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年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卷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Mn-55 Fe-56 Cu-64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高铁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力。石墨制成的电刷与下列石墨的性质无关的是(  )
A.滑腻感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
2.正确的实验操作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还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B.组成钛酸亚铁的元素中有两种金属元素
C.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则Ti元素的化合价是+3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活动内容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将湿衣服晾干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将食物放入冰箱保存 低温可延缓食物变质
5.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目比是1:1 D.反应中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16:9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7.如图涉及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反应。其中“→”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 B.乙与丙可能会发生反应
C.甲可能是HCl D.乙和丙可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
8.已知常温下Ca(OH)2的溶解度为0.17g。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含量,实验如下:
步骤1: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振荡。
步骤2:向冷却后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溶液pH随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经换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m(HCl)=0.7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V3mL盐酸
C.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CaCl2+H2O
D.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67%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近年来,“双碳”观念深入人心,“绿碳”和“蓝碳”也逐渐从概念走向行动。
(1)“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封存。
①大气中的CO2进入海水会引起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固态的CO2在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物,其原理是    。
(2)“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    来吸收二氧化碳。
10.(4分)“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
(1)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请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
(2)综合分析,温度大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的原因是    。
(3)除去NaCl样品中少量的Na2CO3,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的原因是    。
(4)分析图2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一定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的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B.20℃时,向10gNaHCO3中加入90g水,可配制成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
C.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Na2CO3>NaHCO3
D.3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NaHCO3>NaCl>Na2CO3
11.(6分)锰元素能形成MnO、MnO2、Mn2O3和Mn3O4等多种氧化物,其中Mn3O4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工业用硫酸锰(MnSO4)制备Mn3O4的流程如下:
(1)“沉淀”反应是MnSO4+2NH3 H2O=Mn(OH)2↓+(NH4)2S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将Mn(OH)2加水“打浆”制成悬浊液,可加快“氧化”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3)“氧化”时,Mn(OH)2与空气中的氧气在60℃条件下反应生成Mn3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4)通过测定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来推断产物成分。“氧化”所得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随通空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通空气8小时左右,所得固体几乎全部为Mn3O4。推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②通空气超过8小时,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    。
1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铁及其氧化物感兴趣,查阅资料后做了两组探究实验。
资料:
①常见铁的氧化物有关信息如表: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粉末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②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一: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中所得产物展开探究。
(1)取一定量的铁粉与湿棉花(棉花的成分不参加反应)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C处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若甲同学发现A中剩余固体仍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准确称取mgA中剩余固体,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出现红色固体且有黑色固体残留,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中剩余固体含有    。
实验二:用如图装置测定FeO和Fe2O3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D装置的硬质双通玻璃管中固体物质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其质量为m1g。
已知:稀盐酸受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所用试剂均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3)为了达到实验目的,B、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标号)。
①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②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4)若反应完全后,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m2g,则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    (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装置A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实验时应先加热固体,后打开止水夹a
C.若无装置C,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偏小 D.若无干燥管F,测得FeO的质量分数偏小
13.(6分)同学们把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不产生气体时为止,加入稀盐酸和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向烧杯中再加入5.4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Mn-55 Fe-56 Cu-64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高铁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力。石墨制成的电刷与下列石墨的性质无关的是(  )
A.滑腻感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导电性
【答案】B
【解析】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源,使用石墨制作电刷不仅因为石墨能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还利用了石墨的滑腻感和导电性,与还原性无关。
故选:B。
2.正确的实验操作不仅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还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取用锌粒的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A操作错误;
B、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水平面成45度角,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故B操作错误;
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C操作正确;
D、点燃酒精灯的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D操作错误。
故选:C。
3.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B.组成钛酸亚铁的元素中有两种金属元素
C.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则Ti元素的化合价是+3
【答案】B
【解析】A、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2+,故A错误;
B、组成钛酸亚铁的元素中有钛、铁两种金属元素,故B正确;
C、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FeTiO3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FeTiO3中,“亚铁”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Ti的化合价为x,(+2)+x+(﹣2)×3=0,解得x=+4,故D错误。
故选:B。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活动内容 化学知识
A 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将湿衣服晾干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将食物放入冰箱保存 低温可延缓食物变质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可用活性炭自制冰箱去味剂,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故A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为物质的固体属性,不能改变,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故B错误;
B、将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故C正确;
D、将食物放入冰箱保存是由于低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可延缓食物变质,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故D正确。
故选:B。
5.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目比是1:1 D.反应中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16:9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说法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了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错误;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中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说法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该选项正确。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无气体参与或生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正确。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该选项正确。
故选:C。
7.如图涉及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及反应。其中“→”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可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 B.乙与丙可能会发生反应
C.甲可能是HCl D.乙和丙可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
【答案】A
【解析】A、由分析可知,甲可以是盐酸或硝酸,乙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钙等碳酸盐,则甲和乙的物质类别不相同,所以甲和乙的物质类别不可能相同,故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乙可以是碳酸钠,丙可以是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乙与丙可能会发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甲可能为HCl,故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乙可以是碳酸钠,丙可以是氢氧化钠,二者都含有钠、氧两种元素,所以乙和丙可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已知常温下Ca(OH)2的溶解度为0.17g。为检测某生石灰样品中钙元素含量,实验如下:
步骤1: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盖上表面皿充分振荡。
步骤2:向冷却后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再逐滴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溶液pH随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经换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m(HCl)=0.7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V3mL盐酸
C.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CaCl2+H2O
D.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67%
【答案】D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取0.6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00mL蒸馏水,得到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大于0.60g;常温下Ca(OH)2溶解度为0.17g,200mL(合200g)蒸馏水中最多能溶解氢氧化钙0.34g,氢氧化钙有剩余,步骤1中充分振荡后不能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故说法错误;
B、步骤2中红色恰好褪去时,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不是V3mL,故说法错误;
C、步骤2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说法错误;
D、反应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经换算,消耗m(HCl)=0.73g,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x 0.73g
x=0.74g
0.74g氢氧化钙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74g××100%=0.4g。
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则该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6.67%,故说法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近年来,“双碳”观念深入人心,“绿碳”和“蓝碳”也逐渐从概念走向行动。
(1)“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封存。
①大气中的CO2进入海水会引起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固态的CO2在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物,其原理是    。
(2)“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    来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1)①CO2+H2O═H2CO3(2分) ②干冰升华吸热可使环境中温度降低(1分)
(2)光合作用(1分)
【解析】(1)①大气中的CO2进入海水会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引起海水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②固态的CO2在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物,其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可使环境中温度降低。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10.(4分)“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
(1)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请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
(2)综合分析,温度大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的原因是    。
(3)除去NaCl样品中少量的Na2CO3,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的原因是    。
(4)分析图2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一定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的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B.20℃时,向10gNaHCO3中加入90g水,可配制成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
C.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Na2CO3>NaHCO3
D.3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NaHCO3>NaCl>Na2CO3
【答案】(1)碳酸钠、碳酸氢钠会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1分) (2)NaHCO3受热易分解(1分)
(3)40℃左右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大(1分) (4)AD(1分)
【解析】(1)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会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
(2)由于NaHCO3受热易分解,所以温度大于60℃,NaHCO3的溶解度曲线消失;
(3)40℃左右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大,此时过滤,碳酸钠都溶解到水中被除去;
(4)A、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A说法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是10g,90g水不能溶解10gNaHCO3,所以20℃时,向10gNaHCO3中加入90g水,不可配制成浓度为10%的NaHCO3溶液,故B说法错误;
C、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NaCl>Na2CO3>NaHCO3,所以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NaCl>Na2CO3>NaHCO3,所以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Na2CO3>NaHCO3,没说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不能确定含有溶质多少,故C说法错误;
D、30℃时,溶解度大小是:Na2CO3>NaCl>NaHCO3,所以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水少,所得溶液质量就小,NaHCO3需要的水多于NaCl需要的水多于Na2CO3需要的水,3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NaHCO3>NaCl>Na2CO3,故D正确。
11.(6分)锰元素能形成MnO、MnO2、Mn2O3和Mn3O4等多种氧化物,其中Mn3O4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工业用硫酸锰(MnSO4)制备Mn3O4的流程如下:
(1)“沉淀”反应是MnSO4+2NH3 H2O=Mn(OH)2↓+(NH4)2S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将Mn(OH)2加水“打浆”制成悬浊液,可加快“氧化”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3)“氧化”时,Mn(OH)2与空气中的氧气在60℃条件下反应生成Mn3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4)通过测定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来推断产物成分。“氧化”所得固体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随通空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通空气8小时左右,所得固体几乎全部为Mn3O4。推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②通空气超过8小时,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    。
【答案】(1)复分解反应(1分) (2)增大氢氧化锰和氧气的接触面积(1分)
(3)6Mn(OH)2+O22Mn3O4+6H2O(2分)
(4)①Mn3O4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2%(1分)
②部分Mn3O4转化为更高价态的锰元素的氧化物(或部分Mn3O4转化为Mn2O4、MnO2)(1分)
【解析】(1)氨水可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根据反应可知硫酸锰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锰和硫酸铵,属于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即复分解反应;
(2)将氢氧化锰加水“打浆”制成悬浊液,可以在通入空气是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氧化”反应速率;
(3)氢氧化锰与空气中的氧气在60℃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锰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Mn(OH)2+O22Mn3O4+6H2O。
(4)①硫酸锰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2%,如图通空气8小时左右,所得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也是72%,故说明此时所得固体几乎全部为Mn3O4。
②通空气超过8小时,产物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部分Mn3O4转化为更高价态的锰的氧化物(或部分Mn3O4转化为Mn2O3、MnO2)。
1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铁及其氧化物感兴趣,查阅资料后做了两组探究实验。
资料:
①常见铁的氧化物有关信息如表: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粉末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②铁的氧化物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一: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中所得产物展开探究。
(1)取一定量的铁粉与湿棉花(棉花的成分不参加反应)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C处管口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若甲同学发现A中剩余固体仍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准确称取mgA中剩余固体,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出现红色固体且有黑色固体残留,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中剩余固体含有    。
实验二:用如图装置测定FeO和Fe2O3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D装置的硬质双通玻璃管中固体物质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其质量为m1g。
已知:稀盐酸受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所用试剂均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3)为了达到实验目的,B、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标号)。
①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②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4)若反应完全后,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m2g,则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    (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装置A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实验时应先加热固体,后打开止水夹a
C.若无装置C,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偏小 D.若无干燥管F,测得FeO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2)Fe+CuSO4=FeSO4+Cu(2分) Fe、Fe3O4(1分) (3)②(1分)
(4)g(1分) (5)AD(1分)
【解析】(2)铁和四氧化三铁都能被磁铁吸引,甲同学发现A中剩余固体仍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可能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出现红色固体,说明含有铁,原因是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有黑色固体残留,说明有不和硫酸铜反应的四氧化三铁,故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A中剩余固体含有Fe、Fe3O4;
(3)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该先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在吸收水蒸气,故B、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4)反应完全后装置E中质量增加为m2g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其物质的量为m2g÷18g/mol;
设FeO、Fe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有 x+3y=m2g÷18g/mol;l72x+160y=m1,求得y=mol,
故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mol×160g/mol=g;
(5)A、装置A可以通过a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固体和液体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装置A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A正确;
B、实验时应打开止水夹a,后加热固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B错误;
C、若无装置C,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m2g偏大,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偏大,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大,故C错误;
D、若无干燥管F,空气中的水蒸气被E吸收,所测得生成水的质量偏大,氧化铁的质量偏大,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大,故测得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
故选:AD。
13.(6分)同学们把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不产生气体时为止,加入稀盐酸和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向烧杯中再加入5.4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1分)
(2)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2分)
100 111 44
x y 4.4g
x=10g(1分)
y=11.1g(1分)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1分)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