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3-1-3 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读: 了解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意义。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的单元主题下,着重展现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导入,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的学习,叙述接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说明新文化运动如何促进中国的思想启蒙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2.教材结构:运动背景辛亥革命后,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口 号民主、科学思想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性 质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在思想领域发挥的作用。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意义。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中华民族在发展道路上的选择,培养民主、科学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并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获取历史信息。2.自主学习,学会论从史出的论证方法和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民主、科学的精神。2.学习先进知识分子敢于挑战旧思想、旧道德的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史地结合”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但不久之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断破坏共和,孙中山等人也为维护共和作了不懈的努力,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活动愈演愈烈,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思想领域里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新文化运动也就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教学过程:)环节一:(一)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展示图片:祭孔、祭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祭孔、祭天?——(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展示图片: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思考: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还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多数中国人,民众对于皇权的心态仍然严重)思考:当时中国涌现出一批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状况怎么样呢?——(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总结:所以当时的无论是社会的普通民众还是统治阶层都充满对封建皇权的追求和迷恋,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这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是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材料展示:“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思路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教学内容运转,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阅读、概括、分析能力。环节二:(二)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阵地:陈独秀在上海《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展示图片:《新青年》、《青年杂志》介绍《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说一说:你认为《新青年》所要塑造的新青年应该是怎样的形象?代表人物:了解其主要活动,补充其学习、工作经历。展示图片: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三次留学日本,接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参加过辛亥革命。李大钊: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学习的知识分子。于1914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下政治本科。胡适: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史学家。1910年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获文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鲁迅: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活动中心:展示图片:北京大学 蔡元培思考:蔡元培办学理念是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展示图片:找出图中最突兀的一个人物?——(辜鸿铭)---清末怪杰(介绍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介绍北大)不仅包容前清遗老,更包容青年教授,全校教授90名,最小的21岁,陈独秀当时38岁,在这样的学术方针的指导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自由、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因此北大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及相关的材料,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历史的情景之中,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历史的欢乐和痛苦中感受、体验,从而产生思想上的震荡和感悟,以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环节三:(三)推陈出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 (批判儒家学说)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想一想: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 2、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1、儒家学说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2、指的是民主和科学)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胡适: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视频播放:胡适)说一说:白话文在向大众传播新思想方面具有哪些优势?(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和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新闻资料: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遗憾 难过 不解 同情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思考: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旧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重男轻女 新道德: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男女平等、个性解放)(设计意图)通过“烈女殉夫事例”让学生自己体会得出什么是旧道德,而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新道德是什么?并通过材料概括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直儒家传统道德?(学生回答,教师讲评)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新道德指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如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而旧道德主张男尊女卑。并列举李大钊、陈独秀和鲁迅的主张李大钊: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鲁迅: 1918年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并且由于旧道德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环节四:(四)新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春雷一般,惊醒了无数青年,一些青年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影响了一代人……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快报节选: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自觉的女子》社会花絮: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各地离婚成为潮流。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图片展示: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们、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爱国热情高涨,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 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设计意图)用材料的形式直接形象的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下面的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环节五:(五)抚今追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身上,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课堂总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后期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为以后五四运动的开展和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板书设计:运动背景辛亥革命后,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口 号民主、科学思想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性 质思想启蒙运动七、【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2.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课件18张PPT。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祭孔祭天袁世凯复辟称帝“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万象更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阵地:《新青年》的创办——陈独秀《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说一说 你认为《新青年》所要塑造的新青年应该是怎样的形象?民主科学鲁 迅胡 适李大钊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三次留学日本,接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参加过辛亥革命。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学习的知识分子。于1914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下政治本科。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史学家。1910年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获文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代表人物: 活动中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思考:1、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是 什么?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 推陈出新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科学…… 新道德、新文学…… 文学革命……前所未有的坚决和彻底……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想一想: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 2、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1、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 (批判儒家学说)胡适: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说一说:白话文在向大众传播新思想方面具有哪些优势?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和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宣传。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闻资料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新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春雷一般,惊醒了无数青年,一些青年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影响了一代人……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快报节选: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自觉的女子》社会花絮: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各地离婚成为潮流。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人们、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爱国热情高涨,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身上,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抚今追昔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 北大辩论(000102859-000217505).avi 新文化运动 公开课 (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