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 社戏 素材+课件 (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 社戏 素材+课件 (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社 戏
鲁 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二心集》等。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走近作者
鲁迅
文中的“我”是不是鲁迅?
小说本身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等要素都是虚构的,即使是第一人称的“我”也不例外。如本文就是一篇小说,其中的我虽有少年鲁迅的影子,但绝不等同于他本人。
鲁迅的外祖母住在浙江绍兴鲁镇的平桥村,课文所写的那段生活的背景也不是原原本本的平桥村,而是一个经艺术加工的平桥村。“我”虽在文中称“迅哥儿”,但也不能视为鲁迅自己。
再读课文,积累理解:
1.自主学习本文中你认为重要的生字生词。
2.思考:
(1)平桥村村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2)赵庄社戏的民俗活动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你对水乡儿童的印象是什么?
3.勾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然后用旁批写下自己的看法。
快速阅读,思考:
1.什么是“社戏”?
2.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
3.文中的“我”指的是作者鲁迅吗?为什么?
什么是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
社戏,指在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行辈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潺 蕴藻 家眷
漂渺 踱来踱去 撮 棹 楫
xǐng
háng
dàn
xù dao
dài
cuān duo

chán
yùn zǎo
juàn
piāo miǎo
duó
cuō
zhào

钳qián:①钳子;②夹住,限制,约束。
撮cuō:用手指捏起细碎的东西。
行辈háng bèi:排行和辈分。 照例zhào lì:按照惯例,按照常理。
欺侮qī wǔ :欺负。 礼数lǐ shù:礼节。
宽慰kuān wèi:宽解安慰。 凫水fú shuǐ:游泳。
怠慢dài màn:待客态度冷淡而考虑不周。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潺chán chán: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
踊跃yǒng yuè:跳跃。 家眷jiā juàn: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屹立yì lì: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屹,山峰高耸的样子。
皎洁jiǎo jié:明亮洁白。 好歹hǎo dǎi:好坏。
第二课时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知识介绍:
解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1、说情节。多角度概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美句。层次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评人物。简笔式速写,体会文章中人物形象
4、抓文眼。深入式理解,明确文章的主旨意义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浏览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戏前
(2)看社戏
(3)看戏后
(1—3段)
(4—30段)
(3l一40段)
平桥概况
伙伴游玩
无船出行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
停船吃豆
深夜返航
再谈吃豆
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大家把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
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平桥村的环境
①“我”在那里受到“优待”;
②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③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④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
⑤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
请阅读5-7自然段,找出其中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①叫不到船;
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
②没有大人陪同;
③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不可靠。
三次波折:
三次转机:
②双喜提议小伙伴同去;
③双喜打包票保证不出事。
探究交流:作者这样行文有何好处?
一、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三、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好处
行文要有波澜
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朗读10—13自然段,思考:
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找出来并体会作用。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退后
上前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探究交流:
课文11自然段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1、多感官描写景物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远近结合、化静为动
两岸的豆卖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视觉、嗅觉、触觉
听觉、嗅觉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传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比喻、拟人
联想
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
的心情。
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视觉
听觉
(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侧面描写突出船快,驾船的高超技术。
行文要绘景物
浏览全文,重点阅读24-39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的精彩的人物并品析其性格。
示例:
课文……运用……(方法)写出了……(人)……性格。
行文要人物鲜明
人物品评
双喜形象:
言行:
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
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性格特点:
聪明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聪明、细心
考虑事情周到
做事有始有终。
反应灵敏
小结: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孩子头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
⑴“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 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⑵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豆可中吃呢 ”
淳朴、好客。
好强。
⑷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淳朴、好客、热诚。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六一公公的性格

景物 美
手法美
全文小结: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江南水乡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情节美
人情美
主题探究:
赵庄的戏好看吗?六一公公的豆好吃吗?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4.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 欧阳修
迅哥之乐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