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全卷共5页,其中试卷4页,答题卡1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
A. 动物受精卵
B. 造血干细胞
C. 芽的分生区细胞
D. 大肠杆菌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之一是染色体的有无,染色体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详解】ABC、动物受精卵、造血干细胞、芽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ABC错误;
D、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因此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 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 )
A. 加倍 B. 先加倍后减半 C. 不变 D. 先减半后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细胞分裂特点:间期:G1期进行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G2期进行有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间期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出现姐妹染色体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且用一个着丝粒,故着丝粒数不变,所以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洋葱根尖染色之前应进行的步骤依次是( )
A. 漂洗、解离 B. 解离、漂洗
C. 解离、制片 D. 制片、解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需要对染色体进行染色,染色剂是大分子,需对细胞解离后,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染色体易于和碱性染料结合,解离液中的盐酸影响染色,故应先解离再漂洗,然后再进行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 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着丝粒的分裂和两组中心粒的分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详解】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同一时期—-间期,A正确;
B、染色体加倍发生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DNA复制后),两者不在同一时期,B错误;
C、细胞板出现是在末期,纺锤体出现是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C错误;
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间期复制,在前期,中心粒会分离并移动到细胞两极,D错误。
故选A。
5. 图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间期时间较长,分裂期时间较短,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甲中甲→乙为分裂期,乙→甲为间期,图乙中a、c为间期,b、d为分裂期。
【详解】①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图甲中乙→甲→乙,是一个细胞周期,①正确;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是由细胞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时期为前期,发生在甲→乙过程,②错误;
③c段表示间期,d段表示分裂期,两段分别进行不同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ATP,③正确;
④b段分裂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正确,即C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低
B.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能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②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
【详解】A、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的全能性就越低, A正确;
B、已分化的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成功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正确;
C、克隆动物的技术核心是核移植技术,克隆猴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
D、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 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的控制,有利于细胞更新
C.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变小
D. 细胞自噬不能清除已进入细胞内部的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发生稳定性变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该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B正确;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
D、细胞通过自噬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降解自身不需要的非营养成分,也能清除己进入细胞内部的微生物,获得相应小分子再度利用,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细胞的结构受损、功能异常,D错误。
故选B。
8.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细胞癌变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下图为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白花作为父本
B. 操作①在红花成熟后去雄
C. 操作②称为传粉
D. 操作②完成后需对红花套袋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依题意,图示为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图解。据图可知,红花去雄作母本,白花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
【详解】A、据图可知,该杂交实验中,白花提供花粉,因此作父本,A正确;
B、①为去雄,该操作应在红花成熟之前(时期)进行,B错误;
C、操作②为传粉或人工异花传粉,C正确;
D、操作②完成后需要套袋处理,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B。
10. 一只基因型为Aa的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aa的黑毛母羊测交,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 )
A. 1∶1 B. 1∶2 C. 2∶1 D. 3∶1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杂合子形成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的实质是被测个体的配子比。
【详解】Aa的白毛公羊能产生A、a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aa的黑毛母羊只产生a一种配子,子代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1: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丙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 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分裂期的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A、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A错误;
B、甲、丙两细胞中,细胞核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两个DNA,故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B正确;
C、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
D、甲细胞染色体散乱分布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后期,丙细胞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中期,D正确。
故选A。
12.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核DNA数目加倍
B. 丁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的关系是1︰1
C.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D. 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其中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丙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丁表示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戊表示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详解】A、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其中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丙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丁表示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戊表示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故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A正确;
B、丁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的关系是1:2,B错误;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即丁时期,C正确;
D、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D正确。
故选B。
13. 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 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C. 甲图时,细胞中活动强烈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
D. 图丙可以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
图丙中没有b,所以b代表染色单体,图乙中a:c=1:2,所以a代表染色体数,c代表核DNA数。图乙染色体数和DNA数的比值为1:2,所以图乙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是图甲的两倍所以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丁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是图乙的一半,所以图丁是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由图甲可知,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并非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图丁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是图乙的一半,所以图丁是有丝分裂末期,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活动强烈的细胞器有中心体、线粒体等细胞器,C错误;
D、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数量的两倍所以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是体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内核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关于 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 ab 段 DNA 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增加
B. hi 段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比为 1∶0∶1
C. cd 段核 DNA 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D. de 段和 fg 段一条染色体含 2 个 DNA 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图示为一个细胞内核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段是细胞质分裂,核DNA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分析图乙:gh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hi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导致,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hi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无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1个DNA分子,即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比为 1∶0∶1,B正确;
C、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C错误;
D、de段一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 B。
15.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每个时期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分析图谱。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横坐标表示核DNA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
A. 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
B. 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在②阶段的细胞中进行选择
C.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①阶段
D. 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进入分裂间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③时期细胞内DNA含量由2N→4N,为DNA分子复制时期,即S期;①时期DNA含量为4N,为DNA分子复制后期和分裂期,即G2期+M期;②时期DNA含量为2N,为DNA分子复制前期,即G1期。
【详解】A、①细胞内细胞内DNA含量为4N,说明已完成DNA复制,A错误;
B、②时期DNA含量为2N,为DNA分子复制前期,即G1期,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应选择处于①阶段的细胞,B错误;
C、①时期DNA含量为4N,为DNA分子复制后期和分裂期,即G2期+M期,①阶段存在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着丝粒断裂的细胞,C正确;
D、③时期细胞内DNA含量由2N→4N,为DNA分子复制时期,即S期,已经进入分裂间期一段时间,D错误。
故选C。
16.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B. 人体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说明胰岛B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C. 能合成呼吸酶不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D. 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干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细胞分化会产生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细胞中的细胞器数目可能发生改变,A正确;
B、人体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胰岛素基因,但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所以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说明胰岛B细胞已经发生分化,B正确;
C、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需要呼吸酶催化,故能合成呼吸酶不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C正确;
D、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没有形成完整个体,也不是各种细胞,因此不能体现干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17.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 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不再进行自我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和b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导致细胞的数目增加,而细胞的种类不变;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导致细胞的种类增加,而细胞的数目不变。
【详解】A、⑤与⑥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它们的基因型相同,但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一定相同,A错误;
B、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伴随生物体一生的,幼年个体也有衰老和凋亡的细胞,老年个体也有新生的细胞,B错误;
C、根据题图,与①相比,②的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C错误;
D、⑤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不再进行自我复制,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现象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①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②植物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胚柄退化③新冠病毒侵入人的细胞,最终导致细胞裂解④在成熟的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①②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植物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胚柄退化,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的正常发育,①②正确;
③④新冠病毒侵入人的细胞,最终导致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坏死;在成熟的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③错误,④正确;
综上,B正确。
故选B。
19.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
C.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 根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正确;
B、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说明与性别无关;而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B错误;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但是这是已有的实验结果,而通过设计测交实验及其实验的结果才能验证假说成立,C错误;
D、F1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与遗传相关的概念及其实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羊的长毛和卷毛
B. 性状分离——有角羊和无角羊的杂交后代有有角羊和无角羊出现
C. 去雄——去除豌豆的雄蕊后作为杂交的父本
D. 异花传粉——豌豆不同植株之间的传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
【详解】A、羊的长毛和卷毛属于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即亲代性状相同,而子代出现了不同性状,B错误;
C、去雄——去除豌豆的雄蕊后作为杂交的母本,C错误;
D、豌豆不同植株之间的传粉属于异花传粉,D正确。
故选D。
21. 下列有关遗传的推理,错误的是( )
A. 隐性性状的个体一般是纯合子
B. 隐性性状个体的显性性状亲本必为杂合子
C.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D. 若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双亲中可能存在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在完全显性的生物个体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
【详解】A、隐性性状的个体只有隐性基因,一般是纯合子,A正确;
B、隐性个体(aa)的的两个隐性基因来自于双亲,因此其显性亲本必为杂合子(Aa),B正确;
C、两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或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为Aa,而aa与aa杂交后代是aa,C错误;
D、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双亲不一定都为纯合体,如AA和Aa杂交后代都是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C。
22.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丙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甲和丁杂交的后代全是腋生可知,腋生是显性性状,顶生是隐性性状。
【详解】甲和丁具有相对性状,杂交后子代全是腋生,故腋生是显性性状(假设相关基因为A),顶生是隐性性状(设相关基因为a),则甲顶生为隐性纯合子aa,丁为显性纯合子AA;甲(aa)和乙杂交,后代顶生(aa):腋生=1:1,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可判断乙为杂合子且基因型为Aa;与乙的判断过程相同,丙为杂合子且基因型为Aa,综上显性性状为腋生,纯合子为甲和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 某植物的花色性状由 A、a 这对等位基因决定,某亲本植株自交,F1出现了三种不同花色的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亲本植株能产生三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 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C. 取 F1任意两种花色的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会出现两种不同花色植株
D. 让 F1植株进行随机授粉,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与 F1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某植物的花色性状由 A、a 这对等位基因决定,某亲本植株自交,F1 出现了三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显然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产生的基因型有三种,相应的表现型也要三种,则可知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分别为A和a,A错误;
B、该植物花色性状由 A、a 这对等位基因决定,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B错误;
C、取 F1 中与亲本相同花色的植株与另外不同亲本花色的个体杂交,如Aa与aa或Aa和AA,后代为Aa和aa或AA和Aa,则子代均会出现两种不同花色植株,若选择与亲本不同花色的两种花色个体杂交,如AA和aa,后代为Aa,则只能出现一种花色,即亲本的花色,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 F1 植株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表现型为1:2:1,若让该群体进行随机授粉,由于群体配子的种类与比例为A∶a=1∶1,子随机交配的情况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与 F1 相同,都为1:2:1,D正确。
故选D。
【点睛】
24. 人类的秃顶遗传表型如表所示。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这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其秃顶的概率为(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1/4 B. 3/4 C. 1/8 D. 3/8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可知妻子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可知丈夫也是Bb.因此,所生女孩中14/BB、1/2Bb、1/4bb,秃顶的概率为1/4。A正确。
故选A。
25.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要相等
B. 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不同的两种小球
C. 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D. 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5、10、5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②分别从甲、乙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是模拟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的过程;
③用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到的小球进行随机结合,来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本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以及产生后代的性状比例关系,只要保证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相同就可以,A错误;
B、模拟实验中模拟的是配子形成与组合的概率,选取的小球大小相等即可,B错误;
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C正确;
D、小球的组合统计的次数越多,AA:Aa:aa的数量比越接近1:2:1,统计20次小球组合次数较少,组合中AA 、Aa、aa的数量不一定为5、10、5,D错误。
故选C。
26.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由遗传因子A、a控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由遗传因子B、b控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豌豆都为AA,玉米为BB或Bb
B. 具有隐性性状植株上所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豌豆都为aa、玉米为Bb或bb
C. 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豌豆、玉米都是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D. 若玉米所产的b花粉有50%不育、则遗传因子组成Bb的玉米自交后,性状分离比为5:1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即自交植物,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隐性个体上产生的F1只有隐性个体;
②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将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进行间行种植时,会出现杂交情况,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 F1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AA)上所产生的F1的基因型都为AA;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自交又可进行杂交,显性性状的植株(BB)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A正确;
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后代都为隐性个体aa;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自交又可进行杂交,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杂交后代为显性个体Bb,自交后代为隐性个体bb,B正确;
C、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全为隐性个体,C错误;
D、若玉米所产的b花粉有50%不育,则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产生的雄配子花粉为2/3B、1/3b,雌配子为1/2B、1/2b,隐性性状bb为1/3×1/2=1/6,显性性状为1-1/6=5/6,性状分离比为5:1,D正确。
故选C。
27.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在其顶端,雌花在叶腋。研究小组将一批基因型为AA、Aa(AA和Aa各占一半)的玉米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收获的玉米籽粒中,基因型为aa的玉米籽粒所占比例为( )
A. 1/16 B. 1/8 C. 1/4 D.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自然条件下玉米随机授粉,因此1/2AA和1/2Aa玉米群体中配子A:a=3:1,故收获的玉米籽粒中aa所占比例为(1/4)×(1/4)=1/16,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8. 人的ABO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IA、IB、i决定。其中基因IA、IB的显性相当,称为共显性,都对基因i呈完全显性。基因型为IAIA、IAi的个体表现为A型血,基因型为IBIB、IBi的个体表现为B型血,基因型为IAIB的个体表现为AB型血,基因型为ii的个体表现为O型血。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若双亲的血型为A型和B型,则子代的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O型
B. 若双亲的血型为AB型和A型,则子代的血型可能为A型、AB型、O型
C. 若子代的血型为A型、B型、AB型,则双亲的血型可能为AB型和O型
D. 若子代的血型为B型、AB型、O型,则双亲的血型可能为B型和O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A、若双亲的血型为A型(IAIA或IAi)和B型(IBIB或IBi),则子代的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O型,A正确;
B、若双亲的血型为AB型和A型,则子代的血型不可能为O型,B错误;
CD、若子代的血型有AB型,则双亲的血型不可能为O型,C、D错误。
故选A。
29. 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 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 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
A. 1/2 B. 4/9 C. 5/9 D. 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色老鼠的基因型不能是AA,只能是Aa。
【详解】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故不存在AA个体,因此黄色鼠基因型只能为Aa。黄色鼠与黄色鼠(第一代)交配得第二代基因型为Aa占2/3,aa占1/3,故第二代产生配子中A=1/3,a=2/3,第三代中黄鼠(Aa)的比例为1/3×2/3×2=4/9,灰鼠(aa)为2/3×2/3=4/9,所以在第三代中黄鼠:灰鼠=1:1,黄鼠的比例是1/2,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 研究发现某植物基因家族存在一种显性“自私基因”A。在产生配子时A 基因能导致体内不含 A 基因的雄配子一半死亡,而不影响雌配子的活力。现将基因型为 Aa的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a植株产生含 A 的雄配子与含 a 雌配子数量相等
B. 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1:1、A:a=2:1
C. Aa 自交获得的 F 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
D. Aa 自交后代 F 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 A:a=2:1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由于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因此基因型为Aa的雄性植株可以产生2/3A雄性配子,1/3a雄性配子,基因型为Aa的雌性植株可以产生1/2A雌性配子,1/2a雌性配子。
【详解】A、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
B、在产生配子时A 基因能导致体内不含 A 基因的雄配子一半死亡,而不影响雌配子的活力。基因型为Aa的雄性植株可以产生2/3A雄性配子,1/3a雄性配子,基因型为Aa的雌性植株可以产生1/2A雌性配子,1/2a雌性配子,即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1:1、A:a=2:1,B正确;
C、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1:1、A:a=2:1。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AA占2/3×1/2=2/6;aa占1/3×1/2=1/6,Aa占1-2/6-1/6=3/6;故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C正确;
D、Aa 自交后代 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因此产生的雄配子A比例为2/6+3/6×2/3=4/6=2/3,则a配子的比例为1/3,即F 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 A:a=2:1,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目分别是___。
(2)处于图丙中B→C段的是图___(填甲或乙)所示细胞;造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丁中___所示的情况。
(4)图丁中b可对应图丙中的___段;图丁中a、b、c三个时期中有染色单体存在的是___。
【答案】(1)4、8、8
(2) ①. 甲 ②. 着丝粒断裂
(3)d (4) ①. BC ②. b
【解析】
【分析】①图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像;
②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
③图丙中,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示前期、中期着丝粒未发生断裂时,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2变为1,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④图丁中,a时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且是正常细胞数目的二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前,b时期核DNA数目是染色体的二倍,说明DNA已完成复制且着丝粒未断裂,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时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正常体细胞数目,说明DNA未复制,表示未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或有丝分裂结束的细胞,d时期染色体数目是核DNA数目的二倍,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此数目情况。
【小问1详解】
图甲所示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中清晰可见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所以细胞中共有8个核DNA分子,此时存在染色单体,且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也为8条。
【小问2详解】
①处于图丙中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与图甲所示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相符;
②图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由2变为1,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变化,此时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小问3详解】
图丁中d时期染色体数目是核DNA数目的二倍,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此数目情况。
【小问4详解】
①图丁中b的染色体数:核DNA数=1:2,即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与图丙中的BC段对应;
②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核DNA数=1:2,图丁中b时期符合,故b时期中有染色单体存在。
32. 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照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 ___(填序号)。
①噬菌体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变形虫⑤海带⑥玉米
(2)B过程的实质是___,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细胞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3)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⑤⑥ (2) 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 未发生
(3) ①. ABCD ②. ABCD
【解析】
【分析】①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改变,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②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对生命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可以发生在生命发育的各个阶段。
【小问1详解】
题图有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可判断为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重大生命活动;①②③④均为单细胞生物,⑤⑥为多细胞生物。
【小问2详解】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改变,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小问3详解】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对生命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可以发生在生命发育的各个阶段,故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A、B、C、D,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A、B、C、D。
33. 如图为甲病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Ⅱ2、Ⅱ3和Ⅲ3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2)Ⅲ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
(3)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甲病的可能性为___,预计他们生一不患甲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
【答案】(1) ①. Aa ②. aa ③. Aa
(2)2/3 (3) ①. 1/6 ②. 5/12
【解析】
【分析】根据系谱图分析,Ⅰ1和Ⅰ2不患病,生出Ⅱ3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病,且Ⅱ3为女性,其父亲Ⅰ1不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Ⅱ1基因型为Aa,Ⅱ2基因型为Aa,Ⅱ3基因型为aa,Ⅱ4基因型为A_,Ⅲ1基因型为aa,Ⅲ2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Ⅲ3和Ⅲ4基因型均为Aa。
【小问1详解】
根据系谱图分析,Ⅰ1和Ⅰ2不患病,生出Ⅱ3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病,且Ⅱ3为女性,其父亲Ⅰ1不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Ⅱ2、Ⅱ3和Ⅲ3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
【小问2详解】
Ⅲ2基因型为AA或Aa,是Aa杂合子的概率为2/3。
【小问3详解】
①Ⅲ2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Ⅲ3基因型为Aa,二者婚配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②二者婚配生出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1/6=5/6,其中是男孩的概率为5/6×1/2=5/12。
34.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一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表所示,相应遗传因子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本性状 子一代性状
1 残翅×残翅 残翅
2 长翅×残翅 长翅、残翅
3 长翅×长翅 长翅、残翅
(1)根据组合______,可以判断______是隐性性状。组合2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可验证分离定律。
(2)组合3的子一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为判断某长翅雄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将该长翅雄果蝇与_____果蝇进行杂交,观察记录杂交后代的表现类型,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出现残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4)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残翅 ③. 测交
(2)1/3 (3) ①. 残翅雌 ②. AA ③. Aa
(4)5:1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在组合3中,亲本为长翅×长翅,子代中有残翅的出现,说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组合2亲代性状为长翅×残翅,子一代性状为长翅和残翅,杂交方式称为测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残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长翅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在组合3中,亲本为长翅(A_)×长翅(A_),子代中出现了残翅(aa),说明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Aa,则子一代长翅果蝇(A_)中,AA果蝇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
【小问3详解】
为判断某长翅(A_)雄果蝇的基因组成,某同学将该长翅(A_)雄果蝇与残翅(aa)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类型,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Aa,则其基因组成为AA。 ②若杂交后代出现残翅(aa),则其基因组成为Aa。
【小问4详解】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2Aa、1/4aa,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雌配子A为1/2,a为1/2,只有1/3AA和2/3Aa才能产生雄配子,雄配子为2/3A、1/3a,因此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1-1/2×1/3):(1/2×1/3)=5:1。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全卷共5页,其中试卷4页,答题卡1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
A. 动物受精卵
B. 造血干细胞
C. 芽的分生区细胞
D. 大肠杆菌细胞
2. 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不是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 )
A. 加倍 B. 先加倍后减半 C. 不变 D. 先减半后加倍
3.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洋葱根尖染色之前应进行的步骤依次是( )
A. 漂洗、解离 B. 解离、漂洗
C. 解离、制片 D. 制片、解离
4.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 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着丝粒的分裂和两组中心粒的分开
5. 图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低
B.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能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
7.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 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的控制,有利于细胞更新
C.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变小
D. 细胞自噬不能清除已进入细胞内部的微生物
8.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经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逐渐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细胞癌变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9. 下图为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白花作为父本
B. 操作①在红花成熟后去雄
C. 操作②称传粉
D. 操作②完成后需对红花套袋
10. 一只基因型为Aa的白毛公羊与多只基因型为aa的黑毛母羊测交,子代中白毛羊与黑毛羊的比例接近于( )
A. 1∶1 B. 1∶2 C. 2∶1 D. 3∶1
11. 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丙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 间期中心体复制,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12.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核DNA数目加倍
B. 丁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的关系是1︰1
C.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D. 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13. 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 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 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C. 甲图时,细胞中活动强烈的细胞器只有中心体
D. 图丙可以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14. 下列是体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内核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关于 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 ab 段 DNA 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增加
B. hi 段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比为 1∶0∶1
C. cd 段核 DNA 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D. de 段和 fg 段一条染色体含 2 个 DNA 分子
15.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每个时期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分析图谱。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横坐标表示核DNA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
A. 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
B. 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计数最好在②阶段的细胞中进行选择
C.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①阶段
D. 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进入分裂间期的细胞
16.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B. 人体胰岛B细胞能合成胰岛素说明胰岛B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C. 能合成呼吸酶不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D. 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干细胞的全能性
17.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 细胞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 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 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不再进行自我复制
18. 下列现象属于细胞凋亡是( )
①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②植物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胚柄退化③新冠病毒侵入人的细胞,最终导致细胞裂解④在成熟的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
C. 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 根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
20. 下列与遗传相关的概念及其实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羊的长毛和卷毛
B. 性状分离——有角羊和无角羊的杂交后代有有角羊和无角羊出现
C. 去雄——去除豌豆的雄蕊后作为杂交的父本
D. 异花传粉——豌豆不同植株之间的传粉
21. 下列有关遗传的推理,错误的是( )
A. 隐性性状的个体一般是纯合子
B. 隐性性状个体的显性性状亲本必为杂合子
C.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D. 若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双亲中可能存在杂合子
22.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丙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丁
23. 某植物的花色性状由 A、a 这对等位基因决定,某亲本植株自交,F1出现了三种不同花色的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亲本植株能产生三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 该植物花色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C. 取 F1任意两种花色的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会出现两种不同花色植株
D. 让 F1植株进行随机授粉,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与 F1相同
24. 人类的秃顶遗传表型如表所示。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这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其秃顶的概率为(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1/4 B. 3/4 C. 1/8 D. 3/8
25.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两个小桶的小球总数要相等
B. 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不同的两种小球
C. 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D. 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数量应为5、10、5
26.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由遗传因子A、a控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由遗传因子B、b控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豌豆都为AA,玉米为BB或Bb
B. 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豌豆都为aa、玉米为Bb或bb
C. 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上所产生的F1,豌豆、玉米都是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D. 若玉米所产的b花粉有50%不育、则遗传因子组成Bb的玉米自交后,性状分离比为5:1
27.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在其顶端,雌花在叶腋。研究小组将一批基因型为AA、Aa(AA和Aa各占一半)的玉米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收获的玉米籽粒中,基因型为aa的玉米籽粒所占比例为( )
A. 1/16 B. 1/8 C. 1/4 D. 1/2
28. 人的ABO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IA、IB、i决定。其中基因IA、IB的显性相当,称为共显性,都对基因i呈完全显性。基因型为IAIA、IAi的个体表现为A型血,基因型为IBIB、IBi的个体表现为B型血,基因型为IAIB的个体表现为AB型血,基因型为ii的个体表现为O型血。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若双亲的血型为A型和B型,则子代的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O型
B. 若双亲的血型为AB型和A型,则子代的血型可能为A型、AB型、O型
C. 若子代的血型为A型、B型、AB型,则双亲的血型可能为AB型和O型
D. 若子代的血型为B型、AB型、O型,则双亲的血型可能为B型和O型
29. 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 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 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
A. 1/2 B. 4/9 C. 5/9 D. 1
30. 研究发现某植物的基因家族存在一种显性“自私基因”A。在产生配子时A 基因能导致体内不含 A 基因的雄配子一半死亡,而不影响雌配子的活力。现将基因型为 Aa的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a植株产生含 A 的雄配子与含 a 雌配子数量相等
B. 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 A:a=1:1、A:a=2:1
C. Aa 自交获得的 F 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2:3:1
D. Aa 自交后代 F 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 A:a=2:1
二、非选择题
31.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目分别是___。
(2)处于图丙中B→C段的是图___(填甲或乙)所示细胞;造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丁中___所示的情况。
(4)图丁中b可对应图丙中的___段;图丁中a、b、c三个时期中有染色单体存在的是___。
32. 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照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 ___(填序号)。
①噬菌体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变形虫⑤海带⑥玉米
(2)B过程的实质是___,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细胞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3)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33. 如图为甲病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Ⅱ2、Ⅱ3和Ⅲ3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2)Ⅲ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
(3)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甲病的可能性为___,预计他们生一不患甲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
34.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一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表所示,相应遗传因子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本性状 子一代性状
1 残翅×残翅 残翅
2 长翅×残翅 长翅、残翅
3 长翅×长翅 长翅、残翅
(1)根据组合______,可以判断______是隐性性状。组合2的杂交方式称为______,可验证分离定律。
(2)组合3的子一代长翅果蝇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为判断某长翅雄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将该长翅雄果蝇与_____果蝇进行杂交,观察记录杂交后代的表现类型,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出现残翅,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4)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