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学考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学考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观
【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复习指导】
1、知识角度:理解联系的特点、明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过程与趋势。
2、试题角度: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非选择题多侧重对联系观、发展观的考查。
【教学重难点】网络构建、观点辨析、能力提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
1、内容:知识点学案
2、方式:自主诵读,齐读,抽背
二、明确目标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2)系统优化法
三、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知识点学案,完成《考向标》“考点梳理”。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①内容: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3)联系的客观性
①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类别: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
①表现: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②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整体 部分
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系统优化法
①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完成《考向标》“要点突破”,组内讨论,统一意见。
要点1 联系的特征
例1 2020年 湖南真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镇化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城镇化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部分决定整体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点拨】 注意有关联系的易错点
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
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3)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4)无论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变式训练1 2019年湖南真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说明事物的联系具有(  )
①普遍性 ②客观性 ③多样性 ④随意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要点2 整体与部分
例2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点拨】正确把握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关系的三种情形。
关系 条件 结果 结论
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 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整体功能大于或者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条件的,关键是部分以什么样的结构形成整体
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 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变式训练2 将不同个性的学生合理搭配后再进行排座,有利于促进班风的改善和学生学习的进步。
五、展示点评
方式:1、小组代表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真题。
2、教师补充说明,对常考点进行归纳,进行知识点拨。
六、当堂检测
《考向标》“模拟演练”
课题: 第11讲 把握世界的规律——发展观 授课人:周茜
上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上课节次: 月总节次:
【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复习指导】
1、知识角度:理解联系的特点、明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过程与趋势。
2、试题角度: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非选择题多侧重对联系观、发展观的考查。
【教学重难点】网络构建、观点辨析、能力提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
1、内容:知识点学案
2、方式:自主诵读,齐读,抽背
二、明确目标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特征与实质
2、量变与质变
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辩证否定观
三、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知识点学案,完成《考向标》“考点梳理”。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特征——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提醒】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辩证关系:①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联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③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5、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
①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②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四、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完成《考向标》“要点突破”,组内讨论,统一意见。
要点3 发展的观点
例3 2019年湖南真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这说明(  )
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有量变就一定产生质变
③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④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点拨】区分运动、变化与发展
区分标准:新事物产生 vs 旧事物灭亡
(
自然界由简到繁;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人的认识由浅入深
) (
变化
) (
运动
) (
符合客观规律
有强大生命力
有远大发展前途
)
(
发展
)
变式训练3 发展的实质
五、展示点评
方式:1、小组代表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真题。
2、教师补充说明,对常考点进行归纳,进行知识点拨。
六、当堂检测
《考向标》“模拟演练”
课题: 第11讲 把握世界的规律——矛盾观 授课人:周茜
上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上课节次: 月总节次:
【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复习指导】
1、知识角度:理解矛盾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属性;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理解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试题角度: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非选择题多侧重对联系观、发展观,以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考查。
【教学重难点】网络构建、观点辨析、能力提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与器材】多媒体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
1、内容:知识点学案
2、方式:自主诵读,齐读,抽背
二、明确目标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要方面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三、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知识点学案,完成《考向标》“考点梳理”。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概念: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特征
(1)矛盾的普遍性
①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__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②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①辩证关系: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②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①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②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①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重要性: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名师点津】 “四看”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看内涵: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
二看外延: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三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
四看关键词: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判断性质”“占主体”等。
(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①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完成《考向标》“要点突破”,组内讨论,统一意见。
要点4 矛盾的基本属性
例4 如果你总是把过失推给别人,那么过失也就更亲近你。
【点拨】认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对立 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统一
斗争性 绝对的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同一性 相对的
变式训练4 2018年湖南真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矛盾”从哲学上看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  )
A.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关系
B.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C.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
D.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关系
要点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例5 2017年湖南真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 ④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A.①④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事事有矛盾 事事矛盾不同 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 时时矛盾不同 同一事物
变式训练5 对垃圾分类进行先行先试的哲学依据
要点6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例6 (2023·湖南真题)只有自觉树立并灵活运用辩证思维观察事物、剖析矛盾,才能切实提高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更加妥善地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③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认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变式训练6 2021·湖南真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从哲学角度,材料告诉我们(  )
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④改造客观规律可以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体现了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③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本身,④说法错误。
五、展示点评
方式:1、小组代表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真题。
2、教师补充说明,对常考点进行归纳,进行知识点拨。
六、当堂检测
《考向标》“模拟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