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安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安徽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
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2023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开发煤、石油等资源 B.生活中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限制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2.下列江西特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赣南脐橙 B.军山湖大闸蟹
C.泰和乌鸡 D.南安板鸭
3.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符号Zn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D.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4.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下列操作,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5.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偏二甲肼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6.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9 D.甲、丙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7.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碳酸盐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洗涤剂去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利用了乳化作用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
8.中国科学家李兰娟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达芦那韦(化学式C27H37N3O7S)能显著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复制。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分类上看:达芦那韦属于无机化合物
B.从微观上看:每个达芦那韦分子中含有75个原子核
C.从宏观上看: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从质量上着:达芦那韦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7
9.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 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C 鉴别NaOH和氨水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10.用如图装置研究FeC2O4 2H2O受热分解的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②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H2O
B.装置③中黑色粉末变红,试明分解产物中有CO
C.装置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
D.实验结束后,经检验装置①中剩余固体为FeO和少量Fe,含有Fe的原因可能是分解过程中发生了CO还原FeO的反应
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b端通入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②③① D.①③②①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C.20℃时,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
D.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此时两种溶液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臭氧(其化学式为O3)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可缓慢反应转化为氧气,当温度达到165℃迅速反应。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主要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   ;臭氧属于   (填“混合物”、“纯净物”)。
(2)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____(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C.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4)下列物质没有被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项目的是(  )
A.二氧化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 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   、   会导致酸雨。
14(5分).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装置D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收集O2和CO2都能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4)装置A、B和C都能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但装置C与前两者相比较,你认为装置C的优势是   。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可制取甲烷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15(6分).现探究一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G的名称为   。
(2)写出过程③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固体混合物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4)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16(7分).为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自2019年至今,我国许多城市使用甲醇(化学式CH3OH)汽车,以减缓因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会生成CO2,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他们对甲醇燃烧后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展开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甲醇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中除了水蒸气,还可能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CO 猜想2: CO2 猜想3: NH3、CO2 猜想4: CO2、CO
[讨论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不合理,理由是   
(2)[查阅资料]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华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还能通过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猜想4正确
(3)[反思交流]NaOH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实验没有进行尾气处理,请你设计尾气处理装置   
(5)为避免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CO,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
17(7分).将20g赤铁矿样品加入100g稀硫酸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测得数据如图,请回答问题:
(1)20g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
(2)该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解析】【解答】A、脐橙是水果,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B、大闸蟹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泰和乌鸡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南安板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营养素的生活来源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 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为Zn,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锌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4.【答案】B
【解析】【解答】A、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物质,符合题意;
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
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分析;
D、根据蒸发操作步骤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答】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8+14×2=6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8):(14×2)=6:2:7,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C. 偏二甲肼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故错误;
D. 偏二甲肼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12×2):(1×8):(14×2)=6:2:7,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C、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解答】A、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根据化学式可知, 达芦那韦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选项错误;
B、 每个达芦那韦分子中含有个原子,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故有75个原子核 ,选项正确;
C、 达芦那韦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 ,选项错误;
D、 达芦那韦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氯化氢但引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故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了原物质氢氧化钠,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故错误;
D、铝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产生气泡,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区分物质的方法有: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装置②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H2O ,不符合题意;
B、 CO具有还原性,装置③中黑色粉末变红,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 ,不符合题意;
C、 装置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分解产物中有CO2 ,也可能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后,经检验装置①中剩余固体为FeO和少量Fe,含有Fe的原因可能是分解过程中发生了CO还原FeO的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分析;
B、根据 CO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亚铁反应可生成铁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在打开分液漏斗前需要先保证锥形瓶中没有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气体,因此需要先通氮气,A选项顺序错误;
B、在打开分液漏斗前需要先保证锥形瓶中没有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气体,因此需要先通二氧化碳气体,与氮气,B选项顺序错误;
C、在打开分液漏斗前需要先保证锥形瓶中没有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气体,因此需要先通氮气,C选项顺序错误;
D、保证了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没有其他气体的干扰,因此D实验操作顺序合理;
故答案为:D。
【分析】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仔细考虑实验操作的顺序。①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这一步是为了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反应,影响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观察。③ 从b端通入氮气:这一步是为了排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防止其溶解在水中,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同时,氮气不与水反应,也不会使纸花变色,因此可以用来排除装置内的其他气体。②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这是为了提供水分子,以便与通入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会导致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①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重复):在排除掉装置内的空气和氮气后,再次通入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因此,选项D的操作顺序能够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正确的答案。其他选项要么没有先排空装置内的空气,要么操作顺序不合理,因此不符合实验要求。
12.【答案】C
【解析】【解答】A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不符合题意;
B、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降温会使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25克,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 ,符合题意;
D、 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丙的溶解度降低,会析出固体,仍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处为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分析;
B、根据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降温会使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需是溶解的物质,未溶解的不能算溶质质量分析;
D、根据升温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分析。
13.【答案】(1)特殊臭味、气体等等(写出一条即可);纯净物
(2)D
(3)B
(4)C
(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名称和化学式都得分)
【解析】【解答】(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特殊臭味、气体等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臭氧属于纯净物;
(2)据图分析,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14点~16点。
故答案为:D。
(3)A、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答案正确;
B、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有关。答案错误;
C、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答案正确;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4)污染空气的物质有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有害气体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也被列为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C。
(5)石油产品等矿物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引起酸雨。
【分析】(1)根据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分析;
(2)根据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14点~16点分析;
(3)根据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
(4)根据污染空气的物质有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有害气体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也被列为空气污染物分析;
(5)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引起酸雨分析。
14.【答案】(1)锥形瓶
(2)
(3)G
(4)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5)DE或ED
【解析】【解答】(1)仪器a为锥形瓶。
(2)D为固固加热型装置,且没有棉花,适合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G为收集装置。
(4)C带有有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可制取甲烷气体,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D为发生装置;
甲烷难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采用排水法收集甲烷较为纯净,选择E为收集装置。
【分析】(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4)根据装置特点分析。
(5)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15.【答案】(1);氯化银
(2)
(3)NaCl
(4)、
【解析】【解答】
(1)白色沉淀A中加入硝酸,生成气体C是二氧化碳,又A为白色沉淀,所以A是碳酸钡。无色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足量稀硝酸,所以G是氯化银沉淀;
(2)过程③是指氯化银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3)A中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能有氯化钠,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aCl;
(4)由(3)中分析,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
【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
16.【答案】(1)3;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2)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二氧化碳;
(4)用气球将尾气吸收(合理即可)
(5)提供充足的氧气(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猜想3不合理,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观察到E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猜想4正确;
(3)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气球将尾气收集,也可以将尾气点燃;
(5)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 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4)根据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气球将尾气收集,也可以将尾气点燃分析;
(5)根据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分析。
17.【答案】(1)16
(2)解:设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x
=
x=29.4g
该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9.4%
答:该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