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浅谈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策略策略1教会学生科学探究题规范的解题步骤:①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②把握实验评价的对象与要素③注重答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回归教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会从教材实验中提取出科学探究的模型及相关基础知识点,并将其迁移到试题中的探究模型,学会用课内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试题中具体情境下的综合问题。策略2注重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重组,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后评价实现高度的一致性,达到教学的最大目标,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策略3(2023·长沙)“暖宝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小孔同学打开一个使用过的“暖宝宝”内包装,发现黑色固体中掺杂有红棕色物质,于是她把这包固体带到实验室,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包固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标签表1 部分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查阅资料】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②室温下部分盐的溶解性如表1所示;③“暖宝宝”中只有氯化钠含有氯元素。【初步判断】(1)通过阅读标签,大家一致认为打开“暖宝宝”外包装后,铁粉与空气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有___________热量的现象;其中出现的红棕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这包使用过的“暖宝宝”中是否还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放出氧化铁或Fe2O3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进行实验】(2)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产生气泡硝酸银或AgNO3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反思评价】(3)经过反思,小孔同学认为实验二不能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小组同学改进装置后,重新实验,得出固体中有活性炭的结论。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拓展】(4)小曾同学认为利用实验三的反应原理还可以测出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再加入足量实验三所选的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固体,并称量质量,最终计算出了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滤渣2~3次,洗净后将洗涤液合并到滤液中考点1:探究物质成分1.题目特点:以教材中所学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基础,探究物质的成分和化学性质等。2.解题关键:写出题中的化学方程式,关注生成物和过量的反应物。【例题1】(中考改编)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学习交流】(1)上述实验A中无明显现象。B中溶液颜色呈_________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红Ca(OH)2+2HCl= CaCl2+2H2O【提出问题】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Ca(OH)2【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讨论交流】在讨论方案时,某些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将B中滴了无色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倒入A中,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猜想,其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如下表。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Ca(OH)2(3)你认为上述___________同学依据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实验验证】(4)丁同学将B中溶液倒入A中进行实验,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红色,与甲、乙、丙三位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丁同学的实验现象能证明猜想_________成立。丙CaCO3二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Ca(OH)2【反思拓展】(5)大家认为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案来验证猜想。你认为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测A中溶液的pH②向A中溶液中通入CO2气体③向A中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①【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Ca(OH)2【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考点2:探究变化的影响因素1.题目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变化的影响因素,如①探究铁生锈,②物质燃烧的条件,③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④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等。2.解题关键:控制变量,保证单一变量。【例题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确定“探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研究性学习项目,请您参与他们的研究项目,完成相关研讨。(1)图1是来自教材的实验设计改编,若要证明“与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需将图1中试管___________(填“①”或“②”)与试管③对照。(2)使用“迅速冷却的沸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合理即可)(3)项目组同学用数字传感仪探究铁生锈的原理,测量实验过程中装置内温度与相对湿度(体现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数据见图2。请解释装置内相对湿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生锈放热,使水分蒸发(4)项目组同学从耗氧量的角度设计实验,研究铁生锈原理,以及在稀醋酸、氯化钠溶液存在时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测得4组实验装置内氧气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①实验a和b对照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实验___________对照,可以证明“氯化钠溶液存在会加速铁的生锈”。与水接触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合理即可)b与c(5)项目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成果时,表演了一个趣味实验,设计如图4实验装置,测量铁腐蚀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数据见图5。请解释,图5中曲线BC段压强突然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铁生锈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稀硫酸被吸入试管,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使装置内压强增大。考点3:定性和定量实验分析1.题目特点:运用已知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物质的组成判断和性质验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定量计算,并进行实验误差分析。2.解题关键(1)根据实验现象,判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关性质。(2)明确题目要求和实验目的,根据实验原理(如元素质量守恒、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沉淀法、气体的体积测定法、转化法等),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3)结合测定原理,根据错误操作对相关数据的影响,进行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例题3】(2023·绥化)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定性探究】样品成分验证。(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气泡【例题3】(2023·绥化)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定性探究】样品成分验证。(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AgNO3或硝酸银白色沉淀【定量探究】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进行实验】已知:装置B、C、D中药品均足量。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a g样品于锥形瓶中。②打开K1,通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1 g和a2 g,记录数据。③关闭K1,打开K2,向锥形瓶中缓慢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K2。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1。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 g和a4 g,记录数据。【分析讨论】(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定量探究】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1。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 g和a4 g,记录数据。)(5)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得出结论】(6)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相关字母的式子表示)。偏大【进行实验】已知:装置B、C、D中药品均足量。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a g样品于锥形瓶中。②打开K1,通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1 g和a2 g,记录数据。③关闭K1,打开K2,向锥形瓶中缓慢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K2。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1。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 g和a4 g,记录数据。考点4:项目化学习1.题目特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做中学”的模式,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体现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组织。2.解题关键(1)明确项目任务。(2)学会收集各种资料和处理信息;如图文、表格等。(3)注重探究: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研究的能力,强调“做中学,学中做”。(4)体验真实情境:情境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是工作环境的模拟,技能和知识与工作情境联系起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因此应站在专家的角度去思考。【例题4】(2024·山西模拟)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茶的饮用、冲泡、种植和储运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之旅。任务一:饮茶【信息检索】①陆羽《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②茶中含有茶多酚、茶色素、维生素以及锌、硒、氟等微量元素。【小组交流】经常饮茶摄入适量的氟元素,能防治 。龋齿任务二:泡茶【学习实践】茶艺师展示了茶文化内涵与礼仪相结合的潮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茶艺,同学们了解到泡茶主要过程如下:【交流讨论】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高冲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 搅拌 。任务二:泡茶【学习实践】茶艺师展示了茶文化内涵与礼仪相结合的潮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茶艺,同学们了解到泡茶主要过程如下:【交流讨论】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高冲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 。搅拌任务三:种茶【查阅资料】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结合土壤状况,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茶叶的产量,还可以改善茶叶的品质。[提出问题]家中花盆里的土壤是否适合种植茶树盆景?【进行实验1】取少量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 测得澄清液体的pH为8。该土壤 种植茶树。pH试纸不适合【教师指导】①老师提供一包化肥,让施加一些,并告知它是NH4Cl或(NH4)2SO4。②BaSO4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进行实验2】为探究该包化肥是(NH4)2SO4还是NH4Cl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并完成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任务四:储运【交流讨论】茶叶在储存运输中挤压受损,容易受氧气、温度、湿度、光线和环境异味的影响而变质。所以茶叶需要在纸板或铁质包装盒中 保存。【成果分享】同学们通过对茶的项目化学习,从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认识了化学与生态环境、营养健康的关系,感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反思评价】(1)该包化肥为(NH4)2SO4。(2)步骤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BaCl2=2NH4Cl+BaSO4↓密封步骤②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再向其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感 谢 聆 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