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唐诗三首》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诗三首》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叙事诗的一般写法。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体会白居易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方法指导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中对环境、人物等的精彩描写,感知诗人在叙事过程中以及在叙事基础上抒发的感情。
3.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石壕吏》:“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题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个被动式,“为”解释为“被”。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核心词是“破”,该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题目表明了诗歌所描述的内容。
《卖炭翁》:“卖炭翁”既点明了诗歌所描绘的主人公,以及他的身份和年龄,也暗示了老人艰辛的生活经历。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秋兴八首》等。有《杜工部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一个。《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等,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背景资料
《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作者的茅屋,把他从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文体常识
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等。“行”是乐曲的意思。
通假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钱)
古今异义
老翁逾墙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听妇前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之类的话)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接近。今义:方向)
长夜沾湿何由彻[古义: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今义:通;透]
一词多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介词,被)
忍能对面为盗贼(动词,做)
安得广厦千万间(疑问代词,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形容词,安稳)
安得广厦千万间(动词,得到)
得将军角弓不得控(动词,能够)
归来倚杖自叹息(代词,自己)
自心远地自偏(副词,自然)
可怜身上衣正单(动词,值得怜悯)
可怜可怜体无比(形容词,可爱)
词类活用
听妇前致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使动用法,使……破裂)
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用作动词,风吹雨打)
文言句式
(1)被动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表被动)
(2)省略句
宫使驱将惜不得(省略宾语。“惜不得”应是“惜之不得”)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题点睛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已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寒士,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卖炭翁》一诗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的辛苦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疑难突破
如何领悟《石壕吏》一诗的主旨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这首诗固然通过石壕吏趁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但最主要的还是反映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一点我们从全诗记叙中所传达出的动乱年代的时代气息、十室九空的惨状、战争的危急、人民衣不遮体的窘迫、战场伤亡的惨重、老妇应征服役的奇闻等方面不难感知。第二,诗人既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并对此怀有真切的同情和愤慨,又不反对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因为安史之乱不平息,社会就不能得到安宁。从这一角度上说,诗中所述老妇应征服役一事,既是对统治者严厉的斥责、控诉,也是对人民慨然赴国难这种精神的褒扬。
2.怎样看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怎么会突发狂想,要“大庇天下寒士”呢 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愤之语,以及《兵车行》、“三吏”、“三别”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已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的感情是真挚的,理想是崇高的。
3.“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卖炭翁是一个生活艰辛、被统治阶级剥削压迫而又无力反抗的身处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意在揭露和抨击唐朝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
写作借鉴
《石壕吏》
构思巧妙,叙事完整。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诗人却巧妙地寓褒贬于叙事中,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人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再写“吏”,而“吏”的蛮横、凶暴,却在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随后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了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日经被带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妇人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
如开头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韵脚似乎能让读者听到阵阵风声。“卷”“飞”“渡”“洒”“挂冒”“飘转”“沉”,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描写出茅草被狂风卷起时的状态,而且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2.描写、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这首诗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抒情。在细致描写了自己所遭遇的困难的同时,诗人并没有停留在眼前,而是推已及人,想到了天下穷苦人民的苦难,道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对于自己,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使整首诗歌的境界得到拓展,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使得诗歌的审美意蕴得到更好的体现。
《卖炭翁》
灵活运用衬托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老翁之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激起了人们的向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身上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他的“可怜”。接下来,用“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作对比,写出了劳动者与宫使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丈绫”作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就全诗来说,前面写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悲惨。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四川宜宾检测)《卖炭翁》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考点:炼字)
“辗”是“碾轧”的意思,一个“辗”字,使人可以想象到沉重的炭车在寒冷的早晨碾轧着冰冻的车辙缓慢前行的画面,突出了炭车的沉重和天气的寒冷,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
【答题技巧】炼字品析题中,虽然只涉及诗词中的某个字,但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是要放到句中,并结合诗词的意境情感来整体分析。解答时,可按如下步骤①解释该字的含义(如果运用了修辞或其他手法,也要指出来)。②把该字还原到句中,结合诗词内容展开联想,再现诗词所描摹的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可以把该字和诗词主题联系起来,说明这个字在突出主题思想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河南商丘模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画面。(考点:描绘画面)
过了一会儿,狂风终于停息了,但乌云却开始聚拢,越积越厚,最后整个天空变得阴沉迷蒙,天色渐渐黑下来。
【答题技巧】描绘古诗词中的画面是用优美的语言对古诗词中所写景物进行有诗意的描写,且要与古诗词的情感基调相结合做这类题,首先要读懂诗词,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了解诗词所写的内容,根据语境,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意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
暮——投宿——开端:有吏夜捉人
反映战乱现实同情苦难人民
夜——住宿——发展: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
夜久——入睡——高潮:请从吏夜归
天明——告辞——结局:独与老翁别
现实(实)
风起——秋风卷毛
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胸怀博大宽广
茅飞——群童抱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理想(虚)
屋漏——夜雨难眠
愿望——大庇寒士
艰辛的生活——低薪烧炭 碾冰送炭(悲惨)
揭露“宫市”本质表达深切的同情
卖炭翁
官吏的掠夺——回车叱牛 纱绫充直(蛮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