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八年级(下)期中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第 1-10 小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5 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关于声和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眼睛在前,耳朵在后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看到天上的白云是由于白云反射了太阳光
2.(4分)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
A.铜、石墨、纯水 B.盐水、石墨、稀硫酸
C.大地、塑料、油 D.铝、陶瓷、硅
3.(4分)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4.(4分)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再将这五块玻璃 a、b、c、d、e 分
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5.(4 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城市管理部门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
监测设备以了解当地的噪声情况。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第 1页(共 41页)
6.(4 分)小明用焦距为 10 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
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7.(4 分)有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
起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
息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达到对目标的攻击,要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
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多选)8.(4分)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让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从正接线柱流出
9.(4 分)现有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两根,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
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准备探究的课题有:①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电阻
跟导体的长度的关系,③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利用上述器材,可以完成的探究课
题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10.(4 分)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
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第 2页(共 41页)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11.(4 分)星光中学有一个 150m×70m 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 S1
和 S2(如图),两个音箱播放相同的内容,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
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2.(4 分)小华有一发光棒,闭合开关,众小灯齐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小灯熄灭,
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灯灭的原因以及众小灯的电路连接方式,下列猜想中合理的是( )
A.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串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串联
B.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并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并联
C.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并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串联
D.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串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并联
13.(4 分)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压表 V1的量程为 0~3伏,电压表 V2的量程为 0~15 伏,
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0.6 安,定值电阻 R1阻值为 10Ω,滑动变阻器 R2的规格是“20Ω
0.5A”,电源电压为 6伏。开关 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
压表、滑动变阻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 3页(共 41页)
A.电流表 A 的变化范围为 0.2~0.5A
B.R2可变化范围为 2~20Ω
C.电压表 V1的变化范围为 2~3V
D.电压表 V2的变化范围为 0~4V
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14.(2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 。
15.(2 分)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49.20 的数
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
16.(4分)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 现象。从不同方向,我们都能
看到屏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 现象(填写光的反射类型)
17.(4 分)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鱼 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 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 ④
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 ⑤冰透镜取火 ⑥潭清疑水浅 ⑦池水映明月,在他们看到的景物
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
18.(6 分)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 OA、
OB、OC表示光线,则入射光线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空气在界面
边。
19.(8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30Ω,R3=10Ω.只闭合 S1,电流表 A1示数为
0.2A,电压表 示数为 4.0V,则定值电阻 R1为 Ω,电源电压为 V.闭
合 S1、S2、S3,电流表 A1、A2示数之比为 ,通电 1min 电阻 R2产生的热量
为 J。
第 4页(共 41页)
20.(4 分)如图电路中,R 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 S 后,当滑片 P 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
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0.5A 1.5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3V﹣6V.则 R 的电阻为
Ω;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范围为 Ω。
21.(4 分)在野外没有带火柴和打火机,可以用干电池和口香糖纸取火。取宽约 2cm的口
香糖锡箔纸条,在其中部剪窄约为 2﹣3mm,如图所示;让锡箔纸条一端放在干电池正
极,另一端放在干电池负极,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用力压住,使干电池短路,很快就会看
到锡箔纸条窄处燃烧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短路时锡箔纸条中电流很大,锡箔纸条
中部剪窄后与没剪时相比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
是 ,已知:电流产生的热量又与电阻成正比,所以短时间内锡
箔纸窄处会产生较多电热。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22.(4 分)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
音叉(如图)。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
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第 5页(共 41页)
23.(8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如果有 5mm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向物体倾斜,蜡烛在玻璃板上的像与图中位置相比将会向偏 (填
“上”或“下”);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
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
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4.(8分)在图中观察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际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
的 。
(2)如果该示意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为了使白纸板的像由模糊变得清晰,应该在凸
透镜右侧“戴”上由 透镜制成的眼镜。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5.(16 分)小科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的干电池,
标有 2.5V 相同规格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 R1“10Ω,1A”、R2“20Ω,2A”,开关、
导线若干。
第 6页(共 41页)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
器滑片 P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 P 置于 (选填“A”或“B”)端。正确连接电路后,
闭合开关 S,移动滑片 P,小科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压表有
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P,依次测得 6组数据,如表 1 所示。第 4 次实验时灯泡电
阻值为 Ω。由表 1中数据可知,小科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选填“R1”
或“R2”)。
表 1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 U(V) 0.5 1.0 1.5 2.0 2.5 2.8
电流 I(A) 0.16 0.2 0.22 0.25 0.28 0.29
(4)通过计算,小科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 。
(5)小科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分别把阻值为 5Ω、10Ω、
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当将阻值为 5Ω的定值电阻接入时,电流表示数如
图丙所示,然后,小科将 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滑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
(6)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
Ω。
四、解答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45 分)
26.(3 分)如图所示,S 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 S 发出的一条
第 7页(共 41页)
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 S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7.(3 分)如图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
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28.(3分)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光线 AB平行于主光轴,F为凸透镜的焦点,试在
图上粗略地画出光线 AB的传播方向。
29.(8 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
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2020年 5月 30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宇航员在月球上 (选
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
30.(8 分)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
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第 8页(共 41页)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 。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
31.(4 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 5200m/s,一
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 1.5s 后听到第一次声响。
(1)这段铁轨有多长?
(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32.(8 分)LED 灯发光的颜色与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小科用一个 150Ω的电阻
与 LED 灯串联,接在电压为 6V 的电源上,成功的让 LED 灯发出了蓝光,如图所示。
灯两端电压(V) 2 2.4 3
发光的颜色 红 绿 蓝
(1)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定值电阻 R1的电流是多少?
(3)小科通过电阻与 LED 灯串联,实现了 LED 灯发蓝光。现有 6V 的电源、开关、同
规格的 LED 灯若干、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让 LED 灯发出蓝光的方法。(画出电路图
即可)
(4)若 LED 灯使用过程中电阻值始终不变,如要使 LED 灯发红光,应再串联一个多大
阻值的电阻?
33.(8 分)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
连接而成的。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科把它接入到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小
第 9页(共 41页)
科先将触点 M 与圆环上的 A 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移至最右端后,
闭合开关 S,将触点 N 从 A 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在触点 N 滑动的过程中,触点
M、N 之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 RMN。设滑过弧 MN 的长为 x,电流表
示数 I 与 x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4.5V,铜丝的阻值不计,触点接
触良好。粗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1)由图乙可知,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 cm。
(2)在触点 P滑动过程中,RMN的最大值是多少?
(3)每 1cm电阻丝的阻值是 。(提示:图甲中 M、N 之间的电阻等效于 M、
N 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4)如图丙所示,把 M、N 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到最左端后,闭
合开关 S,求电流表的最大值。(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说明取最大值的理由)
第 10页(共 41页)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八年级(下)期中
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第 1-10 小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5 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关于声和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眼睛在前,耳朵在后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看到天上的白云是由于白云反射了太阳光
【答案】B
【分析】(1)声音有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指发声体的声音品质,
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声音能传递信息;
(3)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4)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解:A、“闻其声知其人”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不同,即音色不同,故 A 正确;
B、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 B
错误;
C、声音能传递信息,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出去的,故 C 正确;
D、看到天上的白云是因为白云反射太阳光进入人们眼睛,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色及光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题型。
2.(4分)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
A.铜、石墨、纯水 B.盐水、石墨、稀硫酸
C.大地、塑料、油 D.铝、陶瓷、硅
【答案】B
【分析】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石墨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橡胶、陶瓷、塑料、玻璃等。
第 11页(共 41页)
【解答】解:A、铜和石墨是导体,纯水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B、盐水和稀硫酸都是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石墨是导体。符合题意。
C、大地是导体,塑料和油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铝是金属,是导体。陶瓷是绝缘体。硅是半导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导体和绝缘体不能死记硬背,根据生活中用哪些材料来导电,用哪些材料来绝
缘,记忆效果好,并且记忆长久。
3.(4分)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答案】A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①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④鼓膜,引起鼓膜的振
动;振动通过⑤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
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②听神经传递到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 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第 12页(共 41页)
4.(4分)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再将这五块玻璃 a、b、c、d、e 分
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答案】B
【分析】(1)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
(2)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
【解答】解:由图知:玻璃 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不符合题意;
而玻璃 b 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掌握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
线有发散作用。
5.(4 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城市管理部门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
监测设备以了解当地的噪声情况。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答案】B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
治。
【解答】解: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 A 不合题意;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不能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 C 不合题意;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 D 不合题意;
第 13页(共 41页)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要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
6.(4 分)小明用焦距为 10 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
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
像机;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可根据以上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是不成像的,故甲数据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与题目相结合。
7.(4 分)有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金属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
起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串联的电磁片,每个电磁片就是一个小扬声器,声波信
息通过电磁片逐级放大,达到对目标的攻击,要阻挡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子弹的袭
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答案】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
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因此要阻挡“超声波子弹”的袭击只需要一层薄薄的真空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声是解题的关键。
(多选)8.(4分)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 14页(共 41页)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让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从正接线柱流出
【答案】CD
【分析】根据对电压表、电流表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A、使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之前,要观察指针是否在 0 刻线处,必要时进行调零。此选
项正确;
B、在使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为保护电表,首先选择大量程进行试
触。此选项正确;
C、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造成短路;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电压表可以测量
电源电压。此选项错误;
D、使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时,都应该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此选项错
误。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电流表、电压表使用规则的掌握,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
需要熟练掌握,正确应用。
9.(4 分)现有长度相等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线两根,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
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准备探究的课题有:①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电阻
跟导体的长度的关系,③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利用上述器材,可以完成的探究课
题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答案】C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在研究影响电阻
大小的因素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去处理。
【解答】解:①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有长度相同、材料相同,
横截面积不同的实验器材,而两根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均匀的镍铬合金线正好
符合实验要求;
第 15页(共 41页)
②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长度的关系时,要有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
实验器材,我们可以把其中一根合金丝截断,这样就会有长度不同,材料相同、横截面
积相同的实验器材,可以实验;
③由于题目中用的是同一种材料,所以不可以完成探究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实验;
综上所述,C 正确。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10.(4 分)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
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关系分析。在焦距一定时,像较
大时,像距大,物距小。
【解答】解:据图能看出,甲图的像较小,即此时的像距较小,故物距较大;所以在拍
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大;乙图的像大,故其像距大,物距小,故在拍摄
乙图时,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变小,但是照相机到底片的距离即像距变大,即相机适当靠
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故 A 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1.(4 分)星光中学有一个 150m×70m 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 S1
和 S2(如图),两个音箱播放相同的内容,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
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第 16页(共 41页)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答案】D
【分析】人和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同时,两个声源发出的同一内容的声音到达人耳时
间相同,听起来具有立体感;同一内容的声音如果不同时到达人耳,就会相互干扰,含
混不清。
【解答】解: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
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
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源距离和听到声音的关系,属于声学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2.(4 分)小华有一发光棒,闭合开关,众小灯齐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小灯熄灭,
如图所示,关于该小灯灭的原因以及众小灯的电路连接方式,下列猜想中合理的是( )
A.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串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串联
B.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并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并联
C.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并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串联
D.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串联:若该小灯处短路,众小灯并联
【答案】C
【分析】串联电路所有用电器共同组成一个通路,一个用电器断路,其它用电器都不能
工作;
并联电路每个用电器独立与电源组成通路,一个用电器断路,不影响其它用电器的工作;
用导线将用电器两端连接,会造成用电器短路,无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工作。
【解答】解:若该小灯处断路,众小灯仍然能够发光,说明此小灯对其它灯泡发光情况
第 17页(共 41页)
不影响,所以是并联;
若该小灯短路,如果与其它灯泡都是并联,其它灯泡也被短路不能发光;所以此小灯与
其它灯泡串联且此小灯短路,相当于在此位置串联了一段导线,所以其它小灯仍然发光,
故 C 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串并联电路的辨别,把握住工作过程中彼此是否影响,就能正确
作出判断。
13.(4 分)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压表 V1的量程为 0~3伏,电压表 V2的量程为 0~15 伏,
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0.6 安,定值电阻 R1阻值为 10Ω,滑动变阻器 R2的规格是“20Ω
0.5A”,电源电压为 6伏。开关 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
压表、滑动变阻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 A 的变化范围为 0.2~0.5A
B.R2可变化范围为 2~20Ω
C.电压表 V1的变化范围为 2~3V
D.电压表 V2的变化范围为 0~4V
【答案】C
【分析】由电路图知:电阻 R1与电阻 R2串联,电压表 V1测 R1的电压,V2测 R2的电压,
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1)根据电压表 V1的量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
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 V1的最小值;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求出 V2的变化范围;根据最大电流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
电路的最小电阻。
【解答】解:由电路图知:电阻 R1与电阻 R2串联,电压表 V1测 R1的电压,电压表 V2
测 R2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第 18页(共 41页)
AC、电源电压为 6 伏,电压表 V2的量程为 0~15 伏,故移动滑动变阻器时,滑动变阻
器两端的电压不会超过电压表 V2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电阻为 20Ω;
电压表 V1的量程为 0~3 伏,当电压表 V1示数为 3V 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则最大电
流为:I 大= = =0.3A;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最小电流为:I 小=
= =0.2A;
此时电压表 V1的示数为:U'1=I 小R1=0.2A×10Ω=2V;故电压表 V1的变化范围为 2~
3V,A 的变化范围为 0.2~0.3A,故 A 错误,C 正确;
B、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则最小电阻为:R2 小= =
=10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变化范围为 10~20Ω,故 B 错误;
D、电压表 V1的变化范围为 2~3V,电压表 V1和电压表 V2示数的和为电源电压,则电
压表 V2的变化范围为 4~3V,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正确的得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是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14.(2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 转移 。
【答案】转移
【分析】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
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多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少而带
正电,一种物质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就得到多少电子。
【解答】解: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
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
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
故答案为:转移。
【点评】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失去
第 19页(共 41页)
了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一定得到了多少电子,两种物质所带的电荷多少是相同的,电
性是相反的。
15.(2 分)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 49.20 的数
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分贝(dB)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
【解答】解: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
故答案为:分贝(d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强弱的表示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6.(4 分)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 镜面反射 现象。从不同方向,我们都
能看到屏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 漫反射 现象(填写光的反射类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
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
体。
【解答】解:(1)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
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看到屏幕上的图象,是因为光在屏幕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
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
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注意漫反射不是乱反射,尽管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但
它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7.(4 分)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鱼 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 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 ④
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 ⑤冰透镜取火 ⑥潭清疑水浅 ⑦池水映明月,在他们看到的景物
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③⑦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①⑤⑥ 。(填序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
第 20页(共 41页)
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
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
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映出水面
上的物体的像都属光的反射现象;
(2)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如水中的鱼,水底都
变高,这是折射现象;
冰透镜取火,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点,也属于光的折射。
(3)影子、小孔成像、日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成的
太阳的像。
所以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③⑦;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①⑤⑥;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的是②④。
故答案为:③⑦;①⑤⑥。
【点评】一般来说:影子(皮影戏、手影、人影、立竿见影、日晷)、日月食、小孔成像
(树下的光斑、针孔照相机)都属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池底变浅、看到鱼变高、筷子向上弯、光不沿直线传播(早晨的阳光、星光闪烁)都属
光的折射原理;
平面镜(穿衣镜、潜望镜、水面的倒影)、凸面镜(汽车后视镜)、凹面镜都属光的反射
原理。
18.(6 分)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 OA、
OB、OC 表示光线,则入射光线是 CO ,折射角的大小是 48° 空气在界面 左
边。
【答案】CO;48°;左。
第 21页(共 41页)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
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界面和法线以及折射光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定义结合图
示判断两角的大小,最后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确定空气在界面的哪一侧。
【解答】解:如下图所示:
图中∠1=∠2=30°,因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可知在 EF 的右侧发生了
光的反射,则 EF 为界面,MN为法线,EF 左侧的 OA 为折射光线;
因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 CO为入射光线,OB 为反射光线;
入射角∠1=30°,折射角∠3=90°﹣42°=48°;
比较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线从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即空气在界面的左
边。
故答案为:CO;48°;左。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确定界面、法线以及折射光线是
解题的关键。
19.(8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30Ω,R3=10Ω.只闭合 S1,电流表 A1示数为
0.2A,电压表 示数为 4.0V,则定值电阻 R1为 20 Ω,电源电压为 6 V.闭合
S1、S2、S3,电流表 A1、A2示数之比为 5:2 ,通电 1min 电阻 R2产生的热量为 72
J。
第 22页(共 41页)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只闭合 S1,电阻 R1、R3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
测量的是电阻 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 R1的阻值;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2)闭合 S1、S2、S3,电阻 R1、R2并联,电流表 A1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A2测
量 R2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分别求出电流
表 A1、A2示数,然后求出比值;根据 Q=I2Rt求出 RI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1)只闭合 S1,电阻 R1、R3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
压表测量的是电阻 R1两端的电压。
由欧姆定律可得 R1的阻值:
R1= = =2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R1+R3)=0.2A×(20Ω+10Ω)=6V;
(2)闭合 S1、S2、S3,电阻 R1、R2并联,电流表 A1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A2测
量 R2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则通过 R1的电流:I1= = =0.3A,
A2的示数(通过 R2的电流):I2= = =0.2A,
所以干路中电流表 A1的示数:I=I+I2=0.3A+0.2A=0.5A,
电流表 A1、A2示数之比为 = = ;
通电 1minR2产生的热量:Q2= R2t=(0.2A)2×30Ω×60s=72J。
故答案为:20;6;5:2;7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电
第 23页(共 41页)
路连接方式和电流表测量的对象的判断。
20.(4 分)如图电路中,R 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 S 后,当滑片 P 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
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0.5A 1.5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3V﹣6V.则 R 的电阻为 3
Ω;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范围为 2﹣12 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
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对应值;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列方程可以求出定值电阻阻值;
(2)已知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由欧姆定律可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范围。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
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越大,由欧姆定律,电路电流越
小,根据 U=IR,R 的电压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表示数越大;
故电流为 0.5A 时,电压表示数为 6V;
故电流为 1.5A 时,电压表示数为 3V;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 I= 得:
电源电压 U=UV+IR,即 U=3V+1.5A×R﹣﹣﹣﹣﹣①,
U=6V+0.5A×R﹣﹣﹣﹣﹣②;
由①②,R=3Ω,
(2)因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0.5A~1.5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3V~6V,
由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 滑= = =2Ω,R 滑′= =
=12Ω,
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2Ω~12Ω。
故答案为:3;2﹣12。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滑片的移动确
第 24页(共 41页)
定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对应关系以及利用好电源的电压不变这一条件。
21.(4 分)在野外没有带火柴和打火机,可以用干电池和口香糖纸取火。取宽约 2cm的口
香糖锡箔纸条,在其中部剪窄约为 2﹣3mm,如图所示;让锡箔纸条一端放在干电池正
极,另一端放在干电池负极,用食指和拇指分别用力压住,使干电池短路,很快就会看
到锡箔纸条窄处燃烧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短路时锡箔纸条中电流很大,锡箔纸条
中部剪窄后与没剪时相比电阻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 材
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已知:电流产生的热量又与电阻成正比,
所以短时间内锡箔纸窄处会产生较多电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
体越细,电阻越大。
【解答】解:
锡箔纸条中部剪窄后与没剪时相比,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根据
焦耳定律 Q=I2Rt 可知,短时间内锡箔纸窄处会产生较多电热,使锡的内能增大,温度
升高,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故答案为:变大;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电阻的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4 小题,每空 2 分,共 36 分)
22.(4 分)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
音叉(如图)。
(1)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乒乓球被弹起 ,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第 25页(共 41页)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解答】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槌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
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
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掌握如何利
用转换法研究物理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一些实验现象。
23.(8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
(2)如果有 5mm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向物体倾斜,蜡烛在玻璃板上的像与图中位置相比将会向偏 上 (填
“上”或“下”);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
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
法是 等效替代法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第 26页(共 41页)
(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4)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
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
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解答】解: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
一侧,并且能够成像,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
应选用薄玻璃板,用 2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玻璃板向物体(即蜡烛 A)倾斜,则蜡烛在玻璃板上的
像图中位置相比将会向偏上;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
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
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1)位置; (2)2;(3)上;(4)等效替代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
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4.(8分)在图中观察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际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晶状体 ,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的 视网
膜 。
(2)如果该示意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为了使白纸板的像由模糊变得清晰,应该在凸
透镜右侧“戴”上由 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晶状体;视网膜;(2)凹;(3)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
的距离应保持大约 30 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 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
第 27页(共 41页)
一会儿。
【分析】(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基础知识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3)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保护视力十分重要,因此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
习惯。
【解答】解:(1)根据眼睛的构造,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白纸
板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的。
因此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戴上由凹透镜制成
的眼镜;
(3)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十分重要。
为此,应当作到: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 30 厘米。
②连续读书、写字 1 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
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
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
健操,预防近视眼。
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2)凹;(3)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
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 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 1 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
望一会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的
掌握。此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
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是一道好题。
25.(16 分)小科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的干电池,
标有 2.5V 相同规格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 R1“10Ω,1A”、R2“20Ω,2A”,开关、
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
器滑片 P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
第 28页(共 41页)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 P 置于 A (选填“A”或“B”)端。正确连接电路后,
闭合开关 S,移动滑片 P,小科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压表有
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P,依次测得 6组数据,如表 1 所示。第 4 次实验时灯泡电
阻值为 8 Ω。由表 1 中数据可知,小科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R2 (选填“R1”
或“R2”)。
表 1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 U(V) 0.5 1.0 1.5 2.0 2.5 2.8
电流 I(A) 0.16 0.2 0.22 0.25 0.28 0.29
(4)通过计算,小科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5)小科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分别把阻值为 5Ω、10Ω、
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当将阻值为 5Ω的定值电阻接入时,电流表示数如
图丙所示,然后,小科将 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滑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1
V。
(6)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 40 Ω。
【答案】(1)如图所示;(2)A;小灯泡断路;(3)8;R2;(4)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5)1;(6)40。
【分析】(1)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即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变阻器
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2)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应将滑片 P 置于阻值最大处,若电流表示数为 0,灯不
第 29页(共 41页)
亮,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
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了。
(3)根据电流表选用的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由欧姆定律得出第 4 次实验时灯泡电阻。
由表一中第 1 组数据,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的规律得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确定
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4)根据图中数据,由公式 得出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大小,根据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
高变大分析;
(5)图丙中电流表接入的量程为 0~0.6A,读出其示数,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出定值电阻
两端电压;
(6)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定律,定值电
阻的阻值越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即电流变大电阻变小,故变
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 P 置于阻值最大处的 A 端;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S,
移动滑片 P,小科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路可能断路,电压
表有示数,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3)根据欧姆定律,第四次灯泡的电阻为: = ,由表一中第 1 组数据,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的规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
≈15.6Ω,大于 R1最大阻值,故选 R2。
第 30页(共 41页)
(4)根据表中数据,由公式 得出不同电压下灯泡的阻值,分析可知:小灯泡的电阻
是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原因是:通过灯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变大,根据 P=Ul,灯
的功率变大,灯丝的温度升高,灯的电阻变大。
(5)图丙中电流表接入的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故读数为 0.2A,则定值电
阻两端电压为:U=IR=0.2A×5Ω=1V。
(6)电阻两端电压始终保持 1V 不变,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电压
为 U 滑=3V﹣1V=2V,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 2 倍,当电阻值越大,滑动变
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越大,所以当接入 20Ω的电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滑=2R=2×20Ω=40Ω,
所以为了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 40Ω。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A;小灯泡断路;(3)8;R2;(4)小灯泡的电阻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5)1;(6)4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连接、电路故障、欧姆定律应用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综合性
强。
四、解答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45 分)
26.(3 分)如图所示,S 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 S 发出的一条
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 S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则镜面位置在 SS′的中垂线
上,作出镜面后,再找到入射点 O,连接 S′O 并延长到 B,则 OB 即为反射光线。
【解答】解:连接 SS′,做出 SS′的中垂线,即为镜面;延长 SA 交镜面于点 O,连接
OB就得到 SA 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第 31页(共 41页)
【点评】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平面镜的位置,会根据反射定律准确找出反射光
线。
27.(3 分)如图所示,要测量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及灯泡两端的电压,在空白处标出电流表
或电压表,并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电流表是串联使用,电压表是并联使用分析,且电流要从电表的正接线柱
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解析: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与灯泡并联的是电压表,串联的是电
流表。在干路上的一定是电流表。不论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它们的正接线柱都接在靠
近电源正极的一侧。答案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此类题主要看电表与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什么,若与用电器或电源串联则是电流表,若与用电器或电源并联则是电压表。
28.(3分)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光线 AB平行于主光轴,F为凸透镜的焦点,试在
图上粗略地画出光线 AB的传播方向。
第 32页(共 41页)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
折射光线。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分居在两种介
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F,由此可以确
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空气中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
在水中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关于凸透镜作图,记住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过
焦点;过光心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
主光轴。
29.(8 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
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2020年 5月 30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宇航员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
“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答案】响度;音调;不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 33页(共 41页)
【分析】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小;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
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
【解答】(1)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轻拨与重拨钢尺,改变的是振动的振幅,引起声音的响度不同;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改变的是振动的频率,引起声
音的音调不同;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不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基本特征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型。
30.(8 分)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
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倒立缩小实像 。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 照相机 。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 40.0 cm,并推算出焦距为 B (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仍然成像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于照相机。
(3)物距是指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解不等式即可;
(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仍然成像。
【解答】解:(1)根据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实像,再根据物距大于像距,可知,
光屏上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 34页(共 41页)
(2)倒立缩小实像的应用主要是照相机;
(3)由图可知,物距 u=50.0cm﹣10.0cm=40.0cm,因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 u>2f,像距范围 2f>v>f,

解得 20cm>f>15cm。
故选 B。
(4)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影响成像。只是撤去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了。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实像;(2)照相机;(3)40.0;B(4)仍然成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
间的关系以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
31.(4 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 5200m/s,一
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 1.5s 后听到第一次声响。
(1)这段铁轨有多长?
(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答案】(1)这段铁轨长 7800m;
(2)大约还需要 21.4s 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
是由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1)声音在铁轨中和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是相同的,根据公式 v= 可求出铁轨的长度。
(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和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以及铁路的长度,根据 v= 可求出声音在
铁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之差,即听到第一次声响后第二次声响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铁轨另一
端可以听到两次声响。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1)根据公式 v= 可得,
铁路的长度为:s=v 铁 t 铁=5200m/s×1.5s=7800m;
第 35页(共 41页)
(2)根据公式 v= 可得,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 空= = ≈22.9s,
声音在空气与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之差为:
Δt=t 空﹣t 铁=22.9s﹣1.5s=21.4s。
答:(1)这段铁轨长 7800m;
(2)大约还需要 21.4s 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路程、
速度和时间的单位应该统一。
32.(8 分)LED 灯发光的颜色与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小科用一个 150Ω的电阻
与 LED 灯串联,接在电压为 6V 的电源上,成功的让 LED 灯发出了蓝光,如图所示。
灯两端电压(V) 2 2.4 3
发光的颜色 红 绿 蓝
(1)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定值电阻 R1的电流是多少?
(3)小科通过电阻与 LED 灯串联,实现了 LED 灯发蓝光。现有 6V 的电源、开关、同
规格的 LED 灯若干、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让 LED 灯发出蓝光的方法。(画出电路图
即可)
(4)若 LED 灯使用过程中电阻值始终不变,如要使 LED 灯发红光,应再串联一个多大
阻值的电阻?
【答案】(1)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是 3V;
(2)通过定值电阻 R1的电流是 0.02A;
(3)电路图如下:
(4)若 LED 灯使用过程中电阻值始终不变,如要使 LED 灯发红光,应再串联一个 150Ω
第 36页(共 41页)
的电阻。
【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 LED 灯发出了蓝光时灯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
点求出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定值电阻 R1的电流;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两灯的连接方式,并画出电路图;
(4)首先由欧姆定律求出 LED 灯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使
LED 灯发红光时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的
电阻特点求出串联电阻 R 的阻值。
【解答】解:(1)已知电源电压 U=6V,由表中数据可知,让 LED 灯发出了蓝光时 ULED
=3V,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U1
=U﹣ULED=6V﹣3V=3V;
(2)由欧姆定律可得,定值电阻 R1的电流:I1= = =0.02A;
(3)LED 灯发出蓝光的电压为 3V;电源电压为 6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以用
两个 LED 灯串联起来,此时每个 LED 两端的电压为 ULED= U= ×6V=3V,可以实
现 LED 灯发蓝光,如图所示:
(4)由欧姆定律可得,LED 灯的阻值:RLED= = =150Ω;
由图表可知,让 LED 灯发出了红光时,ULED′=2V,
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ILED= = = A,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R 总= = =450Ω,
根据电阻的串联可得,应再串联电阻的阻值:R=R 总﹣RLED﹣R1=450Ω﹣150Ω﹣150Ω
=150Ω。
第 37页(共 41页)
答:(1)定值电阻 R1两端的电压是 3V;
(2)通过定值电阻 R1的电流是 0.02A;
(3)电路图如下:
(4)若 LED 灯使用过程中电阻值始终不变,如要使 LED 灯发红光,应再串联一个 150Ω
的电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33.(8 分)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
连接而成的。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科把它接入到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小
科先将触点 M 与圆环上的 A 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 R1的滑片 P,移至最右端后,
闭合开关 S,将触点 N 从 A 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在触点 N 滑动的过程中,触点
M、N 之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 RMN。设滑过弧 MN 的长为 x,电流表
示数 I 与 x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4.5V,铜丝的阻值不计,触点接
触良好。粗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1)由图乙可知,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 10 cm。
(2)在触点 P滑动过程中,RMN的最大值是多少?
(3)每 1cm电阻丝的阻值是 0.4Ω 。(提示:图甲中 M、N 之间的电阻等效于 M、N
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4)如图丙所示,把 M、N 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到最左端后,闭
合开关 S,求电流表的最大值。(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说明取最大值的理由)
【答案】(1)10;
第 38页(共 41页)
(2)在触点 P滑动过程中,RMN的最大值为 4Ω;
(3)0.4Ω;
(4)电流表的最大值为 1.2A。
【分析】(1)铜丝电阻忽略不计,相当于导线,当滑片在铜丝上移动时,金属圆环的总
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图乙读出该金属圆环中铜
丝的长度;
(2)当 x=0 或 x=50cm 时,金属圆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为 R1的简单电
路,根据图乙读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当电路
中的电流最小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金属圆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图乙读出
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 M、N 之间的最大值;
(3)由题意可知,M、N 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根据电阻的并联和结合数学知识得
出两部分电阻相等时金属圆环中的总电阻最大,据此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图乙读出
金属圆环中电阻丝的总长度,然后求出每 1cm 电阻丝的阻值;
(4)把 M、N 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动到最左端,电路为圆环的简
单电路,由电阻的并联可知,当铜丝全部位于上方(或下方)时,上方(或下方)的电
阻最小,即电路总电阻最小,然后根据题意求出两部分的电阻值,进一步求出此时电路
的总电阻,利用 求出电流表最大值。
【解答】解:(1)铜丝电阻忽略不计,相当于导线,当滑片在铜丝上移动时,金属圆环
的总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由图乙可知,x从 30cm 到
40cm 的过程中,电路的电流不变,
则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为:L=40cm﹣30cm=10cm;
(2)当 x=0 或 x=50cm 时,金属圆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此时电路为 R1的简单电
路,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 I 大=0.9A,
由 I= 可得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1= = =5Ω,
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金属圆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 I 小=0.5A,
第 39页(共 41页)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R 总= = =9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M、N 之间的最大值 RMN 大=R 总﹣R1=9Ω﹣5Ω=4Ω;
(3)由题意可知,M、N 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分别设为 R3、R4,如下图所示: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 = + ,即 RMN= ,
因金属圆环中电阻丝的总电阻一定,即 R3+R4的值不变,
所以,由数学知识“两个正数和一定,两数相同时乘积最大”可知,R3=R4时,M、N
之间的总电阻最大,则 RMN 大= ,即 4Ω= ,解得:R3=R4=8Ω,
金属圆环中电阻丝的总电阻 R 环=R3+R4=8Ω+8Ω=16Ω,
由图乙可知,金属圆环中电阻丝的总长度 L=50cm﹣10cm=40cm,
所以,每 1cm 电阻丝的阻值是: =0.4Ω;
(4)把 M、N 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动到最左端后,电路为圆环的
简单电路,由电阻的并联可知,当铜丝全部位于 MN 上方(或下方)时,上方(或下方)
的电阻最小,则电路的总电阻最小,此时 MN 上、下两部分电阻丝的电阻分别为:
R5=25cm×0.4Ω/cm=10Ω,
R6=R 环﹣R5=16Ω﹣10Ω=6Ω,
此时电路总电阻为: = ,
则电流表的最大值为: =1.2A。
故答案为:(1)10;
第 40页(共 41页)
(2)在触点 P滑动过程中,RMN的最大值为 4Ω;
(3)0.4Ω;
(4)电流表的最大值为 1.2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掌握,此题的关键是要
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及知道圆环电阻最大时的情况。
第 41页(共 4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