷
13.(2 分)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 300 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
动 440 次,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他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
来辨别的(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14.(2分)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
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 )
A.522 B.552 C.225 D.252
15.(2 分)组云街上投放了许多小黄车,为促进文明骑行,某同学对小黄车的启动做了如
下设想:只有戴上头盔并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开关(S1)才会闭合,再扫码闭合感应
开关(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设想的是( )
A.
第 3页(共 39页)
B.
C.
D.
16.(2 分)小明刚从商店买回来一支手电筒和两节干电池,被小弟弟玩了一段时间后,小
明拿来做实验就打不亮了,当他打开手电筒检查后,才知道不亮的原因,经调整(未更
换部件)手电筒又亮了。造成手电筒不亮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小电珠接触不良 B.小电珠灯丝断了
C.干电池接触不良 D.电池有一节装反
17.(2 分)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
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8.(2 分)有一段长为 18m 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
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5200m/s、
1500m/s和 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19.(2分)如图 a 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 A、B、C、D 四点。其中 O 为圆
心,AB、CD 为圆环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现把 A、B 两点接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
第 4页(共 39页)
如图 b 所示的电路 MN 两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为 I0,当换接 A、C 两点,则此时电流
表的示数应为( )
A. B. C.I0 D.
20.(2 分)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
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 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
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
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 B.L C.f+L D.f﹣L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21.(2分)人的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和 。
22.(4 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电压
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4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 °,玻璃在界面的 侧。
第 5页(共 39页)
24.(4 分)为了探究银与铁的导电能力强弱,小西从市场上购买了两个长度、横截面积均
相同的银和铁的金属丝甲、乙,并将它们按照图示的方法连接在某电路中,当电路中有
电流通过时,观察电压表示数,发现电压表 V1的示数比较小,则:
(1)流过甲的电流 I 甲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流过乙的电流 I 乙。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银的导电能力 (选填“较强”、“较弱”)。
25.(2分)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
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
调整照相机,使镜头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26.(6 分)感觉形成的部位:在眼球的 形成的是物像,而不是视觉;在耳朵的
是把外界的震动变为神经兴奋,而不是听觉.所有的感觉都是在 相应的神经
中枢形成的.
27.(6 分)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
据绘出了 I﹣ 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 Ω时,通
过它的电流为 0.2A;当电流分别为 0.25A 和 0.5A 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
为 ;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V。
第 6页(共 39页)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28.(6 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
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
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
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 10 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
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


玻璃球被弹开的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距离(cm)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6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
第 7页(共 39页)
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
面 E、F 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 ON 为屏 F 可绕其转动的轴线,
且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屏 E 沿 AO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
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 F沿 BO射到 O 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
将沿 OA 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选填“可逆”或“不
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 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 F 向后转动,则在屏 F
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 3 ) 为 了 得 到 反 射 角 与 入 射 角 大 小 关 系 的 普 遍 规 律 , 正 确 的 做 法
是 。
30.(10分)在测量定值电阻 Rx 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
流表示数变小)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选填“A”
或“B”)端。
(3)实验时,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可
得 RX= Ω。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不能使用,小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作为定值电阻
第 8页(共 39页)
R0(R0值已知),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 Rx阻值。测量时,只闭合 S1,电流表示
数为 Il,只闭合 S2,电流表示数为 I2,则电阻 Rx两端的电压为 ,电阻 Rx
= 。(两空用 Il、I2和 R0表示)
四、综合解答题(第 31、32 题各 4 分,第 33、34 题各 10 分,共 28 分)
31.(4 分)如图所示 S 为发光点,MN 为平面镜,请画出由 S 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
过 A 点的光线。
32.(4 分)如图,A 为河底的鹅卵石,A′为河边观察者在 B 处看到的虚像,画出入射光
线和折射光线。
33.(10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6V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大阻值是 20Ω,当 S 断
开,把滑片 P 滑至 b 端时,电流表读数是 0.2A;当 S 闭合,把滑片 P 滑至α端时,电流
表读数是 1A,求 R1和 R2的阻值。
34.(10 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 U 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I,电压表 V1的示数为 U1,电压表 V2的示数为 U2.移动滑动变阻器得到在不
同电流下的 U1﹣I 图线和 U2﹣I 图线,如图乙所示。
第 9页(共 39页)
(1)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电压表 V1 的示数 U1 ,电压表 V2 的示数
U2 ;(选填“减小”或“增大”)
(2)在 U﹣I 坐标系中,两条图线在 Q 点相交,此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
Ω;
(3)请根据图像求电源电压 U 和定值电阻 R0的阻值。
35.(10 分)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小强运用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
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 R0=5Ω,电源电压恒为 4.5V,R 是固定的、竖直放置的硬电阻棒,
总长为 30cm,总电阻为 15Ω,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 cd
和 MP右端 P 与电路接触良好。
(1)R0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
(2)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示数 。(选填:
变大/变小/不变)
(3)小强身高为 170cm,用该测量仪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 0.5A,此时电阻棒 R 接入
电路的电阻为多少Ω?
(4)若电压表量程为 0~3V,电流表量程为 0~0.6A,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
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该电子身高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是多少 cm?
第 10页(共 39页)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科
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2分)学校每周一的室外晨会上,常用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
A.加大声音的速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D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
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
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常用的扩音设备是用来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
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2分)如图所示,灯泡 L1比 L2亮,电压表 V2示数为 6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示数为 6V B.V1示数大于 6V
C.V 示数小于 6V D.V 示数大于 6V
【答案】A
【分析】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解答】解:根据电路可知,两灯泡并联,电压表 V 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 V1测量 L1
两端电压,电压表 V2测量 L2两端电压,而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因此电压表 V、电
第 11页(共 39页)
压表 V1、电压表 V2的示数相等,都等于 6V。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比较简单。
3.(2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流表 A1与 A 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 A2的示
数为( )
A.0.5A B.0.1A C.1.1A D.1.7A
【答案】C
【分析】(1)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顺次连接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并列连接判断电
路的连接方式;
(2)本题中电流表量程不明,但根据电流表连入电路情况知,A 电流表测量干路的电流
I,电流表 A1测量通过支路 L1的电流 I1.A 的示数应大于 A1的示数。
(3)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 A 用的是 0~3A 的量程,A1用的是 0~0.6A 的量程。
通过观察指针所指位置即可读数,然后利用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可求出电流表
A2示数。
【解答】解:由图可知:灯 L1与灯 L2并联,电流表 A 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1测 L1电
流。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而从两表指针偏转位置来看,A1
偏转的比 A 还大,说明这两表使用的量程不同。由此得出:A1一定使用的是 0~0.6A量
程,A 使用的是 0~3A量程。
0~0.6A量程的分度值是 0.02A,所以 A1的读数是 0.4A。
0~3A 量程的分度值是 0.1A,所以 A 的读数是 1.5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
得出灯 L2的电流:I2=I﹣I1=1.5A﹣0.4A=1.1A.即电流表 A2示数为 1.1A。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做这类题时,要先分析
电路图,然后利用电路的规律分析计算。此题难度不大,但计算过程比较繁琐,要仔细
认真才行。
第 12页(共 39页)
4.(2 分)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
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答案】D
【分析】明确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放大镜和汽车观后镜的结构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D、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综合分析可知:D 汽车观后镜和其它三个光学元件不是同一类型。
故选:D。
【点评】掌握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等光学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各光
学元件的成像特点。
5.(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黑板反光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答案】B
【分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
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竿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属于光的反射,
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
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不符合题
第 13页(共 39页)
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本选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
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6.(2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导致近视,不当用耳会导致听力受损,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
B.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C.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
D.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答案】B
【分析】结合生活常识和物理知识,在成长过程要学会保护听力和视力。
【解答】解:A.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可以放松眼睛,预防近视,故 A 合理;
B.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对眼睛不好,会导致视力下降,故 B 不合理;
C.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防止水进入内耳道,故 C 合理;
D.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可以保护听力,故 D 合理。
故选:B。
【点评】这是一道基础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常识的题,难度较低。
7.(2分)鼓膜的振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内耳( )
A.外耳道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咽骨管
【答案】B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解答】解:耳的结构图如下:
第 14页(共 39页)
观察示意图,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
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B。
【点评】听觉的形成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耳的结构示意图来记忆,效果很好。
8.(2分)金属导体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 )
A.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有大量的原子核
C.有大量带正电的质子 D.有大量的空隙
【答案】A
【分析】根据金属能导电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金属导体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的带负电的电子。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以下对欧姆定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欧姆定律揭示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B.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也越大
C.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随之改变
D.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R= 可知:导体的的电阻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分析】(1)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
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导
第 15页(共 39页)
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解答】解:A、欧姆定律揭示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故
A 错误;
B、由欧姆定律可知,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所以,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也越大,故 B 正确;
C、由 R= 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则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时,电压与
电流的比值(即导体的电阻值)不变,故 C 错误;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对公式 R= 的理解:利用该
公式可计算电阻,但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10.(2 分)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
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答案】A
【分析】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
【解答】解: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
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人
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
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
故选:A。
【点评】嗅觉是在嗅觉中枢形成的。
11.(2分)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
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6页(共 39页)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cm
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答案】D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
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物距(u) 成像特点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3)结合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通过透镜会聚而成像和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 f=10cm,故 A 错误;
B、根据乙图 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 B 错误;
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
完整的像,故 C 错误;
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正确。
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常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透镜
第 17页(共 39页)
成像的原因,近视眼镜。
12.(2 分)央视网在“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爱好
者发现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针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获得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失去电子
C.蜜蜂与空气摩擦空气不会带电
D.蜜蜂与空气摩擦创造了电荷
【答案】A
【分析】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间相互吸引;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
带正电。
【解答】解: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
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
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
正电,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还
有静电喷涂。
13.(2 分)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 300 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
动 440 次,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他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
来辨别的(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答案】A
【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是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首
先计算频率,然后判断音调。
【解答】解: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300 次;不载花蜜飞行时,
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 440 次。蜜蜂载花蜜飞行频率小于不载花蜜飞行频率,蜜蜂载花蜜
飞行音调低于不载花蜜飞行音调;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
回来,其是根据蜜蜂的音调来判断的。
第 18页(共 39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4.(2分)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
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 )
A.522 B.552 C.225 D.252
【答案】D
【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像中的数字与原来的数字是轴对称图形,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
性可得实际数字。
【解答】解: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若平面镜是相对牌子是竖直方向的,
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数字是 225,若平面镜是相对牌子是水平方向的,则
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数字是 522,通过两次成像可以成 552,则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数字有可
能是 552,总之,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252。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对称,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
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不可能改变。
15.(2 分)组云街上投放了许多小黄车,为促进文明骑行,某同学对小黄车的启动做了如
下设想:只有戴上头盔并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开关(S1)才会闭合,再扫码闭合感应
开关(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设想的是( )
A.
第 19页(共 39页)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电动车启动的条件分析两个开关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只有戴上头盔并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开关(S1)才会闭
合,再扫码闭合感应开关(S2),车才能正常启动,这说明两个开关相互影响,是串联在
一起的,一起控制电动机,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设计,能判定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6.(2 分)小明刚从商店买回来一支手电筒和两节干电池,被小弟弟玩了一段时间后,小
明拿来做实验就打不亮了,当他打开手电筒检查后,才知道不亮的原因,经调整(未更
换部件)手电筒又亮了。造成手电筒不亮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小电珠接触不良 B.小电珠灯丝断了
C.干电池接触不良 D.电池有一节装反
【答案】B
【分析】从小电珠、电源的连接情况考虑小灯泡不发光可能存在的原因。
【解答】解:由题知,他打开手电筒检查后,才知道不亮的原因,经调整(未更换部件)
手电筒又亮了,这说明电路中可能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即小电珠或者干电池接触不良;
若电池有一节反装了,重新正确组装后可以提供电能,能使小电珠发光;若小电珠灯丝
第 20页(共 39页)
断了,只有更换小电珠才能使手电筒亮;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故障分析,知道电路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7.(2 分)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
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分析四个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 B 符合
题意。
C、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C 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
行分析解答。
18.(2 分)有一段长为 18m 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
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5200m/s、
1500m/s和 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答案】A
【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
质中走 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 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
音。
第 21页(共 39页)
【解答】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 18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 = =0.003s;
t2= = =0.012s;
t3= = =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 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
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A。
【点评】如果是较长的管子,声音在三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间隔较长,可能会听到三次
声音。
19.(2分)如图 a 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 A、B、C、D 四点。其中 O 为圆
心,AB、CD 为圆环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现把 A、B 两点接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
如图 b 所示的电路 MN 两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为 I0,当换接 A、C 两点,则此时电流
表的示数应为( )
A. B. C.I0 D.
【答案】D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把 A、B 两点接入电源时,ACB 弧的电阻与 ADB 弧的电
阻并联,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换接 A、C 两点时,ADBC 弧的电阻与 AC 弧的电阻并联,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
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解:设圆环中每 圆周弧的电阻为 R,电源的电压为 U。
(1)把 A、B 两点接入电源时,ACB 弧的电阻与 ADB弧的电阻并联,则:
RACB=RADB=2R,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第 22页(共 39页)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 总= =R,
由 I= 可得,电源的电压 U=I0R;
(2)当换接 A、C 两点时,ADBC 弧的电阻与 AC弧的电阻并联,则:
RADBC=3R,RAC=R,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R 总′= = R,
则电流表的示数 I′= = = I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并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能把金属圆环不同的位置接
入电路时看成并联来处理。
20.(2 分)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
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 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
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
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 B.L C.f+L D.f﹣L
【答案】D
【分析】由题知,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能沿着原来的光束返回,而平面镜又竖直
放置,说明透过凸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所以,透过凹透镜后的光线必过凸透镜的焦点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画图帮助回答。
【解答】解:
当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因为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为发散光线,所
以不可能经过凸透镜焦点;
当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边时,则可能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
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
凹透镜的焦点,因而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 f′=
第 23页(共 39页)
f﹣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会画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
21.(2分)人的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和 咸 。
【答案】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除了视觉和听觉以外,其他的感觉器官。每种感觉都具有一定的
生物学意义。这些感觉使我们能够全面的、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
判断和反应。
【解答】解: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
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
故答案为:咸。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除了视觉和听觉外的其他感觉的作用。
22.(4 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电压
表的示数 变大 ,电流表的示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片 P 左侧
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
第 24页(共 39页)
断路可知滑片的移动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但可以改变滑片 P 左侧部分电阻丝电阻的
大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滑片 P 左侧部分电压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片 P
左侧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
所以,当滑片 P向右滑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滑片 P 左侧部分电阻丝的电阻变大,
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由 U=IR 可知,滑片 P 左侧部分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滑片
的移动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但可以改变滑片 P左侧部分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23.(4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折射光线是 OG ,反射角 30 °,玻璃在界面的 左 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
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
第 25页(共 39页)
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 CD为法线,AB 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则 OG 一定为折射光线,EO 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反射角∠COF=30°;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而入射角∠COE=30°,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
光线是由玻璃斜射入空气,则玻璃在界面的左侧。
故答案为:OG;30;左。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
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
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24.(4 分)为了探究银与铁的导电能力强弱,小西从市场上购买了两个长度、横截面积均
相同的银和铁的金属丝甲、乙,并将它们按照图示的方法连接在某电路中,当电路中有
电流通过时,观察电压表示数,发现电压表 V1的示数比较小,则:
(1)流过甲的电流 I 甲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流过乙的电流 I 乙。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银的导电能力 较强 (选填“较强”、“较弱”)。
【答案】(1)等于;(2)较强
【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同;
(2)根据电压表示数、U=IR 分析电阻的大小关系,从而判定导电能力的强弱。
【解答】解:(1)根据电路图可知,甲、乙串联接入电路中,电压表 V1测量甲两端的电
压,电压表 V2测量乙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流过甲的电流 I 甲等
于流过乙的电流 I 乙。
(2)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观察电压表示数,发现电压表 V1的示数比较小,电流相
同,根据 U=IR 可知,甲的电阻小,乙的电阻大,说明乙(铁)的导电能力较弱,甲(银)
的导电能力较强。
第 26页(共 39页)
故答案为:(1)等于;(2)较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导体的导电能力的强弱,
难度不大。
25.(2分)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
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
调整照相机,使镜头 后缩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于光的折射,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
因此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
高,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如果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
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池塘变远了,要使像变清晰,就要减小像距,所以就要后缩。
故答案为:后缩。
【点评】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此题
的难点在于。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这个美丽的图案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后。此
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因此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26.(6 分)感觉形成的部位:在眼球的 视网膜 形成的是物像,而不是视觉;在耳朵的
耳蜗 是把外界的震动变为神经兴奋,而不是听觉.所有的感觉都是在 大脑皮层 相
应的神经中枢形成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解答】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
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
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神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
在眼球的视网膜形成的是物像,而不是视觉.
听觉形成过程: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
第 27页(共 39页)
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
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所
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能调节人体某一生理功能的功
能区是神经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视网膜;耳蜗;大脑皮层.
【点评】眼球和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结构的功能是重要的考点,要用心学习和理解.
27.(6 分)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
据绘出了 I﹣ 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 10 Ω时,通过它
的电流为 0.2A;当电流分别为 0.25A 和 0.5A 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 2:
1 ;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2 V。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分析图像找出对应点的数值求出电阻;
(2)根据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求出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之比;
(3)利用 I﹣ 图像,结合欧姆定律求出电压。
【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 I﹣ 图像,可知当电流为 0.2A时,对应的 =
0.1,则电阻为 R=10Ω;
(2)因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故当电流分别为 I1=0.25A 和 I2
=0.5A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 R1:R2=I2:I1=0.5A:0.25A=2:1;
(3)根据 I=0.2A,R=10Ω,由 I= 可得导体两端电压为 U=IR=0.2A×10Ω=2V。
故答案为:10;2:1;2。
第 28页(共 39页)
【点评】该实验考查了学生对于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理解,充分利用图像是解题关
键。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28.(6 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
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
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
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
共做 10 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


玻璃球被弹开的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距离(cm)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
的振动强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
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
【解答】解:(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
第 29页(共 39页)
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
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
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故答案为:(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点评】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9.(6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
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
面 E、F 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 ON 为屏 F 可绕其转动的轴线,
且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屏 E 沿 AO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
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 F沿 BO射到 O 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
将沿 OA 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选填“可逆”或“不
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 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 F 向后转动,则在屏 F
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 改变入射角的大
小,进行多次实验 。
【答案】(1)可逆; (2)不能;(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分析】(1)(2)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知,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
角也变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第 30页(共 39页)
(3)为了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
【解答】解:(1)使一束光贴着屏 F 沿 BO 射到 O 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 OA 射
出,即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2)若以轴线 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 F 向后转动,这时在纸板的 ONF 半面
内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1)可逆; (2)不能;(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
变。
30.(10分)在测量定值电阻 Rx 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
流表示数变小)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B (选填“A”或
“B”)端。
(3)实验时,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可
得 RX= 8.3 Ω。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不能使用,小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作为定值电阻
R0(R0值已知),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 Rx阻值。测量时,只闭合 S1,电流表示
数为 Il,只闭合 S2,电流表示数为 I2,则电阻 Rx 两端的电压为 I2R0 ,电阻 Rx=
。(两空用 Il、I2和 R0表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把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
第 31页(共 39页)
小,滑动变阻器接 A 接线柱;
(2)为保护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最大
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判断滑片的位置;
(3)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由实物图知电流表选择的是小量程),利用欧姆定律求 Rx的阻
值;
(4)根据开关的闭合情况,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待测电阻的阻值。
【解答】解:(1)把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 A 接线柱,电
路图如图所示;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片在 B 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由甲图可知,电流表选择的是 0﹣0.6A 量程,分度值为 0.02A,示数为 0.3A,由欧
姆定律可知 Rx= = ≈8.3Ω;
(4)只闭合 S2,电流表示数为 I2,只有电阻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即待测电阻 Rx 两
端电压 U=I2R0,则待测电阻阻值 Rx= 。
故答案为:
(1)如图所示;
(2)断开;B;
(3)8.3;
(4)I2R0; 。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图、连接电路图的注意事项、欧姆定律的应用,连接电路
图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应熟练掌握欧姆定律。
四、综合解答题(第 31、32 题各 4 分,第 33、34 题各 10 分,共 28 分)
第 32页(共 39页)
31.(4 分)如图所示 S 为发光点,MN 为平面镜,请画出由 S 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
过 A 点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 S 的像点 S′,
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和 A 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
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解:作出发光点 S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 S′,连接 S′、A 点交平面
镜于点 O,沿 OA 画出反射光线,连接 SO 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光的反射定律相结合
来作图,比较直观、简捷、准确。
32.(4 分)如图,A 为河底的鹅卵石,A′为河边观察者在 B 处看到的虚像,画出入射光
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先根据 A′与 B 点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然后根据折射点与鹅卵石 A 的位置确
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第 33页(共 39页)
【解答】解:连接 A′B,与水面的交点为折射点,折射点与 B 点间的连线为折射光线;
然后连接 A 与折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会熟练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现象,还要明确折
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3.(10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6V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大阻值是 20Ω,当 S 断
开,把滑片 P 滑至 b 端时,电流表读数是 0.2A;当 S 闭合,把滑片 P 滑至α端时,电流
表读数是 1A,求 R1和 R2的阻值。
【答案】R1和 R2的阻值分别是 10Ω、15Ω。
【分析】(1)当 S 断开,R1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当 P 移至 b 端
时,R=20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
时电阻 R1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 R1的阻值;
(2)当 S闭合,把滑片 P 滑至 a端时,R2与 R1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欧姆
定律可知通过电阻 R1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 R2的电流,根据欧姆
定律可知 R2的阻值。
【解答】解:(1)当 S断开,R1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当 P移至 b 端时,R=20Ω,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 滑=IR=0.2A×20Ω=4V,
此时电阻 R1两端电压:
U1=U﹣U 滑=6V﹣4V=2V,
第 34页(共 39页)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 R1= = =10Ω;
(2)当 S闭合,把滑片 P 滑至 a端时,R2与 R1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通过电阻 R1的电流:I1= = =0.6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 R2的电流 I2=I′﹣I1=1A﹣0.6A=0.4A,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R2的阻值 R2= = =15Ω。
答:R1和 R2的阻值分别是 10Ω、15Ω。
【点评】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熟
练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34.(10 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 U 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I,电压表 V1的示数为 U1,电压表 V2的示数为 U2.移动滑动变阻器得到在不
同电流下的 U1﹣I 图线和 U2﹣I 图线,如图乙所示。
(1)随着电路中电流的增大,电压表 V1的示数 U1 减小 ,电压表 V2的示数 U2 增
大 ;(选填“减小”或“增大”)
(2)在 U﹣I 坐标系中,两条图线在 Q 点相交,此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 0
Ω;
(3)请根据图像求电源电压 U 和定值电阻 R0的阻值。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 V1测变阻器和灯泡两端的
电压之和,电压表 V2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和灯泡、R0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 V1的示数变化;
(2)根据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判断出对应的图像,理解两图线相交的含义即具有相同的
第 35页(共 39页)
电流和电压;
(3)分析出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可能电路发生断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得出电源电压。
根据图像中两个对应的点列出关系式求出 R0的值。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 V1测变阻器和灯泡两
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 V2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由 U=IR 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 V2的示数 U2增大,
同理可知,R0两端的电压增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压表 V1的示数等于电源的电压减去 R0两端的电压,其示数减小;
(2)由图像知,Q 点处说明 U1和 U2相等,则此时滑动变阻器 两端的电压为零,电阻
为零;
(3)由图像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零时,说明电路发生了断路,由 U1的示数可得,
与电压表 V1并联的电路某处断路,此时 U1等于电源电压,
所以电源电压 U=4.5V;
由图像知,当 U1=2.5V 时,电路中的电流 I=2.0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0两端的电压:
U0=U﹣U1=4.5V﹣2.5V=2.0V,
由 I= 可得,R0的电阻:
R0= = =1Ω。
故答案为:(1)减小;增大;(2)0;(3)电源电压 4.5V;定值电阻 R0的阻值 1Ω。
【点评】本题通过图像和动态电路考查了学生对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及欧姆定律的
应用,关键能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判断出两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并能结合图像分
析出所需的数值,难度较大。
35.(10 分)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小强运用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
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 R0=5Ω,电源电压恒为 4.5V,R 是固定的、竖直放置的硬电阻棒,
第 36页(共 39页)
总长为 30cm,总电阻为 15Ω,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 cd
和 MP右端 P 与电路接触良好。
(1)R0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保护电路 。
(2)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 变大 ,电流表的示数 变小 。(选填:
变大/变小/不变)
(3)小强身高为 170cm,用该测量仪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 0.5A,此时电阻棒 R 接入
电路的电阻为多少Ω?
(4)若电压表量程为 0~3V,电流表量程为 0~0.6A,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
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该电子身高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是多少 cm?
【答案】(1)保护电路;
(2)变大;变小;
(3)电阻棒 R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4Ω;
(4)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 2.5Ω~10Ω;该电子身高
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是 182cm。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 R0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接入电路,电阻 R0起保护电
路的作用;
(2)分析身高增加时,滑片 P 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
由串联电路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A 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
此时电阻棒 R 接入电路的电阻;
(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3V 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 R0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
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相比确定测量的身高最大时电表的示数,
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然后结合身高为 170cm 时电阻棒接入电路
第 37页(共 39页)
中的电阻求出电阻棒离地面的高度,同理求出该电子身高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 与 R0串联,电压表测 R 两端电压 UR电流表测电路中的
电流,
(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 R0在电路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被测身高增加时,滑动变阻器电阻棒接入电路的长度增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
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
变小,
根据 U=IR 可知,定值电阻 R0两端的电压变小,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3)电流表示数为 0.5A 时,根据 I= 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R 总= = =9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此时电阻棒 R 接入电路的电阻:R=R 总﹣R0=9Ω
﹣5Ω=4Ω;
(4)电流表量程为 0~0.6A,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电路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I 大=0.6A,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R 总小= = =7.5Ω,
根据电阻的串联规律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R 滑小=R 总小﹣R0=7.5Ω﹣
5Ω=2.5Ω;
当电压表示数最大为 3V 时,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
大,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
此时 R0两端的电压:U0=U﹣UR=4.5V﹣3V=1.5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 小= = =0.3A,
此时身高测量仪测量的身高最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R 滑大= = =10Ω,
则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 2.5Ω~10Ω,
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4Ω时,电阻棒离地面的高度为:170cm﹣ ×4Ω=162cm,
第 38页(共 39页)
该测量仪器能测量的最大高度:162cm+ ×30cm=182cm。
答:(1)保护电路;
(2)变大;变小;
(3)电阻棒 R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4Ω;
(4)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 2.5Ω~10Ω;该电子身高
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是 182cm。
【点评】本题考查通过计算电阻的大小得出人的身高,关键是计算出电阻棒接入电路的
长度,要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哪部分的电流和电压,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
找到有用的数据。
第 39页(共 3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