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之《边塞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之《边塞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阅读之《边塞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作,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发展于隋朝,兴盛于唐代。这些诗或描摹塞外风光的奇异壮阔,或描写戍边生活的残酷艰辛,或抒发将士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或表现士卒思乡念亲的凄苦离情,或表达对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的不满。诗中情感或慷慨激昂、坚定执着,或沉郁感伤、无奈悲苦,或多种情感复杂交织,是古典诗词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诗歌题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过的相关诗词的梳理,了解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常见手法和情感主旨等,形成对边塞诗的整体认识。
2.运用已有积累,进行边塞诗的解读,提高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
3.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爱国精神,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在了解边塞诗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迁移,提高边塞诗的解读能力。
2.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爱国精神,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思维迁移,提高边塞诗的解读能力。
2.感受爱国情怀,汲取精神养分,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责任感。
【教学过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温故知新,学生齐声诵读诗歌
师:同学们好,通过刚才你们课前的诵读,我想你已经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是哪一类题材的诗歌了吧?有同学知道不?
生:边塞诗。
师:听到同学们这么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肯定能温故知新的。来,请你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些诗歌都是集中在哪个朝代?
生:唐朝
师:好了,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任务再缩小一点,复习唐朝的边塞诗。这里老师有个小疑问,初中三年,我们课本选取了6首唐代的边塞诗,3首岑参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其他朝代没有边塞诗歌?你们有思考过吗?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疑问?
生:编书的人喜欢唐朝的边塞诗
生:唐朝的边塞诗NO.1,其他的边塞诗都不及唐朝的。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都对。课本里的边塞诗都唐代的 同学们,你们对唐代的印象有哪些?
生:诗歌繁荣,国力强大,盛世繁华,政治清明
生:盛产诗人
生:还有一个安史之乱。
师:事实上,自唐初至玄宗开元天宝时期的百余年间,边塞战事频繁。唐帝国在一系列的反对异国侵略、保卫边疆安全的战斗中,既扩大了疆土,又显示了国力的强大。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诗人们对边塞生活的描述,也鼓舞了其他人去从军、出使或漫游塞上,亲身体验到战争和边塞的风光。
二、归纳唐代诗人眼中边塞之景
师:课前的一道预习题,你们完成了吗?如果你要写边塞,你就要写......;如果你要写边塞,你就不能只写边塞,你还要写……
活动一:如果你要写边塞,你就要写?
师:也许有同学还没完成,没关系,相信我们在了解创作边塞诗的时代背景后,会多了一点点灵感。另外,老师这里有一个“寻找边塞相同之景”的问题,如果全部答对,则可以免除今天的背诵默写作业。
问题一:所选的边塞之景大都集中在哪个季节?并且思考诗人钟爱这个季节之景的理由。(2分钟)
师:拥有敏锐眼睛的你找到了吗?
生:秋
师:你从哪些词得出来答案?
生:1.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菊,恰逢秋天。
生:2.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雪如霜,推测是秋天。
生:3.角声满天秋色里,直接点明了秋。
生:4.八月北风飞雪也是秋天之景。
生: 5.归雁入胡天,秋天的大雁才被称为秋雁。
师:据说衡阳有个回雁峰,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范仲淹在《渔家傲》里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师:除了西域八月飞雪,边塞地区秋季还有哪些特点?(请你根据6首诗歌概括)
生:气候严寒,天寒地冻
生:战争频繁
生:环境恶劣,霜雪常见
生:不对,《使之塞上》的秋天,我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疏朗开阔,奇特壮丽。”
师:环境恶劣,怪不得古人总说“多事之秋”,的确如此。
师:可是冬季的景不是更恶劣,为什么没有呢?提示:联系边塞的人在秋季的生产活动?
生:古人老说秋收冬藏,可见秋季对边塞地区的人来说,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战事频繁的季节。
师:回答还可以补充: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双边人民,一个是外族,一个是唐代民族,双方都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带来的生存压力,同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必然有限,求生的本能让这双边经常发生冲突,战争。
师:现在大家这道题完成了吗?如果你要写边塞,你就要写?
生:八月秋,经霜历风雪,奇!
生:落日归瀚海,雁忙寻家回
生:秋寒登高远望,见天地辽阔壮美
三、品味唐代诗人心中边塞之情
活动二:如果你要写边塞,你就不能只写边塞,你还要写......
师:这边边塞风景独特,也许我们班很多人在脑海里畅游了一遍 ,或是期待去那里体验八月的乘风雪,冒严寒。可唐朝的一般人会去那个地方生活吗?
生:应该不会
师:那什么样的人会去边塞?
生:将军与士兵,戍守边疆
师:你觉得远离家的将士们戍守的情感有哪些?
生:军中生活苦,战争流血牺牲,你死我活的场景过于残酷。
师:说的也是,太苦太残酷了,所以这些人对战争的态度会是什么?
生:厌恶战争
师:战争的残酷会激发人心底的那些珍藏的温馨,比如说,家中的父母妻儿....由此生发出什么情感?
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岑参的两首诗歌分别说“故园”“,王维的“归雁”,李益的“征人尽望乡”
师: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那么,还有什么情感?
生:热爱祖国,因为热爱祖国,所以背井离乡,在将士们的身后,有家乡有家人。他们在边塞的苦寒之地顽强抗击敌人,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保家卫国。
师:你的回答还概括了将士的特点,值得点赞。崇高的爱国情怀也是诗人们在边塞诗歌中常出现的。
师:事实上,除了将军与士兵会去那,还有一些人也会去边塞。因为在唐朝从军出塞,是中下层读书人的一条出路。特别是唐玄宗晚年,内部专权现象出现,政治黑暗。有这样一部分仕途失意而又不甘心退隐沉沦的读书人,他们渴望去边塞依谋取功名。比如,岑参。
板书:情感:①厌恶战争;②思乡怀亲;③热爱祖国;
人物:①舍生忘死;②视死如归;③建功立业
【小结】
师:唐代的边塞诗人们通过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塞雄奇壮丽的风光。一方面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英雄壮志,一方面歌颂将士们不畏艰苦抗敌的崇高爱国情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诗歌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边塞诗的三大特征:①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②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 ③雄伟奔放,风格悲壮。
师:现在我们回到活动二的那道题目。
活动二:如果你要写边塞,你就不能只写边塞,你还要写......
生:角声满天,征人东望不见家,苦!
生:风雪呼啸过山脉,将士们戍守边塞的坚毅眼神,赞!
生:因为有他们,才有祥和的万家灯火,爱!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把诗歌再次朗读一遍,起!(学生朗读)
四、鉴赏唐代诗人笔绘边塞之法
师:读完之后,有同学知道能不能按照顺序说一说边塞之景和边塞之情是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出来的?
生:“无人送酒来”,化用典故,表现岑参旅途凄凉;通过联想与故园的路远,表达思乡之情。
生:比喻。如霜的月光,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生:夸张。 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太夸张。
生: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生:比喻。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对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对比,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生:夸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衬托。瑰丽的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
【小结】
师:联想与想象;对比与衬托;比喻与夸张。这种创作手法在边塞诗中比较常见。当然也可以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最后,还有一句我喜欢的诗句,送给大家,
五、作业布置
1、阅读唐代王昌龄边塞《从军行》组诗,赏析创作手法与情感。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