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诈骗” 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珍爱生命,远离诈骗” 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珍爱生命,远离诈骗”
一、活动引言
近年来,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需要认识到诈骗的危害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因此,本次班会旨在向同学们传递防范诈骗的知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珍爱生命,远离诈骗。
二、班会目的
1.提高同学们对诈骗知识的认识,了解诈骗的手段和特点。
2.增强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3.培养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活动内容
1.讲解防范诈骗知识
(1)介绍常见的诈骗类型,如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等。
常见的诈骗类型:
①刷单返利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②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③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的广告信息,然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转账后,便关闭虚假App或虚假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用钱周转的人员。
④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⑤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⑥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⑦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以吸引受害人关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诱导其通过微信、QQ 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便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⑧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或孩子老师的照片、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帐号,以“假冒”的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或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随后,诈骗分子以领导、熟人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领导、老师等人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并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⑨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⑩婚恋、交友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2)分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心理特征,帮助同学们识破诈骗陷阱。
(3)分享实用的防范技巧,如保护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话语、及时报警等。
实用的防范技巧:
①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在网上购物、填写表格等时,要注意选择安全的网站,并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不安全的网络。
②不轻信陌生人的话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特别是涉及到钱财、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如果陌生人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等操作,一定要先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
③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自己被骗,要及时报警,并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如诈骗分子的电话号码、银行卡号、转账金额等,以便警方及时冻结账户,追回损失。
④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邮件等,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⑤核实信息:在接到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要求转账、汇款时,要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渠道进行核实。
⑥ 设置密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不要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猜测的密码。
⑦更新系统:及时更新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进行安全检测。
⑧.谨慎交友: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随意加入陌生群组,不要轻信网友的话。
⑨不贪便宜:不要轻信“中奖”、“免费”等信息,不要轻易参加陌生人组织的活动,不要轻易购买来历不明的商品。
⑩保持冷静:在接到诈骗电话、短信、邮件等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要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总之,防范电信诈骗需要保持警惕,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保护好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2.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与教训
(1)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遭遇的诈骗案例,分析原因和教训。
通过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诈骗的危害性。
案例1:杜某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其前几日购买的染发剂有质量问题,现需向杜某进行退款理赔,杜某信以为真。该“客服”诱导杜某下载一款App,通过该App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随后,杜某手机收到银行卡被转款2万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案例2:杨某接到一个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称杨某名下一个银行账户涉嫌非法洗钱,让其到上海市公安局处理。杨某称去不了,对方让其添加QQ好友并发来一个显示杨某照片的文件,里面有涉嫌洗钱要被判刑等内容,杨某心生恐惧。随后,对方以涉及警务秘密为由要求杨某到无人的房间配合调查,并称杨某要想解除嫌疑就需把卡里的所有钱款转到“安全账户”,待案件查清后将返还钱款,杨某遂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5万元。后因对方要求删除所有聊天记录,杨某才发现被骗。
案例3:李某的QQ账号被诈骗分子拉入一个工作群,见群里成员名字都是本公司工作人员便未再核实。几天后,李某收到群消息:骗子冒充的“总经理”称需支付对方工程款,要求李某核对公司账户上还有多少钱。李某核对公司账户资金后,骗子冒充的“总经理”要求李某把账上资金全部打给对方指定账户,并以事情紧急为由催促李某快点转账。因怕得罪“领导”,李某便将公司账上40万元全部转出。后公司总经理收到银行短信询问,李某才发现被骗。
诈骗的危害性
①经济损失:诈骗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这些损失可能是金钱、物品或其他形式的财富,对被害人的生活和财务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②信任危机:诈骗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当诈骗行为被揭露时,被害人可能会感到失望、愤怒和背叛,导致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度降低。
③社会不安定因素:诈骗行为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当诈骗行为影响到大量人群时,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满,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④法律挑战:诈骗行为可能涉及法律问题,需要法律程序来解决。这可能导致被害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法律事务,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负担。
总之,诈骗行为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被害人的财产和信任关系,还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和法律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防范和打击诈骗行为的力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3.开展反诈骗安全演练
(1)设计模拟诈骗场景,让同学们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应对诈骗的过程。
(2)在演练中引导同学们如何正确应对诈骗分子的诱骗和威胁,提高应对能力。
如何正确应对诈骗分子的诱骗和威胁
诈骗分子的诱骗和威胁是非常具有迷惑性和危害性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正确的应对策略来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建议:
①保持冷静:遇到诈骗分子的诱骗和威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言辞所吓倒。要理智地分析情况,不要轻易做出决定。
②不轻信陌生人:诈骗分子通常会以陌生人的身份出现,以各种理由诱骗你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因此,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特别是那些要求你提供敏感信息或转账的人。
③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这些信息可能被诈骗分子用于非法用途。
④核实信息来源: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核实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警方等途径了解相关信息,以避免被诈骗分子误导。
⑤及时报警: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或者被威胁或诈骗,要及时向警方报案。警方会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你的权益和安全。
总之,遇到诈骗分子的诱骗和威胁时,要保持冷静、不轻信陌生人、保护个人信息、核实信息来源并及时报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四、活动形式
讲座:由班主任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向同学们传授防范诈骗知识。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身边的诈骗案例和防范经验,互相学习。
角色扮演:设计模拟诈骗场景,让同学们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应对诈骗的过程。
五、时间安排
开始阶段(5分钟):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讲解防范诈骗知识(15分钟):由班主任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
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与教训(20分钟):邀请同学们分享案例,分析教训。
开展反诈骗安全演练(20分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体验应对诈骗的过程。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安全,积极传播防范知识。
六、教育成果
通过本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
提高警惕性,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掌握防范诈骗的实用技巧,如保护个人信息、及时报警等。
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我们共同学习了防范诈骗的知识和技巧,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警惕诈骗的风险,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传播防范知识,让更多的人免受诈骗的危害。让我们一起珍爱生命,远离诈骗,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