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
历 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
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227年秦南郡郡守散发家长式告诫文告。“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
是以圣王作法度,以矫端民心……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邪避(僻)……而使之之于
为善殹(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法家学说在秦朝占据统治地位 B.文告维护了儒家主张的价值观
C.先秦时期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 D.出现了法家律令儒家化的趋势
2.汉文帝时,面临王国问题,贾谊主张扩充梁和淮阳两国的封地,形成“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
禁吴楚“的局面。贾谊采取对策为
A.众建诸侯 B.化大为小
C.以亲制疏 D.郡国并行
3.唐代各行业有各自崇拜的保护神。茶业行业的祖师是陆羽,酿酒业的祖师是杜康,制酱业的祖师
为蔡伯喈,连官府的茶库、酒库、酱库大门上都贴上他们的画像,镇守官仓。行业保护神的崇奉是
为了
A.加强行业管理 B.严守行业秘密
C.规范行业标准 D.扩大行业影响
4.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
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可知当时
A.政府重视劳动力资源的供给 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D.国家加强对雇佣契约事宜的管理
5.苏州吴江的盛泽镇,明初居民“止有四五十家”,“以绵绫为市”,清初“户口日增,每日中为
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康熙时遂成吴江之巨镇。居民“尽逐绫绸之利”,出现“有力者雇人织
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的现象。可见,盛泽镇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丝织业的发达 B.长途贸易的发展
C.手工工场出现 D.外来人口的涌入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 第1页 共 6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6.《南京条约》签订后,钦差大臣耆英按照道光帝的旨意向英方提出照会:英国商民在通商口岸与
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归英国管理,内人由内地惩处,俾免衅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通
商口岸,系大皇帝逾格天恩”,若他国要求去福州等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俾仍在
粤通商,无致生事”。这一交涉
A.体现清廷努力挽救国家主权 B.标志着清朝外交走向国际化
C.凸显清政府维护和约的诚意 D.反映清政府对国际法的无知
7.为准确把握地方财政收支实数,推进宪政进程,1909 年清政府上谕选派 44名监理官赴全国各地
开展财政清理计划,然而,地方督抚颇为抵触,甚至与监理官大起龃龉。由此可知
A.新政举措引发保守派抵制 B.军阀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C.权力下移影响近代化进程 D.民主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8.下图是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 1939年的一幅作品,该作品主要反映了
A.边区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B.百团大战获得群众大力支持
C.中共组织动员抗战的能力 D.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9.1944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作战形式上要以游击战为主逐渐转向以运动战和阵地战为
主,要准备打大战和实施大兵团作战。上述指示
A.贯彻了中共七大的会议精神 B.显示了中共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C.顺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表明国共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1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之处的进口生产资料的部分数据。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进口总额(亿美元) 机械设备进口占比(%) 生产原料进口占比(%)
1950年 4.86 22.5 60.9
1956年 14.32 53.6 38 0
A.工业化建设顺利开展 B.原料进口逐年减少
C.机械化生产基本普及 D.生产关系完成变革 .
11.“公元前 5000后,随着非洲气候的愈发干燥,苏丹依靠种植和放牧为生的人向北迁移到埃及,
把葫芦和西瓜以及驯养的牲畜带到这里。大约同一时期,小麦和大麦也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播到埃及
和努比亚。法老宣称自己是人间活着的神,这继承了苏丹将国王视作神灵的传统。”据此可知,埃
及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气候的变迁 B.文明的交流
C.农业的发展 D.宗教的传播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 第2页 共 6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12.右图是公元 203年建造的凯旋门,拱门上饰有描绘
帝国塞维鲁皇帝对帕提亚人和阿拉伯人发动战争的浅
浮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的空前繁荣的盛况。
为帝国繁荣提供保障的是
A.沟通亚欧的丝绸之路
B.日益健全的民主政治
C.迅速发展的奴隶制度
D.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13.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逃出了里
斯本,建立了里约热内卢政府。1812年,国王返回葡萄牙,将王子佩德罗留在巴西摄政。次年,巴
西的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要求脱离葡萄牙统治,佩德罗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当葡萄牙国会试图
削减王子的权力时,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并就任国王。这一事件体现了
A.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B.葡萄牙王室支持了巴西的独立
C.欧洲政治局势直接影响了巴西独立 D.巴西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14.这些哲学家们应用批判理性所以如此奏效,是因为他们同时有着一种同样是新发现的自信:如果
人类能从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他们就会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改造人类生活条件的力量。古人教导
听天由命,基督教则教导等待拯救,而这些哲学家却教导争取解放——人的道德自主,有勇气依靠
自己。这些哲学家
A.倡导以理性重建社会秩序 B.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C.确立了无神论的主导地位 D.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
15.下表反映了 20世纪前半期拉丁美洲新文化的思想与文学流派。由此可见,拉丁美洲新文化的基
本特点是
新思潮/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爱丽儿主义 何塞·恩里克·罗 唤起“拉美精神”,颂扬个性和拉美文化中
多 的人道主义价值,反对绝对民主的倾向
土著主义 塞雷斯·普拉达 捍卫本国土著民族,抨击殖民制度
社会主义 维克·托劳尔·阿 土地改革、限制外国资本,实现美洲国家政
亚·德拉托克 治经济一体化。
现代主义文学 何塞马蒂等 富有爱国激情,表现对人类、自由和祖国的
美好信念。
A.提出“拉美精神”的核心价值 B.印第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C.运用西方的思想改造拉美社会 D.文化混合基础上的现代再创造
16.“双方围绕各自的机构形成两大阵营,以这些机构为框架,成员国将建设一体化,一体化的基础
不仅是友国之间彼此靠拢,而且还要反对另一集团。1949 年,两个主权德国的建立在所难免,东德
加入了经互会,西德加入了欧洲委员会,并成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创始国。”材料旨在说明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冷战局势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两极对抗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D.冷战主要表现为经济体系的对抗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 第3页 共 6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教化置于安邦治国的首要地位,且在明代尤为重视。朱元璋在洪武
五年下诏斥责当时社会风俗落后,“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市井之间,
尚然元俗”,百姓不受管理。本着“教化必本诸礼仪”的方针,明初每年举行“乡饮酒礼”,届时,
知县要亲率官员齐到县学的申明亭,当众宣谕,在宣讲圣谕后又接着讲解法律条文。朝廷用礼教改变
蛮荒异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达到目的。故明代州县官员都比较重视教育,大力兴办官
学。明代为使教化收到更好、更广泛的效果,也非常重视乡里社学,洪武初,诏有司立社学,延师儒
以教民子弟。正统元年,令各处社学、提学及有司严督劝课,不许废驰,复民间子弟听入社学。而州
县官亲自巡视乡社,考核社学学生,文章优异的,便推荐到州县学继续进学、参加科举,以示旌表。
学校教育对平民百姓的向化也确实有很大影响,“二百年来民情今日始泄,二百年来民心今日始安”。
——徐燕婵《试论明代教化》
(1)据材料概括明代实施教化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明代尤为重视”教化的原因。(7分)
(2)概括明代乡约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概括明代教化带来的影响。(7分)
1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英国的广泛推行,到 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放松前工业化时
期保护性的贸易政策,伦敦商人也向议会请愿要求调查对商业的“限制性”制度,1846年 6月 25日,
议会在多次下调谷物进口关税仍不能使民众满意的情况下于废除了 1815 年《谷物法》,随着航海法
在 1849 年的最后废除,1854 年沿海贸易也被开放。1852 年国会以 468 票对 53 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
法则。19世纪 60年代有关《英法条约》内容的谈判成功是英国自由贸易的最终标志,两国降低了对
对方进出口商品的征税额。
——摘编自杨冠琼《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与工业革命关系》
材料二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逐步确立,威尔逊政府对传统的贸易保护
主义的外贸政策作出相应的改变。1913年美国的新关税法规定的平均关税率比以前平均降低了 30%。
但一战后,国会通过税法对工业品的关税提高到创纪录的水平。20年代末到 30年代,胡佛政府采用
贸易保护主义来转嫁危机。而罗斯福新政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关贸
总协定,随之出现了 50至 70 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为扭转外贸逆差,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80年代美国的贸
易保护主义再一次达到高潮。九十年代美国外贸政策的天平似乎又向自由贸易倾斜,但带有浓厚的贸
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刘玉斌《二十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概括导致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因素。(7
分)
(2)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 20 世纪 70年代美
国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的原因。(5分)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 第4页 共 6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地图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
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 第5页 共 6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50年代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农民进城迁移的二元户籍管
理制度开始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政治性人口迁移成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力量,
即人们由于政治因素(如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广大知青到农村和边疆插队)而进行人口迁
移。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加,省际流动人口 2015 年达 2.47亿。最初流动人口
多从农村流向城镇。到了 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的近 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的近 46%来
自城镇,表现出“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并存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
引力大幅度上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因务工经商迁移
流动的占比逐渐上升。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
融入城市等问题。与此同时,人口迁移流动造成部分流出地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儿童的健
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
——高向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比较两个时期中国人口迁
移的不同点。(10分)
决胜新高考——2024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 第6页 共 6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2024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计 48 分。
1——5BCDBA 6——10DCCBA 11——15BDCAD 16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52分。
17.(1)举措:宣讲圣谕,宣讲法律条文;兴办官学,兴办社学。(4 分)
原因:明初保留元代的落后的社会风俗;(1 分)儒家礼仪制度遭到破坏殆尽,社会环境混乱;
(1 分)策应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1 分)
(2)创新:礼仪与法律及圣谕相结合,带有强制性(1 分)教化内容丰富;(1 分)州县官员亲自
督办参与教化。(1 分)“乡饮酒礼”,旌表制度,学校管理等辅助制度多元化。(1 分)
影响: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3
分)
18.(1)变化:由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2 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工商业者的要求;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流传;政府对外进行贸易谈判;
经过议会的讨论,不断更新法律文件。(5 分)
(2)特点: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交替循环(关税税率不断调整),贸易保护政策占主导;(2 分)70 年
代初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本西欧的经济挑战;美国出现了外贸逆差。(3 分)
19.示例: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
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措施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同
时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为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1945 年 8 月毛
泽东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贡献。(4 分)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残暴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到
1945 年 8 月,其占领区已经被限制在几个铁路沿线和大中城市里,1945 年 8 月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举行了投降签字仪式,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2 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国内各民族、各党派紧密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浴血苦战的
结果,也是国际社会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互配合的结果。(2 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国内外的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 分)共产党在内战爆发后采取正确的策略方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建立了新中国。(1 分)苏联增强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独占日本,东亚逐渐形成了美苏两国的冷
战态势。(2 分)
20.(1)原因: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党的上山下乡号召;三线建设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4 分)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城市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城市的管理难度;
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4 分)
不同点:改革开放前:农民进城遭到限制;政策性移民为主;沿海向内地、城市向农村和边疆的转移
规模较大。
改革开放后:人口自由迁移;务工经商迁移为主;内地向沿海迁移、农村向城镇迁移为主。(6 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1页 共 1 页
{#{QQABSQwUogioAIAAARgCAQGwCgCQkBECAAoGBBAIoAABi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