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预习资料知识清单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预习资料知识清单 素材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预习资料
9.古诗三首

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
简介: 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作者作品:《出塞》《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等。

陆 游(1125—1210)
简介: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余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诗与尤袤(mào)、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作者作品:《关山月》《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秋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杜 甫(712—770)
简介: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文学成就: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动荡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
作者作品:《春望》 《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相关资料
《从军行》
唐高宗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袭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 组诗就是描写戍边将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疆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首诗写于 1192 年,当时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仍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他虽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之中,但仍念念不忘北方的大好河山和人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深受压迫的无限同情及盼望南宋军队早日收复北方失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身在蜀地的杜甫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即将完全平定的消息后,欢喜欲狂,以极其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三、生字
(1)会认字
仞(rèn)岳(yuè)蓟(jì )
涕(tì)裳(cháng)襄(xiānɡ)
易错提示:“裳”“襄”是后鼻音。
(2)会写字
篱(篱笆 竹篱)仞(千仞 万仞)
岳(山岳 五岳) 摩(按摩 摩擦)
遗(遗民 遗憾) 涕(涕零 涕泪)
巫(女巫 巫婆)
(3)多音字
裳 chánɡ(霓裳)
shɑnɡ(衣裳)
例句:舞蹈演员们穿着华丽的衣裳( shɑng),跳着《霓裳(cháng)羽衣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课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诗意: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决不返乡。
主题:《从军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遗 民/ 泪 尽/ 胡 尘里,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诗意: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主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盼望朝廷尽快收复失地,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北,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诗意: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主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写的是诗人听到蓟北被官军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盼望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安定和平、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和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作者简介
毛岸英(1922—1950)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1936 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 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同志在美空军轰炸机进行轰炸时壮烈牺牲。
二、相关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警告,于10月初命令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图们江地区进犯,并在此前8月下旬开始,以其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的城镇和乡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三、生字
(1)会认字
彭(péng)拟(nǐ)谋(móu)
赴(fù)殊(shū)踌(chóu)
躇(chú)黯(àn )革(gé)
(2)会写字
彭(姓彭)拟(拟人 拟定)
谋(谋划 计谋)瑞(祥瑞 瑞雪)
损(磨损 损失)锻(锻炼 锻造)
炼(炼钢 冶炼)眷(家眷 眷顾)
赴(奔赴 赴会)搞(难搞 搞笑)
殊(特殊 殊荣)尊(尊重 尊卑)
签(签字 签名)革(皮革 革新)
四、词语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 下意识
慰问: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辛苦的人或困苦的人)。
五、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赏析: 心理描写 省略号 这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他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哪!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面对儿子的突然离去,他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是一位父亲的真情流露。这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赏析: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

3.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赏析: 语言描写 此时,毛主席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作为主席,又怎能搞特殊呢?于是毛主席作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这是伟大的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广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六、课文
主题:这篇课文讲述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的事情,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情感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11.军神

一、相关资料
刘伯承(1892—1986)
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先后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与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其后参与并领导过长征、抗日战争中的无数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写作背景
本文记叙的是青年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蔡锷(è)发起的“讨袁护国起义”负伤后的一段经历。1916 年,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同袁世凯军作战时,右眼负了重伤。当一位德国医生为他做手术时,他坚持不使用麻醉药。医生用手术刀将他的右眼球摘除,再把他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挖去,他忍着剧烈疼痛,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手术后,这位德国医生竖起大拇指说:“他不是军人,而是军神!”
二、生字
(1)会认字
沃(wò)匪(fěi)绷(bēng)
衷(zhōng)堪(kān )
易错提示:“绷”“衷”是后鼻音。
(2)会写字
庆(庆祝 庆幸)诊(诊治 诊所)
沃(肥沃 沃土)龄(年龄 高龄)
匪(土匪 盗匪)绷(绷带 紧绷)
审(审视 审查)剂(药剂 汤剂)
施(施行 实施)吭(吭声 吭气)
崭(崭露锋芒)衷(由衷 衷心)
慈(慈祥 仁慈)祥(祥瑞 吉祥)

三、词语
诊所 年龄 熟练 审视 一针见血 施行 清醒 颤抖 一声不吭 崭新 由衷 苍白 慈祥 肃然起敬 荣幸
四、句子
1.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赏析: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冷冷”的态度,机械地询问,从中可以看出沃克医生对眼前这个病人的冷淡。
2.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赏析:神态描写 解开绷带的瞬间,沃克医生“愣住了”,说明刘伯承的伤势非常严重,而一个被伤痛如此折磨的年轻人竟这般镇定从容。这又令沃克医生“惊疑”起来。

3.“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赏析: 语言描写 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刘伯承的病情很严重,但他表现得从容镇定,说明他有坚强的意志力,让人感到敬佩。

4.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赏析: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眉毛扬了起来”说明沃克医生对病人的做法难以理解,于是径直走到刘伯承面前,严厉地告诫他。沃克医生以为病人不合作,所以十分生气,体现了他对病人负责的良好医德。

五、课文
主题:本文是一篇小说,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12*.清贫

一、作者简介
方志敏(1899—1935)
简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yì)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 年 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一、第二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二届主席团成员。被授予红旗勋章。1934 年 11 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 1 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8 月 6 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作者作品: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二、相关资料
方志敏的主要事迹
两条半枪闹革命:1926 年,在方志敏的指挥下,农民从漆工镇警察所里缴获了两条半枪(因为一支打不响,故称半支)。从此,方志敏就开始了“两条半枪闹革命” 的传奇经历。历经8年浴血奋战,他创建了纵横闽(mǐn) 浙皖(wǎn)赣( ɡàn) 四省边区的根据地和红十军团,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和苏区的斗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清贫丰碑本是大官却清贫:1935 年,方志敏被两个国民党匪兵俘获,两个匪兵在他身上几番搜寻,都没有发现一个铜板。面对国民党的种种威逼利诱,方志敏始终不为所动。狱中文稿昭后人:方志敏在狱中被关押了总共不过 6 个月,为了同敌人争夺时间,他巧妙地避开看守的巡视,写下了 20 万字的手稿。后来,这些手稿由看守所的文书和一位被监禁的监狱官送出了监狱。
三、生字
(1)会认字
筹(chóu )矜(jīn)俘(fú )
镯(zhuó)吓(hè)裆(dānɡ )
企(qǐ)彼(bǐ)褂(guà)
坞(wù)
易错提示:“筹”“镯”是翘舌音,“裆”是后鼻音。
(2)多音字
吓 hè(威吓)(恐吓)(恫吓)
xià(吓唬)(惊吓)(杀鸡吓猴)
例句:你不要用这种恐吓(hè)手段吓(xià)唬别人。

四、句子
1.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赏析:动作描写 “从上身摸到下身” “从袄领捏到袜底”,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兵士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他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的都是革命事业。

2.“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赏析:语言描写 这是方志敏回答国民党兵士的话,既平静又掷地有声,不仅体现出方志敏的临危不惧、革命信念坚定,更间接表达出共产党人革命的宗旨——不为个人谋利益,要为天下谋幸福。

五、课文
主题:本文是方志敏 1935 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