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二轮专题练习-说理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二轮专题练习-说理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浙江中考科学二轮专题练习-说理题
物理部分
1.小明坐动车到西藏旅游,当经过青藏铁路一个路段时,看到路基两旁插了一排的管子,如图甲所示。小明很好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些管子称为“热管”。原来,青藏铁路的建造要穿越很多“多年冻土”区,冻土稳定才能确保路基稳定。插入这些热管就是保证“冻土”区冰块不会因温度过高熔化而导致路基松软不牢固。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其示意图如图乙。热管下端5米插入冻土中,上端2米露在空气中。当冻土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热管就开始工作,以保持冻土低温。请结合所学知识,对热管能帮助散热,保持冻土低温的原理做出合理解释。
2.小柯在家煮面条时发现:开着燃气灶煮面条的时候, 水沸腾后,锅上方几乎看不到“白气”(如图甲);把燃气灶的火熄灭后,短时间内水还在沸腾,此时锅 的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乙)。请用科学原理解释熄火前后两个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2题图) (3题图)
3.如图是老师自制的温度计模型,用一个圆底烧瓶模拟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红色液体。常温下(25℃)把该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时,细心观察会发现玻璃管内红色液柱会先稍微下降,然后再上升,请解释这一现象。
4.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人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
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人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5.“噗噗船”(如图甲)是一种蒸汽动力小船,只要点燃蜡烛,就能让小船开动起来,还会发出“噗噗”的声音,其结构如图乙所示。启动前,先注入些水到蒸汽室,点燃蜡烛后,管口有水和气体喷出(如图乙)。随后,冷水进入管内(如图丙).如此反复,推动小船前进,并发出“噗噗声”。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噗噗船”前进的原理。
6.为了能在阴雨天快速干衣,小金同学利用所学科学知识DIY了一个简易干衣器:用衣架支撑开湿衣,外面罩上透气且保温的外罩,然后利用电吹风机热风挡进行往外罩里吹气,衣服很快就能变干了。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简易干衣器”能快速干衣的原理。
7.当汽车在寒冷的冬天行驶时,常常在前、后挡风玻璃上“起雾”,它严重影响了司机的视线。为了安全,汽车都配备了除雾功能。如图甲,当按下“前风挡除雾”按钮时,空调就会吹出热风除去玻璃上的水雾;当按下“后风挡除雾”按钮时镶嵌在玻璃中的电阻丝开始通电工作除雾,如图乙。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分别解释前、后挡风玻璃除雾的工作原理。
8.蒸馒头时,锅中水烧开,蒸屉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的结果(填物态变化)。打开蒸屉发现上层内的水珠明显多于下层,且上层馒头比下层先熟。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上、下层蒸屉内的温度(图甲),所得结果如图乙。利用物态变化及相关知识,解释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的原因:。
9.如图甲所示,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虚线是渤海和黄海的交界处。在交界处可看到如图乙的分界线,在该分界线两端出现的现象有:①黄色的渤海和蓝色的黄海,②渤海的海平面要比黄海的略高③两者融合缓慢.这些现象使得人们认为渤海和黄海的海水“不相融".
材料一:海水体积非常巨大的渤海和黄海有河流流入,河流的流入使其含沙量不同。
材料二:渤海的盐度咯小于黄海的,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存在如图丙所示的关系。
材料三:如图丁所示,渤海和黄海的深海区域因易融合而形成等压区,海洋表层因密度影响海平面存在高度差,带给人们更为明显的视觉差异。
材料四:渤海海峡位于北温带,气候偏冷,两边的渤海和黄海温度相近,年平均气温低至10℃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渤海和黄海的海水“不相融”现象作出解释。
10.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有研究人员发现“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请从减少油挥发的角度,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
11.如图,《天工开物》 中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割稻、脱粒等情景。
资料一:割稻----有经验的农民在割稻谷前会把镰刀口磨锋利,收割结束,把剩余的秸秆翻埋入田地里。
资料二:脱粒----在松软的田地里会放一个木桶,木桶底部宽大,用力将稻草击打到木桶边缘,谷粒脱落在木桶内。
资料三:储藏----储藏前稻谷一定要晾干,晾干的常见做法是将稻谷铺开来放在阳光下暴晒。
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农民的上述做法。
(11题图) (12题图)
12.西湖龙井茶素有“绿茶皇后”之称,具有独特的功效及作用。冲泡龙井茶很有讲究,方法多种多样,“上投法是其中一种,具体过程如下:
⒈往玻璃杯中倒入85"C左右的沸水后,再放入少许龙井茶叶。
⒉等待龙井茶叶一片一片慢慢下沉。
⒊龙井茶叶在茶杯中慢慢舒展,上 下沉浮。.
⒋静待片刻,龙井茶叶溶出茶汤后,汤明色绿,茶香四溢,即可品尝。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此泡茶过程中的现象。
13.在极寒地区的冬夜,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偶尔会出现绚烂的“寒夜光柱”现象,人们可以看到大气中出现一根根竖直向上拉长的光柱,如图甲所示;但在上述地区干燥的冬夜或者夏季,往往难以看到该现象。图乙为“寒夜光柱”的形成示意图,请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寒夜光柱”现象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
14.《“超人”揭密》
背景:一些表演者具有“超人”的力量,能在燃烧的炭、碎玻璃或钉子上行走而毫发无损。据说,这一切皆来自于生命的力量,即意念高度集中而达到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对身体产生影响,身体因此变得能够承受最剧列的疼痛,因为意念完全可以超脱肉体。
然而,如图甲所示,是美国人身安全专家罗伯特·西西里亚诺,正在向世人表明,不具备超自然能力的人也可以在燃烧的木炭上行走。图乙所示为英国魔术师汤姆·布里顿,正在练习把头垫在一个玻璃“枕头”上。图丙所示是苦行僧站立在钉子上的传统姿势。
分析与思考: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所谓的这种超自然能力是不存在的。那么,你怎样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15.某科技类节目中将一装有水的铁桶(未加盖)加热至水沸腾后(如图1示),将它分别倒扣到液氮(图2)和常温水(图3)中,结果发现倒扣入液氮时铁桶没有明显变化,而倒扣入水中时,铁桶迅速变扁,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16.近期,世界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75%的医用酒精”、5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针对医学专家的说法,网络上流传着“喝高浓度的酒”、“蒸桑拿”能杀灭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你认为网络上流传的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提供的资料信息做出判断并加以解释。
资料: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
⑵外界条件(高温、高浓度酒精)直接作用在病毒上才能发挥作用;
⑶“蒸桑拿”指将人体处在一定的高温下(60摄氏度左右)进行汗蒸。
17.中国自主研发的“造雪机”简易结构如图,它确保了北京冬奥会的用雪自由。制雪主要过程如下:
A管喷出的“压缩空气"迅速膨胀降温,高速气流将B管喷出的水“打碎”成水雾。部分水雾迅速变成水蒸气,还有部分水雾在C处快速变成晶核(固态)。大量的晶核、剩余水雾、大量水蒸气等被高速气流推出造雪机,水蒸气和水雾在冷空气环境中经过变化后附着在晶核上,使晶核变大形成小冰晶,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雪花。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造雪机”工作过程中的科学道理。
18.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19.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20.“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 自直线方向上的。
【资料2】如图乙所示,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光学知识对“海市蜃楼”现象做出解释。
21.如图是大卡车和小轿车,它们都是交通工具,但有很多不同之处:①大卡车的动力装置采用大动力柴油机,而小轿车采用的是轻便的小动力汽油机;②大卡车的车轮要比小轿车多且大;③大卡车的前挡风玻璃安装角度较直,而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安装角度则是稍倾斜。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上述不同之处的原因。
22.无风的雨天,雨滴会落在雨伞上并最终从雨伞边缘滑落。如图为雨滴从伞顶A点滑至雨伞边缘B点,最后落至地面C点的运动轨迹,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雨滴出现这样的运动轨迹的原因。(忽略空气阻力)
23.为助力冬奥会,筑起冬奥梦,各地开展多项比赛活动,其中轮滑是青少年普遍喜爱的运动,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和灵敏度。如图甲,轮滑时脚用力往后蹬地,人就会向前快速滑行;需要停止时,可以用力踩下鞋子根部的刹车器(如图乙),人继续往前滑行一小段距离后会慢慢停下。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上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24.小明用一次性纸杯(底部贴有笔芯尖)、配重、螺纹圆简(表面贴有铝箔纸)等工具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手摇留声机。使用方法如下:
留声过程:在纸杯上增加配重,将笔芯尖顶住铝箔纸O处,人对准纸杯口大声说话,同时,摇动把手以带动圆筒转动,笔芯尖便在铝箔纸上留下一圈圈凹陷程度不同的小圆点(如图乙) ;
播放过程:将配重取下,调整圆筒使笔芯尖重新对准O点,以相同的速度摇动手柄,此时,纸杯便将原先说的话播放出来。
请结合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解释该手摇留声机留声过程中将声音信息记录在铝箔纸上的原理。
25.同学在参观学校微格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和观测室的中间有一块玻璃,玻璃旁贴有一张使用说明,如图甲所示。经老师介绍,单向透视膜层与普通镜子相似,对光线有较好的反射效果。同学按照要求调整微格教室的照明,发现在教室,玻璃像一块镜子,他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像,却无法看到观测室的物体,而在观测室,他能清楚看到教室内的物体。请你结合所学光学知识,解释同学所观察到的现象。
26.将新打开盖子的饮料盒中的果汁倒入杯中时,选择图甲方式(开口在下)倒饮料,会出现果汁不易流出,断断续续的现象,果汁也很容易溅出杯子外面;选择图乙方式(开口在上)倒饮料,果汁容易稳定的倒出,不易溅到杯子外面。请分析说明图甲、乙两种方式倒果汁效果不同的原因。
27.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及车流量的增多,出现了一些地下通道。H型地下通道中间有一条过道,过道的通风情况很差。为了改善过道的通风情况,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示意图。当自然风从通道口1、2进入时,弧形墙a、b的设计有利于过道处的空气从左通道向右通道流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解释其原因。
28.通常我们将既能上浮也能下沉的物体称为浮沉子,它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的。如图 1 就是一个浮沉子,一个普通的小瓶,内装适量的水后倒扣(开口朝下)在大塑料瓶的水中,调整浮沉子使其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当用手挤压塑料瓶时, 就可以看到浮沉子下沉(如图 3 所示);一松手,浮沉子又浮起来了(如图 2 所示); 如果用力恰当,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聪明的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你解释用手挤压塑料瓶时浮沉子会下沉的原因。
29.小明有一发光棒, 闭合开关, 众小灯齐发光, 断开开关, 众小灯齐熄灭。 小明想, 这些小灯一定是串联在一起的, 但小红同学表示不认可, 她说 这些小灯也可能是并联在一起。
(1)小明和小红的观点中,哪个正确? 请说明理由。
(2)如果该发光棒的外壳可以拆除, 露出内部的电路部分, 如何用一根导线 来判断这些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不允许损坏发光棒的电路)
(29题图) (30题图)
30.在实验中验电器A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某同学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B金属箔瞬间张开了。请从电子运动的角度解释为上述现象并判断电流方向。
31.小明在拓展课上做了一个"大米跳舞"的实验∶ 将雪碧倒入杯中,再放入几粒大米,大米很快沉到杯底,但一会儿后就向上"弹",露出液面后,又沉入杯底,接着又上浮,如此反复,最终,大米沉到杯的底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小明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小于饮料的密度。
资料二∶从液体中逸出的气体,会在该液体中形成气泡。且气泡容易吸附在固体表面。资料三∶气压越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碳酸饮料在生产时,一般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大量二氧化碳溶于液体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大米跳舞"的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32.如图是录音机录音工作原理.声音信号经过话筒、放大电路变成随声音变化的电流,这个电流通过磁头线圈在铁芯的间隙处产生磁场.从磁头下面通过的录音带(在聚脂薄膜带上涂了磁性材料Fe2O3粉)上的磁性材料被磁化并保存下来,声音就以磁的形式记录下来了.录像机及各种磁卡的工作原理都和录音机一样.
将磁卡、磁带等磁记录介质靠近强磁性物体后常会导致磁卡、磁带的失效.请分析导致磁记录介质失效(信息破坏)的原因.
33.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
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③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请你在答题卷对应的位置上画出经过A点的磁感线。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骤③中轻敲玻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
34.图甲是运动员在进行撑杆跳高的示意图,图乙 0-t 1 表示人手拿撑杆助跑时段,t 1 -t 2 表示人助跑结束到撑杆形变最大的时段,t 2 -t 3 表示撑杆形变最大时到撑杆离手的时段,t 3 -t 4 表示撑杆离手时到人越过横杆下落到地面前的时段。(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人和撑杆之间的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运动员在撑杆跳高的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变化的大致图像,并对图像各段的变化情况做出解释。
35.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自行车内胎、打气筒、温度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装置研究自行车内胎气体的内能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为:开始打气→打气结束后静置片刻→突然拔掉气门芯放气→放气后静置片刻,整个过程中,车胎内气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36.小明在校园科技节拓展活动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当把球体放在斜面底部时,发现球体开始自己往上“爬”,乙图是俯视图。该装置可简化成丙图,仔细观察发现两边轨道面材质是木棍,顶部分开的角度大于底部,还发现同体积金属球比木质球上爬的高度更大。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原理来解释上述现象。
37.如图所示为课本92页活动“蜡烛跷跷板”,按照步骤做好蜡烛跷跷板,先后点燃左右两端蜡烛,会发现它的两端会不断地上下翘动,请你解释一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38.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且AB=BC(AB、BC两个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假定木块滑下AB斜面时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变化的分析,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动能,请画出AB、BC、CD段动能的变化曲线并说明理由。
生物部分
1.桑葚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除燥热,但容易腐烂,很难保存。腐烂的桑葚中有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会有酸臭的味道。
查阅资料可知:
⑴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
⑵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
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请你根据以上材科,解释桑葚容易腐烂的原因。
2. 5月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①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
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
3.人的正常生理机能需要维持一定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一个人究竟能够耐受多大的寒冷?被誉为“世界第一冰王”的金松浩挑战不可能,人站在2.5米高的玻璃柜中,冰块哗啦啦被倒入透明箱子中……冰块越来越多,直至淹没老金的脖子,60岁的老金在堆满冰块的“冰箱”中与冰块亲密接触了长达115分17秒,挑战成功!
请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老金在这过程中是如何调节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
(3题图) (4题图)
4.沙漠气温日变化剧烈,一般夏天的午后温度可达到 35 ℃以上甚至更高,夜间温度明显降低,且沙漠长期干旱少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骆驼表现出了一些适应上述沙漠环境特点的生理行为。如:
①白天高温时段,骆驼会停止活动;
②骆驼体温昼夜的变化幅度如图所示,较其它哺乳动物要大。
请结合体温调节知识分析上述生理行为有利于骆驼适应沙漠昼夜温差大、干旱缺水环境的原因。
5.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所示。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6.网购绿植经济、便捷,为提高绿植的成活率,商家会在运输时进行特殊处理:
①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运输前一周充分浇水、置于充足的阳光下培养:
②根部带土挖取,外层用保水性强且有大量空隙的湿谷皮包裹:
③修剪多余的枝叶,保留4-5 片叶片,捆绑固定:
④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盒上进行打孔处理。
请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对上述“特殊处理”能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释。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有个梦想:我梦见我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样长,稻粒像花生那么大……他的梦想将持续激励科研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青岛首次种出高达两米的“巨人稻”。“巨人稻”虽然根系发达,但它不能逐渐加粗。
材料二: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又成功培育出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而普通水稻品种在盐碱地中难以存活。
材料三:要获得水稻高产,在播种时应该做到合理密植。为防止水稻倒伏,施加含钾化肥较好,但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划线内容做出合理解释。
8.丽水市网红景点——古堰画乡有十多棵千年以上树龄的古香樟树。有的古香樟树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空心树”(如图),可这些古香樟树还能正常生长。“空心树”周围经常有加固装置,以防止“空心树”倒塌。请分析空心的古香樟树还能正常生长的原因。
9.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农作物。如何提高甘蔗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勤劳的劳动人民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材料一:甘蔗是一种喜高温的植物。因此,农民需将甘蔗种植在阳光照射充足的田里。
材料二:随着蔗茎的伸长,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或老化。因此,在甘蔗生长的中后期农民
需要及时给甘蔗去掉老的叶片,也就是“打脚叶”,能保持通风与透光。
材料三:种植过甘蔗的田地,第二年种植时,甘蔗植株会比前一年的植株小。因此,种植时还会
施用肥料,一般以农家肥为主,适当多施钾肥,特别在成熟期前后可追施钾肥。查资料得:农家肥经微生物的分解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从上述材料看,农民为了提高甘蔗的产量与品质采用多种有效方法,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科学依据。
10.气孔是绿色植物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和水分进出的主要通道和调节结构。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气孔是张开,而在黑喑条件下气孔是关闭。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一般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
资料二:由于植物休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三: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光照条件下气孔是张开,而在黑暗条件下气孔是关闭这现象作出解释。
11.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的产量,菜农们有以下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选用无色的棚膜,增加透光性。
经验二:往菜地的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
经验三:在棚内植物上端50厘米处悬挂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如图)。
经验四:采用滴灌代替传统浇灌,可使棚内空气的湿度降低。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的经验能提高蔬菜产量做出解释。
(11题图) (12题图)
12.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一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13.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后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病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如图)。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据目前人类研究,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蝙蝠已存在8800万年,经过漫长的时间,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资料二:人体易感染COVID-19,多数出现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多数人能治愈,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易感染。
资料三: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这种适应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仅仅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
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对蝙蝠携带新冠病毒不会患病,而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患病的原因。
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大陆位置的迁移。
材料二:澳大利亚大陆上有许多十分独特的生物,如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哺乳动物都属于有袋类动物,它们总是让产下的幼崽继续待在母亲腹部的囊袋里发育成长,而在其他大陆上几乎不存在有袋类动物。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推测澳大利亚大陆的许多独特物种形成的原因,并作简要说明。
15.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毫摩/升,进食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毫摩/升,进食后2小时内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毫摩/升,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在图中绘出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化学部分
1.在某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小缙利用生活废品做了一个实验来模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先在油漆桶(如图甲)筒壁上沿同一倾斜方向均匀地戳了三个小孔,然后将90克发热包(如图乙)置于桶内,倒入200mL的冷水后迅速盖紧盖子,用绳子提起油桶,大约20s后,观察到静止的油漆桶小孔冒出大量“白汽”(模型如图丙),并开始快速的旋转,再过10s,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发热包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铝粉作用:在碱性热水中产生氢气,缓慢放热。】
2.暖宝宝又叫暖贴,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时,贴于肩部、腹部或关节部位,对防止冻伤驱寒有很好的效果。它不用火、电、水或其他能源,撕开外袋即可发热,并可保持8-18小时左右(平均温度52℃)。
资料一:暖宝宝使用双层包装。外层是常规不透气外袋,内层是由微孔透气膜制成的无纺布袋,里面装有发热材料。
资料二:暖宝宝发热材料主要是铁粉、活性炭、蛭石、水、食盐等。蛭石薄膜状,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保温材料。活性炭有强吸附性,它的疏松结构中储有水蒸气。
资料三:日常生活中,铁质物品在盐溶液中更容易生锈。
注意事项:⒈暖宝宝须妥善保存,避免外袋破损。
⒉不可将暖宝宝直接贴于皮肤表面。
综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暖宝宝发热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2题图) (3题图)
3.如图所示,关闭阀门K2,缓缓打开阀门K1,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平底烧瓶,轻轻振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K1,缓缓打开K,发现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观察到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如图所示,在细玻璃管两端固定铁圈和银圈,用细线在玻璃管中点悬挂起来,使之恰好水平平衡,然后小心地把装置浸入盛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用学过的知识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4题图) (5题图)
5.如图所示,将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中,请根据以下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实验出现的现象及每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资料Ⅰ:NO2和水会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NO+2HNO3
资料Ⅱ:NO2为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NO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资料Ⅲ: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这两种气体分子个数之比
6.已知金属和酸反应受温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现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曲线AB、BC和CD变化的原因。
7.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小明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率变化如图2所示。请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甲乙两条曲线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8.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 颈、B 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 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 A 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 B 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提示: CO2+2NaOH=Na 2CO 3 +H 2 O)
(8题图) (9题图)
9.在相同条件下,取相等质量的块状CaCO3和粉末状NaCO3,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反应。根据实验测定:其中粉末状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块状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大致曲线,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
10.如图所示装置,小试管内盛有神秘物质,滴管内有稀盐酸,U型 管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 U型管两侧液面向平,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若神秘物质是碳酸钙和金属铁,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请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11.清明野外明火祭扫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加强森林防火巡查能及时发现火情,控制林火,减少损害。小型扑火工具一灭火扫把(见图甲)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森林中的火星火苗、初级火灾的扑灭。森林初级火灾只燃烧林下植被,燃烧缓慢,温度在400℃左右。灭火扫把有钢铁和橡胶的两种,常见的灭火扫把材料与技术参数见下表。灭火扫把使用方法如下:40-60度斜向火烧地方向里扫打,要一打一拖,不能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扫把重打轻抬,沿火线逐段扑打。请根据表格信息,为本地森林防火巡查队选择合适灭火扫把,说明理由并解释扫把灭火原理。
品名 橡胶灭火扫把 钢铁灭火扫把
手柄 直径2.5cm×长度150cm的木杆 直径2. 5cm×长度150cm 的铁管
拍头 18条55cm×1.6cm阻燃橡胶条组成 28根长55cm×0.15cm的钢丝组成
拍头材料 着火点316℃,需20秒以。上加热时间 熔点1535℃,在空气中炽热发红但不燃烧
净重 0.6kg左右 1.3kg左右
12.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12题图) (13题图)
13.在日常生活中,水往往被用来灭火,可在滴水点火实验中,水却可以生火,具体操作如下:“用干燥的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滴几滴水(提示:过氧化钠+水=氢氧化钠+氧气),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要让实验成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脱脂棉的干燥程度,用量和松紧程度;水滴加的量。请你结合燃烧条件,解释一下这个实验的成功秘诀。
14.对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而言,质子数是唯一确定的,但中子数却可能不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所有原子都有同位素。
资料一: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位置,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有关,其原子结构如图所示。
资料二:氢的三种同位素可以分别表示为1H、2H、3H,它们都会与氧反应生成水,生成物叫做轻水1H2O、重水 H2O及超重水3H2O,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资料三:同位素构成的物质中,物理性质可能不同。在标准状况下,轻水的密度是1.0g/cm3,重水的密度却是1.105g/cm3。
请分析资料,结合水的微观结构解释“轻水”和“重水”性质异同的原因。
15.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发现左右两瓶中的现象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
16.如图1,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 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化,请对图像变化原因作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物理部分
1.当冻土的温度升高时,热管内的液体吸收冻土的热量,从液体变成气体发生汽化现象。气体上升到地面以上时,向外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于是又流回热管底部继续吸热。如此循环往复,将里面的热量不断释放出来,保证冻土不会熔化发生危险。
2.上方的白汽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燃气灶还在加热时,由于周围温度较高, 水蒸气没有液化成白气,所以很少看到“白气”。当停止加热后,周围空气温度较低,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3.把该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时,由于玻璃和红色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玻璃先受热膨胀,使得内部空间增大,所以红色液柱先下降随后热传导到红色液体,液体热胀冷缩比固体明显,所以红色液柱上升,因此把该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时,红色液柱会先下降再上升。逻辑严密
4.车辆坠入水中越深,水的压强越大,水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车内人员无法将车门推开;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越不易降下车窗玻璃。用安全锤或其他尖锐物品砸玻璃时,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较多的水进入车内,使得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门而逃生
5.解:“噗噗船”前进的原理:点燃蜡烛,由于热传递,蒸汽室内的水受热汽化及 空气受热膨胀。蒸汽室内气压变大,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金属 管口有水和气体喷出。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出的水给了蒸汽船一个前进的动力,推 动蒸汽船前进。随着金属管内的气体减少及遇冷液化,气压慢慢降低,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金属管口有水进入。如此往复,实现了船的前进。
6.得分要点:衣服变干原因分析正确;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及加快蒸发的三个因素分析正确。
满分示例:衣服的变干的过程是衣服上的水蒸发散失的过程。影响液体的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用衣架撑开增加的衣服的表面积、用吹风机吹气加快的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吹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这三个都能增加液体蒸发的速度,使衣服加快变干。
7.按一下前风挡除雾开关,吹出热风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前挡风玻璃上水分的蒸发;按一下后风挡除雾开关,玻璃中镶嵌的电阻丝根据电流的热效应,通电工作后产生热量,使玻璃的温度升高,玻璃上的水分蒸发加快,达到很快除雾的目的
8.上层馒头比下层馒头先熟。原因是上层蒸屉内水珠明显多于下层,说明蒸屉上层内水蒸气液化多于下层,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这样,上层蒸屉温度高于下层蒸屉,上层蒸屉中的馒头可以吸收更多热量。相同馒头熟透需要吸热的热量相同,所以上层馒头就先熟。
9.答题要素:①黄河流入渤海使其含沙量高;②)渤海主要反射黄光呈黄色;③光在海水的反射折射使黄海呈蓝色;④盐度高密度大(渤海的密度小于黄海的);⑤液体压强大小分析;⑥分子扩散速度影响因素;⑦海水量对观察现象的影响。
示例:黄河流入渤海带来大量黄沙,渤海主要反射黄光呈黄色;光射向含沙量较少的黄海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下呈蓝色。由图丙可知,盐度高密度大,即渤海的密度小于黄海的,在深海区为达到相同的液体压强,渤海的高度就要高一些。由于常年温度较低,会引起分子扩散速度减慢,而海水体积非常巨大,这也会导致海水的融合现象不易观察,最终形成了渤海和黄海的海水“不相融”的现象
10.上部盛水、夹层盛油,可以减小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水的比热容大,可通过水吸收较多的热有利于降低油的温度,进而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减少油的蒸发。
11.把镰刀口磨锋利,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故把镰刀口磨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容易切断稻草;秸秆翻埋入出地里,可增加土壤肥力(]分) ;木桶底部宽大,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木桶不易下陷 :用力将稻草击打到木桶边缘,原来稻粒和稻朴同时运动,当稻杆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稻粒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运动,稻粒脱离稻杆 ;储藏前稻谷一定要晾干,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将稻谷铺开来放在阳光下暴晒,可增加蒸发的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
12.①茶叶刚放入时,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或茶叶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茶叶漂浮在水面上;
②茶叶吸水后重力慢慢增大,当一部分茶叶重力大于其受到的浮力时(或一部分茶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茶叶下沉;
③少数茶叶浸没水中后,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或少数茶叶密度等于水的密度),茶叶悬浮在水中;
④茶叶浸泡在沸水中,茶叶中的一些物质溶解在水中,使茶汤变绿;
⑤茶汤中物质的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所以茶香四溢。
13.因极寒水蒸气凝华成大量冰晶,光源发出的光经水平冰晶反射形成的虚像与光源的连线与水平冰晶垂直,不同高度的冰晶所成的虚像高度不同,人眼所见的这些虚像排列成竖直向上拉长的光柱。
14.解:对于在炭火上行走的“超人”的解释——
第一因素是身体与炭火的接触时间。所有的“超人”在表演过程中都是一刻也不停地行走,因为一旦停下来,身体与炭火的接触时间延长,就意味着烫伤自己。同时,所有的表演者都没有跑动,因为跑起来会迫使脚尖弯曲,接触面积减小,增加了对脚趾的压力,而脚趾与炭火的接触时间相对延长,对大脚趾更危险,因为它的皮肤较细嫩,缺少角质层的保护。
第二个因素是表演者往往是经过训练的,至少表演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赤脚走路,由此形成阱眠(即老茧)成为对付灼伤的屏障。
第三个因素是热传导的能力。即传递热量的能力,金属是极好的导热物质,而空气却不是。比如,把一块蛋糕加热到150℃,放置蛋糕的锅、烤箱壁和烤箱中包含的空气都处在同一加热温度下,但是扑面而来的热风却不会灼伤我们。这就是因为空气的导热性较差的缘故。而在我们所研究的情形中,炭火的热传导能力却不是最好的,尽管它的温度可达到500-600℃,但如果用金属块代替木炭加热到同一温度,后果就大不一样了。
第四个因素是炭的导热性虽不好,但脚的比热容却很大,与水的比热接近。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在温度升高之前,即脚被加热及感觉疼痛之前,脚能吸收相当多的热量。
在玻璃上行走的“超人”的解释——
在玻璃上行走的秘密在于只使用相当平整的玻璃,比较理想的是打碎瓶子后得到的碎玻璃。在表演者的行程中必须安置一些没有尖的玻璃碎片。一些呈直角的碎片,比如瓶壁与瓶底相交的部位,与它们朝向“玻璃床”的外侧(高度为8厘米的玻璃床是最佳的)。在这种情况下,玻璃承受不住人体的重力,然而却不会被轧碎。因为脚底微呈凹形,有利于行走,也可顺应弯曲的玻璃。与在木炭上行走相反,在玻璃上行走要特别慢,以便迅速感觉尖刺从而改变行走方向。
在钉子上行走的“超人”的解释—躺在钉子床上的奥秘在于重力的分散。一般每个钉子间的距离为1-2厘米,这样,躺上去时约有1000个钉子支撑身体,因而重力就被平均分配了。美国匹兹堡大学教师戴维·威利制作了一张有2000个钉子的床,以80kg的体重估算,每个钉子承受的重力低于40g(约0.4N)。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并不存在“不怕扎、不怕烤”的超自然能力。
15.铁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桶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后,把桶内的空气排出,倒扣入液氮后,由于液氮容易气化为气体可以补充入桶内,铁桶未被压扁,而倒扣入水中后,铁桶内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气压迅速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
16.我认为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错误的。
(1)新型冠状病毒在肺部,而酒精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因此酒精不能直接作用于病毒上,则无法发挥作用;
(2)虽然桑拿房内的温度很高,但是人体的温度始终维持在37℃左右,因此对病毒没有作用。
17.示例:A管喷出的“压缩空气"快速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同时高速气流将水变成水雾,增大了水的表面积,部分水雾快速蒸发,形成大量水蒸气。在C处低温环境下,一部分水雾遇冷凝固形成晶核。被高速气流推出的晶核、水雾、水蒸气进入低温的空气中,外界寒冷的环境利于水雾凝固、水蒸气凝华成固体附着在晶核周围,使晶核变大形成小冰晶,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雪花。
18.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水温高于48℃时,海波不断从水中吸热,因此水位不断的下降,即ab段;
②当水温达到48℃时,海波和水的温度相同,二者之间不存在热传递,因此水温保持不变,即bc段。在此过程中,海波已经熔化;
③当加入20℃ 的水后,由于水温低于48℃,所以水会从海波中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直到48℃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放出热量发生凝固现象,即de段。
19.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20.答题要素:①不均匀;②折射;③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或逆着折射光线;④虚像
满分示例:海面上空气温度不同,导致空气不均匀,光在其中发生折射。人在看海市蜃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
21.答:①大卡车质量大,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力也大,在相同路面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也大,所以采用大动力柴油机。②大卡车增加车轮的个数和大小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③前挡风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小轿车因车身较矮,前挡风玻璃安装角度较倾斜是为了使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上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路况的观察;大卡车车身高,车内物体经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会与路上行人重合,不会干扰驾驶员对路况观察。所以挡风玻璃安装角度较直
22.雨滴由于在AB段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伞面的支持力作用沿伞面下滑至雨伞边缘B点。离开伞面后,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雨滴将做竖直向下运动,但是由于雨滴具有惯性又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呈现出BC段的运动轨迹。
23.①轮滑时脚用力往后蹬地,人就会向前快速滑行,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需要停止时,用力踩下鞋子根部的刹车器,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③人继续往前滑行一小段距离,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④最后会慢慢停下,是摩擦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24.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必要点)②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③笔芯尖细,受力面积小,压强大④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⑤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使杯底振动频率和振幅不一样
满分示例:人对着纸杯口发声时,声波带动杯底和笔芯尖来回振动,在纸杯上增加配重,从而增大笔芯尖对铝箔纸的压强,且由于不同音调、不同响度的声音,使得杯底振动频率和振幅不一样,在笔芯尖的压力作用下,铝箔纸发生形变,留下一个个凹陷程度和疏密程度不一样的小圆点。
25.教室内亮时,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所以小明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像,一部分光线穿过玻璃进入观测室,故观测室的人能清晰地看到教室内的物体,观测室较暗,故光线较少穿过玻璃,故教室的人看不清观测室内的物体。
26.甲图中瓶口较低,大量液体将瓶口封住,当有液体流出时,瓶内气体压强较小,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倾倒液体的过程中可看到有气泡从瓶口进入到瓶底,此时瓶内压强突然大于大气压,然后有液体快速喷出,易溅到杯子外面,如此反复。而乙瓶中的液体没有完全封住瓶口,气体可以进入,瓶中液体能够平稳的倒出。
27.根据图片可知,左通道的上半部分墙壁都是平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右通道的上半部分墙壁为曲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是左通道的空气会通过横道向右通道流动,从而形成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通风情况。
28.答案一:刚开始浮沉子静止在水面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重力;用手挤压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将水压入小瓶中;使小瓶内的空气被压缩,V 排减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浮沉子就下沉。
答案二:刚开始浮沉子静止在水面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重力;用手挤压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将水压入小瓶中;浮沉子的重力(瓶和瓶中的水总重)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浮沉子就下沉
29.(1)小红的观点正确; 因为如果把开关安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也可以由一个开关控制所有小灯的亮 灭。
(2)答案一:先将开关闭合,观察到所有小灯都亮了,再用导线连接在任一个发光的 小灯两端。 如果观察到所有小灯都熄灭了,则这些小灯为并联; 如果观察到只有这个小灯熄灭了,则这些小灯为串联。 答案二:先用导线连接在任一个小灯两端,再将开关闭合。 如果观察到除导线间小灯不亮外,其它小灯都亮了,则这些小灯为串联; 如果观察到所有小灯均不亮,则这些小灯为并联
30.橡胶棒摩擦带负电荷,所以A带负电荷
AB接触,电子由A到B,电流B到A
B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张开
31.①大米因密度大于水(或重力大于浮力)会下沉到杯底。
②雪碧打开后因气压减小而大量气体以气泡形式逸出。
③气泡吸附在大米表面,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④大米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大米上浮;
⑤气泡破裂后,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减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大米下沉。
示例:
大米放入雪碧后,因密度大于水会下沉到杯底。雪碧从瓶中倒出后,由于气压减小,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在雪碧内形成气泡。气泡会附着在大米表面,使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增大。浮力大于重力,大米上浮。大米露出液面后,气泡破裂,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减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大米下沉。如此反复。
32.答:将磁卡、磁带等磁记录介质靠近强磁场时,被磁化的磁性材料在强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排列发生了改变,信息被破坏
33.(1)
(2)把撤有细铁屑的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后,每一颗细铁屑都会被磁化,磁体会对细铁屑产生磁力的作用。由千细铁屑与玻璃表面之间存在摩擦,离磁极较近的细铁屑会被吸引到磁极附近,而离磁极较远的细铁屑受到的磁力较小,不足以克服摩擦而改变位置或排列方向,所以细铁屑排布尚无规律。轻轻敲动玻璃板,玻璃板受力而振动,细铁屑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使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弹力减小,甚至短暂分离,此,被磁化的每一颗细铁屑在磁力的作用下,会围绕磁铁呈辐射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把磁体周围的磁场在一个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形象地模拟出来。
34.0-t1人手拿撑杆助跑时段,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大
t1-t2机械能转化为撑杆弹性势能,所以机械能减小
t2-t3撑杆形变最大时释放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机械能,
故人的机械能增加
t3-t4撑杆离手后,由于不计一切摩擦,机械能守恒,保持不变
35.从开始打气到打气结束的过程是外界对气体做功;打气结束到拔出气门芯前由于热传递气体温度下降;拔掉气门芯后气体冲出对外界做功,故气体内能急剧减少;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热传递气体温度上升
36.小球在底部位置相对于顶部,具有较高的重心,而两轨道是木棍,摩擦力较小,因此的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会“上爬”。上爬的过程其实就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同体积的金属小球比木球质量更大,在底部具有更多的重力势能,金属球相对木球更为光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所消耗的能量更少,所以金属小球比木球上爬到更高的高度。
37.①假设先点燃蜡烛左端,左端蜡烛的消耗量大于右端蜡烛消耗量,即 < ,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 ,左端蜡烛上翘。
②左端蜡烛上翘,右端蜡烛下沉,导致右端蜡烛消耗量大于左端蜡烛消耗量,即 ,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 ,右端蜡烛上翘。如此往复,左右两端不断上下翘动。
38.解:
AB段:木块滑下AB斜面时重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则木块的动能不变;
BC段:由于克服BC段摩擦做功,导致动能减小;
CD段: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AB段:Gh=f1sAB,BC段:△Ek减=f2sBC,CD段:△Ek增=Gh,
由于f1<f2,所以f1sAB<f2sBC,即Gh<△Ek减,所以△Ek增<△Ek减,即增加的动能比减少的动能少,所以落至D点瞬间的速度小于B点时的速度。
生物部分
1.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且进行无性繁殖。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从果园摘下的桑葚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5、6月份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桑葚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偏远地区邮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得酸臭
2.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从果园摘下的桑葚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5、6月份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桑葚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偏远地区邮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得酸臭
3.解:①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或写出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或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温);②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或写出人体的体温调节是由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③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4.骆驼停止活动,减少热量的产生,白天体温升高,增加直接散热,同时减少(避免)汗液蒸发,避免水分散失过多,夜间体温降低,减少与环境的温差,避免散热过多
5.现象: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解释:由于木板旋转产生的“人造重力”,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
6.长势良好的植株生命活动旺盛,有利于绿植成活;运输前一周给予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有利于绿植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带土挖取,可保护根尖(根毛区)以减少根部的损伤;外层用湿谷皮包裹,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带有空隙的谷皮透气性强,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打孔处理,可为植物,尤其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以进行呼吸作用;修剪枝叶,可避免蒸腾作用过强而失水,保留4~5片叶片,可使植物移栽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高成活率。
7.水稻的茎为草质茎,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逐渐加粗。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大,普通水稻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易失水,因此难以存活。
合理密植能使水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钾肥能使水稻茎秆粗壮,抗倒伏,这些措施都能促使水稻高产。
土壤板结会影响水稻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8.⒈这棵“空心”的古香樟树只有部分的木质部(或部分木质部和韧皮部)根靠蒸腾拉力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并通过完好的木质部的导管输送到茎和叶:而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通过完好的树皮韧皮部端管输送到根部。植物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得以正常进行,所以这棵“空心”古香樟树还能正常生长。
⒉这棵古香樟树朽烂的“树心”只是部分的木质部(或部分木质部和韧皮部)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能通过完好的木质部的导管输送到茎和叶:绿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通过完好的树皮韧皮部筛管输送到根部。所以这棵“空心”古香樟树还能正常生长。
9.保持充足的光照,去除老叶保持空气流通以及时补充二氧化碳,都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促进增产。施用农家有机肥,满足农作物对无机盐的需求,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甘蔗的光合作用,有助于提高甘蔗产量与品质。成熟期前后追施钾肥,促进甘蔗茎的生长,可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10.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 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 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11.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和无机盐;滴灌能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植物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悬挂的气肥释放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下沉,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无色棚膜增加光的透过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12.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以草为食的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茂盛,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食草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就保持相对平衡。
13.①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出发,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 另一方面,病毒中毒 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 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
②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但一旦遇到之前所未遇到的环境因素,生物即会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 繁殖速度极快, 所以当它们 突破人的第二道防线后, 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 就已经大量繁殖了, 从 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导致人体的稳态失衡。
14.大陆的漂移使得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隔离,很久以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随着大陆的漂移,物种内的不同群体彼此也就失去了联系,被相互隔离开来,各自开始沿着不同的方向进化。而澳大利亚大陆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进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合理即可)
15.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降
化学部分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而且碱性碳酸钠溶液吸收热量和铝粉反应产生氢气,致使油漆桶气压增大向外喷出白气(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并给气体施加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给油漆桶施加反作用力,筒壁上三个小孔是沿同一倾斜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油漆桶开始快速的旋转,反应完毕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
2.①铁粉接触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放出热量
②氧气通过内袋透气膜进入里面与材料接触,发生反应。透气膜的透氧速率可以控制放热的时间和温度。
③活性炭粉吸附水蒸气,疏松结构使铁粉与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④食盐加快氧化速度。
⑤蛭石保温,温度能够持续更长时间。
⑥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外袋不透气,使里面的材料不接触空气。
⑦暖宝宝产生的热量使平均温度达到52℃,远高于人体正常体温。示例:打开暖宝宝外袋后,内袋暴露在空气中,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与材料接触。透气膜的透氧速率可以控制放热的时间和温度。活性炭粉吸附水蒸气,它的疏松结构使铁粉与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铁粉接触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热量。材料中的食盐加快了铁缓慢氧化速度。蛭石是超级保温材料,使温度能够持续8-18小时。
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外袋不透气,使里面的材料不接触空气而氧化。暖宝宝产生的热量使平均温度达到52℃,远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所以不能直接贴于皮肤表面,以免烫伤。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溶液中也显碱性,所以溶液仍显红色;二氧化碳被吸收后,装置内的气压减小,关闭K1,缓缓打开K2,大气压大于装置内气压,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一段时间后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4.铁圈一端向下倾斜。
铁会与稀硫酸反应, Fe+CuSO4=FeSO4+Cu,生成红色的铜附着在铁圈外面,而且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根据反应可知,生成铜的质量大于反应掉的铁的质量,所以左边铁圈质量变大,而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所以右边的银圈质量不变,所以杠杆不平衡,铁圈一端向下倾斜。
5.现象1:气体颜色消失(由红棕色变成无色)。因为红棕色气体NO2和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现象2:试管内的液面上升约2/3试管体积。因为3体积的NO2生成1体积的NO。现象3:试管内的石蕊试液颜色变成红色。因为NO2和水反应后形成硝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从紫色变成红色。
6.AB段:铝表面的氧化铝和酸反应,没有氢气产生,气压变化不大,
BC段:铝和酸反应产生氢气气压增大,虽然随着反应的进行,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减少,但由于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同时由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大于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的影响,加快了产生氢气的速度,所以气压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增大,
CD段:铝和酸反应停止,没有氢气产生,温度下降恢复室温,气压减小,但反应产生了氢气,最终气压会比原始气压大(合理即可)
7.甲曲线表示滴加的是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使得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降低,导电率下降,M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导电率为零。乙曲线表示滴加的是硫酸钠,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使得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降低,导电率下降,N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只剩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率下降到最低点。氢氧化钡反应完全后,自由移动离子浓度随滴加溶液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溶液导电率重新增大。
8.先通过 A 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强将气球胀大;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 B 颈往瓶中注入盐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断产生,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气球变瘪。
9.
10.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2导致右侧液面下降,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会使U型管右侧 液面下降,但随着CO2逐渐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都会导致液面回升,最终由于生成氢气还存在U型管右端上部的密闭容器中,所以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11.能根据拍头材料特点和净重,结合森林初级火灾的特点,选择灭火扫把;根据燃烧条件结合操作方法,来分析灭火原理。
示例1:
选择橡胶灭火扫把,橡胶灭火扫把质量轻携带更方便,拍头用阻燃橡胶条制成,虽着火点低于燃烧时温度,但需要20秒以上加热时间才能燃烧,可以灭火。灭火扫把通过重打轻抬、一打一拖避免火星飞溅,扩大燃烧面积,同时可以降低温度,并隔绝助燃剂,实现灭火。(说出一个要素就可以得分)
示例2:
选择钢铁灭火扫把,钢铁在空气中不可燃,钢铁导热性好,灭火效果好。灭火扫把通过重打轻抬、一打一拖避免火星飞溅,扩大燃烧面积,同时可以降低温度,并起到隔绝助燃剂,实现灭火。(说出一个要素就可以得分)
12.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13.水滴在药品上,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导致温度升高,高于着火点, 其次这个反应还能释放出氧气,提供了助燃剂;潮湿的脱脂棉中的水分蒸发、水滴太多会吸收 热量,且脱脂棉太少或太松,热量的散失太快,不利于温度升高,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实验失败.
14.①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的排布方式相同,生成物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氘原子的中子数大于氕原子;
③原子质量是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之和,1个氘原子的质量大于氕原子的质量;
④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构成轻水分子和重水分子的原子数目相同,相同体积的重水质量大于轻水质量,所以重水的密度大于轻水密度。
15.解:瓶内水位上升至约集体气瓶容积的1/5,右瓶内几乎无水进入。左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冷却后瓶内气压减小,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0%,所以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压入集气瓶内,水位上升至约容积的1/5。
右瓶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反应后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所以几乎无水瓶内几乎无水进入。
16.木块始终在液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小,即溶解的溶质减少,也就是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则溶液温度降低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