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七——课外阅读(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七——课外阅读(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七——课外阅读(二)
(一)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
(1)奉命: 。
(2)迅速: 。
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摘抄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3.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二)篱笆墙,飘扬在乡土里的一面酒旗
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墙……农家为了阻挡春
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
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篱笆墙。
篱笆墙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秆棵,晒干,操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横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坚不可摧的篱笆墙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墙就算是夹成了。篱笆墙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独到之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墙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使有了阳早把大门外疲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墙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篱笆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脸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
篱笆墙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墙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缘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墙;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墙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流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清丽俊秀素洁典雅的婵娟风姿里。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的篱笆墙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显示出浑然忘我的情怀和傲骨。乡村的篱笆墙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突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墙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和心情的一次灌青,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每次走近篱笆墙,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脍炙人口: 。
(2)婵娟风姿: 。
2.下列不属于“乡土的篱笆”的特点的一项是( )
A.阻挡四季的风沙 B.就地取材
C.透光通风 D.不挑地不挑人
3.第2自然段描写了篱笆墙边的图景,请你根据示例完成下面几幅图的描述。
(1)芦花鸡散步图 (2) (3) .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表达了 。
5.阅读文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通过“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等描写,体现了篱笆华丽、
稀少、珍贵等特点,表达出了作者对篱笆强烈的珍惜之情。
B.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画。
C.“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引用诗句,增添了文学色彩,形象地突出了篱笆浑然忘我的情怀和傲骨。
D.篱笆墙的制作过程是:收割高粱→选出合适的秆棵→晒干→去掉叶子→用柳条绑好→挖坑埋好→踩实土地,做出来的篱笆墙没有土墙、砖墙结实。
6.结合第3自然段加点词“融化”的含义,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联系生活实际和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画“ ”句的理解。
(三) .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性格豪爽,疾恶如仇。
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助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不久,这事被唐伯虎知道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一个朋友不解,唐伯虎便给他解释清楚了。
祝允明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年,两人一同到杭州游览。这事被杭州太守知道了,太守想请祝允明在一幅古画上题字,但与祝允明不熟,于是便请与自己熟识的唐伯虎来疏通此事。
这太守为人吝啬贪财,祝允明想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于是提出要三百两银子做润资。太守只给了一百两。祝便打定了一百两的主意来回敬。
这幅画叫作《柳堤送别图》,画面上曲曲折折的河堤,四面皆是柳树,小船待发,河岸上一女子正与人依依惜别。祝允明沉吟片刻,便在画的上方写了如下几句:“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写毕,便派人将画还给了太守。
太守一看就急了,这叫什么玩意儿,急忙派人把唐伯虎找来。唐伯虎一看,也觉得祝兄闹得过分了,答应与祝允明交涉此事。
祝允明见到唐伯虎以后竟然笑了,理直气壮地说:“我的题诗照例是三百两银子,他只给了一百两,我能给他写这么多,就很对得住他了。如果他照三百两银子给,我就把诗补齐,包他满意。”
唐伯虎只好把这意思转告给太守,太守虽然心疼银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屈就答应;否则,画毁了,就更亏了。
祝允明按约来到太守家,坦坦荡荡收下银子,便开始挥笔续诗,不一会儿,续诗写完了,众人观看,只见画面上写道:“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任你南北东西,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几句续诗,便把全诗激活,把原本开头几句平淡的诗句也变得有了意义。全诗成了一首带有元曲情调的婉约缠绵的离愁别绪的佳作,入情入景,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拍案叫绝。乔乔所在的小组准备将这个故事拍摄成短视频,请你帮她完成策划。
1.请你草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理解句子意思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文章画“ ”句子的意思与成语( )的意思一致。
A.物有所值 B.货比三家 C.锱铢必较 D.此地无银三百两
3.梳理故事情节,才能把握视频重点。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故事梗概 主要人物特点 拍摄时长 分镜头数
祝允明给知府儿子题字 祝允明 1分半 3
祝允明 3分钟 6
4.请你结合画横线句子及文章内容,帮唐伯虎选择合适的台词(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象,称赞那位少爷的文章花团锦簇,辞藻华丽。
B.两个黄鹏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写得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离题万里。
C.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还欠火候;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那位少爷的文章需要有人带一带,才能一飞冲天。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的是太守和帮闲文人心性不坚,人云亦云,讽刺他们为权贵折腰。
5.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为《柳堤送别图》的题词写旁白,说说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那个乞丐
季羡林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者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总是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我今天回想起来,都有点儿觉得毛骨悚然。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种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儿水。到了夏天,扁豆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10岁,虽有感情,但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能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切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于是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chún)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根据《两个乞丐》改写)
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第④自然段中两次提到的“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读第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摘录描写老乞丐动作的字,体会她的内心。
4.读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联系全文,从中可以体会到 ( )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很难熬。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来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战力新生
①“问君可有梦,我梦在蓝天……展翼十万里,一览好河山。”
②这些年里,中部战区空军某旅从国产老旧飞机改为装备国产最先进的歼-20战机,以国字头装备的更迭换装、战力新生,印证着强军十年的铿锵足音。
③春日,北国某机场,跑道边成片的小野花在歼-20战机编队滑行而过的气流中摇曳。
④编队末尾的战机由大队长薛军田驾驶。入伍以来,他共飞过15种机型,多次执行重大演训任务,早已养成面对任何考验都波澜不惊的定力。但此刻,面对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训练空战,他的脸上竟满是迫不及待的兴奋之情。
⑤上次演训和薛军田交战失手后,几个年轻小伙子展开了针对性研究,专挑他的“痼癖动作”,制订了几个“击杀”计划。而薛军田也是有备而来。这几天训练中,他一直在强化态势感知能力,尽量减少神经中枢对肌肉记忆的依赖。薛军田说:“这才是战斗员该有的素养,永远在研究如何超越自己。”
⑥风起于青萍之末。薛军田记得大队刚装备歼-20战机时,不少人才飞了几个架次,就觉得颠覆传统认知:“能飞很容易,飞好特别难!”因为飞机越先进,飞行员越容易从操纵中解脱出来,从而将目光转向天空。
⑦然而一上来就飞战术,这让习惯于技术改装的同志们有点摸不清门道了。为了早点改装成功,有的人不再细抠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开始沿用老套路训练,竟也尝到一些甜头。获得一些成绩和进步后,有的人便不再研究制胜机理。薛军田发现后,一点情面也没留,直接给这几名同志的课目成绩打了不及格。同时,作为教官,他也给自己的组训能力和施教能力两项指标打了不合格。之后,他每天陪着大家加班训练,把作战案例融合到战术改装中,通过搞清每个动作、每次操纵的实战指向,帮助大家厘清概念、理清思路,重燃飞向高远的渴望与热情。
⑧不久前的一次对地攻击演练,薛军田被对手释放强干扰,啥也看不见。千钧一发之时,徒弟们默契“助攻”,引导他一击命中。
⑨“过去,在大家印象里,蓝天是飞行员的主阵地,其他兵种是配合我们的。但在体系作战里,没有永恒的‘C位’,只有充分发挥不同兵种、平台的作战功能,才能产出最大作战效能。”
⑩一个冬日,薛军田带着徒弟们前往友邻单位协同演练。“任何平台都有缺陷,必须实现优势互补。我们真心希望增加协同的频次。”几个魁梧壮汉置身小小的雷达方舱内,犹如虔诚的小学生,仔细听着雷达技师讲解,共同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抵消的方法……
夜深了,空中繁星闪烁。一阵寒意袭来,雷达技师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披在薛军田肩上。感受着隐隐的体温,薛军田内心涌上一阵温暖:“此刻,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比志同道合、并肩战斗更重要的事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波澜不惊”的意思是 。
2.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为第⑦段分别起个小标题。
(1)超越自己 (2) (3) .
3.薛军田发现有人不再研究制胜机理之后,他是怎么做的?请你简要概括。
4.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
(1)第④段“他的脸上竟满是迫不及待的兴奋之情”运用了 描写,根据上下文推测,此时他可能在想: 。
(2)第①段写“薛军田内心涌上一阵温暖”,“温暖”既指 ,又指 。
5.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来,这场空战是徒弟们向他发起的挑战。”应该放到第⑤段的开头。
B.第③段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用跑道边成片的小野花渲染气氛。
C.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点明时间,用“繁星闪烁”的景物描写渲染飞行员心情的悲伤。
D.第①段内容概括了文章主题,并通过诗歌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同时展现了飞行员的壮志。
6.通读全文,薛军田身上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六)水浒传(节选)
①智深叫道:“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你那伙鸟人休要瞒洒家!你等都是甚么鸟人,到这里戏弄洒家?”那张三,李四,并众火伴一齐跪下。
②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廨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两边一带坐定那三二十泼皮饮酒。智深道:“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众人道:“我们有福,今日得师父在这里,与我等众人做主。”智深大喜。吃到半酣里。只听门外老鸦哇哇的叫。众人有扣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智深道:“你们做甚么鸟乱 ”众人道:“老鸦叫,怕有口舌。”智深道:“那里取这话 ”那种地道人笑道:“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从明日为始,这二三十个破落户见智深匾匾的伏,每日将酒肉来请智深,看他演武使拳。
③过了数日,智深寻思道:“每日吃他们酒食多矣,洒家今日也安排些还席。”叫道人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翻一口猪,一腔羊。那时正是三月尽,天气正热。智深道:“天色热!”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又吃得正浓,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④那日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有删改)
1.【读台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么道理叫你众人们坏钞(破费) B.明日都看洒家演武器械(大家)
C.每日直聒到晚(吵闹) D.这几日见师父演力(演武使拳)
2.【明意思】阅读文学名著,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下列对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惊叹的是鲁智深的两臂膊和水牛一样粗
B.众人惊叹的是鲁智深的力气大
C.众人说的是自己不如鲁智深,深感惭愧
D.这是众人在拍鲁智深的马屁
3.【理情节】选文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 (不超过15字)。梳理故事内容,将下面的导图填写完整。
4.【析人物】(1)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智深的 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鲁智深的 ,从中可以看出鲁智深 的性格。
(2)文中的鲁智深还是一个细心的人,请你在第③段中用“ ”画出一处相应的句子。
5.【究细节】为什么众泼皮对鲁智深是“见智深匾匾的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6.【畅想曲】根据你对《水浒传》的理解,文末的“官人”是 ,推测后续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
(七)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运河是一条“悬河”,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注视 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 指教)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炊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使蒿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俯视 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 安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1.联系上下文,用“√”在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
2.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请完成梳理。
悬河嬉戏→ → → →船家炊烟
3.第③段中,画“ ”的句子是对撑篙男人的 描写,写出了 。加点内容“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表现了 。
4.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乔乔和木木就文章内容进行了讨论。
乔乔:木木,你觉得朗诵这篇文章,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呢?
A.热烈奔放的《卡门序曲》 B.慷慨激昂的《烈火战车》
C.悠闲舒缓的《山水之间》 D.哀婉低沉的《Lament 哀叹》
木木:我觉得应该用 。
乔乔:我也这样认为。我觉得汪老先生的文章展现了生活的美和诗意,比如画横线的句子,就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2分)
木木:是的。而且从这篇文章里面我们也能看出汪老先生的性格,我觉得他会是个
的人。正如他在文中说的“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5.文章最后写到“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请你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2)很快。 2.跳 扛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恙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二)1.(1)美味人人爱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 (2)形容姿态美好。
2.A 3.(2)蜂飞蝶舞图 (3)农人晚餐图 4.比喻、拟人 篱笆边姹紫嫣红,缤纷绚丽的画面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5.A 6.“融化”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7.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
(三)1.祝允明诗书戏权贵 2.A 3.第一列:祝允明给太守的古画题诗 第二列:才华横溢疾恶如仇 4.B 5.前四句写景,朴实无华,描绘了送别的环境。“总系不得郎舟住”则写出了女子依依不舍的眷恋。后几句通过对话,写出了女子的苦留不住,用叠词“声声”展现女子的浓厚情感。
(四)1.示例:①面色黧黑、满脸皱纹 ②双目失明 ③鹑衣百结 ④老乞丐种了扁豆送给“我”家 2.第一处“不寻常”指老乞丐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种出了扁豆;第二处“不寻常”指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扁豆承载着她对“我们”的情谊。 3.装 拄 来 喊示例:总是被这家人照顾,我要把扁豆送给他们,表达我的感谢4.A 5.老乞丐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种了扁豆送给“我”家,她虽然很贫穷,但懂得感恩,让“我”感到很温暖,体现了“我”对老乞丐的怀念之情。
(五)1.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文中指薛军田面对任何考验都保持平静 2.(2)重燃热情 (3)协同演练 3.给这些人的课目打了不及格,也给自己的组训能力和施教能力两项指标打了不合格,随后陪着大家加班训练。 4.(1)神态小伙子们,来吧,让我看看你们有多少长进 (2)雷达技师的棉袄让薛军田感觉到身体上的温暖 薛军田感受到同伴的关心,体会到志同道合、并肩战斗的重要性5.C
6.精益求精,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帮助战友;自我加压,不断超越。
(六)1.B 2.B 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经过:众人怕树上的老鸦叫,于是鲁智深拔掉了垂杨柳结果:众人拜服,各自散去 4.(1)动作醉态和力气大粗犷、直率 (2)智深道:“天气热!”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 5.因为鲁智深的武力很强,他们发自内心地佩服鲁智深,同时他们也被鲁智深治得服服帖帖。 6.林冲鲁智深和林冲成为好朋友,后来林冲陷入危险,鲁智深救了他。
(七)1.俯瞰 指认 注视 冷静 2.运河看船(船工撑篙) 鱼鹰捕鱼 西堤赏湖(西湖黄昏、紫色长天) 3.外貌 撑篙男人的质朴 撑篙男人的踏实辛劳 4.C 拟人 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 热爱家乡(生活)、质朴纯真 5.内容上:总结了上文作者在运河堤上看到的事物,在悬河嬉戏,看船、特别是看撑船的人,看鱼鹰捕鱼,看湖上紫色的长天等,作者把这些独特的家乡风景赞誉为“圣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